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富阳多久历史了
扩展阅读
从三亚发顺丰到天津多久 2025-07-28 05:57:50
深圳社保怎么登陆网站 2025-07-28 05:44:10
深圳哪里可以鉴别灵芝 2025-07-28 05:25:04

杭州富阳多久历史了

发布时间: 2022-08-17 08:46:47

1. 富阳区的历史沿革

富阳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县治即今富阳区区政府所在地。初置县时辖境含桐庐、建德等地。富阳秦汉称富春。
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名诛岁。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名富春。
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析富春部分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次年(公元226年),又析富春部分县地置新城(后改新登)县。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
东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讳,更名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
五代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太祖朱温为避其父朱诚讳,改名新登,新登之名始于此。五代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复改名富春。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又改为富阳县。
民国时期,初属钱塘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后又多次变更,至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改隶第四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富阳初属临安专署,1952年改为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署。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
1994年1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关系依旧。2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的通知》。3月28日,富阳市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活动。
2014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市,设立杭州市富阳区。以原富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富阳区的行政区域,富阳区人民政府驻富春街道桂花路25号。

2. 杭州的历史有多久

杭州历史源远流长,自秦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杭州还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建都之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3. 富阳的兴衰史

富阳历史悠久,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初置时幅员辽阔,辖境含今桐庐、建德等地。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次年(226),又置新城(后改新登)县。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

富阳古称富春。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名诛岁。东汉建武元年(25)复名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新登初名新城,后梁开平元年(907)始有今名。

富春之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汉以后,隶属多变。隋、唐、宋、元、明、清均归杭州府(临安府、杭州路)所辖。民国时期,初属钱塘道,民国16年(1927),废道直属于省。民国27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后又多次变更,至民国37年,改隶第四行政区。1949年5月4日,富阳解放,初属临安专署,1952年改为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署。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至今。

富阳历史上曾两度撤并。隋开皇九年(589)并入钱塘(后改钱塘)县,大业三年(607)复置;1960年8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复置。新登历史上曾5次省并。三国吴黄武七年(228)并入桐庐县,西晋太康十年(289)复置;旋又并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334)复置;隋开皇九年并入钱塘县,大业三年复置;唐武德七年(624)并入富阳县,永淳元年(682)复置;1958年10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又从桐庐县析出,划归富阳县。

1994年1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杭州市。

4. 富阳的历史人文地理特貌特征

富阳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南角,古称富春,杭州市辖区。与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接壤,距武林广场32公里。富阳辖区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3个镇、6个乡户籍人口65.9万(2013年底),富春江横贯全境。2013年富阳区生产总值571.4亿元,2013年财政总收入83.2亿元。
富阳地处丘陵,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富阳置县于公元前221年,是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现代文豪郁达夫的故乡。
富阳造纸业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造纸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重点产茶、产茧地区;富阳还是“中国白板纸基地”、“中国球拍之乡”、“中国赛艇之乡”。

5. 富阳的历史

富阳历史悠久,古称富春。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富春县。1994年1月18日撤县设市。二千多年来,一脉灵气的富春江,先后孕育了三国吴大帝孙权、现代文豪郁达夫,晚唐诗人罗隐、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清代父子宰相董邦达、董诰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李白、吴均、白居易、陆游、苏东坡、纪晓岚等文人墨客的足迹遍布全境,人文历史底蕴积淀深厚。

6. 富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变迁,包括文化,经济等方面

富阳历史悠久,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县。初置县时幅员辽阔,辖境含今桐庐、建德等地。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次年(公元226),又置新城(后改新登)县。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

富阳古称富春。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改名诛岁。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复名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讳,更名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新登初名新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太祖朱温为避其父朱诚讳,改名新登,新登之名始于此。

富春之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汉以后,隶属多变。隋、唐直至宋、元、明、清,均归杭州府(临安府、杭州路)所辖。民国时期,初属钱塘道,民国16年(1927),废道直属于省。民国27年(1938)改属第一行政区,后又多次变更,至民国37年(1948),改隶第四行政区。1949年5月4日富阳解放,初属临安专署,1952年改为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署。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至今。

富阳历史上曾两度撤并。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并入钱唐(后改钱塘)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复置;1960年8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复置。新登历史上曾5次省并。三国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并入桐庐县,西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复置;旋又废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复置;隋开皇九年并入钱塘县,大业三年复置;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并入富阳县,永淳元年(公元682)复置;1958年10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又从桐庐县析出,划归富阳县。

1994年1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关系依旧。

7. 富阳名字由来

富阳古称富春。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名诛岁。东汉建武元年(25)复名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394),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新登初名新城,后梁开平元年(907)始有今名。
富春之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汉以后,隶属多变。隋、唐、宋、元、明、清均归杭州府(临安府、杭州路)所辖。民国时期,初属钱塘道,民国16年(1927),废道直属于省。民国27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后又多次变更,至民国37年,改隶第四行政区。1949年5月4日,富阳解放,初属临安专署,1952年改为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署。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至今。
富阳历史上曾两度撤并。隋开皇九年(589)并入钱塘(后改钱塘)县,大业三年(607)复置;1960年8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复置。新登历史上曾5次省并。三国吴黄武七年(228)并入桐庐县,西晋太康十年(289)复置;旋又并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334)复置;隋开皇九年并入钱塘县,大业三年复置;唐武德七年(624)并入富阳县,永淳元年(682)复置;1958年10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又从桐庐县析出,划归富阳县。
1994年1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杭州市。

8. 富阳市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富阳市已经撤市设区,富阳区属于浙江省杭州市。

富阳古称富春,公元前221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撤县设市,2014年12月13日,获国务院批复撤市设区;2015年2月15日,撤市设区正式挂牌。富阳区行政区域面积1821平方公里。

富阳区位于浙江省北部,东接杭州市萧山区,南连诸暨市,西邻桐庐县,北与临安区、余杭区、西湖区毗邻。富阳距上海200多公里,离杭州萧山机场50余公里,区内水陆交通发达。

320国道、沿江一级公路、杭千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与沪杭、杭甬、杭宁高速公路相连。富春江水路上通千岛湖,下达杭州湾,经富春江、钱塘江、杭州湾可抵杭州、上海、宁波、无锡。富阳城区至各乡镇的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8)杭州富阳多久历史了扩展阅读

截至2015年2月,富阳区辖5个街道、13个镇、6个乡:富春街道、东洲街道、春江街道、鹿山街道、银湖街道、场口镇、常安镇、万市镇、洞桥镇、胥口镇、新登镇、渌渚镇、灵桥镇、大源镇、常绿镇、龙门镇、里山镇、永昌镇;环山乡、湖源乡、上官乡、渔山乡、春建乡、新桐乡。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场口镇位于富阳区南部,处北纬29°54′,东经119°52′,距市区20千米,全镇总面积58.36平方千米,东南紧连环山乡、常安镇,西南接壤桐庐县江南镇,西北濒临富春江。

2、万市镇位于杭州市富阳区西北部。西北和临安区境接壤,东南与洞桥镇毗连,西与桐庐县相接。镇内多山,系西天目山的余脉,北有牛岭、百丈岭,东有新岭,西有浮云岭、马岭。

3、灵桥镇是杭州市富阳区辖镇,位于富阳区东部,北濒富春江,西南与大源镇接壤,东与里山镇为邻,离富阳区中心约7.5公里,距杭州市区45公里。是富阳区东部一个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的经济重镇,杭州市级教育强镇与小康乡镇。

9. 人们什么时候称富阳为富春后来为何更名为富阳有什么历史渊源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富春县。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诛岁。仍属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富春。
汉末孙坚、孙策就是出自富春而崛起江东,孙坚子孙权继业创建吴国,功垂后世。
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更名为富阳。
隋、唐、宋、元、明、清均归杭州府(临安府、杭州路)所辖。
民国时期,初属钱塘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民国27年(1938年),改属第一行政区,后又多次变更,至民国37年(1948年),改隶第四行政区。
1949年5月4日,富阳解放,初属临安专署,1952年改为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署。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至今。
富阳历史上曾两度撤并。隋开皇九年(589)并入钱塘(后改钱塘)县,大业三年(607)复置;1960年8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复置。新登历史上曾5次省并。三国吴黄武七年(228)并入桐庐县,西晋太康十年(289)复置;旋又并入富春,东晋咸和九年(334)复置;隋开皇九年并入钱塘县,大业三年复置;唐武德七年(624)并入富阳县,永淳元年(682)复置;1958年10月并入桐庐县,1961年12月又从桐庐县析出,划归富阳县。1994年1月18日,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隶属杭州市。

10. 请大家告诉我浙江富阳的来历。

阳历史悠久,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初置时幅员辽阔,辖境含今桐庐、建德等地。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次年(226),又置新城(后改新登)县。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