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之江属于哪个城市哪个省份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
富春江在闻堰镇附近纳浦阳江后称钱塘江,小砾山以下江道折向西北,至九溪又折向东北流,加上西湖为一点,形若反“之”字,故又称“之江”。
之江属于浙江省杭州市。
❷ 杭州之江在什么区
西湖区的。在转塘镇
❸ 钱塘江的资料
钱塘江简介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如此壮丽景观,世上只有二处,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亚马逊河,一是钱塘江。为古今中外观潮者所倾倒,称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南宋每年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库,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涌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 . 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尤其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涌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❹ 浙江和江浙还有之江有什么区别
浙江 是指浙江省
江浙是指一个区域
大约包含江苏和浙江两个省的大部分地区
之江是江水名称 位于钱塘江下游 别称之江
钱塘江是我省第一大河,早期称“浙江”,隋唐之后才叫“钱塘江” 又名“之江”。它跨越安徽、浙江两省,向东流入杭州湾。据浙江省钱塘江水系考察队《钱塘江水系考察报告》,从源头到澉浦全长约515km,流域面积(从源头到闸口)约41700km2,年平均迳流量为382亿方。钱塘江属山溪型河流特征,上游多峡谷急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有暴涨暴落现象。河口因潮汐影响显着(潮区上至周浦),潮差也很大。如闸口站1958至1970年观测资料,最高潮水位8.01m至9.01m,最低潮水位3.59m至5.35m。钱塘江自闻家堰以上,因受两岸坚硬岩石的约束,江道弯曲度甚小。当向下游奔流过闻家堰进入平原时,江流和潮汐的侧向侵蚀作用强烈,所以在不断地侧蚀六和塔屹立的岸(凹岸)边物质,而在江对岸(凸岸)滩地处堆积。这一作用造成凹岸渐渐后退,凸岸相应前进,致使江道愈趋弯曲,最终形成今日的河曲。登上玉皇山之巅,远眺钱塘江在闻家堰至杭州闸口间左弯右拐地向东奔流。江道蜿蜒曲折,形如一个巨大的反写的“之”字(图2-3-2),故钱塘江又称“之江”。“之”字的躯干是钱塘江,西湖形似“之”字顶头一点。
http://geotec.tongji.e.cn/mtltimedia/geo/di%20mao.htm
❺ 对杭州而言,江、河、湖、海、溪、分别指什么
“江河湖海溪”
江为钱塘江,河是京杭大运河,湖是西湖西子湖,海为东海,溪是杭州西溪。以上为答案,希望能帮到你解决。
❻ 钱塘江是杭州吗
钱塘江 所属地区:浙江杭州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❼ 《钱塘湖春行》中的“钱塘湖”是指杭州的钱塘江吗如果不是,那么是指什么
写的不是钱塘江,而是杭州西湖,原文如下: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7)杭州之江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❽ 浙江杭州有名的一湖、一江、一河分别叫什么
分别指的是西湖、钱塘江、京杭大运河。
杭州非常着名且非常漂亮的三个地方,值得游玩。
❾ 我想知道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历史
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十二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是国务院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变我国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档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加快杭州旅游改革,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发挥独特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度假区位于杭城西南,南濒钱塘江、北依五云山,总面积9.88平方公里。区内修篁滴翠、林木森森、景色秀丽、环境幽雅;登山远眺,西湖之静美、之江之壮丽,尽收眼底;沿江而下,可观赏冠绝古今的钱江潮;溯江而上,又可饱览“两江一湖”的湖光山色,为西湖和“两江一湖”风景名胜的最佳结合部。
至1998年底,度假区累计引进投资项目23个,其中外商独资项目6个,中外合资项目12个,内资项目5个,总投资为2.8亿美元及13.22亿人民币。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4.4亿元人民币,完成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开发土地面积4.21平方公里。其中展现中国南宋文化的“宋城”、高科技主题公园“未来世界”、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等旅游项目已对外迎客,成为国内外游客来杭旅游新热点。 1998年,度假区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❿ 我想问下杭州的之江路为什么叫之江
因为之江路濒临钱塘江下游,而钱塘江下游又名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