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偏瘫康复如何训练
康复疗法中的运动治疗是物理治疗的核心部分,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截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负责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和训练,特别是对神经、肌肉骨关节和心肺功能的评估与训练。经评估后制定和执行体检理疗计划。进行运动功能的评估,如对肌力、关节、平衡能力、体位转移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态的评估。
1.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肌力、耐力的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增加关节运动范围的体操机关节体操。
2.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步行能力,纠正错误步态。
3.指导患者进行各种校正体操,医疗体操、提高神经肌肉、骨关节等的运动功能、并调整内脏功能和心理神经状态。
4.为患者进行医疗运动,如健身跑、太极拳、八段锦、医疗气功等,以增强体质、调节内脏功能促进康复。
1.认知
一、认知功能的概念
高级脑功能即认知,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是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内部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注意、记忆、知觉及思维等。
二、认知障碍对于功能活动的影响(功能障碍)
1.认知障碍
注意:不能执行指令或学习,参与集体活动有困难,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记忆:忘记名字,日程安排,学习能力和执行指令下降;
问题解决:处理日常活动有困难,如购物、做饭,社交行为不当,判断力下降,安排工作或时间顺序困难;
定向:不能回答有关定向的问题。
2.知觉障碍
躯体构图:穿衣失用,不能识别身体各个部位及其之间的关系,转移动作不安全;
左右失认:穿衣和理解含有左/右概念的方向时有困难;
手指失认:手的灵巧性和精细动作受到影响;
疾病失认:活动不安全,不能学习代偿技术;
单侧忽略:刮一侧脸、穿一只袖子、吃半边饭、读半张纸、画半边画、转移和移动不安全,撞到一边的门框或物体上;
空间定位:在繁华地区穿行困难,穿衣困难,执行含有方位术语的指示有困难;
空间关系:同上,转移不安全;
地形定向:不能从病房走到治疗室,或从一房间到另一房间;
图形背景分辨:不能在无序的抽屉里找到指定物品、白床单上的白毛巾、轮椅的手闸、冰箱里的食品等;
肢体失用:不知如何使用某物品,或错误使用工具,动作笨拙,书写/编制困难;
结构性失用:穿衣失用,摆餐桌,裁剪制衣,包装礼品,数学运算列式,做夹馅食品,根据图纸组装手工品;
穿衣失用:里、外反穿,前、后反穿,上、下错穿,穿一侧。
三、评定目的
1.确定认知功能损伤类型;
2.确定认知功能障碍对功能性作业活动的影响;
3.根据不同的评定方法,为提出相应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4.测量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判定康复疗效。
四、评定对象
1.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
2.脑外伤
3.阿尔茨海默病
4.脑血管性痴呆
5.其他类型的痴呆及肿瘤、炎症等
6.发育障碍
7.精神功能障碍
五、评定方法
筛查法:MMSE、长谷川式智力检查、失认失行检查等;
成套测验- LOTCA、RBMT等;
单项评定法:划销测验、同步听觉系列加法测验、符号-数字模式测验、数字连线测验等。
言语失用是指不能执行自主运动进行发音和言语活动,而且这种异常是在缺乏或不能用言语肌肉的麻痹、减弱或不协调来解释的一种运动性言语障碍,或者说是一种运动程序障碍(Darley)。
一、失语治疗的条件和要求
场所:对于脑外伤或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当病情许可时,可以在床边进行训练。当病人可以借助轮椅活动时,就到训练室进行训练。要尽量避开视觉和听觉上的干扰,最理想的是在有隔音设施的房间内进行。成人治疗的房间不要太大,一般10平方米即可。
形式:原则上以一对一训练为主,有时要进行集体训练,可请心理治疗,作业治疗,社会工作者一起参加,这种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兴趣。
治疗次数和时间:可以根据训练者和患者人数而定,一般一次半小时至一小时,住院患者每周3-5次,门诊的患者可以间隔长一些时间。为使患者更好的康复,还应对患者家属提供指导。
二、失语症的治疗措施
1.对语言的符号化和解读直接进行训练;
2.语言各模式间的促通为目的及信息的传达媒体实行代偿;
3.通过认知理论间接作用于交流活动的措施。
三、常用的治疗途径和方法
阻断去除法:患者基本保留了语言能力,而语言的运用能力存在障碍,通过训练可使患者重新获得语言的运用能力;
Schuell的刺激疗法:刺激法与认知心理学方法结合。
程序介绍法:将刺激的顺序分成若干阶段,对刺激的方法和反应的强化严格限定,使之有再现性并测定正答率。
脱抑制法:利用患者保留的机能,如唱歌等。
四、失语症的预后
一般失语症的预后与原发病的预后一致,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人口已趋向老年化,也产生了失语症趋向重度化,复杂化的趋势。再加上随年龄增加所带来的脑机能低下,有时会见到症状加重的现象。若为再次脑卒中或以进行性疾病为基础,失语症状也会加重。
五、失语症的预后相关因素
⑴训练开始期:越早越好;
⑵年龄:越年轻越好;
⑶轻重程度:轻度好;
⑷原发疾病:脑损伤范围小,初次脑卒中的好,脑外伤比脑卒中好;
⑸合并症:无合并症者好;
⑹利手:左利或双利比右利者好;
⑺失语类型:表达障碍为主比理解障碍为主者改善好;
⑻智能水平:智商高者比低者好;
⑼自纠能力:有自纠能力和意识者好;
⑽性格:外向性格者好;
⑾家属和本人对恢复的愿望高的好。
B. 偏瘫患者该怎么进行康复训练
行走是人类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对于那些深受疾病折磨的人来说,行走功能都有可能会变成奢望。像中风、偏瘫患者,很难在正常行走,人生似乎一下子就陷入了黑暗。这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的双重折磨。这就需要让患者进行相关康复训练,逐渐矫正步态,重新正常行走。但是目前医疗界相关医疗器械十分少,对这些患者的康复和行走恢复造成了影响。而且大部分产品仅仅靠刺激肌肉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从效果角度来看,都不十分理想。近日,GYKF-I步态训练矫正仪的问世给因为中风、偏瘫等导致足下垂或脚部行动不便的人士带来了康复的希望。该矫正仪由浙江大学、中残联、(杭州共远科技)共同研发,已经成功通过了临床应用。GYKF-I步态训练矫正仪摒弃传统治疗原理,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原理(FES),不再对肌肉直接进行刺激,而是对腓总神经和胫前肌等神经肌肉组织进行刺激。使得产品的安全性能和疗效都大大得到提升,通过逐步矫正患者步态,让患者可以重新正常行走。通过对患者步态的分析,能够让医生跟踪、分析和调整病人的康复训练。
C.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方法有哪几种
你好,中风偏瘫的康复方法,分为上肢的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或者患者家属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下肢功能锻炼,这个时期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主要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D.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除了使用必要的药物外,主要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主要方法有: (l)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内容有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孪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以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康复方法。 (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最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方法。主要训练包括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助器具使用训练等。 (3)语言疗法。可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剌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4)心理疗法。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和行为疗法等。 (5)文体疗法。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支持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 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有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运动等。 (6)其他疗法。理疗、水疗的应用均有特殊的作用。祖国传统医学利用针灸、中药配合康复也具有独到之处。
E.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
瘫痪肢体的早期要做被动锻炼 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于功能位。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活动,按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运动到位,还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损伤。对肘、趾(指)、踝、膝关节要因其易发生强直,特别注意多运动。按摩患肢要轻柔而有节律,以使其放松。被动锻炼每天2次,每次15min。 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脑复康效果更好点.做好康复训练 (1) 行走训练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要平稳,不要过急,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再转移至足跟,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 (2 )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1)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打击气球,以训练患者的协调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的自主活动。(2)编织毛衣,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有助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3) 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龇牙、叩齿等每个动作做5~10次/一个单元训练,教患者学习发音,先单个发音,准确后,可逐渐加深难度,可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要求患者大声的读,刺激记忆。 5 心理护理 (1)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辞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沟通。(2)患者可能因偏瘫或失语而自卑、消极,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性情急躁,家属应注意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F.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康复训练效果好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方法如下:1、作业疗法:根据患者功能缺失状态进行针对性训练,并督促其完成每日训练,如上肢不能抬举的患者可令其用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向上抬举;肢体可主动活动的患者应每天训练,强度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完全不能活动的患者应进行被动训练;2、语言训练:如根据其语言功能缺失状态进行针对性语言训练;3、心理疏导: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建立信心;4、文体训练:如听音乐、唱歌等。
具体的方法是:
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即我们经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3、文体疗法: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技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4、物理疗法: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G. 偏瘫如何锻炼
偏瘫在以前经常出现在老年人身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偏瘫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得偏瘫的数目在逐年上升。
得了偏瘫要如何进行锻炼如下:
1、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挂上绳带,让病人用健手拉着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自己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于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养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如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病人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H. 偏瘫病人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
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2、目的:
(1)使患者能从座位站立起来,增强下肢肌力,并能站稳
(2)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
(3)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3、方法
(1)站立的训练:
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臀站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
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腿负重。
第二步:键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
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键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患者侧,一手握住患者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着患者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只能缓解病情,想要治疗疾病,必须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才是关键。
I. 中风偏瘫在家进行康复训练怎么做
您好!以下是偏瘫患者在生活上的一些建议,希望帮到您:
1.入厕、洗澡:在让患者独立入厕、洗澡前,需对患者进行坐位、站立平衡及体位转移训练,对下蹲、起立困难者,需对浴室、厕所进行改进,安装扶手,并放置防滑垫。
2.步行训练:步行能力的恢复程度是判定康复疗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患者生活信心的支点,从卧床到独立步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必需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不能急于成,其大致顺序如下:
3.斜床训练:这是偏瘫患者进行自站的练习前必须做的适应性站立训练,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恢复本体感觉,改善躯干的平衡和协调及防止下肢骨质疏松等。
4.自站训练步骤:扶床边站立─扶双杆站立─扶双拐站立─扶单拐站立─站立平衡训练(包括重心转移、躯干旋转、上肢活动下平衡、平衡反应训练等)。
5.移位训练:原地踏步-一步跟进─转身练习(可在扶拐下进行)
6.辅助步行:双杆内步行─学步车推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
J. 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要怎么进行
瘫痪肢体的早期要做被动锻炼 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于功能位。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活动,按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运动到位,还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损伤。对肘、趾(指)、踝、膝关节要因其易发生强直,特别注意多运动。按摩患肢要轻柔而有节律,以使其放松。被动锻炼每天2次,每次15min。 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脑复康效果更好点.做好康复训练(1) 行走训练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要平稳,不要过急,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再转移至足跟,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2 )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1)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打击气球,以训练患者的协调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的自主活动。(2)编织毛衣,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有助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3) 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龇牙、叩齿等每个动作做5~10次/一个单元训练,教患者学习发音,先单个发音,准确后,可逐渐加深难度,可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要求患者大声的读,刺激记忆。5 心理护理 (1)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辞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沟通。(2)患者可能因偏瘫或失语而自卑、消极,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性情急躁,家属应注意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