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白事风俗要多久

杭州白事风俗要多久

发布时间: 2022-09-05 01:34:59

㈠ 一般情况下服丧期为多久才能走亲戚家

1、白事多长时间后走亲戚
丧期中丧家不可与他家来往。风俗上。是要 49 天之后。才可以去别人家 , 最好都满 49 天之后才去家庭拜访之类。娘家有人死去时在五天之内不能吃娘家的食物。家中有人死去时 , 近亲属在五天的守丧期中 , 不能吃糖、盐、辣椒、花等甜的或咸的东西。丧家的丧期是五天 , 同氏族者三日 , 村落全体族人也有一天停止工作 , 在家休息 , 为死者守丧。对年 ( 一年之内 ) 之前 , 遇到节日要提早一天未往生者过节 , 因为往生者尚未写入祖先牌位 , 所以不可以和祖先一起过节。
2、白事期间的礼节
不进出庙宇 ; 传统礼俗认为服丧守孝期间身不清净 , 于此期间祭祀表对神明不净。治丧期间尽量不拜访亲友 , 以表对他人之尊重。远离娱乐场所 , 布施修福 , 以表对先人礼敬追思。百日之内建议勿参加亲友之婚丧喜庆活动。
3、白事是什么
白事 , 是指帮家里人给去世亲人办理葬礼。白事是办理丧葬的一种地方称呼。白事是地方用语 , 指的的丧葬 , 名词是指意生殡葬 ,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 , 分为送终 , 报丧 , 入殓 , 守铺 , 搁棺 , 居丧 , 吊唁 , 接三 , 出殡 , 落葬 , 居丧。在中国近现代改革丧葬礼仪的过程中 , 又出现了另一种 " 科学主义 " 的论调 , 总有一些人固执地认为丧、殡、葬、祭耗费钱财、人力、土地资源 , 所以要尽量压缩以至于无。科学主义还宣称 :" 丧 "、" 殡 "、" 葬 "" 祭 " 过程中的一些悼念活动皆是迷信 , 是一种无价值的纯粹浪费 , 要尽快消灭 , 如此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这样做 , 将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道德基础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以笔者之浅见 , 人是一种会死的生物 ,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极 , 死亡是人之最恐惧的对象、最痛苦的结局。殡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承担起减轻人类这种恐惧与痛苦的任务 , 达到生者与逝者、人与 " 神 " 的和谐。
白事的风水禁忌
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 ,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 , 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 , 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 , 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 , 不孤单 ; 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 , 灵魂可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 , 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 , 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 , 俗称 " 接气 "。北方很多地方都讲究 , 在死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 , 不能让死者光着身子而去。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会一下子走远的 , 死亡会涉及很多事项 , 所以古人尤其重视葬礼日期的选择 , 以免引发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选择自古以来都十分讲究。俗以为墓地好坏直接关系后代的贫富吉凶。旧时 , 关于墓地的选择禁忌 , 民间有十不葬歌谣 : 一不葬粗顽块石 , 二不葬急水滩头 , 三不葬沟源绝境 , 四不葬孤独山头 , 五不葬神前庙后 , 六不葬左右休囚 , 七不葬山冈撩乱 , 八不葬风水悲愁 , 九不葬坐下低小 , 十不葬龙虎尖头。
白事礼的介绍
丧葬礼俗 , 古称 " 凶礼 ", 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旧时 , 丧葬礼俗植根于古代灵魂不灭的观念 , 认为人死后要到阴间世界去生活 , 因而希望已亡故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与安宁 , 并且保佑家人兴旺发达 , 为此尽可能对治丧和送葬大操大办 , 厚葬重殓 , 事死如事生 , 讲求排场 , 民间俗称 " 办白事 "。人们对丧葬礼所需竭尽全力 , 甚至倾家荡产。同时 , 丧葬礼俗仪规繁缛 , 贫富差异十分明显 , 成为富商大贾和官宦人家赌豪竞奢的一种形式。其传承轨迹 , 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们经济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 在传承过程中 , 由繁缛到简单、再由简单复归繁缛的发展过程 , 并根据自身需要 , 推衍了旧有的礼俗仪规。

㈡ 你们身边的葬礼一般持续几天有什么风俗

三天或五天,上午火化,有的人家下午直接下葬,大多数人家是七终之后,择日在冬至前后下葬。

㈢ 丧事一般办几天

人死后停尸三天,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其实,停尸几天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封建迷信。古代社会科学发展缓慢、医疗卫生技术跟不上,一般都是通过脉搏诊断生死,偶尔就会出现偏差。

毕竟一些假死症状完全诊断不出来,所以如果死后立即下葬,被误诊为死亡的假死病人,很有可能在几小时或者一两天后转醒,但是却因为被下葬而闷死在棺材中。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后来渐渐地就有了停尸三天才下葬的风俗。丧事大多办三天,多为等逝者醒来而哭喊。

(3)杭州白事风俗要多久扩展阅读

1、停尸三天,即是给假死病人转活过来的机会,又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三”字,“三才”泛指天地人,是病人在人间死去的过程如同炼狱一样的难受,直到精气神彻底抽离,魂魄散去升天的过程。

2、家人嚎哭、不舍的念叨,为了增强假死病人自身跟病魔抗争的信念与力量。

3、通知亲朋好友前来吊丧,一是为了见最后一面,二是陪同孝子门一同哭喊,也是为了增强假死病人重活的念力。

4、丧事活动各环节中的鞭炮与吹拉弹唱的丧乐活动,也是为了震醒熟睡中的假死病人。

5、至于丧事活动中,一些闹姑爷的风俗,多是因为姑爷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若姑爷跟岳父岳母接触少的话,自然不会太悲伤,干脆忙事的人就陪这些无血缘的姑爷“高戚”闹一闹,刮点银子供值忙的人们买点烟酒吃。

6、至于孝子至亲关于为逝者三天圆坟、烧七,过“五七”等,只是孝子至亲对逝者的怀念活动,直到过完“五七”,提醒亲人逝者终究回不来了,“五七”者,无期也。“遥遥无期”了。为了让亲人面对现实,节哀顺变。

7、办完丧事后,一些人都把逝者生前用过的被褥、衣物等物品烧掉,一是这些物品上终究存在一些逝者的气息,二是因为睹物思人,避免生者见物就悲伤、哭叫。

㈣ 杭州地区丧事风俗

1、送终

杭俗:当病人弥留之际,应力求全家人全体赶齐“送终”,诸如子女、兄弟姐妹远在异乡,怕赶不上,家里人总要想方设法,让病人喝参汤“吊命”。

在外的亲人闻讯后,心急如火, 日夜兼程,尽可能赶回家“送终”。当病人喘大气,快要断气时,“送终”的亲人抓紧为垂死者洗手脚、揩脸面,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寿衣给他(她)换上。



2、厝柩

旧时杭俗通行“厝柩”,就是将死者棺木停放一至三年后才下葬。清末城区厝柩之所,清波门外有叠叠山庄,钱塘门外有迎晖山庄,民国时以凤山门的南山会馆,专门停放灵柩。

3、其他

杭城有不少同乡会馆,亦专门为各地外乡人客死杭州而厝柩的,以便外乡人扶柩归葬家乡。郊区农村都将死者棺木,停放在自己菜地竹园或山上,简单的盖以茅草、稻草,讲究的四周砌以砖墙,盖以灰瓦,好似小房屋一座。天长日久,日晒雨淋,污水四溢,极不卫生。此俗民国时即有法令制止,但令行不止。

4、磕孝头

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5、批榜

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㈤ 葬礼一般在人死后的第几天举行

没有一定,现今人们通常请风水先生看时间。长短看活人心愿,如果想搞个排场收礼或等远道的亲友可多停几天,如果图省心可一两天,一般很少当天出。不过民间有七不出八不葬之说(指农历逢七、八、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
这个不好说,一般根据当地风俗。古时候的现在就不要用了,你自己方便几天就几天。
一般是死后的第1天,把人从医院拉到殡仪馆。然后就要准备葬礼了,并让亲人都过来。然后第2天安排葬礼会场,第3天举行葬礼并火化,然后过1个小时去领骨灰,并摆到空场上。放炮烧生前的东西。并让家属一一道别。烧完,弄完,在殡仪馆找个位置放骨灰盒。后面就是选墓地了。一般都是这。
一般是死后的第1天,把人从医院拉到殡仪馆。然后就要准备葬礼了,并让亲人都过来。人死亡之后,首先是开具死亡证明书,如果在家里死亡,由当地所在居委会,或者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书,如果是在医院死亡,则由医院开具死亡证明书。当然如果死者是意外死亡,比如车祸,自杀,溺水等,由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书。
然后,家属凭借死亡证明书到当地派出所,注销死者户口和身份证。接下来就是通知殡仪馆运送尸体,先暂时冷藏,整容,穿寿衣等等,家属和殡仪馆商讨丧葬办理事宜,比如,何时举行追悼仪式等等,以便殡仪馆方面做出相应的安排。结束火化后由殡仪馆开具火化证明,家属凭借证明在3到5个工作日类领取死者骨灰,当然也有火化之后立即领取的,具体情况不一定完全相同。
中国人向来重视生命,所以一般人都把死和生看得同样重要。旧时,有钱的丧家办丧事,为竭力表现“哀荣”,是十分讲究排场的。在一般人眼里,某家的丧事办得热闹不热闹,就是够不够哀荣的标准;出殡的行列越长,乐队越多,就越显得哀荣。于是,有些丧家雇了乐队、铜锣铙钹队,甚至雇人做“代孝子”,跟在花车或灵车后面..。其实,哀荣这句话是不通的,倒是“生荣死哀”的说法较切近人情。
拓展资料:以西藏为例,葬礼按身分区分为4种︰贱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贵族始可火葬。在 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海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树葬、悬棺葬、壁橱葬、食葬等多种形式。
从原始社会的 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地理、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阶级身分更是决定性因素。

㈥ 请问``人死了要做几天葬礼

49天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quot;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㈦ 人死到丧事要几天 比如说今天去世 什么时候火花什么时候出殡 一共几天

各地风俗不同,
北方有7天和3天2天不同说法,
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古代皇家49天而草民7天,
但是,后来传染病流行,不得不修改风俗,改为3天,
但后来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有的条件差的就不再大办,改为两天。
计算天数是按照传统,子时起算作一天开始,
按照现在说法,过了晚上十一点就算第二天,
所以晚上11点前去世,即使一分钟也算一天,但11点后就算第二天,
以三天出殡算,要过两个子时,后的那天辰时出殡。

㈧ 丧事一般办几天

一般两三天;

流程如下:

1、办理死亡手续: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开取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2)遗体整容;3)遗体告别;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汉族丧事

新中国成立前,汉族的丧事比较繁琐(天津为例),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为:

1、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2、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3、报丧: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4、烧倒头车: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烧倒头车”。

5、5送纸:孝子手捧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其他亲人随孝子后面痛哭,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6、吊纸:(即吊唁) 人死后,乡亲邻里人买些“烧纸”前去吊唁,并宽慰家属,吊纸者多为女性。由死者儿媳行礼、陪祭。

7、磕孝头:亲友灵前吊丧,孝子磕孝头。意为老人死亡,晚辈有罪,以磕头来向亲友谢罪。

8、批榜:死者家中挂命纸殃榜于门侧,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书“故先考享年月日,寿终正寝”;母亡殃榜上书“故先妣,享年月日,寿终正寝”。

㈨ 办理丧事一般都是什么流程呢需要几天,从人去世开始算

丧事办理程序

1、办理死亡手续: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开取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

1)打电话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2)登记家属姓名、住址、电话、与死者关系等;

3)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

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

1)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2)遗体整容;

3)遗体告别;

4)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5)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9)杭州白事风俗要多久扩展阅读: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丧葬习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仪行当的人却不少。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