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有哪些革命故事

杭州有哪些革命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6-19 09:32:33

Ⅰ 一个杭州革命烈士的故事

◆郁华(1884-1939):

郁华是富阳人,历任京师大理院、北京大理院东北分院推事刑庭庭长等职。作为日本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才生,郁华一生热衷于法律事业。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更是用法律武器,与汉奸、特务进行顽强的斗争。

“九·一八”事变前夕,听说日寇想要给他安排要职,郁华连夜逃回北京。

上海沦陷后,日寇给他寄附有子弹的恐吓信,他也毫不畏惧说:“头可断、志不可屈!”最后,不幸被日寇暗杀在寓所门口。

Ⅱ 杭州革命英雄的事例有哪些

我只知道钱塘江大桥上的英雄 蔡永祥

Ⅲ 杭州市 英雄事迹

这53位烈士中,有上城区四新点心店誓死保卫营业
款的出纳员王国娟;有与行窃败露后持刀行兇的流窜犯作殊死
搏斗、献出宝贵生命的上城区市民陆刚。陈晔是53人中牺牲最
早的见义勇为者,1981年5月26日晚,他在省府大楼附近听到联
防队员的求助声后,协助拦截持刀凶犯时被刺成重伤,英勇牺
牲。这位在部队服役时曾三次荣获嘉奖的退伍军人,就这样实
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富阳中学的中学生厉以峰是其中年纪最
小的英雄,他的壮举离现在也最近。去年5月9日,这个14岁的
小娃儿为抢救落水的同学,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因体力不支而献身湍急的溪流

Ⅳ 杭州的抗日英雄,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1 人民的好总理 周恩来 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刘胡兰的故事 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刘胡兰。

生平

■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区的妇女干事。躺在铡 刀上时,尚未满15周岁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Ⅳ 简短的革命烈士故事

1、刘胡兰

她积极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

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董存瑞

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积极、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邱少云

1952年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

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4、孟起安

1940年10月,参加减租减息斗争,成为蒋垛农抗领导人之一,后任五抗会主任。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蒋垛区委组织干事、组织科长。1942年春,以塾师身份到江村发动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建立了江村乡党支部。

1947年2月,在邱西乡西后港,不幸被捕。关押期间,敌人软硬兼施,通过其亲友诱他自首,他宁死不屈,坚持狱中斗争。

2月21日,在堰东场上,他被绑在电线杆上,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敌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广场(现堰中学内),一个地主举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几个家伙一起扑过去用刀乱戳,他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倒在血泊中。

5、刘传文

原名刘坚,1927年间,由于谢自瑶在徐田村设卡抽税,勒索群众,他亲自持枪到谢自瑶家,当场打死谢自瑶、谢泉芳、谢泉深三人。以后,他又到罗岗霞岚把练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参”,解决当时革命活动经济困难的问题。

他屡建战功,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前进。

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土炮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Ⅵ 有关革命烈士的故事 400字左右

1、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杨钦典害死,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邱少云

1951年3月,邱少云响应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他来到朝鲜,看到美帝国主义和李承晚匪帮对朝鲜人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睹朝鲜儿童遭受自己童年时代一样的苦难,倍加激起邱少云对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仇恨。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

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

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4、王朴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必须明白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明白!就是明白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应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我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应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我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5、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我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方。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之后传唱全中国的着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Ⅶ 杭州有哪些革命英雄人物

史上,杭州籍的有民族英雄葛云飞,清官廉吏于谦、俞谏,农民起义领袖方腊,近代思想家龚自珍、章炳麟等。非杭籍的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清官海瑞,政治家李泌,革命志士徐锡麟、巾帼英雄秋瑾
求采纳

Ⅷ 杭州有解放的故事 解放路

1949年5月3日,对于浙江人、特别是杭州人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和纪念的日子。

那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杭州,钱塘江边这座历史名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迎来了新生。以这一天为标志,浙江各地先后获得了解放,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60年后的今天,为纪念5月3日杭州解放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浙江日报、团省委、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浙江在线、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 “我和新中国・寻找杭州解放记忆”群众参与式纪念活动。

今天,在钱塘江畔六和塔脚下,曾经参与解放杭州的老战士、亲历杭州解放的群众、武警钱塘江守桥中队战士、高校学生、解放碑附近的社区居民等300多人聚集在杭州解放纪念碑前,回忆刻骨铭心的历史往事,缅怀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细说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共同寻找杭州解放记忆。

解放路上,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缅怀中前行,油然而生使命感

60年前的5月3日,人民解放军从这条路上走过,带领杭州人民走向一片新天地。

60年后的今天,浙江工业大学60名大学生护卫着国旗从杭州解放路的元华广场前出发,“重走解放路”。在这条承载着杭州解放记忆的路上,缅怀历史,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余江同学高举国旗,显得格外意气风发。“我从小就听爷爷说,他是红军在路上捡到的孤儿,是红军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于是后来就参了军,还参加过解放上海。”因着这一段渊源,小余觉得参加这次活动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走解放路,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但当我们手持五星红旗,沿着当年解放军走过的道路,想着60年前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心里情不自禁地升腾起一种使命感,一种要像当年解放军一样扛起祖国命运的使命感。”浙工大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大二学生胡张璇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参加今天的纪念活动前,她特意和同学一起查阅了许多关于杭州解放的历史资料,以加深了解。

走在方阵里,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大二学生史冬燕若有所思。“以前,走过无数次解放路,但在杭州解放日,再次走在这条路上,特别有感触。”小史说:“尽管我们不曾经历那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但走在解放路上回想历史故事,看着繁荣城市,感受幸福生活,我们知道这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要为国家更加富强而努力奋斗。”史冬燕还随身带了照相机,准备将今天纪念活动的全过程留影记录下来。

解放碑下,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珍惜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

由本报、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浙江在线发起的“寻找我的解放记忆”活动启动1个多月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响应和参与,有的给本报投稿,有的通过热线讲述感受,有的精心整理历史资料。

今天的纪念活动更是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众。几天前,为了参加这次群众参与的纪念活动,大学生、武警战士、社区居民热情高涨,通过活动准备和重温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解放碑公园广场活动现场, 一面面国旗迎风飘扬,令人热血沸腾,备感振奋。

一段段充满深情的叙述,一次次引起大家的共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60年来,祖国越来越富强,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好,这是共产党的好,我们要特别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77岁的“老杭州”虞子根的思绪也回到了60年前,“杭州原先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城市,现在路宽了、楼高了,老百姓吃穿不愁。”

70岁的南星街道居民周复旦记忆最深的是军民鱼水情。“那时,我就住在南星桥,已懂事,看见了解放军进城的过程 。解放军严守纪律,那时晚上还有些凉,但他们不打扰老百姓,就睡在屋檐下,老百姓再三请他们到屋里休息,他们还是坚持露营,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解放纪念碑下,滚滚的钱塘江水似乎也在诉说着60年来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忆苦思甜,感怀在心。“这次纪念解放活动十分有意义,加深了我们的爱党爱国之情,激励我们不断开拓奋斗。”1947年出生、家住海月桥社区的王龙友说:“我是与新中国一同成长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有我们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才越过越好,不仅我们要时刻牢记这段历史,还要告诉下一代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报效国家,这才是我们对于历史最好的回报。”

活动现场,一声声感谢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献给英勇的解放军。激情荡漾的氛围感染着现场的人们。一些居民闻讯赶来参加,一些路人停下脚步聆听老人讲述的往事,不少游客拿起相机拍摄感人的现场。

70岁的孔宪卓从报纸上得知今天的纪念活动,特地一早赶到纪念碑下。他将镜头对准活动现场,一次次摁下了快门。“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虽然杭州解放的时候我不在这里,但是解放以来,每位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国家的变化,这全靠了当年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和千千万万献出生命的共产党人。”受纪念活动的启发,孔老先生今天打算跑几个烈士纪念馆,拍摄一套关于解放记忆的照片。

路过活动现场的上海游客郑先生带着9岁的儿子也停下脚步。“原来当年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打进城解放杭州,这次我来杭州,真是不虚此行。”郑先生认真地说,回去后要好好上网查查历史资料,给自己补上这一课,再讲给儿子听。

在钱塘江大桥边出生、长大的杭州市民曹慧珍带着母亲、先生和外孙女慕名而来。“这是我们了解历史、缅怀先烈、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杭州人不能忘记这一天。” 曹慧珍告诉记者,过去经常听附近的老人讲起解放的历史,今天面对面听老战士讲述更是难得。今天,她特意带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女楼圣洁来接受教育,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一旁的小女孩指着胸前的红领巾说:“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我今天特别佩戴了红领巾来参加这个活动。”

南星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精心准备,利用各社区及周边的教育资源,组织居民参观烈士纪念馆,到杭州烈士陵园祭奠先烈,今天除社区组织的群众外,不少居民都是自发赶来参与的。

钱塘江畔,一场特殊的

精神洗礼

――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强国之行

寻找解放记忆的过程,是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的过程,特别是青年感悟革命历程、升华爱国情感、坚定报国之志的过程。

聆听着解放杭州战役的亲历者、 82岁刘扬老人的叙述,现场每个人都陷入沉思。“5月3日早晨,我所在的团和九溪之江大学(老浙大)、六和塔的敌人交上了火。看到解放军过来,守桥的敌人们就闻风而逃了,很快就被我们击溃了。我们用2个小时击溃钱塘江大桥守敌后,部队继续向杭州城里挺进。”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希望青年保护好革命成果,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到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开拓创业。”望着台下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这位历经沧桑的老战士语重心长地寄语广大青年朋友,字字句句拨动心弦。

23岁的武警钱塘江守桥中队战士许亮听得特别入神,眼眶不免有些湿润。“烽火岁月,我们的革命前辈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大桥,用鲜血换来革命的胜利。和平年代,身为一名守桥战士,我更要不辱使命,学习先辈的精神,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站好每一班岗,守护好大桥。”

回首60年前,最令80多岁的中国美院教授刘江难忘的是自己骑车迎接解放军。“1949年5月3日,听说解放军进城,天不亮我就骑着自行车赶往灵隐,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 刘江教授回忆说:“当我骑车赶回学校报讯,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大伙奔向西湖断桥与老百姓们一起欢迎解放军。”

“新中国建设的任务都落在各位同学的身上,希望你们学好本领,担负起历史重托,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刘江教授寄予厚望的嘱托,激发了大学生们深深的爱国情。浙江警察学院大二学生江大力说:“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过苦难,但历史不能忘记。我不但是一名大学生,今后还是一名人民警察。现在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刻苦训练,继承革命传统,为保卫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作出贡献。”

参加纪念活动前,浙江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王静特意翻阅了相关书籍了解这段历史。“我是杭州人,更有责任寻找杭州解放记忆。过去,外公经常给我讲解放的事情,感谢革命先辈,是他们用鲜血换来我们的幸福。”王静说,明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她更懂得了青年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里,同样活跃着青年寻找解放记忆的身影。看着一张张历史图片和一件件烈士遗物,读着一段段详尽的解说词,提笔记录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学生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生陈小平、吴建敏一同在纪念馆前拍照留念。“这是一堂特别的党课,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铭记历史,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成长在优越的条件下,更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干,把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热情,到艰苦的环境磨练自己,用真才实学参与祖国建设,实现自我价值。”

5月3日,杭州解放碑下的纪念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我们寻找解放记忆的行动不会停止,我们继承革命传统和改革创新、开拓创业的脚步在不断向前。

Ⅸ 杭州爱国志士的故事

◆郁达夫(1896—1945):

郁达夫是浙江富阳人,早年随长兄留学日本,1922年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在大学任教。

组建“创造社”,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很多人熟知郁达夫是个大文学家,在革命文学的殿堂里,留下了串串足迹。可他同时也是革命烈士,被日寇暗杀在异国他乡。

文学创作是他抗日的一大武器,组织华侨抗日,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工作。1938年,刚刚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设计员不久,他就赶赴新加坡,作为华侨抗日组织的主要领导,继续抗日救国活动。

日本投降之后,侦察到他真正的身份,怕他出席国际法庭揭发他们的罪行,于是将其绑架,勒死于武吉丁宜的荒野当中。

Ⅹ 找一些关于杭州的战争故事,可短可长,快...........

878年,黄巢起义军进入浙西,转战在天目山地区。那里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当地百姓缺少食盐。黄巢进山以后,运来大量食盐,分给贫苦的农民。农民切身体会到起义军是为百姓谋利益的,都踊跃参加起义队伍。八月,黄巢攻克杭州。起义军进城以后,烧毁了杭州官府的文书档案,没收了官府的全部财货。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越州(今浙江绍兴)。高骈见黄巢已经进军到镇海的辖境,忙派几员部将分路出击。起义军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为保存起义力量,黄巢决定避开高骄的阻击到福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