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讯息 » 清朝时广州大北门在什么位置
扩展阅读
找工作上海宝山区有哪些 2025-07-24 06:17:12
厦门医院ct排队多久 2025-07-24 06:17:10
杭州海勤疗养院怎么样 2025-07-24 06:17:09

清朝时广州大北门在什么位置

发布时间: 2023-03-01 05:46:33

❶ 广州城址历史变迁

公元前214年,秦朝分军五路统一岭南后,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象、桂林3郡,原秦军统帅大将任嚣就任南海尉,他在南海郡治番禺(非现今番禺区)筑城,世称任嚣城,这便是广州建城之始了。其时,任嚣城规模很小,其位置在今中山四路北面旧仓巷以西一带的高地,约是今文德路、北京路向北延伸线、省财厅一带。当时珠江江岸在今西湖路一带,任嚣依山傍水筑城,亦有防御外敌作用。

公元前208年任嚣过世,随其出征的秦将赵佗继任其位。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4年,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建南越国。执政后,赵佗将任嚣城扩大为周长十里的大城,俗称“赵佗城”。今北京路基本处于“赵佗城”中心轴线位置,位于北京路北段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就是依“赵佗城”的遗址为基础而建成的。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南越国原有属地上设置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自此,岭南地区正式纳入汉朝郡县版图。

东汉末期,岭南已属吴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郡治迁到番禺,进而控制了岭南形势。步骘重修番禺旧城,并扩大赵佗城,后世称之为步骘城,其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南下海边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为了加强对岭南的行政管理,吴黄武五年(226年),交州分为交州与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番禺也成了广州的郡治。

至唐代时,《唐大和上东征传》记广州“州城三重”,唐代三城一为以今北京路为中心的主城,另一为甘溪故道(今仓边路)以东的南越城东部残垒,第三座城可能是“蕃坊”。蕃坊范围在今光塔路怀圣寺一带。这三城均未超出今越秀区范围,仍以今北京路为中心。

唐代天祐末年(907年),岭南的最高权力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下令凿平番山、禺山扩城,拓展了城区商业中心。刘隐逝世后,其弟刘岩在岭南建立政权,史称“南汉”,把广州改名兴王府,为南汉国首府,并作了规模空前的都城建设。

当时广州城分内城与郭城,内城包括宫城与皇城。宫城位于今中山四路以北的“南越国宫署遗址”文物保护区一带,乃皇族居住区及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宫城之南是皇城,大约在今中山路以南、西湖路以北,并以北京路为中轴线,高级官衙即设于此。

皇城以南是郭城,范围大约是今西湖路以南、文明路至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区域,商铺布列于左右(称“左街”、“右街”),乃商业繁华区,今大南路一线为当时珠江的河岸。南汉兴王府的西城内外有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东城即赵佗城东部一带,乃官僚贵族的居住区。

宋朝时期,兴王府复名广州。在广州的城建史上,宋代是一个辉煌时期,表现在建三城及雁翅城(均在今越秀区范围内)等。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朝廷批准广州修筑高级官衙所在地的子城,范围大约包括今吉祥路至仓边路(东西向)、中山路至越华路(南北向)一带,仍以今北京路为中轴线。

熙宁元年(1068年),朝廷拨巨资修广州东城,东城位置由子城之东至今德政路稍西的范围。熙宁四年(1071年),又开始兴建广州西城。西城比子城、东城的总和还大,工程进行了十个月,终于落成。范围约包括今吉祥路以西、东至人民路、北至百灵路、南至大德路一带。嘉定三年(1210年),又新筑东西雁翅城,即从东、西两城的南城墙向江边延伸,以保护南临珠江的新城区。

明代广州的城垣有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三城合一。大约在明洪武十年(1377年)前后,除了拆去中城与东、西城之间的城墙外,还扩大了城区范围,向北跨到越秀山之上,向东亦有所扩展。到嘉靖四十四至四十五年(1565-1566),又在城南加筑外城。

晚明时人称明初筑的为“老城”或“旧城”,嘉靖年间筑的为“新城”。老城南界为今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新城南界为今一德路、泰康路、万福路。新、老城的东界为今越秀路,西界为今人民路。明代的城墙至清代仍然未变。但明末珠江北岸已南移数十米,故清初顺治年间,官府增修东西两翼城墙,直至珠江边。此后广州城墙只有修缮,未有扩展。

从历代广州古城范围的变迁,可知两千多年间广州城区中心的位置变化不大,均基本在今越秀区范围之内,一直以来北京路都处于广州城市的中轴位置。

(1)清朝时广州大北门在什么位置扩展阅读

广州古城内的十座历史建筑

1、镇海楼

1380年,广州城扩建,于城北越秀山上修筑五层高楼的红色墙体,因当时珠江河道宽广似海而得名镇海楼。近千年来,为广州城制高点。

2、中山纪念堂

建于1929年,广州旧中轴线上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院子的北门有广州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木棉树,树龄349年。

3、光孝寺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最早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期,吴国虞翻后人舍宅为寺。

寺中存留各朝代古迹甚多,有大菩提树一棵,是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移植的菩提树。传说六祖惠能于此树下,见僧人辩论:风动耶?幡动耶?以一句“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语惊四座。

4、六榕花塔

梁大同三年,沙门昙裕法师从扶南请得佛陀舍利,于宝庄严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又名花塔。

5、光孝堂

光孝堂,建于1920年代,广州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外观是中西结合的宗教造型,整个教堂最具特色就是2楼硕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午的阳光直射过来,透射在教堂内部的光线绚丽无比。

6、怀圣光塔

贞观元年,阿拉伯人远赴重洋,到达东土大唐,于广州修筑伊斯兰怀圣寺及邦克塔。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港口,珠江边数十米高的光塔一直都是外国商船的指路明灯。

沧海桑田,如今珠江水岸已南退数里,珠江浅海湾也冲击出了三角洲,或新或旧的现代建筑密密麻麻地拔地而起,独剩千年光塔遗世独立于楼群之中。

7、岭南第一楼

位于惠福西路五仙观内,是广州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保持着木结构形式的较为完整的明代城楼式建筑。

岭南第一楼又叫禁钟楼,二楼正中悬挂一口明代青铜大钟,此钟是作为遇火警非常事故时召救之用,无事禁止撞击,因名“禁钟”。

8、圣心石室大教堂

1856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将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之后历时二十多年,于这一旧址上修建了这一石结构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在每年的平安夜晚上,教堂迎来每年一度的亮灯,向世人展现这座十九世纪建筑的全部光辉。

9、鲁迅纪念馆

建于1920年代的黄色钟楼式建筑。原来是国立中山大学钟楼,鲁迅任教期间曾居住于此,是中山大学校徽的原型建筑。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现今是广州鲁迅纪念馆。

10、爱群大厦

1937年落成于沿江西路,高64米,共18层。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是沿江西路作为广州“外滩”的历史见证。

❷ 广州有个小北路,有大北路吗为什么称小北路,有什么历史

大北路以前是有,就是现在的解放北路,小北路名称据说古时广州城是有城墙的,有一个城门叫小北门,位置大约在现在的小北花圈,小北路因此得名,而大北路名称也是一样得来,只是广州解放时,解放军是从现在的解放北路进入广州城的,所以解放后改为解放路!

❸ 广州最大的公园

一个历史悠久的公园特别游人向往,越秀公园就是一个充满了历史价值,景色优美的景区。

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又称越秀山,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故又名观音山。着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秋月,明代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现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

地理位置

位于解放北路,因越秀山而得名,建于1952年,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观赏公园。总面积86万平方米,包括三个人工湖、七个山岗,为五岭余脉最末的丘陵。

自然气候

地处南亚热带,因背山面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别明显,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年平均气温在20.6℃~22.5℃之间,总体与常年持平(从化市年平均气温为20.6℃,破当地历史最低纪录),但气温在年内的异常较明显,1月、2月气温显着偏低,3月、9月、10月则显着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7.4℃~38.8℃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0.2℃~4.6℃之间。

旅游景区

明代古城墙

从中山纪念碑后边,折向西行,可见一段约200多米的古城墙,逶迤伸展,隐没在丛林深处。但是,这一堵古城墙,远不止200多米长,它东起小北门(今小北花园),西迄大北门(今解放北路与盘福路交会处),共长约1100多米,断断续续,横跨越秀山。它是广州保存的惟—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1]

广州筑城的历史,起源很早。比较真实可靠的是秦统一岭南后,首任南海尉任嚣始筑的番禺城。后来赵佗建南越国,称霸岭南,将番禹城扩展为都城。以后历代均有修建。

越秀山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仅存的一段古城墙。这段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从大北门到镇海楼为西段,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为中段,从广州美术馆到小北门为东段,共1000余米。城墙上的雉堞敌楼等早已荡然无存,保存较完好的是镇海楼附近的一段,长达200米。从山腰抬头仰望,还依稀可见巍峨高耸的城头上那锯齿状城碟和一块块红砂岩石镶嵌的斑驳的古城墙面。古城墙上芳草萋萋,如此苍凉凝重,给游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怀古凭吊的情怀。越秀山古城墙是广州北门的制高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进攻广州城,用大炮轰城墙,又在洋枪掩护下向广州北城发起进攻,守北城的中国官兵利用古城墙做掩护,奋起反击,用土枪土炮、长弓弓箭等集中向敌军反击,侵略者狼狈逃窜,在城墙下丢弃一批尸体。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同年4月,桂军将领沈鸿英等在花县发动叛乱,进犯广州,前锋窜至越秀山北。孙中山临危不惧,亲自坐镇五层楼,指挥军队在古城墙布防。孙中山用望远镜眺望敌军阵地,发现敌军正向城墙进犯,立即命令侍从副官马湘率领卫士将三挺轻机枪和两挺重机枪架在城垛上准备反击。而守卫在越秀山的士兵,被大元帅孙中山身先士卒、亲临前线的精神所感动,个个精神抖擞,在孙中山指挥下,奋发神威,英勇战斗,叛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节节败退。孙中山又指挥队伍乘胜追击,收复新市、石井等地,狠狠地打击了叛军的气焰。因此,这段古城墙又是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见证。

镇海楼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将王气镇住。圣旨下来,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的镇海楼。该楼呈绛红色,据说亦有辟邪镇王之意。

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楼前对峙一对高达二米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镇海楼坐北向南,翘檐飞脊,巍峨挺拔,雄镇山巅,气度非凡,独具特色。清初着名诗人屈大均盛赞镇海楼山海形胜、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不能超过它,实“可以壮三成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登上楼顶,远眺珠江水波荡漾,波澜壮阔,蔚为壮观;近俯云山层峦叠翠,羊城锦绣,气象万千。

五羊石雕

关于“五羊”、“五仙”传说,前面已有介绍。“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是古代广州人民向往美好生活而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对古代的百越人民来说,还有什么比“永无饥荒”更美好呢,五位仙人送给广州人民的优良稻种,加上广州地区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良好自然条件,使广州人民获得大丰收,广州也就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五羊石像坐落越秀公园内,该石像有一美丽传说: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羊头部的一块石料就重达2吨多。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远望,口衔谷穗,又似回眸微笑,探视人间。其余四羊,环绕其身,亲密依偎,或嬉戏、或吃草,或吸乳。姿态各异,造型优美,情趣横溢。据说当年雕像竣工时,有人提出既是五仙骑的羊,怎会还有在吸奶的乳羊呢?其实仙人五羊都是想象出来的神话,既是仙羊,无论大小,自有仙风道骨,佛法无边。雕塑家们发挥其超群的想象力,匠心独具。40多年来,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为越秀公园增色不少。五羊的传说也广为流传,海内外游客到此浮想联翩,流连忘返,纷纷摄影留念。

中山纪念碑

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由着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第一、第二层四面都可凭栏俯瞰。更高处,每层有窗可向外远眺。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遗嘱的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几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碑体所在平台,有铁栏杆,周围树木郁郁葱葱。孙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连成一体,气势雄伟,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旅游指南

广州市区内可乘下列路线的公交车和地铁到越秀公园![2]

① 越秀公园汽车线路:

环市路汽车站:33.550.529.225.297.30.122.133.241

解放路汽车站:87.101.133.187.518.21.519.182.24.58.244.127.185.5

小北路汽车站:220.33.184.6.66.190.544.219.233.36.547.10.191

② 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乘搭一号线的朋友在公园前站转乘二号线。

历史文化

朱德为越秀公园赋诗

越秀公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国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多次来该园视察观光。其中,毛主席曾七次在越秀山游泳场游泳,朱德委员长还专门为越秀公园赋诗一首《游越秀公园》: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此外,越秀公园曾接待过尼克松、西哈努克、金日成等20多个外国元首及友好团体前来游览。

该负责人表示,在日前这次国家旅游局的4A级旅游区质量等级评比中,该园在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景观质量以及在游客意见评分等方面,均达到国家4A级旅游区的评分标准,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成为广州继白云山、黄花岗公园和中山纪念堂之后,第4家获得“国家4A级景区”的市属公园。

拥有国家级植物桫椤苏铁蕨

记者了解到,在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越秀公园大力开展了生态完善化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营造百花齐放、四季如春的园林生态环境。目前全园共有乔灌木317.6万株、453种,其中乔木151种,灌木131种,地被171种。地被种植面积37.6万平方米。全园绿化覆盖面积超过52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1.41%,占规划绿化用地面积的97.08%,其中被3层或3层以上植物覆盖的面积有40.4万平方米。

在这些植物物种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苏铁蕨。此外从2002年起,该公园还在林木改造的基础上,实施了“招鸟计划”。在山林乔木的选择上,公园着重选不同季节开花、结果的植物,如红椎、白椎、榕树和构树等,以确保为鸟类提供食物;同时注意林木的种植尤其是小灌木、地被植物的配置,给鸟类提供栖息的场所。为了有效招徕鸟类,他们还放置了很多人工鸟笼和鸟窝,为鸟类提供适宜的繁殖、居住条件,从而招引益鸟,实施招鸟措施。

南美洲候鸟落户越秀公园

根据对公园内5个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实地观察所得,“招鸟计划”实施3年多来,公园里的鸟类品种从原先的27种上升到43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松雀鹰、领角?,有益、有经济价值及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鸟类夜鹭、白鹭、珠颈斑鸠等14种,以及濒危动物扁颅蝠等。其中在国内城市较为少见的是,来自南美洲的候鸟品种白胸苦恶鸟和褐翅鸦鹃等,也为这里的优美环境所吸引,不远万里前来落户。

开发清代四方炮台景点

近年来越秀公园通过公开招标,投入600万元全面升级改造了金印游乐场。去年,他们对着名的五羊石像景点进行了保护,投入资金240万元为五羊石像及其所在山体进行改造和加固,修整后的五羊石像所在山体,其抗震性和防水性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今后再遇到暴雨,甚至7至8级的地震都将稳如泰山。对清代镇守广州的炮台之一———四方炮台景点,越秀公园也进行了开发,将广州市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历史故事,以红沙岩雕塑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大大丰富了景点的观赏性和爱国主义内涵。此外,去年新建成的韩国传统庭园也为公园新增了一个旅游亮点。

据了解,越秀公园内目前现有明代的镇海楼、明代古城墙、清代的四方炮台、民国的中山纪念碑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古迹14处,古树15株,其中属国家保护文物的有1处。利用这些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越秀公园开辟了越秀山“半日游”,仅去年就接待游客超过1800万人次。

❹ 各个朝代的宫殿都在什么地方

1、秦朝

咸阳宫,秦帝国皇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

2、隋朝和唐朝

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隋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太极宫。因其为唐帝国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唐高宗时期修大明宫后改称太极宫为“西内”。

3、宋朝

北宋定都以后,仍沿用五代宫苑旧址,但对五代时期的宫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东京宫殿称为大内、宫城。

4、元朝

大安阁建于元至元三年,是忽必烈攻陷南宋汴京后,“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元朝皇帝在这里举行重大的朝政典礼,如皇帝登基、接见外国使者等。

5、明朝和清朝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