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谁是江南第二大城市
杭州历史上有两次北方人大举南迁,士民带来的宋朝北方“官话”,使杭州增添了浓厚的北方色彩。杭州经济总量为12556亿,要远落后于苏州。而且以现在的增速,以苏州领先杭州的差距,杭州未来几十年都很难超越苏州。在苏州吃住行没有什么不习惯的 苏州人的生活习惯和杭州人几乎一样 生活水平都差不多 两地民风相似 苏州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成为继上海之后的江南第二市。我们可以从政治地位、面积、人口、经济、科技、教育等几个方面加以比较。GDP、资金总量、常住人口、国际影响力、教育科研实力、交通完善与通达、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
就在于基数差距太大,都在增长的同时,基数大的增额更多。而且苏州人均GDP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要高于杭州。把它的美比作江南的美,杭州越、徽(徽州)文化,离长江远算不上江南。被严重限制的苏州比不了杭州,杭州毕竟省会集全省之力发一城摆着,苏州在长三角别说2连三也当不了。
② 苏州好还是杭州好各方面具体一点
我个人认为苏州更好一点,当然,杭州也不错。
1、苏州在经济方面领先于杭州,GPD超过了省会南京,并且与上海南京离得近。2018年,苏州的人口比杭州多出了87.75万,全市GPD比杭州多了5088.47亿元。由此可见苏州市比杭州富裕一些的。
2、景点的门票不会很贵,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园林数不胜数,还有荷塘月色,穹窿山,天平山,灵岩山,香雪海, 同里古镇,沙家浜,金鸡湖景区、上方山动物园和太湖等景点。这些景点周末人也不多,不会像杭州一样,比如西湖在国庆节放假期间只能看见很多很多的人。
3、苏州的外贸经济也极为发达,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分之一。
4、苏州的交通很发达,南至吴江,北至项城,东至园区,西至新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公交,地铁也已经开通了五条。还有旅游专用的有轨电车也已经开通了两条。全市总共设了四个火车站:苏州站、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和苏州新区站。
5、环境好,就是雨有些多。在古城区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保留了浓浓的江南味儿。
6、科技发达,苏州是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光工业园区就有几百多家工厂。工作也非常好找,一般一个月4000多,房价也不贵,至少比杭州要便宜。
7、地理位置好,苏州跟上海一样都是平地,而杭州大多是山。
8、作为一个旅游业城市,苏州的住宿餐饮行业比较优势为明显。
当然,杭州是省会,未来到杭州可能就会比苏州强,成为长三角的第二把交椅。
③ 杭州,苏州,扬州这三个地方,哪个最好
你好,这三个地方刚好是本人都非常熟悉的,那我就从你所列举的那几方面谈谈:
气候:夏天时杭州最热,苏州其次,扬州最凉快,冬天时扬州最冷,苏州其次,杭州温度相对较高,但其实苏州杭州的气候差不多,没有明显差别的。
人口:大市总人口苏州最多,杭州其次,扬州最少。但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苏州人口较分散,下属县市人口分流较大,因此市区人口相对较少,杭州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区,再加上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因此如果到苏州杭州实地感受的话,你会觉得杭州更繁华,人口似乎更多。
环境:杭州环境最好,苏州其次,扬州最后。杭州总体环境好,湖光山色,但是交通非常拥堵,苏州老城区是古城,但是环境状况不太好,工业园区规划和环境都非常不错。扬州是座古色古香的老城,其实比苏州杭州更适合居住的,但是由于地处江北,目前交通还不是很方便,到现在还没通动车高铁。
消费:杭州消费最高,苏州其次,扬州最后。苏州杭州日常消费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主要是杭州的交通费用以及房租较高,扬州消费跟苏州杭州差距较明显。
工资:杭州工资最高,苏州其次,扬州最后。苏州杭州传统行业工资没有明显差别,平均薪资也没有明显差别,但是IT行业薪水差距较大。
大学:杭州大学最多,质量也最高,苏州其次,扬州最后。杭州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多所本科院校,苏州有苏州大学和苏州科技学院两所本科院校,苏州工业园区还有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合办的,另外还有国内其他名校在苏州办的研究院。扬州有扬州大学。
④ 苏州和杭州哪个人气旺
苏州和杭州这个人气旺的话,当然是杭州,我感觉都是比较好的,有杭州西湖单等
⑤ 苏杭同为江南着名城市,哪个在历史上地位更高
“有一个天堂,有苏挂”很长一段时间,苏州和杭州的两个人在江南地区典雅而富有,而且他们也在过去。众所周知,江南一直处于杂种,特别是自北方和南朝以来,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第一个南方运动,大量的精英学生迁至江苏,浙江,地理条件的优势已经发展迅速。直到两首宋朝,长江中市地区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聚会宝藏盆地。富裕江南支持南宋朝代的辉煌持续100多年。
今天,苏州是“中国的第一级”,继续写一个传说;作为浙江省省会,杭州的综合实力没有低估。截至2015年底,苏州居民人口达到1061.16万,GDP为1.44万亿;杭州居民人口为8844万,GDP为1.01万亿。如今,江南着名城市仍然没有上涨。所以在历史上,苏州和杭州更获奖?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州 - 杭州市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位。但很明显,他们都迎来了各自的增长。如今,像古代发展的轨迹一样,杭州的政治地位高于苏州,苏州的经济实力高于杭州。提交人认为苏州更加和谐。但作为一个文化城市,历史为他们提供了深度积累和艰难的性格,让他们在这款富国肥沃的土壤上创造新的辉煌。
⑥ 被誉为天堂的苏州和杭州,究竟哪座城市更胜一筹
下面说说两市相对差异性的东西。
在政治上,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政治地位不言而喻,苏州相对差很多,经济虽好,但省府大区资源较为集中在南京。
既然提到了经济,那就说说,苏州的经济活力不错,很多外资企业愿意在苏州成立分公司,制造基地等,当然杭州的民营企业也不少,围绕着阿里发展成的互联网产业链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也跟整个浙江的大环境也有关。
两地从古至今都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文化上历代也有不少人在苏杭写过很多诗词,来歌颂两地美好风光与风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最完美的比喻。
苏州大学的风格很小清新,而杭州的浙大和西湖大学,在教育这点,杭州相对厉害很多,特别是杭大近几年的发展,教育方面确实苏州没办法比。
苏州的生活节奏感觉上相对较慢,整个城市的布局和建筑非常舒服,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随处可见,金鸡湖园区给我印象很深,但是市区感觉不够大气,城市较小,这点也和苏州的本质县域经济发达有关,市区相对薄弱。
杭州的城市框架明显更大,但精细度有待提高,可能也和大基建有关吧,施工区域较多。
⑦ 苏州和杭州的比较~~~了解的进
苏州
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坐落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杭大迀河、京沪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苏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与南通、泰州隔江相望。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苏州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市辖区: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71851 人。邮政编码215128)
(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光福镇/西山镇
相城区 (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1082人。邮政编码215131)
(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金阊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210832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232053人。邮政编码215005)
(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 (面积 25平方千米,人口322922人。邮政编码215006)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 (苏州高新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49518人。邮政编码215004)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工业园区:
人口304761人(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县级市: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1410人。邮政编码215500)苏州市行政区划图
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新港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927平方千米,人口679846人。邮政编码215300)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813平方千米,人口893039人。邮政编码215600)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93172人。邮政编码215200)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42平方千米,人口463825人。邮政编码215400)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市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全市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实现稳定增长,产业发展更趋协调,结构升级调整优化,发展方式有效转变。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62.0:36.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21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6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15.3%。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800亿元和658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28亿元和770亿元。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5%。商品房施工面积为7036.91万平方米,增长15.4%;竣工面积为1481.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007.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30.26万平方米,下降49.8%。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73.42亿元,下降41.8%,其中住宅销售额为459.38亿元,下降44.5%。
市区二手房交易成交面积187.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0.19万平方米。全市拍卖、招标和挂牌交易用地3200.13公顷。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接待境外游客2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旅游外汇收入9.78亿美元,增长10%;接待国内游客5270万人次,增长10%。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出口总额13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
全市新增注册外资16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出生47772人,出生率为7.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户籍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4.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9.75万人,比上年增加5.32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比上年增加2.91万人
苏州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5%,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高考录取率为8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54年。全市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在校学生35.15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1.2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21万人。职业教育实现优质化、规模化,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89万人,毕业生0.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8.27万人,毕业生1.6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06万人,毕业生2.2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85万人,毕业生0.53万人。全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30个,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达到120所。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和国际教育园入驻师生超过10万人。
更多关于苏州信息:http://www.suzhou.gov.cn/
杭州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2008年GDP为4781.16亿,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全市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79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77.64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336.88万人,非农业人口340.76万人。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678个社区、65个居民区、3666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
杭州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1′-120°30′,北纬29°11′-30°33′。杭州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南与绍兴、金华相接,北与湖州、嘉兴两市毗邻,西与安徽省交界。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全市大部分地区。东苕溪通过临安、余杭等地汇入太湖。
杭州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2′,北纬30°16′。 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有小火炉之称,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观光旅游的黄金季节。 杭州的城市原点(零公里标志)设在上城区紫薇园坐标原点。紫薇园坐标原点从1913年开始就作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内的建筑、道路、水系及名胜古迹,都可根据该原点标出方位和与原点的距离。
杭州市 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有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678个社区、65个居民区、3666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上城区 面积18.3平方千米,人口36.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清波街道惠民路3号,邮编311500。辖6个街道:清波街道、湖滨街道、小营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阳街道。
下城区 面积31.46平方千米,人口40.5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武林街道庆春路200号,邮编310006。辖8个街道:武林街道、天水街道、朝晖街道、潮鸣街道、长庆街道、石桥街道、东新街道、文晖街道。
江干区 面积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庆春东路1号,邮编310002。辖6个街道、4个镇: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杨街道、下沙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笕桥镇、彭端口镇、丁桥镇、九堡镇。
拱墅区 面积87.49平方千米,人口28.8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台州路1号,邮编310015。辖7个街道、3个镇: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桥街道、大关街道、上塘街道;半山街道、康桥镇、祥符镇。
西湖区 面积308.7平方千米,人口62.8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浙大路1号,邮编310013。辖10个街道、2个镇:转塘街道、北山街道、西溪街道、留下街道、蒋村街道、灵隐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荡街道、西湖街道;双浦镇、三墩镇。
滨江区 面积72.02平方千米,人口13.1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西兴街道,邮编310051。辖3个街道:浦沿街道、西兴街道、长河街道。
萧山区 面积1420平方千米,人口117.7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城厢街道金城路685号,邮编311200。辖4个街道、22个镇: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瓜沥镇、临浦镇、楼塔镇、浦阳镇、戴村镇、河上镇、衙前镇、坎山镇、党山镇、靖江镇、党湾镇、义蓬镇、新湾镇、新街镇、南阳镇、河庄镇、宁围镇、进化镇、益农镇、义桥镇、所前镇、闻堰镇。
余杭区 面积1223.56平方千米,人口83.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邮编311000。辖4个街道、14个镇、1个乡:临平街道、南苑街道、东湖街道、星桥街道;乔司镇、塘栖镇、崇贤镇、余杭镇、闲林镇、仓前镇、良渚镇、瓶窑镇、鸬鸟镇、黄湖镇、百丈镇、仁和镇、运河镇、径山镇;中泰乡。
建德市 面积2321平方千米,人口50.8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新安江街道新安路1号,邮编311600。辖3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洋溪街道、更楼街道、新安江街道;梅城镇、下涯镇、杨村桥镇、乾潭镇、三都镇、寿昌镇、大同镇、航头镇、李家镇、大洋镇、莲花镇、大慈岩镇;钦堂乡。
富阳市 面积1831.2平方千米,人口62.8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富春街道桂花西路25号,邮编311400。辖4个街道、15个镇、6个乡:富春街道、东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高桥镇、受降镇、场口镇、常安镇、万市镇、洞桥镇、胥口镇、新登镇、渌渚镇、灵桥镇、大源镇、常绿镇、龙门镇、里山镇、永昌镇;环山乡、湖源乡、上官乡、渔山乡、春建乡、新桐乡。
临安市 面积3126.8平方千米,人口51.9万人。市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邮编311300。辖4个街道、15个镇、7个乡:锦城街道、玲珑街道、上甘街道、青山湖街道;横畈镇、于潜镇、藻溪镇、太阳镇、昌化镇、龙岗镇、岛石镇、湍口镇、三口镇、高虹镇、河桥镇、潜川镇、太湖源镇、清凉峰镇、大峡谷镇;板桥乡、千洪乡、横路乡、乐平乡、马啸乡、新桥乡、西天目乡。
桐庐县 面积1825平方千米,人口39.5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桐君街道迎春南路298号,邮编311500。辖2个街道、7个镇、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桐君街道、旧县街道;富春江镇、横村镇、分水镇、凤川镇、百江镇、瑶琳镇、江南镇;钟山乡、新合乡、合村乡、莪山畲族自治乡。
淳安县 面积4427平方千米,人口45.3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千岛湖镇新安北路18号,邮编311700。辖12个镇、18个乡:千岛湖镇、临岐镇、威坪镇、姜家镇、汾口镇、大墅镇、唐村镇、梓桐镇、中洲镇、文昌镇、石林镇、枫树岭镇;屏门乡、浪川乡、安阳乡、王阜乡、郭村乡、里商乡、金峰乡、瑶山乡、光昌乡、宋村乡、鸠坑乡、严家乡、白马乡、左口乡、汪宅乡、富文乡、界首乡、横沿乡。
不断推进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加快。至2006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学生37.3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在校研究生2.3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55%,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普通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至2006年末,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6.6%;共有小学605所,在校学生45.95万人;初中263所,在校学生23.55万人;普通高中82所,在校学生12.42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达96.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优质高中招生比例由上年的70.59%上升到72.11%。全市已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38所,解决了1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累计成立教育集团51个,188所中小学实行名校集团化办学。
成人教育
多层次成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校9 所,在校学生17.81万人;成人中等学校1537所,在校生68.26万人,其中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457所,在校生65.49万人;成人初等学校11所,在校学生236人。
民办教育
各类民办教育加快发展。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民办高校4所,在校学生2.43万人;民办普通中学54 所,在校学生5.25万人;民办小学39所,在校学生4.44万人。民办职业中学8所,学生0.61万人。
特殊教育
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13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278人,使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残疾的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得到基本普及。
更多信息请参考杭州网络
http://www.aliyeye.com/region/bible_3400.shtml
这两地主要是主要是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想要打工,去这两个地方应该没有错,不过最近经济不好,大小工厂倒闭的很多。如果不是太出色,或者没有工作经验,可能比较困难。
杭州的话要找工肯定是要去新区的,比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滨江新城,余杭三墩那边。。。都比较多。而且因为打工者居多,相应的生活设施也比较齐全,便宜的房子也有的租,应该是打工者不错的选择。
苏州和杭州的真实比较:一般大家都认为,苏州GDP比杭州高,也没什么了不起。苏州政府很富,而杭州的老百姓很富裕。苏州是靠外资和规模工业挣来的税收和高产值发展起来的。我们做比较,要学会理性,学会立体思考。以上论点,事实确实仍然存在。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苏州近年有赶超杭州的趋势,一是表现为经常总量的超常发展,目前,苏州的经济总量已经大大超过杭州,苏州在2004年的GDP产值已经达到3000多亿以上,杭州只有2500亿,差距有扩大趋势。财政收入苏州已经达到近500亿,杭州只有400亿。但地方财政苏州(216亿)比杭州多不了多少,只多20亿。二是苏州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接近杭州,由2002年的苏州竟然赶不上浙江长三角的任何一个城市人均收入到2004年苏州已经达到14456元,而杭州也只有14656元,杭州只比苏州多200元。苏州的打工者收入也不是一些人想象的低,而是超过了在杭州打工者的平均收入。苏州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工资,所以他们打工或者工作的收入一般比在杭州高点。而杭州的老百姓一般除了工资以外,还靠其他收入来给自己增加收入。所以收入结构两地并不一样。苏州现在民间创业热情正在被激起,杭州并不能沾沾自喜,自以为有民间的创业精神的文化底蕴,如果不能有紧迫感,杭州很有可能被苏州全面超过。其次,我们也要看到,苏州农民的年收入达到7400多元,而杭州只有6400多元,杭州主要是被一些穷县拉了后退,而苏州个个都是实力超群的发达县,县域经济非常发达。所以苏州总体来说,不比杭州差。但苏州的城市建设与杭州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是由于城市定位所致,杭州的城市建设主要着眼于省城心态,标准是省城标准,而苏州不一样,苏州毕竟不是省城,苏州的财政并不能完全自我做主,上面毕竟还要受到南京的制约。这就不难理解南京的经济比苏州相差很远,但南京的城市建设规模是苏州望尘莫及的这样一个现实了。
⑧ 同样作为江南名城,杭州和苏州哪个更发达
这个要看你怎么比较了,苏州的经济总量和人均都要比杭州强很多,包括省会南京也是比不过苏州的,但是杭州的经济产业现在已经开始走向高端,毕竟杭州是我国的电子商务中心,同样也是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医疗和科教强于苏州,所以政策待遇肯定不是苏州可以比的,苏州离上海太近了,很难进行一定的影响力规模,并且苏州只是地级市,并不是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因此发展潜力可能还是杭州更强。
苏州虽然经济发达,但是它只是地级市,也不是计划单列和副省级,所以政策最多就这么点,并且靠近上海,所以说也很难形成足够的辐射力,加上杭州这几年无论是基建还是产业升级都是很给力的,特别是电商产业,杭州已经成为了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在这一方面苏州依然需要努力。
⑨ 杭州有钱人怎么比苏州多啊
杭州虽然人口比苏州少得多,但有钱人一定比苏州多,因为杭州是浙商居住地,浙江商人多富人多,还有杭州环境好但物价也高,富人最喜欢这种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