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略地说说杭州的历史
1、杭州乌龟洞遗址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证实五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杭州这片土地上生活,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现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属“扬州之域”。
2、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3、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4、三国、两晋、杭州属吴郡,归古扬州。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桐庐,属吴州。
5、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并桐庐入钱唐县,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6、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一度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1)杭州郊区多久可以发展起来扩展阅读: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民国3年(1914)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
原杭州府所辖各县归钱塘道管辖。民国16年(1927)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郊区仍为杭县,旧属诸县直属于省。
从此,杭州确立为市的建制,市区分为八个区。1909-1914年,沪杭、杭甬铁路相继建成;全长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条件收回拱宸桥日租界。
‘贰’ 杭州土拍市场持续火爆,地市好转能否拉动楼市繁荣
‘叁’ 杭州哪个区算是市区,哪个区是郊区
主要有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 郊区是余杭,西湖部分是郊区,江干有部分是郊区滨江也是部分郊区。
5000元算是中等水平,房子可以租一间普通的、上下班不用坐车的房子(郊区),只要你省着点花,别挥霍就没问题。武林广场房租很高,不建议你在那里租房。如果上班坐地铁的话,建议你在郊区租。
(3)杭州郊区多久可以发展起来扩展阅读: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副省级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采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常住人口946.8万人,城镇化率76.8%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2844家。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江干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1958年4月杭县撤销作为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1961年3月余杭县并入杭州钱塘联社,成立新的余杭县。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6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调整后的杭州新市区由原来的6个区增加到8个区。
2014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市,设立杭州市富阳区。富阳区成为杭州市第九个市辖区。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2号)精神,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
参考资料来源:杭州-网络
‘肆’ 有关杭州城市变迁的资料
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我们回顾和触摸杭州城市化进程的脉络时,不能不提及当年的蒋村商住区———亦即今日的城西住宅区。
15年前,城西还是一片遍布柿树林和芦苇塘的湿地,一些非国有房产商开始了住宅开发的尝试。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做“蒋村商住区”;1996年,随着康乐新村、丹桂公寓、金都花园、南都花园、湖畔花园等第一代商品房陆续建成并逐渐形成居住氛围,城西大型住宅区的雏形初现;2000年后,人们已然将杭州城西毫无疑问地看做一个高档住宅聚集的成熟板块。
短短10年的开发过程,城西从荒芜到繁盛,将杭州中心边界迅速扩大到西溪湿地边。这是一个城市蔓延的奇迹。
如今,随着西溪湿地公园、西溪沃尔玛、天目山路延伸段、文一西路延伸段、文二西路延伸段等重点工程的实质性进展,杭州城西的触角已经被进一步放大至包括五常、闲林等杭州西边与城市关系最紧密区域的“大城西”。
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块神奇区域走过的足迹,通过对桂花城和翡翠城两只麻雀的解剖,会发现,依托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与合理的城市功能配置,大城西的发展将摆脱原来以住宅为导向的商住发展,转而形成城市集群效应和城郊模块化发展的新城市规划布局。
从城西到新城西,从蒋村到西溪,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大城西即将崛起。
蒋村模式:杭州商品房标本
杭州人现在所说的“城西”,一般指的就是蒋村商住区。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由数十家房地产开发商在4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发的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区,聚集了超过15万的居住人口,成为杭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居住区。
城西房地产开发始于1992年。当时其地块尚属余杭,在杭州市政规划中并没有与之相关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甚至没有标准的城市道路。
随后的几年时间中,绿城、南都、金都、证大等开发商入驻开发,尽管面临1994-1997年宏观调控的不利局势,但以绿城的楼盘为代表、品质明显高于市中心的住宅产品,依然首次明晰了更加注重建筑、环境与配套的居住理念。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取消后,公积金、货币分房等一系列房改政策相继出台,长达8年持续繁荣的杭州房地产市场就此启动。而当时唯一能够给杭州提供大量住宅供应的,就是当时的蒋村———今天的城西。以桂花城为代表的高档住宅小区,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同和高度评价,随后在陆续四十多家开发商的竞逐下,城西渐成杭州房地产开发的主流热点区域,多家品牌开发商的介入,使得城西形象全面提升。
以住宅为先导,带动交通、商业、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大步发展,是蒋村商住区板块较早出现的城市发展定律。这种自然形成的“店多隆市”模式,尽管现在看存在着很大缺陷,但后期城市规划意识的跟进,相对弥补了城市中心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西城广场、华联超市、建材市场、社区步行街等陆续出现,使得城西日渐成熟,并成为杭州最大的高档居住板块。
作为杭州商品房开发的发源地,城西蒋村商住区既有许多优于市中心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缺憾。各个开发商“各自为政”开发的楼盘,从个体上说,无论规划、景观,还是建筑、配套都做得不错;但从城市发展规划角度看,其崛起是基于一种自发的主动开发意识,即“先开发后配套”,缺乏城市整体规划,也缺乏整体性的城市脉络。
正因为有政府此后的大力介入,在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修正、补充和调整,同时引进了浙大紫金港校区、仓前高校园区等人文资源,蒋村商住区才得以有今天的欣欣向荣,居住、商业、经济氛围日益浓厚和谐。大城西:构筑和谐人居生态城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新都市格局。其中,从城西到大城西,是一次生态人居、和谐人居的积极探索。
如果说蒋村商住区是以开发在先、配套在后形成的“葡萄效应”,那么,目前的大城西则是有规划、有秩序、有节奏的以社区开发模式为主的“模块效应”。
不同于当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蒋村商住区,大城西的规划建设完全是在政府主导下,按照既定蓝图有序进行的,配套建设也是同步展开的。其起点之高远非当年可比,进入的开发商也更加富有经验,是一次在统一“指挥棒”下演出的大合唱。完全可以预见,基于城西往西的城市自然蔓延快速过程,加之主动郊区化的都市发展格局,一个新的大城西将在西溪湿地上形成,其前景远胜于当年的蒋村商住区,有望成为杭城又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精品居住区。
大城西包括五常开发区、闲林镇等与杭州城市关系比较紧密的区域。根据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加之近年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城西与城市之间无论空间还是经济上的联系都日益紧密。依托良好生态湿地环境魅力缓冲区的优势,将成为杭州乃至全国人居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
大城西定位于生态城市的理想与生态型的土地使用规划,以湿地保护区为核心建设新城,依托绕城高速公路,同时利用浙江大学名校效应,开辟高教园区,形成以浙江大学为主的杭州西部高等教育区。其中,西进城市发展轴以旅游度假形成城市发展副中心区;北片依托自然及大型交通市政设施用地,建设一条由山丘、平原、坡地、水域等构成的绿色轴线与一片高科技工业园区;南片依托杭昱公路,形成南部中高档住宅区;中部中心区依托仓前、闲林、老余杭交界处,形成城市发展核心区。通过完善城市交通、教育、商业、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一个东科技、西居住、北产业的和谐生态人居格局已经浮出水面。
从小区到社区:升级版的城市居住区
杭州人多有城西情结。这种情结,源自被其所营造的街道、高档小区、文化氛围、商业气息等所吸引。
提及城西,我们不能不提到绿城集团。从丹桂、月桂、金桂、银桂、兰桂到桂花城、紫桂花园,这个起步于杭州城西并逐步走向全国的知名品牌开发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房产神话。
在蒋村商住区高档住宅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绿城的桂花城。这个小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起到了房产品标本作用。即使是在近10年后的今天,桂花城依然让业内和市场赞赏不已。当年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起价,如今在二手房市场已高达万元,成为杭州城西住宅中涨幅最大、升值比例最高的高增值房产品。
以桂花城为代表,蒋村商住区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居住、休闲、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档居住区。而城市的升级意味着版图的放大,也意味着市中心的多元化。随着西溪文化保护区的正式启动,以西溪、留下、闲林、五常等为核心的大城西,日益“显山露水”。
2006年,随着绿城、华立、金都、金成、大华等品牌房地产商的进驻开发,大城西被定位为一个和谐生态居住示范区。
其中的翡翠城,是绿城进军该区域、以社区为开发模式的首个大盘,也是大城西时代的地标性品牌社区代表。其开发姿态,首先在理念上就已经超越了传统居住区的概念。
凭借1400余亩规模的开发用地和良好的湿地资源,翡翠城以科学人性的尺度,合理配置多功能公共空间、商业中心和邻里交流的共享性场所,强调居住者对生活、休闲、商业、娱乐、运动、教育、交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意识,开发者希望通过这种集约化的有序交融,构建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形态,为居住者、为这座城市提供一种更为先进、科学的居住模式。
从翡翠城的社区开发模式可以看出,高档社区对城市进化的多界面整合富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它在社区开发中,融合了居住者对一个城市生活的最基本诉求,并注重各种生活功能的综合和均衡,从而强调一个优越于常规小区的居住环境。
两座城:两种城市进化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杭州的“蒋村现象”,创下了杭州郊区住宅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城西时代创造了传统城市发展的“渗透模式”,同时也对杭州城市扩张作出了贡献。甚至可以认为,这是杭州房地产发展的示范区。
“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在传统城市发展理论引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老城区通过接壤的郊区,将城市住宅“步步为营”地向外渗透。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中小城市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城市规模,并在市民接受度上迅速摆脱心理瓶颈。
桂花城,在这种模式下起到了一个从近郊向城市中心转变的领军作用。其意义在于,通过舒缓而典雅的低密度建筑,东方传统居住情结的园林艺术,注重邻里文化交融的组团庭院,反映城市艺术的中心花园,以及外廊包围适度规模的商业街等特性,将小区和可预见的城市发展规模紧紧结合在一起,并力图以城市发展来满足小区的大部分外围生活需求,如上学、大商业、医疗等需求。
然而,“摊大饼”模式在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带来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减缓、人口密度偏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社会经济问题。今天,大城西的都市规划依据,本质上是城市的自然蔓延过程。“摊大饼”的模式因此不能进一步向留下、闲林、仓前扩张。
一个城市的主动郊区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超前的人居意识与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组团式、松散集聚式的大杭州人居格局下,大城西的规划则以“集约模块化”为基本要素。适度的城市距离、具有城市发展基础的区域为大都市组团细胞。
翡翠城的出现,是一次社区开发模式的积极思考与探索。它不仅在建筑规划、建筑多元化、居住空间上有合理的前瞻性改良,而且更注重一个社区所提供的特有文化集成。这种社区文化,主要反映在可步行距离内实现的共享空间上,小到抬高的围合组团庭院,中到密林与草地构成的中心花园和丰富的中心会所,大到社区广场、街区、城市绿带。
社区与小区的最大区别,在于适度规模上能更有效、更丰富地集约资源配置。翡翠城独立设置了大型社区商业中心,聘请国际一流公司美国DDG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将高星级标准的高档酒店、大型超市、体育中心集合在一条丰富的商业街区中,同时融入风情各异的咖啡吧、茶吧、鲜花店、书店等休闲业态,并在此基础上,为业主提供绿城幼儿园、绿城医院等基本生活配套。其周边,2008年将建成的西溪沃尔玛距此仅2000米,生活半径中的医院、银行、中小学等城市配套也都将逐渐成形,一个超大规模社区将在大城西诞生。
从桂花城到翡翠城,从蒋村商住区到大城西,杭州城市化进程就这样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并深刻影响着每位置身其中者的生活。
‘伍’ 关于在杭州买房的一句评论:买郊区有什么用啊!又不能住市区点三万一平方,买房脑子有问题的。
1、这句话应该是对钱不多的朋友说的。买房不如租房,试想租一套房(杭州市区小-中套1500左右),1年18000元,10年18万,50年90万,90万元在杭州市区能买下旧房(50-60平方甚至 更少,远离市区可以买下新房80方左右),但你还贷款需要多少年啊?累不累啊。
2、如果你是有钱人,那买房就把它当作一种投资,眼光放远点,就不要理会朋友的话了。
‘陆’ 三线城市郊区十年后能不能发展到现在主城区的样子
不能,只会越来越萎缩,除非国家有规划!
‘柒’ 杭州房价狂涨,郊区都上涨30%,为什么会这么抢手
杭州房价暴涨,甚至郊区的价格涨幅都很大,主要有几点原因:
1.杭州人口流入很多,他们有很强的购房需求。
2.杭州要开亚运会,因此不少人投资了杭州房产。
3.杭州房价不断上涨,还是因为城市有发展。
杭州这座城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尤其是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入驻之后,城市的发展很快,和一线城市相比也不逊色,并且杭州房价相对便宜,导致不少人到杭州就业生活,选择在杭州定居。因此杭州的房价上涨非常多,甚至郊区都有了巨大涨幅,杭州的房子变得非常抢手。
杭州房价上涨,和杭州这座城市的吸引力有很大关系,杭州位置优越,有各种产业,交通也十分方便,人们在杭州生活舒适方便,还没有一线城市的压力,因此杭州被不少人看好,认为杭州未来有很大发展,选择在杭州买房定居,推高了房价。
杭州房价上涨,主要是买房的人太多,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捌’ 如果去杭州发展,在杭州多少工资才不算低,才能过得舒适呢
在杭州发展,多少工资才能过的舒适?月收入5000有5000的活法,收入1万有1万的活法。要想过的舒适,首先要有一套房,至少每月房贷不影响你的生活。
而杭州目前的房价,主城区特别是上城下城钱江新城价格较高,西湖边的更不用说了,主城区一般4、5万一平米。大多数新杭州人于是选择了交通方便、生活设施较为齐全的郊区,比如说余杭区的良渚、崇贤、未来科技城等地,那边二手房也到了3万左右,一般一套房子要到300万左右。当然,你要是能摇到新房,恭喜你,现在还能买到200万的房子,前提是你能摇到。
而一位新杭州人到了杭州,即使是买200万的房子,假如借贷了100万(家中凑齐100万首付),那么20年每月还款是6500元上下(商贷),公积金要低的多。如果你公积金能达到4000一月,这点贷款对你来说,不值一提。这同时意味着按照12%的缴纳比例,你个人的月收入应该在15000以上。
有了房后,肯定要买车了。生活舒适,即意味着你早上不用一早去挤公交车,下雨天不用担心淋雨,天热有车内空调,遇急事可以马上去办。买个稍微好点的代步车,按20万来算吧。还有,现在车位很贵啊,15万一个可能已经算保守了。
其实,在杭州,有车又有房,房贷车贷对生活没大影响,那恭喜你,已经一只脚迈入中产阶级了;当然,想过比较奢侈的生活,还是比较遥远的。到菜场买蔬菜可以不用计较价格。说到底,很多英雄都折腰在一套房上。还有个关键问题,不要去比,比来比去,再有钱也过的不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