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广州有哪些拥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地方
南海神庙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建筑群。该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赵佗之孙)的陵墓,距今已2000多年,全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馆内陈列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余荫山房建成于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台称广东四大名园。光孝寺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寺庙,其始建年代距今17D口多年,光孝寺占地3.1万平方米。光孝寺以禅宗六祖惠能当年曾在这里作过着名的“风幡论辨”而名声威震佛门。宝墨园建于清末,一九九五年重建,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惊世之作当数已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逆浮雕《清明上河图》,巨幅砖雕《吐艳和呜壁》工艺精湛。镇海楼 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镇海楼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楼最前面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于公元前770年(距今276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碑刻。
❷ 广州有什么历史文化
文化艺术
岭南文化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行花街
广州又叫花城,广州人爱花。有钱人家几千上万元一盆的进口花卉也会买上几盆。普通人家也要岁朝清供一盆金橘、几株水仙,一枝梅花。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传统,也是广悔裤州市民的重头戏。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开始,除夕达高潮便结府都要花大力气予以布置。花市开市后,华灯初上时(实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点钟后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行花街嘈杂拥挤,难免磕磕碰碰,但人们全都彬彬有礼,格外谦让与宽容,满脸都是笑意和喜悦。一般前几天多为外省人,因为绝大多数外省人要看央视年欢晚会。年三十逛完花市后常常去叹夜茶,花市鲜花争奇斗艳,品种繁多。
行花街顾名思义主要是逛和欣赏,买肯定要买一点,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侣们双双穿梭花市最多也就买一两枝玫瑰、银柳、百合;而家庭多选择传统的本地金桔、富贵竹、桃花、发财树、红运当头等。
西关小姐与东山少爷
西关在老广州城的西门以外,东山则在东门以外,两者遥遥相对。历史上,两地形成的文化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关地势低洼,水乡泽国,河涌如网,人口稠密,是繁华闹市区。 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西关小姐”,意思是: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为官家子弟。东山洋楼,是民国初年一些华侨和军政官僚在广州市东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兴建的仿西洋别墅,引来达官贵人聚居。“东山少爷”就是由此而来;而西关是商业繁华区,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飞蝶舞。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闺秀,她们纤细的身段,软软的粤语,受过良好教育,有的还会些手工,尊敬长辈,拥有中国的传统美德。花园式洋房与西关大屋,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
骑楼—建筑风格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道(骑楼商业街)的商业骑楼建筑。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茄前余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颤滚"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上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西关古老大屋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 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厅堂结合,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
曲艺戏剧
着名编剧唐涤生主条目:粤曲、粤剧、南音和咸水歌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两广、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民国时期达到繁盛的顶峰,并且内战时一批粤剧艺人迁往香港。建国后一度由于文革受到摧残,但改革开放后再次得到重视,重新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发展。
在广州的粤剧着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郎筠玉、罗品超等。
❸ 在广东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在广东的文化遗产有广东醒狮、广东粤剧、开平碉楼、洪拳、佛山狮头等,具体介绍如下:
1、广东醒狮
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一种地道的广东省传统民间舞蹈,是广东舞苑中的一宝。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
2、广东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昌唯戚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嘉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耐陵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3、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4、洪拳
洪拳属于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山蚂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另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两广、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2015年,洪拳列入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佛山狮头
佛山狮头是广东省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始创于清代干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最大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设色鲜艳美观,制作精巧坚固。
❹ 广州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景点推荐
在广州有哪些历史遗迹景点值得前去游玩参观?接下来就为小伙伴们详细介绍一下吧!大家可以趁着周末的时候前去游玩参观历史古迹,快来看看有哪些景点推荐吧!详见下文。
1、中山纪念堂
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把中山纪念堂点缀的异常美丽,辉煌。
2、陈家祠
陈家祠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座建筑坐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着称,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着称友颂隐,
号称"百粤冠祠"。
3、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对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遗址,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4年历史。它是我国古代海神庙中惟一遗存下来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于广州的重要见证。南海神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深五进,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分别有牌樱态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后殿,两侧有廊庑、西南小岗上有浴日亭。现存建筑多为清代结构。
4、东濠涌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北园酒家旁小路
地铁5号线小北站A口步行前往
东濠涌,一个广州人都知道的地方,从护城河到臭水沟再到如今的城市景观带,东濠涌的演变,可谓跌宕起伏。东濠涌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全长约4.5公里,一弯清水穿流广州中心城区,原属旧广州城的护城河,是仅存的古六脉渠之一。
但由于水患不断、涌底淤泥堆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忽视污水处理等问题,东濠涌一度成为臭气熏天的“臭水渠”。为了保护古城护城河的文物遗存、整治东濠涌污染问题,让河涌边再现“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景象,东濠涌启动综合治理工程。
如今的东濠涌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广州城中的一片“秘境”,清澈的河水涓涓细流,两岸花团锦簇、绿叶摇曳,打造成亲水平台。
河涌两岸还建有公共广场公园,沿线配套建设绿道,使其成为闹市中难得的“绿色走廊”。由涌边上两座民国建筑改建而成的东濠涌博物馆、仿古亭子、幽径小路、蜿蜒河流、“渡河”石墩??历经城市改造后的东濠涌,全力保护了广州旧城护城河文物遗址,再造广州“六脉通渠”文化特色,唤起大家对广州的“水城记忆”。
5、平和大押
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西一街好厅1号
建议自驾
与东濠涌的默默无名相比,平和大押则相对更出名。它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占地面积超1000平方米,是广州着名的当铺遗址之一,也是广东省最完整的当铺建筑,号称“当年广州最豪华当铺”。平和大押历经百年洗礼,经过活化翻新后,被改造成一所商业博物馆,不仅开放了铺面大厅,就连后座六层楼高的碉楼式仓库也全部开放参观,让市民游客更全面地了解广州城市历史文化。
铺面大厅复刻了百年前人们做典当时候的工作场景,里面的一桌一椅一门一窗都饱含岭南特色。仓库首层展示白云区大部分历史建筑的模型与介绍,第二到第五层,则复原了当时货仓的摆放风格。第五层能俯瞰整个仓库内部空间,第六层是_望塔,透过狭长的窗口能看到附近十里的风光,十分雄伟壮观。
经过活化后的平和大押,重新焕发了文物的活力,让这座经久不衰的“豪华当铺”,承载更多历史和文化价值。
6、广州人民广播电台旧址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北街73号
地铁1号线沙面站E口步行前往
广州人民广播电台旧址建于民国1924年,曾为民国政府广播事业管理处,也是原日本旧金银行的旧址及广州人民广播电台旧址。
曾以粤语、普通话、客家话、潮州方言播出,主要播放人民政府发布的政令、文告、简要新闻、文艺节目等,见证了新中国广东广播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时至今日,经过活化再造,这里变成ART73号艺术生活空间,含展厅、花园、美术馆、咖啡厅、会议室等多形态空间。
一层含大厅、后花园和In
Arcade廊厅,InArcade廊厅是全国第一家欧美原版古董版画画廊,内部没有重刷成精美蹭亮的墙面,而是保留了斑驳质感的墙体,带有明显的岁月痕迹,与挂在墙上的藏画形成独特的视觉冲击。廊厅内部多以展示与售卖16-19世纪的欧洲古董版画,偶尔还会举办知名现代艺术家的版画展览,实现现代与传统的对话,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ART73艺术生活空间二层是含有多个茶室和廊轩,三楼则是李伟广美术馆,中间夹带光影长廊,四楼为廊泮轩,整座建筑每一层的艺术空间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一度成为广州新晋打卡点,吸引众多钟爱艺术的游客前往一览究竟。
7、吾乡石屋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邓村吾乡石屋
建议自驾
位于广州增城邓村的吾乡石屋有着200多年历史,是广州唯一一处由古村落改建而成的岭南特色精品民宿,经重新活化后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风貌。
“修旧如旧”是贯穿整个翻新工程的核心理念,石屋由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古村落修复改建而成,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村中的祠堂、碉楼、合院、青砖褐瓦、屋檐雕花等都完美保留。改造后,村中的武威祠堂成了接待处和书室、茶座,旁边的碉楼被活化为科普展览馆,其余的民居则被改造为民房。
吾乡石屋涵盖茶室、书室、户外泳池、亲水平台、炮楼影院、活动室、会议室等空间,让市民游客能在此沉浸式放松,度过愉快的时光。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蕴含岭南风情,完整的保育重现了它的韵味,让更多人知道并且爱上这里。
广州还有更多经过活化发展的优秀文物古迹,让我们在轻松玩乐的过程中,一起探寻吧~
❺ 广东有哪些历史文化
1、韶关马坝人遗址: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证明了早在12.9万年以前,广东地区就出现了早期古人。
❻ 怎么描述广州(详情请看问题补充)
广州(Canton),中国第三大城市[1],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着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
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
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广州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自古以来享有很高的声誉。
萝卜牛腩:广州特色小吃(6张)萝卜牛腩是广州有名的传统小吃,以白萝卜、新鲜牛腩,配以佐料长时间炖制而成。在一些繁华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萝卜牛腩的清香飘满街。
云吞面:是广州人对馄饨的俗称,在上下九路、西华路、人民路一带(即西关)都很多这种云吞面的小吃店,是西关着名小吃。由于此品汤味浓郁,云吞皮薄馅多,蛋面有弹牙之感,因而成为广州人早餐、小点的美食。 云吞面还有一个别称叫细蓉。
及第粥:伍湛记为民国时期着名小食店,坐落在荔湾文昌巷,它的粥类以及第粥最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鱼等,粥色白鲜明,米水交融,味鲜香厚。
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种广东粥品,味道鲜美。
肠粉:广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是广州人爱吃的小食,也是广州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因形似猪肠,广州人也称之为猪肠粉。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
荷叶包饭:荷叶包饭又称荷叶饭,是广州有名的风味特色小吃。它是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的。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
❼ 广州有多少年历史【要具体】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❽ 广州历史文化遗址有哪些
中山纪念堂中山
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墓
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动了广州起义,后失败,死难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动派逮捕后英勇就义,都埋于此。
镇海楼(广州博物馆)
镇海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