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地王现在怎么样了
扩展阅读
深圳和灵宝哪个消费高 2025-05-16 21:23:23

杭州地王现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 2022-08-07 12:29:32

Ⅰ 很多城市再起地王,房价真的会止跌反弹吗

房价要跌?这个消息自打出现以来就不切实际,每每这样说不涨都算是谢天谢地了。对于房价来说真的很难把控,需求高不会降下来。没钱的抓不住时间,有钱的都买房子理财了。房子确实是国民问题,止跌反弹的几率也是有可能的。

总得来说房价不会轻易的进行反弹,毕竟这些经济因素都有把控。政府因素和投资效果都会预测,通过因地制宜的政策,中国市场的房价问题也是会得到控制。如何健康发展房价市场,还是得看看经济发展效果和政策趋势。

Ⅱ 杭州试点地块现房销售,南京部分地块不得合作开发

8月26日,广州、杭州等地同时发布第二批集中供地挂牌出让公告。相较于第一次集中供地,两地从地块竞买人的资格要求、购地资金来源、出让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而从此前合肥、南京、成都等热点城市相继公布的第二轮集中供地公告来看,也均从上述几方面进行了升级。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轮集中供地中部分城市的土地溢价高、头部企业拿地占比高,有违政策初衷,各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的拍地规则有所调整就不难理解。

“特别是土拍资金来源、马甲情况不一致等,存在扰乱秩序推高房价的情况。而在房价严控的背景下,很多城市要么土地价格控制不住,要么变相增加了房企成本,而房企隐形成本的增加最终也会体现在房价里。”

“偷工减料”能防住吗?

“竞品质”将成为新一轮集中供地的焦点。

具体来看,杭州首次在十城区推出“竞品质”试点地块,采取一次性公告和线下“竞品质”、线上“竞地价”两阶段操作方式,且试点地块全部实行现房销售,通过竣工备案等验收手续并通过政府组织的履约监管核验后方可销售。

合肥包河区BH202105号和经开区JK20号地块采取“价高者得 投报高品质住宅建设方案 摇号”,当竞价达到最高限价时,仍有其他竞买人愿意继续参与竞买的,则转入竞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方案阶段,参加投报的竞买人需在现场递交参加高品质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申请。

而相较于“竞品质”,南京、成都则更进一步,在土拍阶段直接“定品质”。

南京此轮出让地块按“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方式出让,当网上交易达到最高限价须通过摇号确定竞得人的地块,对商品住宅预售条件提高至完成住宅部分投资额的50%,且部分地块不得合作开发。所谓“不得合作开发”,是指“该地块不得联合报名竞买、不得合作开发,竞得土地后,竞得人可以按现有规定成立项目公司,但竞得人须持股100%,且股权不得转让”。

成都则不再以竞配建并自持固定体量租赁住房或续竞自持租赁住房面积比例方式进行拍卖,这也是6月7日成都发布《成都市新建商品住宅技术管理规定》,对成都市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的质量、品质、使用功能等进行详细的明确后,首次把“定品质”与土拍挂钩。

“竞品质是在房企综合成本不断上涨但房价严格控制的背景下,防止房企为了变相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来降低项目品质。这是影响老百姓生命和财产的民生问题,一定会严控。”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与其持有相似观点。在他看来,“定品质在于防范房企因快周转带来产品品质下降,损害消费者权益;其次,可以剔除一部分实力不足的房企,促使房企注重产品力以及项目品质。此举对房企也是新的考验,尤其是资金实力与去化能力。”

中小房企机会来了?

始于今年2月的“两集中”政策,旨在分流房企拍地资金,给地价降温。

“三道红线和房贷集中度管理,限制了企业恶性加杠杆,但土地市场激烈竞争的制度环境仍有待改革。”中信证券此前在研报中称,从制度上来说,土地市场的改革可以说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后一块拼图——“内卷化”竞争将因此结束。

但从第一轮集中供地执行情况看,不仅没有达到降低地价预期,甚至很多城市的溢价率和成交土地价格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比如,招商蛇口以32.5亿元竞得重庆沙坪坝区西永组团一宗商住地块,溢价率高达129.98%;武汉东西湖区地块全部溢价成交,且连续两次刷新该区楼面价;广州黄埔军校小学地块成“马甲”专场,参与“围猎”房企多达320家。

中原方面的数据显示,第一轮集中供地的22个城市合计出让住宅土地达802宗,合计土地出让金达10530亿元,平均土地溢价率为14.7%;平均楼面价为10002元/平方米,同比2020年上涨15.1%。22个城市里,最高的是重庆,溢价率高达36.23%;其次是厦门和杭州,溢价率都在20%-30%之间。

集中供地的初衷,大家好像都忘记了。没有经历过任何试点的第一轮集中供地,以实际行动走向了政策初衷的反方向。

因此,第二轮集中供地最新公布竞拍规则的几个城市都对溢价率进行了调整。

杭州对土地上限价格进行了调整,一般地块溢价率上限为15% ,“竞品质”宗地的溢价率不高于5%;南京将竞拍最高溢价率由之前的30%下调至15%;尽管成都未明确规定最高溢价率,但根据宗地的“拍卖起叫价”和“土地最高限价”测算,在成都第二轮集中供应的75宗地块中,绝大多数地块溢价率未超过10%。

“对房企来说有利有弊,优势在于控制溢价率等于控制了土地成本,高价地王现象会有明显减少,增加了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宋红卫分析指出,另一方面则是对房企资金要求更为严格,这与三道红线是一致的,防止房企变相加杠杆,增加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杭州还是成都,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均对拿地企业资金来源进行了规定,要求竞买资金须为合规自有资金,若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意向竞买人的竞买资格。

“这是一种管理房企土地前融的行为,避免不正当或过度使用金融杠杆进而带来行业发展的风险和隐患,如过度拉升土地市场热度、炒高地价等行为,同时彻底打击以投资为目的开发企业扰乱行业稳定发展。”潘浩分析指出,这是从政府层面进行的一次行业筛查,资金实力不足以及资金运转不健康的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

Ⅲ 一线城市地王频出 风险隐现

针对三四线城市的明显过剩风险,2015年以来,标杆房企开始全面回归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不过,在一线城市地王频出的同时,也暗藏着不小的风险。

针对三四线城市的明显过剩风险,2015年以来,标杆房企开始全面回归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不过,在一线城市地王频出的同时,也暗藏着不小的风险。

地王频出

79907元/平方米!去年12月25日,深圳尖岗山出让的某地块楼面价成功刷新了去年10月22日北京丰台花乡地块创下的7.5万/平方米的楼面价,成为2015年全国的楼面价地王。

与深圳相似,北京和上海也是地王频出。近期的上海土地拍卖会,“碧桂园+东原+平安”三家联合体以23.1亿元竞得奉贤区南桥新城地块,成交楼面价14597元/平方米,溢价率为62.19%,这个拍卖的土地楼板价和周边的二手房价相差无几。

在北京,根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的统计,住宅类土地楼面价超过3万的地块2015年高达22宗,占所有住宅土地49宗的45%。而在2014年52宗住宅土地中楼面价超过3万的只有9宗,占比为17%。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目前北京楼面价超过房价已经成为常态。北京已经出现了遍地地王的现象,虽然地王不完全代表未来市场售价,但如此多的地王集中出现,未来房价很难不受到影响。随着北京地价的攀升,未来新上市的商品房定价会出现高端化趋势,而很多过去认为是非豪宅区的区域将会供应大量的豪宅项目,对市场定价有明显影响。

一线城市之外,南京、杭州、福州等二线核心城市也同样出现土地成交热潮,高总价地、高单价地亦频频刷新历史纪录。例如,2015年12月21日,福州市第十四次土拍会上,经过82轮拼抢,鲁能集团以总价32.3亿元竞得北三环外的五四北区域原天宇开关厂地块,楼面价14926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34%,五四北区域“地王”诞生。

风险隐现,开发商更加谨慎

一方面是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火爆的土地市场,另一方面却是全国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的局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98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1%,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6409亿元,下降26.0%,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

为什么在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的同时,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地价却节节上扬?这是因为,在目前广大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面临高库存压力的情况下,主要房企都将资金集中到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争夺,而这些城市不超过20个,占全国城市的比例相当之小。

对开发商而言,未来可供选择进入的城市和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市场的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张大伟预计,房企拼抢一线城市土地,已经普遍出现了地价超过房价的现象,预计2016年,一线城市土地竞争将依然白热化。

不过,在疯狂的土地市场背后,未来一线城市的楼市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不少开发商都对此表示将更为谨慎。

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来自福建的上市房企泰禾集团曾在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大举拿地引发广泛关注。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采访时介绍,泰禾2013年和2014年总共拿地花了350亿,如果到2015年再去拿,可能要700亿。黄其森说,未来泰禾仍坚定看好一线城市的前景,2015年泰禾拿了六块地,除了杭州一块外,其他全部位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一线城市的经济承载力仍很强。

不过,黄其森也表示,2015年泰禾在土地市场不像前两年那么激进了,因为很多地方地价跟前两年比翻了一番,“我们现在非常审慎,我们只在适合的城市拿适合的地块。”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对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前景的判断颇为审慎。他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北京、上海“没法弄,一算就赔钱”。过去他觉得北京、上海什么地都能拿,现在觉得要避免掉进高价地的“坑”里面。

张大伟认为,在2015年以前,尽管也出现很多地王,但当时的楼面价都没有超过周围在售房价,因此风险相对要小很多。但2015年以来,由于三四线城市实在太差,大量资金都进入到一二线城市。这种资金推动下的地价不冷静,会导致2016年下半年后出现一个泛豪宅化的趋势。因为这些地王要到2016年下半年后才会开始入市,到时候房价要达到现在的一倍以上才能回本,但这样的价格是很多区域所接受不了的。“因此这些问题将会在2016年下半年后爆发出来。”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1-1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点击领取看房红包,百元现金直接领

Ⅳ 买下地王大厦要多少钱

腾讯总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排在谷歌和亚马逊之后,位居全球第三位,而马化腾个人身价则超过300亿元,资产36亿美元。且腾讯已是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市值突破400亿美元。

地王大厦建筑面积266784平方米,均价23000元/平方米。这样看的话,一栋楼应该是6136032000,61亿多人民币。

这样说,马化腾光是个人资产就足够买下约4栋地王大厦了

Ⅳ 地王大厦亚洲第几,世界第几

地王大厦目前亚洲排名第十

  1. 阿联酋迪拜塔:这座160层的摩天大楼高达828米
    2.台北101大厦:508米,地上101层,地下5层。
    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主体高度达到492米,101层,比邻金茂大厦。
    4.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大厦双峰塔:楼高452米,地上88层
    5.南京紫峰大厦:紫峰大厦地下4层、地上到灯塔是381米、89层,而从灯塔底部到塔尖则有69米

    6.京基100(KK100),原名京基金融中心(KingKey Financial Center),楼高441.8米,共100层,是目前深圳第一高楼、中国内地第四高楼、全球第十高楼

    7.上海金茂大厦:塔楼高420.5米,88层
    8.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国金二期”楼高420m,总层数88层
    9.中信广场大厦:广州中信大厦,楼高83层,391米。
    10信兴广场地王大厦:深圳市地标建筑信兴广场地王大厦高384米,81层。

    世界上排名需要在降一位,排名11

Ⅵ 以前联通地王卡是40G专属流量吧怎么变成30G了

根据产品政策的调整,自2020年11月1日起入网的新用户或套餐变更为腾讯王卡的老用户,将享受新的套餐内容,也就是专属定向流量调整为30GB,200GB流量封顶。具体的专属流量详情以腾讯王卡官方公众号“王卡助手”宣传为准。

Ⅶ 近期房企布局二线城市地王频现 为何要布局二线城市,房价要大涨吗

地价高企,地王频现,楼面价常常超过在售房价,一线城市风险隐现,而三四线城市又面临高库存压力,在此情况下,二线城市正成为不少开发商布局的重点。
重点布局二线
1月13日,经过两个多小时47轮竞价,佛山禅港路西侧、横三路两侧商住地最终由深圳市创润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创润房产”)以9.61亿元获得,楼面价4768元/平方米。创润房产为融创(深圳)房地产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这也是融创首进佛山。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1月初的媒体会上说,目前融创将二线城市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2015年,除了继续聚焦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杭州之外,融创又进入了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济南等8个核心二线城市。
2016年,在华南区域,融创将重点进入广州及其周边的6个城市,如珠海、中山、佛山、东莞。融创在布局华南区域的时候,近日就把佛山作为第一站,选择了禅西绿岛湖片区。
同样聚焦二线城市的还有正荣集团。正荣集团总裁助理兼投资发展部总经理肖春和日前表示,希望参与长三角各个城市的土地拍卖,并伺机进入合肥、厦门等城市。正荣集团去年底先后在苏州、福州拿地。
为何房企要重点布局二线城市?这是因为三四线城市面临巨大库存压力,开发商纷纷回归一二线,而一线城市虽然市场很大,但无奈在各大开发商激烈竞争之下,地王频出,楼面价超过在售房价,已经暗藏不小的风险。
“一线城市现在是市场没风险,拿地有风险。”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房地产涉及的领域主要是两大部分,即拿地和卖楼。“卖楼这一端的话是一二线没有风险,而拿地的话是一线城市有风险,因此只能重点布局二线城市。”
孙宏斌称:“如果北京、上海地价跌下来了,我们就在北京和上海继续拿地,如果地价继续涨,就会快速完成二线核心城市的布局。”他还说,“过去我看北京和上海,是什么地都可以买,现在我看北京和上海,是什么地都不能买,地价涨得太快。”
哪些二线城市机会多?
从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二线城市也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已经到了严控城市人口规模的阶段,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分散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功能,这些超大城市的边界也得到严格控制。
例如上海“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上海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上海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截至2014年底,上海常住人口总数已达到2425.68万人。在用地方面,将在“十三五”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规划建设用地总量实现负增长。到2020年,要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红线,比原来的规划目标减少41平方公里。未来五年,上海新增建设用地只有约60平方公里。
一方面是超大城市严控城市发展边界和人口规模,另一方面是三四线城市、中小城市虽然落户比较容易,但由于产业发展、公共资源的欠缺,难以吸引移民进入。相比之下,二线城市将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北京和上海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左右,确实出现了很多“城市病”。而很多二线城市的人口大约五六百万,离北京、上海的差距还非常大,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一个省区的幅员和人口就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所以如果拥有一个500万~1000万人口的省会也很正常。”
尽管二线城市存在着较多机会,但分化也相当明显。其中,由于经济疲软,东北和西北的一些二线城市的房屋销售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另外,一些二线城市尽管经济发展不错,但由于过去几年土地供应实在过多,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50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1月,苏州、南京、合肥、南昌和深圳的存销比较小。苏州、南京、合肥这三个二线城市的去化周期仅为5个月。另外,珠海、南昌、郑州、武汉、济南、厦门的去化周期也在10个月以下。而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长沙、兰州、西安、沈阳等部分中西部、东北省份的省会城市库存去化压力仍比较大。
因此,目前开发投资机会较大的除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苏州、南京、厦门、杭州、济南、福州、青岛等人口流入较多的二线城市外,中西部人口大省的省会如郑州、合肥、武汉、成都等城市也比较被看好。
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该省户籍人口超过1亿,但城市化率仍比较低,城市化还有很大的空间。虽然该省有1000多万人口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但大部分农民还是要在河南本地实现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和省内的单极核心城市,人口的流入必将加快。目前郑州市区人口只有400多万,潜力颇大。
不过,张大伟也提醒,虽然总体而言看好二线城市,但二线城市中也有部分城市如南京、厦门、苏州的市场已经很火,地王频出,价格接近一线城市,对开发商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去年主要是看人口、看成交量、看去化,今年必须要看土地价格。因为即使有市场,但土地价格太高就存在很大风险。”

Ⅷ 开发商转战二线城市抢地 一线城市风险增加

一线城市地价飙升、商品房泛豪宅化的同时,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这迫使不少开发商和购房者调转目光,转战二线城市。

2月16日,经过133轮报价,恒大地产以37.71亿元竞得广东省佛山市一块面积为10.9万平方米商住地地块,楼面价达9359元/平米,溢价率177.28%,逼近周边在售房价。

这只是近期二线城市土地受到热捧的缩影。2015年底至2016年初,南京、杭州等二线城市频频拍出天价地王。

1月13日,融创中国以9.61亿元价格竞得佛山市禅港路西侧、横三路两侧商住地,首次进入佛山。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一线城市土地已经偏贵,融创目前的战略布局重点在二线城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2015年9月底以来的一系列放松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使得市场回暖并分化,在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去年接连暴涨后,许多价格洼地已被填平,2016年房地产市场热点将集中在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地王频出

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二线城市却地王频出。

去年四季度开始,南京、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出现土地成交热潮,高总价地、高单价地频频刷新纪录,这种局势延续到了2016年。

与2014年、2015年北京上海几乎包揽榜单的态势截然不同,在2016年1月份单价“TOP10土地楼板价”榜单上,北京和上海仅占五席,其余席位被南京和杭州所包揽。

南京G68地王以最终楼板价为4.2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占据榜单头席,刷新了南京地王新纪录,而杭州在榜单前十上亦占据四席。

1月25日,融创以总价30.75亿元竞得杭州三堡和笕桥宅地,创下杭州楼面价新高。这个价格也接近甚至超过周边部分楼盘的在售价格,以23268元/平方米的三堡宅地为例,周边最低的钱江府售价为22851元/平方米。地价创出新高将会带动周边楼盘的涨价。

1月份南京、杭州地王频出,其他二线城市如武汉、合肥、成都、苏州等城市土地成交也显着上涨,土拍竞争激烈程度甚至有向一线城市看齐之势。

以合肥为例,2015年,北京金隅、融创中国、复星地产及葛洲坝地产等房企首次进入合肥市场,北京金隅与融创中国拿下地王地块,同时招商地产、华夏幸福、龙湖、雅居乐等品牌房企也纷纷表示将进入合肥市场。

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热与银行信贷的宽松不无关联,2015年来的这一轮房地产一二线城市复苏,最主要原因便是信贷的宽松。

分析人士杨科伟认为,1月份二线城市单价地王涌现的最大成因,首先是基于城市火热的成交支持,而城市之间的库存压力分化,以及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缩减,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二线城市的土地争夺。“杭州、南京作为二线城市中的翘楚,单价地王的刷新,是趋势上的必然”。

一线城市风险增加

二线城市出现火爆的苗头,很大程度上是资金在避险,拿地主体开发商在转战市场。

中原地产研究部数据显示,2015年来,20大标杆房企合计在土地市场投入了3517.13亿,而从在一线城市的占比看,历史首次突破了50%比例,占比高达50.74%。

但目前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已蕴含不小的风险。随着金融、保险、地产等机构大量资金进入了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天价地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这导致很多地块的楼面价已经超越了周边在售房价。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在去年北京供应的49宗商品房住宅用地中,只有300万平方米是纯商品房住宅,其他面积均建设成为保障房等类型物业。而按照300万平米商品房住宅部分计算楼面价,实际北京2015年住宅用地平均楼面价已经高达3.8万左右。但同期,北京实际商品房目前成交均价只在3万左右,这意味着,按照当前地王的成本售价预期,房价在未来2年需要上涨100%以上。

张大伟认为,一线城市土地价格太高,已经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尤其是这种资金推动下的地价不冷静,会导致2016年下半年后出现一个泛豪宅化的趋势。

亚豪机构总监郭毅也持类似观点,她认为,北京土地市场失控带来的豪宅集中供应,将导致市场压力飙升,相关开发商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及投资界人士,均对目前一线城市的地价、房价感到担忧,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如此之弱的背景下,地价、房价的暴涨缺乏有力支撑。

地产公司也意识到了风险,在一线城市的拿地量开始减少。1月份,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面积同比下滑七成,全国占比仅为12%,也是近5年以来的最低。

与此同时,二线城市成为了房企的香勃勃。以融创、恒大为例,2015年中以来,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杭州之外,融创还进入了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济南等8个核心二线城市。刚刚进入2016年,融创、恒大便接连布局佛山等二线城市。

受春节影响,2月份截至目前,十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南京、重庆、厦门、大连)合计居住类住宅土地签约住宅土地7宗,平均楼面价高达8872元/平米,刷新了最高月度纪录,同比2015年2月成交土地成交均价涨幅高达190%,整体土地市场成交走高趋势明显,二线城市也越来越热。

二线城市房价会否暴涨?

地价、房价之间存在联动效应,拍出地王的二线城市,房价会跟随暴涨吗?春节期间,随着一线城市人群的返乡,二线、三线城市房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些二线城市已经出现房价上涨的现象。以拍出二线城市地王的南京为例,数据显示,南京新房价格自2015年二季度以来持续环比上涨,2016年1月,价格涨至1503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88%,连续20个月环比上涨,同比上涨8.90%。

除了南京、杭州,以合肥、武汉为代表的新兴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供应合理、需求充足,市场供不应求,销售火热,市场去化基本无压力,房价也在稳步上涨。

2016年开年,合肥楼市多个区域就出现了“抢房热潮”,1月份合肥住房均价首次“破九”,达到9008元/平方米。

研究认为,在政策继续宽松,降低购房门槛,减轻首付压力,多方面利好因素刺激下,合肥房价将持续上涨。

不过,一位有多个二线城市开发经验的广州大型开发商人士认为,与一线城市不同,二线城市之间分化非常严重,市场较热的只是部分二线城市。而且,绝大部分的二线城市土地供应充足、人口净流入也远远不及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像2009年的北京、2015年的深圳那样的暴涨几乎不可能。

2016年1月,央行公布数据显示,货币供应1月份大“放水”,1月住户中长期贷款(房贷)单月高达4783亿,而2009年全年仅1.7万亿,1个月相当于2009年的接近3成。

但整体而言,持续多年的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刺激影响正在越来越弱。如此天量的货币刺激,也仅仅拉动了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危险信号越来越大。

从2009年的信贷节奏可以看到,在上半年天量放水后,下半年明显萎缩,这也导致了整体市场的调整。

张大伟表示,虽然总体而言看好二线城市,但二线城市中也有部分城市如南京、厦门、苏州的市场已经很火,地王频出,价格接近一线城市,对开发商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去年主要是看人口、看成交量、看去化,今年必须要看土地价格。因为即使有市场,但土地价格太高就存在很大风险。”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1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