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杭州特色民居
1.课文简说。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图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⑤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2)对词语的理解。
闽:福建省的别称。
粤: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营垒: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骚扰:扰乱;使不安宁。
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崇尚:尊重,推崇。
贮仓:贮:储存,积存;仓:库房,仓库。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热:形容非常热。
和睦相处: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处。
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病。现泛指事物未遭损害。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老师可以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如,陕北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庆的吊脚楼。
2.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课程标准高段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本文教学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初读课文,读对读通,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可采用找中心句、重点句和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2)再读课文,画画批批,体会民居特点。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认真与文本对话,梳理民居特色,体会文化内涵。也可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分客家围屋组、傣家竹楼组,先分组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民居特点,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民居特点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把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表达的效果。
3.读写结合,学用结合。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通过适时、适度的点拨、引领、归纳、提炼,加深学生对民居特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民居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出示不同种类的民居图片、音像资料,或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让学生选做。比如,为中国民居博物馆写一段关于重庆吊脚楼(或其他本地特色建筑)的解说词;以某一种民居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学生练习时,老师要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
4.在学习客家民居最后一段和傣家竹楼最后一段时,要注意引领学生以民俗特点为依托,体会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读一读: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又有利于对表达方法的更多领悟。
四、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
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
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我汇报完了,请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接着汇报。
生2:我们小组通过对上面这些语句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客家民居有这些特点:第一点,他们的房屋是“营垒式”的。我们刚才查了词典,“营垒”就是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第二点,他们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别,我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样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这个形状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点,他们土楼围成的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们刚才看了关于“八卦”的注释,但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能给我们讲讲吗?
师:(拿出一张八卦布局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张八卦布局图,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谢谢老师,我接着汇报。最后,我们发现客家民居的第四个特点,他们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贫富与贵贱,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这就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客家民居的特点。
生3:我接着说。我们小组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讲到,“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这就是居住的环境对客家人建筑风格的影响。
还有第三自然段写到“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写到勤劳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体现了他们团结、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点。我们觉得,正是生活的环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独特的建筑风格。
师: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得非常认真和深入,对客家民居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汇报也非常清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听了你们小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走进客家民居,就真是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客家的传统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师: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4:我们小组经过读书和讨论,发现了傣家竹楼的三个特点。我先汇报第一个特点。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生5:我汇报第二个特点。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生6:我汇报第三个特点。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的特点。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师:你们小组在汇报时把三个特点介绍得很清楚,谢谢你们。但是你们汇报的主要是傣家竹楼在环境方面的特点。竹楼本身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补充?
生1:我来说说竹楼的整体结构吧。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这里主要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傣家竹楼结构简单。还有“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从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的特点。
师:你着重介绍了傣家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的特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来补充。竹楼本身的特点在第4自然段也写到了,“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可见它还有“宽敞和通风很好”的特点。
生:我还要补充。课文最后一段给我们介绍了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盖房的一大特点。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四、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师:通过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看看,仔细想想。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把民居的特点介绍得鲜明生动,我似乎亲眼看到了客家民居,亲自走进了傣家竹楼,就像课文题目一样,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师:我们透过作者的描写,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具特色”!
生:我发现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师:是的,每一种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的形成原因。
生:两篇文章的开头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开始就说它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们想一口气读完,看看这是一朵怎样的“奇葩”。而傣家竹楼的开头“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傣家竹楼旁边,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点。
师:是啊,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也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五、相关链接
1.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 500万人。其中国内4 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 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着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4.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
㈡ 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排行
我国十大宜居城市,8个在南方,没有一线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些年兴起了非常多的新城市,但大部分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成型,因此要说到宜居城市,要从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美誉度高等6个方面来核量,据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院数据统计,2018年,有以下10座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其中有8个在南方,却没有一座一线城市,看下有没有你的家乡呢?
第一名:珠海,分值90.37
珠海市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珠三角区域,是一座美丽的海滨之城,它比邻珠江口,面朝大海,城市环境优美,社会治安稳定,有“幸福之城”和“浪漫之城”的称号,是全国文明城市。同时,珠海的经济水平也很不错,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珠海的常住人口达170多万,城市化率达90%。它被评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首。
第二名:威海,分值89.88
威海,也是一座海滨城市,它位于我国山东省半岛东端,古名也叫威海卫,是中国大陆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威海早在近30年前就是国家卫生城市,可想而知城市环境是多么的优美,在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威海的经济发展也不错,年人均GDP超过11万元。威海也在多年前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居城市,来过威海的人,都会喜欢上这座城市。2018年,威海更是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
第三名:信阳,分值88.94
信阳,河南地级市,位于中原经济圈,城区人口只有85万,但是信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信阳有着豫风楚韵的地域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信阳独特的人文环境。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头衔。不过,信阳的年人均GDP在35000元左右,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发展潜力巨大。
第四名:金华,分值87.03
金华,浙江省地级市,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简称金,古称婺州。金华常住人口550多万,年人均GDP约7万元,但是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金华位居全国第33位,并且入围大陆创新能力最强25个城市之一,是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之一。
第五名:芜湖,分值85.63
芜湖,安徽省地级市,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常住人口360多万,年人均GDP超过8万元,靠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速,是国家森林城市,绿化相当的好。2018年,入选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 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是一座非常适合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第六名:绍兴,分值84.87
浙江绍兴,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位于杭州都市圈。它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着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如今年绍兴人口约500万,年人均GDP超过10万元。来到绍兴的人,相信都会喜欢上这里。
第七名:扬州,分值83.53
江苏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扬州的建城史也非常久远,据记载,扬州,古称广陵,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扬州段更是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如今拥有460万人口的城市,年人均GDP超过12万元,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是一座非常宜居的现代都市。
第八名:曲靖,分值82.17
曲靖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全市拥有650多万人口,城区人口却只有68万人左右,是一座相对比较小的城市,但它连续六次登“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榜,更是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虽然它远在西南,经济也不够发达,但城市环境优美,经济发展健康,非常适合人类宜居。
第九名:广元,分值81.82
广元市,四川省下辖地级市,自古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它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优秀的旅游城市。广元市有300多万人口,年人均GDP近3万,经济发展稳健。还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中国最安全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美誉。
第十名:宜春,分值80.35
江西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常住人口553.25万,年人均GDP3.2万元。宜春文化积淀厚重,自古被誉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城市环境优美,人们生活稳定,经济和谐发展,宜春曾先后获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宜春的旅游景点重多,有明月山,三爪仑,宜春八景,温汤温泉,酌江溶洞等。
我国十大宜居城市,8个在南方,没有一线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㈢ 锦南新村东区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楼盘名称:杭州锦南新村东区
城市:杭州
楼盘位置: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锦南新村东区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0平方米,容积率暂无数据,绿化率30%,共0栋楼,停车位40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㈣ 杭州临安青山湖板块与锦南新城相比哪个位置好
杭州,临安青山湖板块于景南新城相比,京南新城这一块儿位置很好。
㈤ 浙江杭州哪个地方适合居住呀
1、如果偏好山水,农家,景区之类,当然选择西湖区,靠近西湖一带找房子
2、如果偏好年轻人方面,如娱乐、餐饮、电子、校园,那绝对是非城西莫属,可以找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一带的房子,那边娱乐餐饮配套比较集中,档次偏上成熟,而且是电子市场的低端,如颐高什么的都在这一代,而且大学蛮多,整体感觉城西偏活力一些,缺点是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尤其早晚高峰,城西比较恐怖。
3、偏向于创业,工作,商务方面,可以考虑以武林广场为中心,这一带去找房子。
4、滨江区相对清静,新近开发的,所以硬件方面比较新,马路也很大,交通最不拥挤的一个区域,缺点是人口密度低。
5、下沙唯一的优点是大学很密集,那边的人口,年轻人比例居高(大学生多)。
㈥ 南京、苏州和杭州哪个城市的综合指数最优,更适合人的居住以及发展
以我的观点,南京、苏州和杭州三个城市都地处中国东南,都是闻名中外的江南城市,其地理、人文、环境差距不大,若只考虑生活,追求清静,苏州好一些,且处于南京、杭州、上海之间,地理位置适中。若只考虑工作,经商,则南京和杭州要好一些,毕竟是省会城市,发展余地大一些,高一个级别就上一个台阶嘛。如果生活居住,工作经商都考虑,推荐杭州好,杭州靠南,气候要好一些;市政建设方面感觉要好一些,毕竟与苏州并称“人间天堂”。
㈦ 江苏南京和浙江杭州,究竟哪一座城市才是最适合人居住的
千百年来江苏和浙江都被称为鱼米之乡,是江南地区的富庶之地,如今作为国内的旅游大省,江浙两省同样也是很多外地游客首选的目的地。说到江浙那不得不说是南京和杭州这两座省会城市,两座城市从气质上极为相似,都是古都,都是着名的旅游城市,都是区域内的大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南京和杭州,你更愿意生活在哪座城市呢?
很多人说,南京更适合学习和工作,因为南京的消费水平比杭州低,租房等生活成本也相应较低,社会竞争的压力相比杭州更小,且文化氛围比较浓郁,而杭州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比较适合定居和生活。一个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个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江苏南京和浙江杭州,你更愿意生活在哪座城市呢?
㈧ 就目前来看,杭州的哪个区发展最好
杭州现在一共9个区,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滨江、萧山、余杭、富阳。其中后面3个区是原来隶属杭州的县级市,滨江区是从老的萧山市划给杭州新建的。
上城区是老底子南宋皇城的地块,非常小,一般住的都是老杭州,吴山、河坊街、凤凰山等等,感觉是杭州的象征。全区依赖旅游业,但是人口密度大,房价不便宜,医疗资源丰厚(浙一、浙二、市一、市三、妇保)。总之特点是“老”,各种老字号也蛮多的。
下城区差异比较大,南边是杭州的老城区和最传统的中央商务区——武林CBD,武林广场是杭州市中心的标志,类似于上海的人民广场,旧时也称为“红太阳”。武林-延安路-湖滨是杭州最早的楼宇经济带。虽然现在综合体遍地,新城林立,但是杭州人心中的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过。此外下城区南部也是杭州最早对外交流的区域之一,有诸多早期基督教传教和相关重要人物(司徒雷登大使)的故居,所以文化也非常悠长。杭州的老城区大致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江城路。上城、下城各占一半。但是下城区北边城中村比较多,特别是德胜路以北的区域有待发展。下城区目前是杭州差异最大的区,从武林街道到文晖街道到石桥街道,几乎就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垂直落差感。
西湖区比较优越,有非常浓厚的居住与学院氛围,原来是杭州老的高教区。现在豪宅比较多,中小学教育发达(重点初中:十三中;重点小学:保俶塔实验学校、学军小学、求是小学、文三街小学和文一街小学等),新城西是杭州新贵的代表。同时综合体较多,也是杭州的IT三区之一。
拱墅区因湖墅路和拱宸桥而得名,杭州的大城北。过去是杭州的老工业基地,现在主要产业是房地产开发。桥西、申花、上塘、庆隆都是房地产开发优质的板块,结合大运河的文化资源,主打宜居牌。
江干区是杭州市发展最快的区,钱江新城被开发为新的市中心,其他诸如城东新城、艮北新城、钱江新城二期、下沙副城都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也是杭州地铁目前最便捷的城区。
滨江区IT业发达,和余杭区的淘宝城、未来科技城构成了杭州IT业的另两个极。萧山区在建钱江世纪城,同样是比肩钱江新城的高端金融中心。
综上:杭州目前支柱产业依次为房地产业(所有区)、IT业(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旅游业(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其他比较有前景的产业为会展业(下城区)、金融业(上城区、江干区、萧山区)、TMT产业(下城区、滨江区)、跨境物流商贸(下城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