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临平分区后是不是主城区
现在不是主城区。
杭州主城的划分之向来兹事重大,牵扯面广且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本次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前,杭州主城由西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滨江、下沙组成。
所谓主城即各区财政税收统一上缴,再由市统筹规划用于建设主城范围内的公建配套与公共服务。
没有产业加持的临平却攫取了原余杭区大部分经济发展的果实。
回顾原余杭区的历史,虽然没有杭州老五城区的历史积淀,然而随着阿里巴巴等一众互联网企业的入驻,幸运地赶上了之一波数字经济腾飞的浪潮。
余杭区因此实现弯道超车,将制造业起家的传统经济强区萧山挤到身后,常年霸占杭州GDP排行第一的宝座。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原余杭区区政府所在地被设在了临平。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规划, 临平被定位成以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具有区域性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副城。
临平发展
反观临平,虽失去了余杭强大的经济支撑,但城市骨架早已功成名遂。万事俱备之下,并入主城后引入产业资源亦将更顺风顺水。
至于教育方面,大概率也将实行“拿来主义”:名校集团托管亦或开设分校、定向招生等策略下,原余杭区教育这一短板或将被快速补齐。
虽然短期内临平、余杭教育资源仍将继续与主城不通,但从长远来看全市教育大同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重磅!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设立临平区、钱塘区
‘贰’ 2020杭州区域划分调整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廊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江干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1958年4月杭县撤销作为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1961年3月余杭县并入杭州钱塘联社,成立新的余杭县。
1990年初,半山区又与拱墅区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区。1994年,杭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设立滨江区。属县则有萧山、桐庐、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淳安七个县(市)。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杭州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图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6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调整后的杭州新市区由原来的6个区增加到8个区。
2014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阳市,设立杭州市富阳区。富阳区成为杭州市第九个市辖区。2016年10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杭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拱墅区环城北路318号迁至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
(2)杭州调整区划教育过渡区多久扩展阅读:
2017年8月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2号)精神,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政府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2019年12月,荣登年度中国城市品牌前10强。
‘叁’ 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
法律分析: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以原上城区、江干区的行政区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杨街道)为新的上城区的行政区域,上城区人民政府驻望江街道望潮路77号。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拱墅区人民政府驻拱宸桥街道台州路1号。
法律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一、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以原上城区、江干区的行政区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杨街道)为新的上城区的行政区域,上城区人民政府驻望江街道望潮路77号。
二、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拱墅区人民政府驻拱宸桥街道台州路1号。
三、撤销杭州市余杭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余杭区,以原余杭区的余杭街道、仓前街道、闲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余杭区的行政区域,余杭区人民政府驻仓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号。
四、设立杭州市临平区,以原余杭区的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运河街道、乔司街道、崇贤街道、塘栖镇的行政区域为临平区的行政区域,临平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
五、设立杭州市钱塘区,以原江干区的下沙街道、白杨街道和杭州市萧山区的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钱塘区的行政区域,钱塘区人民政府驻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号。
‘肆’ 2021年杭州区划调整
法律分析:《2021杭州区划调整最新方案》中有规定。
法律依据:《2021杭州区划调整最新方案》 一、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以原上城区、江干区的行政区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杨街道)为新的上城区的行政区域,上城区人民政府驻望江街道望潮路77号。二、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拱墅区人民政府驻拱宸桥街道台州路1号。三、撤销杭州市余杭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余杭区,以原余杭区的余杭街道、仓前街道、闲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余杭区的行政区域,余杭区人民政府驻仓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号。四、设立杭州市临平区,以原余杭区的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运河街道、乔司街道、崇贤街道、塘栖镇的行政区域为临平区的行政区域,临平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五、设立杭州市钱塘区,以原江干区的下沙街道、白杨街道和杭州市萧山区的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钱塘区的行政区域,钱塘区人民政府驻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号。
‘伍’ 杭州分区后学区升学政策有变化吗
法律分析:各区原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普惠性幼儿园招生学区(服务区)保持稳定,原则上学区(服务区)不作调整。合并后的新上城区、新拱墅区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按新区范围招生。余杭分区后设置过渡期,区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学校在过渡期内,仍按原余杭区范围招生。具体过渡期时间待下一步深化研究后向社会公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陆’ 杭州划区什么时候调整
杭州未来区划是否会调整,要看是否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在历史上,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余杭区被划走了下沙、三墩、九堡等地;萧山被划走了一块地成了今天的滨江区。到了2017年,萧山区大江东又被划出,独立成区(建制)。余杭也是战战兢兢地,生怕未来科技城板块会步后尘。近年两区发展迅速,2017年萧山、余杭GDP为全省县(区)第一、第二;财政收入则分别为第二、第一,实力强劲,经济总量总和占杭州全市的3成;从某个角度来说,两区与杭州市还存在着竞争关系。
(6)杭州调整区划教育过渡区多久扩展阅读:
以海宁为例,建国前,海宁属于杭州;建国后,才划归为嘉兴;到今天不过70年。既然能划走,那么,未来杭州都市圈发展需要,再划回来也有可能。现在,海宁市加速向杭州靠拢,许村等地与杭州市余杭区一体化趋势加速。
而杭海轻轨的建设,则实现了海宁与杭州的无缝对接。既然,海宁存在着可能性,那么,安吉、德清,甚至未来的绍兴市区与杭州市区的一体化也有可能,就像今天正在加速一体化发展的西安市和咸阳市那样。
‘柒’ 杭州区划分调整
法律分析:1、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2、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3、撤销杭州市余杭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余杭区;4、设立杭州市临平区;5、设立杭州市钱塘区。
法律依据:《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
第一条 撤销杭州市上城区、江干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区,以原上城区、江干区的行政区域(不含下沙街道、白杨街道)为新的上城区的行政区域,上城区人民政府驻望江街道望潮路77号。
第二条 撤销杭州市下城区、拱墅区,设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区,以原下城区、拱墅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拱墅区的行政区域,拱墅区人民政府驻拱宸桥街道台州路1号。
第三条 撤销杭州市余杭区,设立新的杭州市余杭区,以原余杭区的余杭街道、仓前街道、闲林街道、五常街道、中泰街道、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余杭区的行政区域,余杭区人民政府驻仓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号。
第四条 设立杭州市临平区,以原余杭区的临平街道、东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桥街道、运河街道、乔司街道、崇贤街道、塘栖镇的行政区域为临平区的行政区域,临平区人民政府驻临平街道西大街33号。
第五条 设立杭州市钱塘区,以原江干区的下沙街道、白杨街道和杭州市萧山区的河庄街道、义蓬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前进街道的行政区域为钱塘区的行政区域,钱塘区人民政府驻河庄街道青六北路499号。
‘捌’ 杭州新区划分
杭州撤销上城区和江干区,设立新的上城区;撤销下城区和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撤销余杭区,设立新的余杭区;设立临平区;设立钱塘区。
这次优化调整的内容是:杭州撤销上城区和江干区,设立新的上城区;撤销下城区和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撤销余杭区,设立新的余杭区;设立临平区;设立钱塘区。当天,杭州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为5个新的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授牌。
本次调整之前,杭州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本次调整总共涉及到5个行政区和1个功能区,范围广、力度大。自2019年初开始,杭州就围绕区划优化调整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必要性研究、风险评估、专家论证以及省、市、区等各个层面、各界人士的意见征求,最终推动了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正式落地。
自1992年以来,杭州共进行了五轮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扩大到8000多平方公里。此次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方案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智慧,通过合并、拆分、功能区改行政区等方式实现了“存量优化”。
此次优化调整后,杭州市总体建制数不变,仍为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接下去,杭州市将根据各区政府部门机构职能调整进度,设置一个过渡期,期间各类政务服务照常提供,确保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市民正常工作生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玖’ 行政区划调整
那么,未来五年中国将会如何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在民政部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以常住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以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功能布局为导向,支持中心城市市辖区优化重组。完善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功能区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审慎调整设区市市辖区规模结构,严格稳慎把握设区市下辖县(市)改区。
第三,在城市群范围内、重要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增设县级市,打造生态宜居、功能复合的“微中心”,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缓解中心城市发展压力。
第四,稳步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县和镇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特大镇设市。
以上四点,意味着中国的大城市未来将会面临重大的“行政区划大调整”。
【1】
大城市“行政区大变局”
“拆大区”
“合并小区”
“功能区升级行政区”
对于中国的超大特大城市来说,未来五年将会面临“市辖区的优化重组”,民政部的“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这一点。
什么是“市辖区的优化重组”?
2021年4月,杭州市就进行了一次“市辖区的重组优化”的示范调整,重点就是四招:
合并上城区和江干区,设立新的上城区;
合并下城区和拱墅区,设立新的拱墅区;
拆分余杭区,分成新余杭区+临平区;
钱塘经济开发区升级成为钱塘区;经过这次调整,杭州市的总面积并没有实现“扩容”,而只是进行了内部的优化重组:“小区合并”+“大区拆分”+“经济功能区”升级成为“行政区”。
“小区合并,城区扩容”:把面积小的内城区合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人口密度,相当于给城区扩容。
“大区拆分”:把面积大,人口少的近郊区拆分,提高人口聚集性。
“经济功能区升级行政区”:把经济开发区的“钱塘新区”升级成了行政区的“钱塘区”。
杭州市的这次“市辖区的优化重组”非常成功,拉开中国大城市的行政区划大调整的序幕。
为什么要这么调整?原因很简单:
第一,中国大城市传统的老城区面积太小,人口密度又太高,合并老城区可以有效降低人口密度,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近郊区的面积设定又太大,人口过于分散,人口密度太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产业的集中。
这种老城区和近郊区的“面积”反差太大,导致大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平衡,好的行政区太强,弱的行政区太差。
反过来又导致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于老城区,“城市病”爆发。
2010年北京已经把宣武并入西城,崇文并入东城,成立了“新西城”和“新东城”,但是目前看东西城的占地面积还是太小。
比如大兴区的占地面积是西城的25倍,东城的20倍,而人口密度却只有东西城的20分之一。如果按照杭州市的“市辖区优化重组”的思路,那么未来北京还是有希望进行下一步的行政区划调整的:
第一,比如东城和西城是否可以再度合并,并适当扩容,成立新的行政区,这样一来东西城的人口密度就会明显下降。
该猜想在2017年曾经一度风传,后来被官方“辟谣”而不了了之。
在北京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东西城只是进行了“功能合并”,成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而且也局限在东西城现有的行政范围内。
但在总体规划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四环内范围的“中心地区”,占地面积334平方公里,其实就体现了东西城“扩区”的理念。
合并+扩容,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行政效率提高。第二,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否可以升级成为“经开区”。
杭州的钱塘新区已经变成了钱塘区,这说明功能区升级成为行政区,是未来大城市行政区划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2020年,北京市赋予了亦庄经开区管委会在亦庄新城区域内行使2509项行政权利,意味着北京“经开区”亮相只是“一步之遥”。
同年,亦庄从60平方公里“扩容”成为255平方公里。
2021年亦庄核心区开始“独立学籍”,常住人口规模超过25万的“市辖区”人口标准。
因此如果经开区从大兴和通州里分离出来,独立成区并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一旦调整将利好旧宫、马驹桥、台湖等版块。
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以上两种比较明显的趋势外,另外就是石景山区其实也非常小,86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并不太适合单独成区,行政效率略显不足。
石景山未来如果可以“联动”门头沟,人口容量及产业腹地会更加广阔。
而房山区显然又太大了,燕山地区是否可以考虑“独立”,可能对双方的发展都会利好。
综合来看,随着北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行政区划优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心城区“扩容”降低人口密度,近郊区“拆分”实现人口产业聚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此外未来五年,中国大城市“向外扩容”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不做增量,只做存量优化,控制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已经成为基本政策。
也就是说:深圳、上海、厦门等占地面积较小的中心城市,未来五年“扩容”无望了。
【2】
都市圈增设“县级市”
常住人口20万的特大镇“设市”
北三县“区划”有望破局
新北三县有望到来
在控制大城市“无序扩张”的同时,要扶持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发展”,原因是承接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缓解中心城市发展压力。
所以民政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周边,增设“县级市”,推动常住人口超过20万的县和特大镇也变成“县级市”。
这些都市圈的“县级市”,将会成为人口聚集,产业集中的发展重心,和中心城市一体化,打造中国现代化的都市圈。
从这个角度上看,燕郊和香河都应该设立“县级市”:
燕郊镇的常住人口规模早就突破20万了;
香河县也已经接近50万;
这两个地区早就已经满足“县级市”的基本要求。
因此如果按照民政部的规划动作,北三县的格局早就应该调整:燕郊独立,大厂分拆,香河“撤县设市”,从而形成新的“北三县格局”。比如是否可以考虑把大厂潮白地区并入燕郊镇,合并成为新的县级市“燕郊市”。
调整后,打破了三河和大厂之间的“行政障碍”,燕郊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可以向潮白地区疏解,同时燕郊南部和大厂潮白之间大量的断头路也可以打通,区域发展“一马平川”。
目前北三县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打破行政区划障碍:
燕郊、大厂、香河之间存在大量断头路,区域发展严重“碎片化”,完全没有连成一体,相互之间断裂。
这种格局不改变,北三县发展速度将会非常缓慢,因此北三县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实也是“迫不及待”。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五年,也就是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城市的“行政区划大调整”应该是势在必行。
因为都市圈时代,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新潮流,而老的行政区划确实已经“带不动”了。
在这种背景下,行政区划调整是势在必行的。
而随着新的行政区划格局的出现,也会带来区域房地产格局的巨大变化,新的投资版块和机会将会出现,这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