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有多少个侵华日军碉堡
扩展阅读
厦门cpci哪里有卖的 2025-07-21 11:55:32

杭州有多少个侵华日军碉堡

发布时间: 2022-08-24 21:09:40

A. 日本侵略者在杭州留下的罪证有哪些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抗击日军飞机空袭杭州笕桥的作战。又称“笕桥空战”。

14日14时30分,日本海军第1联合航空队鹿屋航空队“96”式陆上攻击机9架,在新田少佐指挥下,由台北基地起飞,袭击杭州中国机场。该空袭队通过温州、泰康上空,于18时30分到达杭州上空,当即对笕桥、乔司中国机场实施攻击。这时,为加强淞沪地区的防空力量,而由河南省周家口机场调到杭州的中国空军第4航空大队,刚在笕桥机场着陆,未及加油,即遭日机空袭。大队长高志航在飞机余油不多、气象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毅然率领所属3个中队27架飞机紧急升空,迎击日机,高志航驾驶霍克-Ⅲ型驱逐机起飞后,先爬高至云上,未见敌机,即下降至云下,发现96式飞机1架,迅速逼近目标,连续两次射击,首开记录,日机中弹坠毁。随后又发现3架日机,便抓住机会迅速占位瞄准攻击,又击落日机1架。与此同时,第21中队中队长李桂丹等人也发现2架日机,经连续攻击,击落、击伤各1架。在空战中,日机为躲避中国驱逐机的攻击,时而钻进云中,时而降至云层下,由于中国飞行员英勇顽强,紧追不舍,经约30分钟激烈战斗,击落和重创日机3架。受伤的1架日机在返航中坠毁。中国空军无一伤亡。
此战,是中国空军抗击日军空中袭击的第一次作战。并且首战获胜,开中国空军击落日机的先例。沉重打击了日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日斗志,增强了战胜侵略者的信心。为纪念首次空战胜利,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B. 萧山抗战故事是什么

萧山的众多地名,深藏着萧山军民奋起抗战的故事,串起这些地名,是一部军民抗日的不屈史,也是“舍身报国”“国而亡家”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文化记忆。还有抗日战争期间产生的如军事埂、炮台湾等地名,这些地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演变,有的虽已成为历史地名,有的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这些地名有的记录战火纷飞的往事,有的记录日军残暴的罪行,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编写了此刊,让我们记住这些地名及其包含的可歌可泣的往事,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难忘那血与火的岁月——抗日战争与萧山地名
民国26年(1937)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萧山开始遭受战火的侵袭。11月30日,日本侵略军飞机28架次轮番轰炸萧山县城。12月24日杭州沦陷,一江之隔的萧山成为浙东抗日前线。地名是历史的记录,串起以下这些地名,唤起和还原抗战岁月的那段血与火的记忆。
一、军事埂这个地名,记录当时萧山是浙东抗日前沿
军事埂,这是一个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设施演变而来的地名。杭州沦陷后,驻守萧山的中国军队和萧山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抢修工事,奋起抗战。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征集民工,曾在盈丰新中村至利二村(今属宁围街道)修筑防御工事一条,长3800多米,并建碉堡12座。堤,萧山人称为“埂”。这条长近4000米的防御工事,当地村民称其为“军事埂”。国民党六十三师、六十二师和浙江保安第七团先后驻防于此。
军事埂,如今不复存在了,知道这个地名的人也不多了。但当时萧山军民凭借着军事埂这防御工事,击退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渡江南扰,与盘踞杭州的日本侵略军隔江对峙达二年之久。这说明当时萧山是浙东抗日前沿。
二、六百亩头和双山嘴这两个地名,记录日军偷渡钱塘江,萧山沦陷的悲痛历史
六百亩头和双山嘴,如今知道这两个地名的人越来越少了。六百亩头,原是钱塘江滩涂,后为地块名,位于盈丰六甲。解放前夕,国民党陆军部队在“六百亩头”征草荡地修筑军用机场,建有临时跑道。但建成后未予启用。解放后,机场土地先划给盈丰劳改农场,该场撤销后,转给钱江农场。双山嘴是指北干山与长山之间的山垄地带。山嘴是指伸出去的山脚的尖端,山嘴与山嘴之间的地带,称双山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萧山人,提起这两个地名,就会想起民国29年(1940)萧山县城沦陷,日本侵略军占领萧山的悲痛屈辱的历史。
民国29年(1940)1月21日(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十三日),大雪。入夜,雪愈大。侵占杭州的日军在钱江大桥附近,集结汽艇七八十艘,冒雪强渡。国民党钱江南岸守军奋力抵抗,激战一个多小时,一次又一次击退日军。午夜,日军松井部队在四堡(今钱江二桥附近)以大雪为掩护,身穿白衣,悄悄划着橡皮艇,偷渡至盈丰六百亩头登陆。早晨,另一股日军又在钱江轮渡码头登陆。
日本侵略军登陆后,一路连夜横穿宁围,抢占长山头,一路攻占西兴,对县城形成夹击之势。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仓促应战,两个县自卫中队在北干山和西门设伏阻击。讵料日军不由西门而入,也不由北干山进犯,而由双山嘴小路直扑东门。守候在城西、城北的抗日自卫队全线撤退,其中埋伏在北干山的抗日自卫中队,撤至城郊与敌遭遇,展开激烈的战斗。然而寡众不敌,伤亡甚重。22日上午10时20分,萧山县城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河上店。萧山沦陷,使日本侵略军突破了浙东防线,打开了进犯浙赣通道的大门。
三、炮台湾与大爿山这两个地名,记录日军侵占萧山后的罪恶行径
提起这两个地名,上了年纪的萧山人,就会想起日本侵略军占领萧山后,筑碉堡,占据点,奸淫烧杀的罪恶行径,萧山人民从此过着血和泪的生活。
位于今新街街道盛乐村和宁围街道新华村之间的长山直河,解放前,当地人称为炮台湾。民国29年(1940)1月,萧山沦陷,日本侵略军为了控制钱塘江边一带,在河东岸的盛乐村建造碉堡。萧山沙地区称碉堡为炮台,称河为湾,故称炮台湾。
炮台四周拉起铁丝网,阴森森地像个杀人魔窟。八九米高的炮台上,架着机枪,几个日本兵身穿黄狗皮,脚踏黑马靴,手拿挂着膏药旗的步枪,时而用望远镜东张西望,时而用步枪东指西瞄,寻开心时胡乱地放几枪。
大爿山在闻堰之东,是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口的咽喉。民国29年(1940)1月22日(农历十二月十四)下午,日本侵略军强渡钱塘江后,占领了大爿山、火烧尖和东山陈村。接着日本侵略军到处抓人,在村里和大爿山、火烧尖,建起了5座碉堡。为建碉堡,当时东山陈村的房子几乎全被烧光。碉堡建成后,日本兵对附近村庄任意炮击,还到周围的村庄奸淫烧杀。当时东汪村深受其害,民谣云:“东汪、东汪,眼泪汪汪!”
四、虎爪山、严家畈、塘坞等地名,记录萧山军民为狙击日军侵犯而英勇奋战
民国29年(1940)2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分三路侵犯义桥。一路由浦阳江口西岸登陆,另一路由浦阳江东岸的孔家端口登陆,侵占浦阳江口两岸,其汽艇直趋义桥之南;还有一路由湘湖南岸的大湾山登陆,向义桥进犯。中国军队在义桥附近,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虎爪山形似虎爪,故名,又称傅家山。位于义桥镇西北,横亘于浦阳江口与湘湖之间。中国军队守在虎爪山上,控制浦阳江口。2月14日,日本侵略军全天不断地用重炮,轰击虎爪山上中国守军阵地。下午三四点钟,日军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虎爪山进攻。中国守军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当晚,日军增援部队又在浦阳江口登陆。次日,日军250余人窜入义桥镇上。黄昏时,日军从背后攻击虎爪山。中国守军虽面临两面作战,却沉着应战,以预备队击退背后之敌,并奋勇追到镇上,经过四小时的激烈巷战,16日凌晨,日军退出义桥镇,向东窜犯。
严家畈在义桥东南里许,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九),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经峡山头,顺着西河沿向义桥窜犯。其时国民党一九○师扎营于傅家山、赵家山、茅山;一九二师埋伏在对江眠犬山。当日军进入严家畈外塘时,傅家山阵地发出了号令,眠犬山伏兵用机枪扫射,日军被迫窜入严家畈村。一九○师马上调集兵力,包围了严家畈、日军以大樟树、房屋作为掩护体,负隅顽抗,一九○师虽然伤亡比较严重,但仍发起多次的冲锋。两军相持两天两夜。
日军松井部队获悉其军在严家畈遭伏击的消息后,派两架飞机到严家畈上空投掷粮食,又派骑、步兵250余名增援。一九○师被迫撤离。这次战斗,击毙日寇40余名,一九○师阵亡130余名。
日军进犯义桥后,遭到中国守军的阻击,迟滞不前。日军企图集中兵力,强行南下。国民党一九二师得到消息后,悄悄地准备在党岐岭伏击日本侵略军。党岐岭位于戴村镇上董村与凌山村(现半山村)之间,西北接云石七都山麓。岭虽不高,却是义桥到河上、楼塔的捷径,也是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加上岭西边山势陡峭,树木繁茂,形同畚箕,是一个理想的伏击战场。中国军民在李家坞集结。为防止走漏消息,在戴村、云石七都山一带的交通要道上布满岗哨。2月15日(正月初八)黄昏生火做饭,午夜进入预伏阵地。16日,日军一队人马全副武装,从义桥耀武扬威地向党岐岭方向扑来。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即遭到迎头痛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溃退。当日军明白中了埋伏,马上组织疯狂反扑,利用高大威武的大洋马和精良装备,向中国军民的阵地扑来,却遭到一九二师火力的顽强狙击。双方激战多时,日寇始终无法冲破中国军民的防线,只得狼狈逃窜。战斗一打响当地百姓积极投入战斗。挑水送饭,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当军队发出追击命令,由老百姓组织的抗日自卫队更是勇猛顽强,冲锋在前。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战马三匹,俘获一人,一九二师有数人牺牲。党岐岭战斗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当地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在萧山的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塘坞坐落于茅草湾山坞中,因村西曾筑有一条堤塘,故称塘坞。民国29年(1940)2月17日,日本侵略军由钱塘江东洲沙渡江,经许贤乡向浙赣铁路沿线进犯。驻守富阳岭下的一九二师闻讯后,在师长吴达率领下,进驻沈村,并派出一一九团把守猫头山进行伏击。日军不备,仓皇应战,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激战,最后日寇不支,被迫退入塘坞村,设指挥部于村校教师沈佩兰家中。一一九团包围塘坞,但因不明敌情,形成对峙局面。沈佩兰见此情景,不顾个人安危、从后门潜出,奔赴国民党军阵地,报告了敌军指挥地点和敌军火力点。一一九团弄清敌情后,迅速发起进攻,集中火力用迫击炮猛轰日军指挥所(即沈佩兰家的房屋),日军顿时失去“屏障”,乱作一团。一九二师又兵分三路,中路由何家桥直攻塘坞,左翼向塘坞村后的安山湾迂回前进,右翼由观音桥出击。三面包围,终于全歼塘坞200多名日军,缴获了全部辎重。为褒扬沈佩兰,浙江省赈济会特从优拨给奖恤金600元,国民政府向她颁发了于右任书的“国而忘家”的匾额。是年3月、4月间的《东南日报》、《大公报》、《扫荡报》对沈佩兰此壮举均作了报导,称沈“如此中国弱女,不畏艰险,实属难能可贵”。这次战斗中牺牲的30多名国民党将士,埋葬在沈村旗牌山上。
凤凰山在衙前镇境内,海拔90米,因山形似一只伏地的凤凰而得名。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29年(1940),为阻击日本侵略军向绍兴进犯,驻守凤凰山麓衙前镇和卫家村(现凤凰村)的国民党第十集团军第八支队官兵约4000人,先后在长山、新街、龛山(今坎山)三岔路阻击日军。国民党第五、六两个支队奉命前来增援,这样凤凰山下国民党官兵已有一万余。民国29年(1940)2月17日(正月初十)凌晨,日军分两路,一路出动铁甲车重武器从长山经新林周大塘进入,一路从安昌过钱清由南直下,在离国民党驻军地约200米处的如意祠登陆。当天早上8时许,两路日军对国民党部队左右夹攻。一万多国民党官兵虽进行了长达10多小时的拼死抵抗,但终因装备落后,难敌日军,死伤官兵数千。傍晚时,大部队向杨汛桥撤离。可是到了桥边才发觉杨汛桥已被日军所炸。面对三四十米宽的江面,国民党军队别无退路,只得爬鱼箔过江,时值隆冬,官兵门穿着棉袄棉裤、带着枪枝弹药,一不小心就掉入江里,许多官兵在西小江中淹死。另有一路国民党军队,由卫家一村民带路翻莫家岭,过昭东大义太雷桥,往绍兴新甸方向安全撤退。晚上8时左右,日军攻克防线,占领衙前。
东蜀山一峰孤峙于南门江之东,西蜀山则孤立于南门江西。南门江上有座章潘桥,这桥是东西蜀山之间往来的通道。两山海拔均不到50米,但当时是蜀山平原的制高点,也是县城的南大门。南门江又是县城通往临浦、义桥、所前的水上要道。谁占领这两山,谁就可控制南门江这条水上交通线。民国29年(1940)5月,中国军队在东蜀山、西蜀山一带多次阻击日伪军。5月15日,中国军队在东蜀山阻击汪伪军第三大队,伪大队长徐剑琴被击毙。17日,日伪军向城南地区扫荡,中国军队奋力阻击,抢占东蜀山、西蜀山。日伪军伤亡近百,伪军少校大队附陈冠英被击毙。5月20日,日伪军数百,由中岛中队长指挥,在炮兵掩护下,向城南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东蜀山和西蜀山失守。午后,中国军队发起反击,夺回东、西蜀山,又向岳大桥猛击。日伪军增援顽抗,岳大桥得而复失三四次,结果为中国军队收复,日军被击退。这次战斗,日伪军死伤150余名,中岛负伤,中国军队伤亡100余名。
民国29年(1940)5月,驻扎在所前镇山联村夏山埭的国民党一九○师五○七团三营八连,得到命令,命他们立即前去西蜀山接防。八连当即向西蜀山挺进。哪知道情报有误,日军已在西蜀山上设下埋伏。八连官兵走到章潘桥东侧的河边,士兵们纷纷下河饮水。这时日军的重机枪响了,疯狂的扫射使八连伤亡惨重。八连地处平坦地带,日军踞高临下,地形对八连十分不利。八连官兵头上戴着用柳条编成的帽子隐蔽在田间,双方隔着南门江展开枪战。从上午八九点钟打到中午,还没有打过章潘桥,枪管都烫得手抓不住,只好用毛巾裹住接着打。士兵们为自己弟兄报仇心切,斗志高昂。在下午终于冲过了章潘桥,攻上了西蜀山,迫使日本侵略军逃进萧山城里。八连作战英勇,称为“忠勇师”。在这次战斗中,连长程利科和班、排长15人以及更多的士兵牺牲。后埋葬在所前夏山埭村鹭鸶头颈的山坡上。至今还留有“抗日阵亡将士之墓”及墓志铭。章潘桥战斗后,盘踞萧山的日本侵略军很久不敢出城作恶。
抗日战争时期,萧山是浙东抗日的主战场。
五、河上店,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
河上店地处永兴河上游,故名。旧称和尚店,即今河上镇。说起河上店,就会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两次南迁河上店。民国26年(1937)11月30日(农历十月廿八),侵华日军飞机28架次,轮番轰炸萧山县城2个多小时,投下了100多枚重磅炸弹,县城被炸成一片废墟。国民党县政府被迫南迁河上店,翌年8月,迁返县城。民国29年1月22日,萧山县城沦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再次南迁河上店。次年4月,日本侵略军分兵三路包抄河上镇,国民党萧山县政府三面受敌,流亡至东阳岘北周,后走水路经兰溪、建德、富阳回驻河上镇,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河上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党萧山县政府所在地。当时萧山县政府驻扎在河上店凤凰坞,即今河上镇凤坞村。国民党萧山县四任县长以及中共萧山县工委抗日自卫团队、军工队和政工队,驻守凤坞村办公。这里是当时萧山抗战的指挥中心。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因为县政府搬迁至此,河上镇凤坞村成为日本侵略军袭击的重要目标,饱受日军重点进攻和血腥轰炸。至1944年5月,县政府在凤坞村办公用的30余间民房被日军烧毁,文昌阁和岩将庙两处名胜古迹被炸毁,数十名无辜百姓惨遭日军枪杀。

C. 日军侵略杭州的资料

日军在被中国军队爆破炸断的钱塘江大桥边警备。

发现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记录的见证杭州沦陷的摄影图片着实让人激动,线索得来却纯属偶然,这里要特别感谢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军父子俩,他们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这些资料,但当听说报社对这些有关杭州的史料感兴趣时,老毛这位江山博物馆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费来杭州,无偿地提供了这些久已湮没得连我们自己也几近忘却的历史片断。

他们在家乡也是极不起眼的收藏爱好者。年迈的父亲在家,儿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场“赶集”,跑收藏生意,几年前,发现市场里出现了这些画报,老毛觉得,这是日本侵华铁证,是一种难得的历史资料,也是一个新收藏品种。他们开始断断续续地收集,有时多本同时买进,又把重复的卖出,到现在,朝日新闻社出的战时特刊基本收齐了。

认识小毛,是在一个多月前一个下雨的周末,他从江山搭夜车赶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场出摊,带了几本“重复的”的画报来出售,到快收摊了,也没有卖出。小毛当时缩在墙角避雨,摊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钱的瓷器和木雕。画报和旧书用塑料皮包着,放在一边,记者要求看一下,发现是记录日军打入中原的,感觉很少见,就翻看起来。

“这是重复了才拿出来卖的,”“我要把这套画报收齐,”小毛的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就问,“有没有收到与浙江、与杭州有关的内容呢?”他说不知道,他也没有仔细翻过内容,“我爸爸整理这个。”他给记者留了电话。

后来,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几次电话来回,小毛把这事儿摔给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认真的老派人,来电说,“有杭州的东西,下次我带给你们看。”上周末,他拎着一袋画报出现在报社,在每本画报上,他估计我们会感兴趣的地方都事先夹了纸条。

他说,画报可能是从日本输入的旧纸原料里拣出来的。日本几家新闻社的随军记者拍摄了这些照片,“打到哪里,照片拍到哪里,都是攻入当时拍下的。”老毛指着画报右下角的一栏“战争日志”说,“你看,这里说,24日他们打到了凤山门,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观鱼的照片了,”“还到宝石山山顶去集队!”

其中有一幅是日军以西溪路跑马场的淞沪抗战纪念牌坊为背景的,当年这个日本记者的险恶用意可谓一目了然。

父子俩收藏有朝日新闻社等出版的这类画报一共69本,是一种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图彩印,内页是黑白照片。画报题目随着入侵地区南伸和战争的扩大,分为《北支事变画报》、《日支事变画报》和《支那事变画报》。

有关日军侵占杭州摄影图片,都附有简单说明和摄影者名字及时间,是用来配主题文章的。画报不是军事读物,主文约有1500多字,内容上,几乎都是向日本百姓介绍杭州历史和湖边的风景名胜,很像是日本文字记者抄袭了当时杭州的导游资料。

日军从三面包围杭州:

12月21日晨,日军从三面包围杭州。

占领芜湖的日军片岗各部从广德方向进攻杭州,24日早晨,日军经凤山门入城;湖州方向,日军福井、谷川、津田各部从莫干山、德清、武康出发,同日从武林门入城;

藤山部沿着沪杭铁路进攻杭州,从清泰、望江各城门入城。

作为中国富庶之地的江浙平原落入日寇之手。

日军作战时的“局势图”:

至1939年5月,日军占领的领土面积已达日本本土面积的两倍半。

日军侵华战争时期的画报:

日军经过淞沪抗战纪念牌坊:

这副图是日军以西溪路跑马场淞沪抗战纪念牌坊
为背景的,当年这个日本记者的险恶用意一目了然。

占领杭州的日本军队在湖滨休息:

占领杭州的日本军队在湖滨休息。当天日本军队
进行了入城式,包括坦克、骑兵在内的部队通过了湖滨。

扛重机枪登六和塔的日军:

矗立在钱塘江边的六和塔是重要的制高点,登顶对周围
的形势变动一览无余,图为扛重机枪准备登塔的日军。

侵华日军在玉泉:

正在西湖边的青莲禅寺的玉泉游览的士兵,此寺
因为这个泉水而很有名,有许多珍贵的云锦鲤鱼和大青鱼。

日军在花港公园划船:

1938年新年,一名日本军人在花港公园悠闲地划船。

日军在宝石山上欣赏西湖:

日本军人在宝石山上欣赏西湖。

日军举行祭拜仪式:

占领杭州一周后,日军在宝石山上集队举行祭拜仪式。

铁蹄下的断桥:

日军在炸断的钱塘江大桥边警备:

日军在被中国军队爆破炸断的钱塘江大桥边警备。

日军的画报:

日军在绍兴县政府门前:

日军入侵衢州:

日军进攻定海:

日军占领玉环岛:

其他抗击典范:

1938年3月16日中国空军第二大队东阳籍飞行员吴复夏奉命驾机轰炸被日军占领的杭州笕桥机场,炸毁敌机11架、仓库4座,炸死日军20余人。在返回途中遭敌机截击,坠机身亡。

1940年2月17日窜犯萧山浦阳江西岸的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抗击后,被迫退入戴村坞塘村,在民女沈佩兰家设立指挥所。沈佩兰冒险出村,向中国军队报告敌情,并表示毁家杀敌,在所不计,要求立即开炮。顷刻间,20余间楼房化为灰烬,几百名日军葬身火海。沈佩兰毁家纾难的事迹受到广泛赞誉。

1939年3月21日日军在炮火掩护下,袭击侵占富阳东洲沙,当地军民奋勇抗击。东洲沙位于富阳县城东郊,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大沙岛。富阳县城沦陷后,这里与日军驻地仅一水之隔,成为浙江抗战的最前哨。日军策划进攻东洲沙,企图渡过富春江,攻占萧山、绍兴、诸暨,甚至金华,策应他们对南昌的进攻。经反复争夺,中国军民于23日收复失地。这是抗日战争前期富春江上最激烈的一战,毙伤日军队长以下50多人。东洲沙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敌人“扫荡东洲,强渡富春江南进”的阴谋,进一步稳固了敌我隔江对峙的局面。

“八·一四”空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在华北战场全面打响。是时,我中国空军主力北调支援华北战场,8月上旬,淞沪一带形势趋于紧急,为防止敌人夺取上海,控制长江口,突破连云港,陷中原,下武汉,断我后方资源及退路,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遂于8月13日下达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令。

8月14日午,我空军四大队突接南京电令,全大队27架战机从河南周家口即刻进驻浙江笕桥。当时正值江浙台风过境,天气异常恶劣,飞机在烟雨迷蒙中颠簸摸索。经过数小时的艰苦飞行,四大队机群终于安抵杭州上空。

18时10分,正当机群放下起落架准备降落时,杭州发出空袭警报。高志航大队长与笕桥总站站长邢铲非在起飞线上急打手势,示意连续起飞,并大声喊叫“敌机就快到了,飞机不要停。”

说话间,高志航大队长的座机刚刚落地滑到联络道,高大队长立刻冲上飞机,跃入机舱,第一个驾机直上蓝天。在来不及加油的情况下,其他战机也先后起飞,向敌机冲去。抗日空战史上第一场大的空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四大队接到警报后紧急升空搜索的是日本空军新田少佐率领的机群。由于台风区已经接近杭州,因此笕桥上空云高仅300—500米,且伴有小雨,能见度很低,18时30分,新田编队中的6架飞机发现了笕桥机场,在500米高空开始投弹,但命中率不高,仅炸中一些机场设施和加油车。

我机群升入4000米高空后,没有找到敌机,才发觉敌机轰炸投弹肯定已经降到云层以下,便重新穿云下降,出云后立刻发现敌机在杭州湾上空疏散开了队形。高志航大队长在战友协助下,迅速接近并瞄准1架正在俯冲攻击的敌机。高志航先射击日机护尾机枪射击员,将其击毙后,毫无顾虑地逼近敌机,4枪齐发射击敌机油箱,当即击中,该机立即烟火飞腾,侧旋下坠,机上有人跳伞,同时由于着火引发舱内炸弹全部空中爆炸,这个庞然大物顿时成了碎片,纷纷落在钱塘江畔。

21中队长李桂丹升空后,觉得笕桥云层过低且厚,不易发现敌机,就领着两架僚机,飞向乔司机场上空。搜索中,他们发现右前方有一架涂满棕黄墨绿迷彩的日军轰炸机。他们三人联合,居高临下,先发制人,轮番攻击。敌机后座机枪手不甘坐以待毙,拼命还击,但终于敌不住我方三个人的猛烈火力,中弹着火,坠毁于乔司机场附近。

在空中的日机承受不了我空军突然的打击,纷纷逃散。此时,从广德加油后前来的22中队也在空中遭遇了前来轰炸的另一支日机编队———由浅野少佐率领的9机编队。我军紧急追赶,一直追到钱塘江曹娥机场附近才截击到其中一架,敌机油箱中弹,带着浓烟向东南方向逃窜。据称后在台湾高雄外海坠落。

在笕桥上空,空战还在继续,我高志航大队长击落日机后,也参加机群围攻,又击伤日机1架。日机无法支撑,终于逃走,本次战斗历时20余分钟结束。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当时中国空军仅有各型作战飞机305架,和日本相比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我国空军不畏强暴。“8·14”一役,首战告捷,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看日本人轰炸:

1925年生的刘兰生老先生至今精神矍铄,爱在家中养养花草,又有老伴陪侍在旁,已近80高龄,走起路来依然腰板笔直。回想起67年前日本人打杭州的场景,刘老不觉激动起来。

“1937年的时候,我13岁,小学将近毕业。自从‘9·18’开始,我们就都有了抗日的观念,唱抗日歌曲,到街上去进行抗日表演,像《放下你的鞭子》这种。

“我家有兄妹6个,因为父亲是邮局里的邮件押运员,待遇好,那时也算是个中产阶级。我经常看报,卢沟桥、台儿庄,每个战役报上都登,在西湖边三公园那里还有个淞沪抗战纪念塔,所以各种影响、教育,抗日观念是深入人心的。”

“到九十月份的时候,日本人的飞机开始多次轰炸杭州的一些主要设施。当时的城隍山上菩萨多,市民就往城隍山上躲。刘老就在城隍山上见证了炸城站的那次空袭。”

“日本人的飞机开始是双翼的,上下两个翅膀的,后来有单翼的,一边一个翅膀的,前面带螺旋桨,肚子上贴块膏药旗,飞得也不高,远远地就能望见。飞机俯冲下来,到很近的时候‘啪’扔颗炸弹下来,炸你。我那次背了我最小的弟弟躲在山上面。当时的城站是两个鸡笼一样的圆锥建筑,我们都叫它鸡笼顶。日本人来扔炸弹,就炸掉了一个鸡笼顶。在十五奎巷那儿有个高射机枪,打飞机的,但射程太低,一架飞机也没有打下来过。日本人每次来就炸几个重点目标,像城站、钱江大桥这种,最多一次来了6架。我们的飞机也不多,几次空战打下来二三架飞机,最有名的就是高志航。”

日本人步步进攻,要打进杭州了。刘老一家开始了逃难,过钱塘江到了西兴,再乘船到绍兴,一段时间后回老家宁波。后来又跟着父亲的押运车到了金华奶奶家。在金华,刘老看到了日本人炸火车站的惨景。

“日本人那时候有一种炸弹,扔出来后遇风炸弹尾部就会自动脱离,里面连着的引线就会被拉着,在离地二三尺的地方炸开来,我们看到扔炸弹都趴在地上,如果站着或蹲着,碰到这种炸弹可能整个头就被削掉了。一次,日本人炸金华火车站,那里面都是人,真是惨极了。尸体碎块挂得到处都是,血出污拉的一片啊。”

跟着父亲的关系,刘老在邮局打了一个月的小工,正好重庆21兵工厂招艺徒,1941年后,经过双道考核的刘老被录取了,作为技术骨干进厂造汉阳79式步枪。刘老有点遗憾地说:“枪还没造出来,抗战胜利了。”

画报上的铁证:

发现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记录的见证杭州沦陷的摄影图片着实让人激动,线索得来却纯属偶然,这里要特别感谢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军父子俩,他们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这些资料,但当听说报社对这些有关杭州的史料感兴趣时,老毛这位江山博物馆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费来杭州,无偿地提供了这些久已湮没得连我们自己也几近忘却的历史片断。

他们在家乡也是极不起眼的收藏爱好者。年迈的父亲在家,儿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场“赶集”,跑收藏生意,几年前,发现市场里出现了这些画报,老毛觉得,这是日本侵华铁证,是一种难得的历史资料,也是一个新收藏品种。他们开始断断续续地收集,有时多本同时买进,又把重复的卖出,到现在,朝日新闻社出的战时特刊基本收齐了。

认识小毛,是在一个多月前一个下雨的周末,他从江山搭夜车赶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场出摊,带了几本“重复的”的画报来出售,到快收摊了,也没有卖出。小毛当时缩在墙角避雨,摊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钱的瓷器和木雕。画报和旧书用塑料皮包着,放在一边,记者要求看一下,发现是记录日军打入中原的,感觉很少见,就翻看起来。

“这是重复了才拿出来卖的,”“我要把这套画报收齐,”小毛的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就问,“有没有收到与浙江、与杭州有关的内容呢?”他说不知道,他也没有仔细翻过内容,“我爸爸整理这个。”他给记者留了电话。

后来,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几次电话来回,小毛把这事儿摔给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认真的老派人,来电说,“有杭州的东西,下次我带给你们看。”上周末,他拎着一袋画报出现在报社,在每本画报上,他估计我们会感兴趣的地方都事先夹了纸条。

他说,画报可能是从日本输入的旧纸原料里拣出来的。日本几家新闻社的随军记者拍摄了这些照片,“打到哪里,照片拍到哪里,都是攻入当时拍下的。”老毛指着画报右下角的一栏“战争日志”说,“你看,这里说,24日他们打到了凤山门,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观鱼的照片了,”“还到宝石山山顶去集队!”

其中有一幅是日军以西溪路跑马场的淞沪抗战纪念牌坊为背景的,当年这个日本记者的险恶用意可谓一目了然。

父子俩收藏有朝日新闻社等出版的这类画报一共69本,是一种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图彩印,内页是黑白照片。画报题目随着入侵地区南伸和战争的扩大,分为《北支事变画报》、《日支事变画报》和《支那事变画报》。

有关日军侵占杭州摄影图片,都附有简单说明和摄影者名字及时间,是用来配主题文章的。画报不是军事读物,主文约有1500多字,内容上,几乎都是向日本百姓介绍杭州历史和湖边的风景名胜,很像是日本文字记者抄袭了当时杭州的导游资料

请点击以下网址 察看 图片
http://cache..com/c?word=%C8%D5%BE%FC%3B%C7%D6%C2%D4%3B%BA%BC%D6%DD&url=http%3A//www%2Exipo%2Ecom/news/read%2Easp%3Fid%3D4142&b=0&a=56&user=

D. 侵华日军的据点和炮楼有什么区别

E. 谁知道富阳受降镇的说一下概况

受降镇一个见证历史的地方,做为一个受降人,我就应该让全中国人民知道有这么这么一个地方!!!

受降镇位于浙江省富阳市东北部,东邻西湖区转塘镇,南与富阳镇新民村和西湖区周浦乡相连,北接余杭市闲林镇,西靠高桥镇坑西片,离杭州25公里;距富阳市中心8公里,320国道杭新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捷、工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地属以产粮产茶为主的半山区,有名特产东坞山豆腐皮。是杭州市小康乡镇、新农村乡镇。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和千人坑遗址位于镇内。
【镇名来历〓建置沿革】清代,现镇域一部分属杭县、一部分属富阳县东北区长寿九庄。民国时,为富阳长新乡和杭县寿民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据杭州,长新乡宋殿村是侵华日军在杭州地区的据点之一,宋殿村周围碉堡林立,战壕纵横,军犬成群。数以千计的人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并抛尸于村南千人坑。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4日,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现受降镇中秋村宋殿自然村)被指定
为接受侵犯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的洽降地点。为了纪念这一有历史性事件,民国34年(1945)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受降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建立受降公社。1984年3月,复称受降乡。1987年10月,受降乡改制受降镇。

F. 日伪时期浙江省有多少未沦陷

浙江省(78.6%沦陷),全省共辖75个县和一个省辖市。全省面积102646平方公里。抗战期间,有64个县市先后沦陷,只有12个县没有沦陷。

这12个没有沦陷的县城分别是:于潜县、昌化县、仙居县、磐安县、开化县、淳安县、遂安县、泰顺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和景宁县。

全省沦陷面积8064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8.6%。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嘉善县(1937年11月11日沦陷),最后一个沦陷的县城是天台县(1945年6月29日沦陷)。

(6)杭州有多少个侵华日军碉堡扩展阅读:

杭州湾反登陆战:打响浙江抗战第一枪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由于中国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抵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于是,日军总部决定改变策略,开辟新的战场,在杭州湾北部登陆,采取迂回包抄,以威胁驻守淞沪的中国军队。

10月底,日军第十军陆续进入中国海域待命,并派遣舰艇游弋于平湖至金山嘴一带海面,发炮轰击,图谋进犯。

11月3日晚,原驻防县境的中国军队第六十二师奉命调往浦东,仅有第六十三师三七三团第九连调驻白沙湾东司城,第五十五师炮兵营第三连驻防新兴镇以东到全公亭一线。

就在接防部队尚未完成部署之际,日军乘虚而入,组成3个登陆队,于11月5日凌晨乘大雾,在全公亭、白沙湾、金山嘴沿海一带偷袭登陆,由此打开了侵略浙江的大门。

家住独山港镇海塘村的全文金当年亲眼目睹了日军登陆的那一幕。“那天早晨,天蒙蒙亮,雾特别大,四周白茫茫一片。我跟父亲像往常一样去海边抓海蜇。

刚走到海塘边,突然发现雾茫茫的海上密密麻麻停满了架着大炮的大船,船上挂着日本的旗子,我们拔腿就往回跑。”没过多久,日机就开始轰炸,全文金跟家人开始往村外逃。

“鬼子上岸后一路烧杀抢掠,村里有些人直接被枪打死,有的被烧死在屋子里。”对于全文金来说,这是一场永生难忘的劫难。逃难途中,他和家人躲在一个洞穴里,外面盖上稻草。

“我3岁的妹妹吓得不停地哭,为了避免哭声被鬼子听到连带其他人遭殃,我母亲只得把妹妹紧紧搂在怀里,最后可怜我妹妹被活活闷死了。”回想起那凄惨的岁月,87岁的全文金老泪纵横。

从独山港码头沿海塘向西几公里,便到达全公亭。亭中静默耸立着一块青石残碑,上刻“侵华日军登陆处”。

碑后的几行小字,无声控诉着日寇的侵略罪行:“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晨,日军在白沙湾、全公亭一带登陆,当地驻军奋起抵抗,壮烈牺牲百余人,日军侵占后,屠杀百姓500余人,烧毁民房2000余间。勒石铭记,以志不忘。”

这场反登陆战的惨烈超乎许多人的想象。“日军当时动用了150多艘舰艇登陆,而当时杭州湾沿线的中国驻军已经奉命调往上海战场增援,这里长达数十公里的海岸线仅仅只有3个连防守。”

平湖市史志办副主任郭杰光告诉记者,当时几百人的守军既无重炮,也没有像样的工事,抵抗拥有飞机大炮的数万日军,“兵力悬殊实在太大。”

激战中,守卫的许多士兵壮烈殉国。当中国军队第63师顶着日军的炮火,冒雨跋涉,到达全公亭至金丝娘桥一线增援时,沿岸的守兵已伤亡殆尽。

在全公亭,第378团二营与敌军展开激战,全营伤亡三分之二。在金丝娘桥,师长陈光中亲率第373团英勇阻敌,战至深夜,官兵伤亡过半,第187旅少将旅长李伯蛟阵亡,成为最先牺牲在浙江抗日战场的将领。

6日凌晨,第79师进入阵地阻击进犯的日军。在飞机炮火的掩护下,日军向我军防线发起猛烈冲击。尽管79师防线长达几十公里,兵力不足,装备很差,但是将士们从容应战,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在随后十多天的分散阻击战斗中,除了守卫部队外,当地百姓也英勇抗敌。就在日军登陆当天,金丝娘桥乡公所海防哨发现敌情后,该哨事务员朱希文率领哨兵10多人,在迷雾中开枪抵御,全部牺牲。

在新仓,62师补充连会同该镇镇长,统率武装壮丁,奋力抵抗。当地缉私营16名盐警在新庙北半里许与敌军遭遇,开枪狙击,战斗中有15名警士阵亡。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使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尸横沙滩。

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后,淞沪战场态势急剧恶化,中国军队被迫全线西撤,太湖南走廊被日军打通,直接导致上海、南京和杭州等重大城市的失陷。

“在这场可歌可泣的阻击战中,中国军民面对敌军的兵力火力优势,浴血奋战,作出了极大牺牲,给了入侵日军以一部分杀伤,一定程度上延缓和阻滞了日军进攻的势头,对淞沪主战场中国主力部队的西撤起到了一定的掩护作用。”

穿过历史的硝烟,78年后,我们来到这片浙江军民曾经浴血奋战的海塘。眼前早已不是曾经的泥泞滩涂,浙北最大的粮食码头耸立在海岸旁。凭栏远眺,万吨巨轮不断进出,码头之上一片繁忙。

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是众多先烈们的铮铮铁骨。我们默默在心中立下誓言:将永不忘那段屈辱的历史,用自己的双手,继续捍卫中国的和平与尊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沦陷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杭州湾反登陆战:打响浙江抗战第一枪

G. 杭州市有多少个堡 一个堡又有多少个区

杭州就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然后富阳,桐庐,临安,淳安那些九堡啊什么的是镇的名字,属于江干区的 网络了一下江干区面积210.22平方千米,人口40.4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庆春东路1号,邮编310002。辖6个街道、4个镇:凯旋街道、采荷街道、白杨街道、下沙街道、闸弄口街道、四季青街道;笕桥镇、彭端口镇、丁桥镇、九堡镇。 里面好像就不说区了吧

H. 为什么富阳有个受降镇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据杭州,长新乡宋殿村是侵华日军在杭州地区的据点之一,宋殿村周围碉堡林立,战壕纵横,军犬成群。数以千计的人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并抛尸于村南千人坑。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4日,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现受降镇中秋村宋殿自然村)被指定为接受侵犯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的洽降地点。为了纪念这一有历史性事件,民国34年(1945)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受降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1958年10月,建立受降公社。1984年3月,复称受降乡。1987年10月,受降乡改制受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