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到宣古道多少公里
扩展阅读
福州哪里可以接电 2025-08-25 07:44:34

杭州到宣古道多少公里

发布时间: 2022-07-18 10:29:37

1. 请问这条古道是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馒头岭"古道,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东西,仅供参考.
杭宣古道,《元和郡县图志》所列杭州西北至宣州496公里。在余杭境内,自余杭镇向北行,经长乐、双溪、黄湖、百丈至独松关,长百余里,出境后经安吉至安徽宣城。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宝历二年(826)余杭县令归珧筑甬道,通西北大路,高广镜直百余里,行旅无山水之患。”出关后为山间小道,可直达南京。此路为历代军事要道,南宋建元三年(1129),金兵取此道占杭州。明代前设有驿站,今独松关遗迹尚存。民国后,筑成余杭至泗安公路,今为04省道,绕出独松关。

2. 徽杭古道的古道路线

  • 古时候,能冠以徽、杭两府名头的古道,就是指古徽州府所在地歙县到杭州的官商通道。绩溪现在被称为“徽杭古道”的只是其中一条支道,相当于县乡道。从徽州府的府城歙县出发的才是国道/省道,从歙县出发,过王茂荫故里——杞梓里,越老竹岭,最后经徽州歙县与杭州交界处的昱岭关出境。

  • 说歙县的徽杭古道为官道,还因为这里留下过浓重的官方印记。歙县到杭州的徽杭古道,途径老竹铺、冷水铺、吴山铺、王干司、郑坑店等地,这些名称可以追溯到宋代,是历朝历代的“铺、店、司”等的沿袭称谓,就是官方的驿站或类似机构,供过往官员、使者、行人中途休憩、住宿、换马喂料,也有军事用途和邮件货物传输等功能,这类机构,也只会在非常重要的官道才会设置。清末驿站功能丧失、取消,但作为地名被习惯性保留了。

  • 绩溪县这条“徽杭古道”,以前其实是从绩溪县东北乡逍遥岩到昌化马啸的一条山道。1998年版《绩溪县志》中表述为“逍遥岩道”,属“乡道”,入浙江境后,再接徽杭古道到杭州。

  • 其实,明代一些驿站的权威史料记载,如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程春宇的《士商类要》所记“江南陆路”,是根本查不到绩溪的这条乡道的,歙县的这条徽杭古道倒是经常出现在一些历史文献中。

  • 不过得承认,绩溪县这段“乡道”的遗存相对完好,且前些年超前得到开发了,人文旅游的发展意识够强,也因此,这条乡道以“徽杭古道”的名义,较早的被外界熟知,网络铺天盖地的宣传推介了,还以此申报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3. 求求求助~徽杭古道出来,从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怎么坐车到临安东站

1小时26分钟 约98.4公里 | 3个红绿灯 | 畅通
打车约365元 | 途经:杭徽高速、钱王街

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

吉浙线
20.5公里

102省道
1.3公里

杭徽高速
74.1公里

钱锦大道
255米

钱王街
2公里

农林大路
237米

临安东站
1小时51分钟 约95.6公里 | 13个红绿灯 | 畅通
打车约355元 | 途经:102省道、杭徽高速

4. 请问从杭州市中心的武林门怎么坐公交到杭宣古道的起点半山村

公交线路:535路,全程约13.6公里

1、从武林门步行约1.1公里,到达武林广场站

2、乘坐535路,经过5站, 到达廻龙村站

3、步行约1.1公里,到达半山

5. 茶马古道滇藏道,川藏道,青藏道兴起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关于川藏茶马古道的可以多一点。谢谢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川藏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在交通方面,元中央王朝却十分重视川藏茶马古道[4]的通畅。为通达边情,宣布号令,加强对藏区的治理,开辟从内地到西藏的交通线路,至使川藏茶马古道成为正驿,并设置驿站。凡持有玺书驿卷及藏区土司文牒的僧侣官员,便可在藏区和内地之间乘驿往来。元代,川藏茶马古道共设19处驿站。到了明代,对驿站进行继续维护和扩建。及至清代,区内驿站增扩至87处。泸定、康定成为川藏交通之咽喉。及至明代,初行“金牌信符”制度,后改“引岸”制度。除此而外,明中央王朝还对藏族僧俗首领施行了朝贡制度,这种制度又被称为“贡马赐茶”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出于明朝政治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其时汉藏茶马贸易的一个必要补充。清朝开国,“踵前朝故事”。及至干隆时期,“茶马互市”制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与茶马互市有相同意义,但贸易范围更加广泛、基本形式有较大变化的“边茶贸易”制度。边茶贸易制度的核心是改官营为商营;以“引岸”制度代替“榷茶”制;内地仍以茶叶为主要交易商品,此外,其他与藏族人民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料进入市场的比例大幅增加,而藏区输出的交换商品已不再仅限于马,主要是当地生产的皮革、药材、黄金等土特产品。边茶贸易制度一直实行到建国初期。自宋朝以来,甘孜州就是从四川至康区、西藏的川藏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要冲地带。明初,从川西到康藏的川康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邛崃至名山、雅安、荥经、汉源、泸定、康定(藏语名打折多),然后出关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进入西藏。从邛崃至康定段俗称“大路”,由此道进入康定的茶称“大路茶”。明际,黎、雅、碉门(今天全)成为川西茶马互市的最大市场,史书中有“秦巴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斯藏,五千余里皆用之”的记载。明洪武年间,又开通了一条从碉门经泸定岚安、烹坝的茶马贸易通道,于岩州设市,置岩州卫,保护市易。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今泸定县岚安乡)。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明末,岩州市废,打箭炉市兴。人清后,打箭炉成为藏区盛极一时的汉藏贸易中心。同时也成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中心,历代中央王朝治藏的重镇。在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既是一条经济路和政治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在这条古道上,藏族土司头人,高僧大德,汉族、满族、蒙古官兵,汉、,藏商贾,汉藏苦力背夫、驮脚常年往来其间。康定、泸定作为汉、藏民旅交汇的地带,随着汉、藏贸易的发展,带来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在康定这一汉藏贸易的中心地,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十分突出。风靡海内外的歌曲——《康定情歌》就是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结果:这首歌的雏形来自康定三道桥民间,属于流行于康定的许多民歌中的一首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人们既能感受到藏族民歌的韵味,又能体察到汉族民歌的影子。集中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升华的产物。入清以来,人藏和来康的文人雅士、官吏逐渐增多,来到康区,因事因景而感发抒怀之诗词、文章、着作渐增,并流行于世。例如姚莹的《康辅纪行》、查骞的《边藏风土记》、陈渠珍的《芄野尘梦》等着作。又如岳钟琪的《泸定桥诗》,刘赞廷的《懒兵诗》,康定头道水“小天都”瀑布的摩崖石刻及孙士毅惠龄、和宁等人的《咏小天都瀑布》诗等脍炙人口。此外,康定地名和泸定桥来历的传说中,既有汉族的传说故事,也有藏族的传说故事。时至今日,两种传说依然在民间流传,而无厚此薄彼之非议。民国时期,着名国画大师张大干、吴作人也曾到康定采风作画;着名民族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任乃强先生在康区多年,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着作;川剧表演艺术家陈书舫、舞蹈家戴爱莲等地曾在康定进行过艺术表演……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成为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光点越发明亮。一首《康定情歌》和一座“泸定桥’’使康定和泸定两座城市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历史名城,成为甘孜州人文旅游资源最闪亮的品牌。川藏茶马古道文化在四川从川古的邛崃一至延伸到金沙江畔,其中康定、泸定成为茶马古道文化的核心区,汉、藏文化的交汇点。
青藏道也就是唐蕃古道,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开始于唐朝初期。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着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即逻些),全长3千余公里。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故亦有丝绸南路之称。

6. 杭州东站到环兴路350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 → 593路,全程约21.3公里

1、从杭州东站步行约160米,到达火车东站

2、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11站, 到达江陵路站

3、步行约220米,到达共联村站

4、乘坐593路,经过3站, 到达江南大道诚业路口站

5、步行约360米,到达古道瓦罐煨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