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咸潮发生在什么季节
扩展阅读
深圳北的地铁站叫什么 2025-08-23 12:36:35
上海话安静点怎么说 2025-08-23 12:27:52

杭州咸潮发生在什么季节

发布时间: 2022-07-22 08:16:10

㈠ 长江口咸潮主要出现在什么季节

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㈡ 咸潮的介绍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㈢ 什么是咸潮及产生原因和典型时间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大且微克氯化物(包括氯化钠),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即250度)。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度就不达供水水质标准。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咸度不能超过200度,电厂锅炉用水要求咸度300度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咸度低于600度。

咸潮成因
1. 降水少是主要原因
由于2003年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平均减少2成以上。广州市番禹区沙湾水道上游西江流域减少6成,加上2004年入冬以来降雨锐减,导致南粤各地江、湖、库水位急剧下降,目前广东省30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为11048.4百万立方米,比干旱的2003年同期减少3363.6百万立方米,减幅为23%。降雨减少导致江河流量严重减少,2005年初西江高要站的水位为-0.06米。珠江上游少雨,源水水量减少,下游则受海水潮汐影响,形成咸潮。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

2. 珠江无序挖沙也助长了特大咸潮的形成
整个珠江口的年平均沙量是8000万吨,这个数字是包括悬浮在水里的泥沙的,而沉在河底的粗沙只占总量的5%~6%,人们挖走的泥沙部分都是粗沙,而且开采量已经连续15年超过了8000万吨,这就把历史上积存的河沙也挖尽了,而且上游的泥沙不够补够补充已被挖走的河沙。
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河段约有100多艘非法采沙船,导致河段已基本没有河沙;没有河沙河段正沿着大江大河自下溯江而上;过量滥采河沙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

3.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海平面上升与咸潮之间的关系引人注目。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13个单位、10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8年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到2030年可能会上升30厘米。该研究小组一位研究员说,如果疏于防范,珠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水、风暴潮、涝灾和咸潮的袭击,面临“被淹”的危险。

4.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加剧咸潮的严重
南一带沿海地区随着经济急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导致江河水流量减少,这使当地咸潮入侵日益增加。

咸潮危害
海水的氯化物浓度一般高于5000毫克/升,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和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饮用。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在咸潮灾害中,生产中用水量较大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其中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

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给“鱼米之乡”的珠三角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从广州市番禹区农村看到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番禹石楼镇的一些稻田边,尽管水沟里蓄有一些水,然而田地却龟裂着。该镇因为咸潮,沟里的水咸度已达0.5%,而如果农作物“饮用”咸度超过0.4%的水,半个月后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掉。

水质性缺水对当地农业的影响是明显的。据统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番禹区2004年全区早稻面积计划完成6.5万亩,同比减少2.1万亩,近1/3的稻田无法下插;甘蔗面积5.2万亩,同比减少0.1万亩;常年蔬菜面积11万亩,同比减少1.8万亩。

咸潮防治
1.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对咸潮形成机理的研究,运用先进的超声波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和技术,对咸潮实施同步的严密监测,并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协调机构,在咸潮到来之前做好防范。如2004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珠江口出现历史罕见提前来临的咸潮,先后袭击了珠海、中山之后,广东省水利、三防、水文部门就提前介入了咸潮的预测、预报、预警。这样,对罕见的咸潮入侵就应对自如、有条不紊一、秩序井然。

2.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由于咸潮活动主要受潮汐活动和上游来水控制。潮汐活动可调节的余地有限,而上游径流的调节则是大有可为的。进入21世纪,抵御咸潮迫切要求水利枢纽的运作。调水以淡压咸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应急办法。专家介绍说,珠江水系中西江大部分水电站的调节库容较小、能力有限,且比较分散,因此,应急调水压咸调度应以西江干流天牛桥一级、岩滩水库为主,鉴于北江飞来峡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近、流程约1~2天,也应当优先考虑其调水压咸作用,通过调水以淡压咸可以允分发挥大珠江流域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3.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鉴于目前珠江三角洲河段过量滥采河砂造成河床严重下切,引发咸潮上溯,有关部门应对珠江全流域加强采砂的管理,用立法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

4.节约用水
据广东水利局统计,广东省年总用水量持续多年递增,年递增幅度约5%,居全国榜首;全省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为167.49亿立方米,浪费率之大占总用水量的37.5%,此项指标同样高居全国榜首,其中农业是首当其冲的浪费大户,占总消耗量的7成以上;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达到584立方米,此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珠江流域其他省份也与广东省一样用水浪费严重。用水的严重浪费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加重咸潮的危害。所以,应提倡人们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以减轻威潮的危害。

㈣ “咸潮”是指什么都发生在那些地区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

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

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

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

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大且微克氯化物(包括氯化钠),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即250度)。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度就不达供水水质标准。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咸度不能超过200度,电厂锅炉用水要求咸度300度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咸度低于600度。

㈤ 咸潮发生的主要时间

河流入海口附近处于枯水期的季节一般容易发生咸潮。尼罗河的咸潮多出现在北半球冬季,尽管尼罗河入海口附近冬季地中海气候是雨季,但入海口附近地中海气候范围太小,雨量小。

㈥ 在什么时候发生咸潮

近日,广州天河、黄埔部分地区居民用水也受到“咸潮”影响。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求知欲,想知道这是一回什么事。 说来,所谓咸潮,是发生在河流入海口特定区域

㈦ 咸潮只要在哪个月份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及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由于海水的氯化物浓度一般高于5000毫克/升,使得河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从而严重危害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灾害。
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季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这次咸潮的直接诱因就是南粤大地连年干旱,但海平面的升高和人类的无序采沙也会加剧咸潮的蔓延。
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病人不宜饮用。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施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同时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成因 江河流量小海水倒灌
珠三角网河区咸潮上溯一般是从每年10月份开始,第二年3、4月份退出,具体影响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汛期来临的迟早。广东省咸潮最为活跃的时间一般在每年枯水期的12月到次年2月,每年1、2月份尤其是春节前后尤甚,每月又以初三、十八天文大潮前后咸潮最为肆虐。去年10月开始,由于上游来水少,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一直遭受咸潮的侵袭,咸潮持续了近六个月,是珠江三角洲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咸潮灾害,咸潮持续时间长,上溯距离远,严重影响了珠江三角洲沿海城市珠海、中山、广州、澳门等地的城镇供水,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造成极大的影响。
咸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枯水期上游来水量减小,江河水位降低,使海水在潮汐作用下向内河回溯,江河水咸度上升。广东今年以来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成半,工程蓄水比正常年份同期减少二至四成,北江、东江、韩江等主要江河流量都出现接近或低于历史同期最小流量,使咸潮得以乘虚而入

㈧ “咸潮”是怎样形成的

咸潮是一种自然现象,由太阳对月球的引力引起,致使海水倒灌,江水变咸。咸潮上溯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候性自然现象,多发于枯水季节、干旱时期,由于河流水位降低,潮感区域扩大,苦涩的海水倒灌,氯化钠(俗称盐分)含量高。但是广东咸潮有着人为因素,近年来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严重破坏河床的合理比降,导致咸潮上溯的频率提高、范围扩大,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活饮用水源备受影响。在广东去年罕见大旱中,咸潮上溯加剧的现象已不同程度危及到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等重要江河以及珠江三角洲。

㈨ 咸潮为何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

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沿着河口向上游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往内陆上溯,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

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一般地,含盐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最小值出现在落憩附近。咸潮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河口区域常见,多发生在冬春旱季。冬末春初上游来水量减少,江河水位下降,受潮汐影响,海水沿河口上溯,造成内河水体含盐量升高变咸。干旱季节也肯定明显会使水量减少,江河水位下降,含盐量升高变咸,导致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