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西湖既什么又什么
扩展阅读
杭州q5l落地价多少 2025-07-08 21:33:28
杭州最新贷款利率是多少 2025-07-08 21:27:16
如何变更天津门特 2025-07-08 21:27:10

杭州西湖既什么又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9-13 21:51:48

㈠ 杭州西湖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着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着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西湖在汉代以前是一个海湾,由于潮汐泥沙淤泥,形成了杭州平陆和泻湖。隋唐之际,湖水淡化,湖泊固定下来。因湖三面环武林山,曾称“武林水”。钱塘县治从灵隐山移至东面平陆后,湖处县境内,故名钱塘湖;因湖在城西,又称西湖。唐代同时并用这两个名称,北宋中期,西湖之名逐渐取代了钱塘湖。经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辛勤治理,兴修海塘、疏浚湖泥,才使西湖不断完美。唐朝时期西湖已闻名全国。五代时期的吴越国(907-978)和南宋王朝(1127-1279)先后建都杭州(南宋时称临安),西湖面貌的改变尤为迅速。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此西湖驰名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面疏浚整治西湖,共挖出湖泥700万立方米,驳砌湖岸30公里;植树造林5000万株;新辟植物园、动物园、花圃和环湖公园4000亩;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得到了修整,其中属国家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8个。目前,虎跑、龙井名胜古迹和净慈寺、天竺古刹已陆续整修;西湖十景已修复八景,南屏晚钟、雷峰塔也拟修复。

西湖以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寺庙古塔、碑刻造像和新建公园绿地组合而成。有湖不广,平静如镜;山多不高,绵亘蜿蜒;湖山依傍,自然尺度协调,显得妩媚多姿。“三面云山一面城”,是西湖的特点。西湖园林建设既突出了西湖风景的独特性,又注意了与地方特色相协调的整体性。因此,所有新建和扩建的园林都用大体量的乔灌木丛组成大小不同、疏落有致的空间,重视配置艺术,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花草作为园林的主景;亭、台、廊、榭等建筑物以及掇山、园林理水,只作为景区的点缀。其体型、姿态、色彩与妩媚、恬淡、宁静的西湖自然景观和宽阔的湖面融成一体,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防止追奇猎古、曲折封闭的气氛,也避免建造林立的大厦和体型庞大的建筑物,取得了明朗、宽广、自然,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效果。

现在的湖区水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周长15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孤山是湖上一个大岛;苏堤、白堤把西湖分割为外湖、里湖、小南湖、岳湖和西里湖五个大小不等的水域;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湖。西湖南、北、西三面峰峦环抱,湖区面积49平方公里。南有吴山、夕照山;北有宝石山、葛岭;西有三台山、丁家山;外围有凤凰山、玉皇山、南高峰、北高峰、天竺山、灵隐山、玉泉山、栖霞岭等。群山中分布着虎跑、龙井、玉泉三个名泉和黄龙洞、烟霞洞、云栖、九溪十八涧等曲径洞壑名胜。

西湖有很多的古迹。东汉的《三老讳字忌日碑》,五代至宋元的飞来峰摩崖石刻,烟霞洞的造像,文庙的石经,东晋时的灵隐古刹,北宋的六和塔、保叔塔、雷峰塔,南宋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清干隆时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清光绪时创立研究金石篆刻的西泠印社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西湖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唐宋杰出诗人白居易、苏轼先后在杭任职时“募民开湖”,兴修水利,并留下许多吟咏西湖的名篇;南宋画家马远、陈清波曾作“西湖十景”的画卷,清康熙帝、干隆帝为十景题字立碑。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秋瑾和现代文豪鲁迅的雕像均屹立在西子湖畔。

西湖的自然景色四时不同。西湖十景,楼、台、亭、榭同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春天,“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春花吐艳,彼伏此起;夏日,“曲院风荷”,荷花映日,湖面新绿一片;秋季,三秋桂子,香飘云外;冬来,“断桥残雪”,银装玉琢,放鹤亭畔,寒梅斗雪。清晨,“葛岭朝瞰”;薄暮,“雷峰夕照”;黄昏,“南屏晚钟”;夜晚,“三潭印月”和“平湖秋月”。“西湖十景”展现了西湖朝暮晴雨春花秋月的自然景色。白居易诗:“湖山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苏轼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篇,就是对西湖风光的真实写照。

㈡ 西湖有什么别称么

西湖还有5个别称,具体如下:

1、西子湖

出自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遂有此名。此名最通用。

2、钱塘湖

杭州古称钱塘,西湖又是杭州的标志,所以叫西湖为钱塘湖。因为西湖最早的时候只是钱塘江围垦而拢了一个内湖。

说白了就是现在杭州城东这一块以前都是由钱塘江冲刷而来的坦途,最早杭州只是现今西部的重峦叠嶂的山而已。

3、金牛湖

相传在汉朝时期,西湖底下潜伏着一只善良而有灵性大金牛,每逢天旱湖水干涸之时,金牛就浮出来,吐水将湖注得满满,造福百姓。

当地的官吏们听说后,为了讨皇上的欢心,就强行命令老百姓用水车把湖水抽干。水被抽干后就露出了金牛,这些贪得无厌的官吏们一看红了眼。

争先恐后下湖去捉金牛,金牛昂首大叫,张嘴吐水,顷刻之间,官吏们全被喂了王八。从那以后西湖水就不再干涸,金牛也未曾出现,因此,人们就管这湖叫作"金牛湖"。

4、销金锅

南宋定都杭州以后,杭州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湖之名也迅速远播。但是南宋统治者偏安于半壁江山,沉迷于西湖风光,不思收复失地。

当时民间百姓又把西湖叫作“销金锅儿”(喻大量花费金钱的场所),以示不满。

5、西陵湖

在孤山的西端有一个渡口唤作“西陵”(也称西林或西村),是孤山连接北山和栖霞山的唯一通道,交通地位十分重要,故一时也把西湖称为“西陵湖”。

时有钱唐名歌妓苏小小住在西陵。《古乐府》中就有苏小小所吟诗句:“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㈢ 西湖又称为什么

西湖被称为苎萝西子、西子湖,西子指越国美女西施

㈣ 杭州西湖的别称叫什么

杭州西湖的别称叫明湖。

明湖,全名明圣湖, 杭州西湖的别名,出自于宋代曾巩的诗《西湖二月二十日》: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意思是:船只荡漾在明湖上,清澈的湖面好似镜子般照着我衰老的容颜。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

(4)杭州西湖既什么又什么扩展阅读

西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也比较高,在70%-85%之间。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等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

西湖周围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内峙外耸,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为内、外两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山体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葛岭、宝石山等,山势较低,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易受水流溶蚀,多洞穴,烟霞、水乐、石屋、紫来、紫云等溶洞。

㈤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既描写了西湖晴天时什么的景象又描写西湖雨天时什么的景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既描写了西湖晴天美景又描写了下雨的景象。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5)杭州西湖既什么又什么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

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㈥ 杭州西湖的资料是什么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 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泄流。

自然景点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星捧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
其它景点还有保俶挺秀、长桥旧月、古塔多情、湖滨绿廊、花圃烂漫、金沙风情、九里云松、梅坞茶景、西山荟萃、太子野趣、植物王国、中山遗址、灵隐佛国、岳王墓庙、西溪湿地。
西湖不但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而且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湖古迹遍布,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还有39处文物保护点和各类专题博物馆点缀其中,为之增色,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杭州西湖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 态。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自然资源

西湖多数水域处于富营养状态,小南湖和三潭内湖已接近富营养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超过正常值4~6倍;年平均水温17.6℃,最高10月28.6℃,最低3月4.0℃,无湖冰;80年代初鱼类有51种,分属10目16科43属,鱼类来源有:(1)固有野杂鱼;(2)钱塘江带入鱼类,(3)人工引进驯化的养殖鱼种,养殖鱼类成为优势西湖最主要的放养鱼种是鲢和鳙,两者占总放养量的75%~80%;其次是鲫、河内鲫,其他养殖鱼类还有团头鲂、细鳞鲴、圆吻鲴、以及鳗鲡等,为保护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养草鱼和青鱼,西湖还有少量蝌蚪。

历史沿革

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在唐朝之前西湖有武林水,名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西子湖等称谓。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km2,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
地质成因

古时由于文化知识的局限,千百年来很少有人去认真探寻西湖形成的秘密。直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界有识之士才开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西湖的形成。最早用地质学观点解释西湖成因者是日本地质学家石井八万次郎。1909年,他在东京《地质学杂志》中撰文称,西湖与日本的中禅寺湖相似,南山为古生代岩层的山坡,溪水北流,为西湖北山的火山岩堵塞而成。
1920年,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首先提出西湖原是一礁湖,是钱塘江口一小湾,后来由于钱塘江夹带的砂土堵塞其湾口而成的假说。
西湖究竟怎样形成?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多年勘测研究,“泻湖”说流传最广。这一假说认为,至少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随着海水的冲刷,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沉积,使海湾变浅,钱塘江也带来泥沙,在入海口沉积。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内侧的海水就形成了一个湖。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泻湖”。起初,泻湖还随着潮水出没。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西湖才正式形成。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秀美的西湖曾是惊涛拍岸的海湾,千百年前的“沧海变桑田”毕竟在千百年前,假说也尚未完全证实。近年来,有地质学家提出:确切地说,西湖不是一个典型的泻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关于西湖形成的详细机制、形成的确凿年代等,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着名景点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西湖新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经过杭州市民及各地群众积极参与评选,并由专家评选委员会反复斟酌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西湖新新十景:2007年10月20日西博会开幕式晚会上,宣布了“三评西湖十景”的结果。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这些景点成为新一代西湖十景 .

㈦ 杭州西湖 西湖十景简介

1,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着名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2,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4,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 范围约2.61公顷。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 呈“雪残桥断”之景。

5,花港观鱼

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范围约0.25公顷。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着鱼身鱼嘬花”的胜景。

6,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12-13世纪)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

7,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该景观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

8,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两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桥畔的观景点构成,以观赏西湖周边群山云雾缭绕的景观为主题。

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时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远望两峰,可见遥相对峙的双塔巍然耸立,气势非凡。每当云雾弥漫,塔尖于云中时隐时显,恍若云天佛国。

9,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带,范围约13.19公顷,以黄昏时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观为观赏特点。该景观的最重要建筑要素为雷峰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977年),民国(1924年)塔毁后以遗址形式保存,曾与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两岸的对景,佐证了佛教文化的兴盛对西湖景观的直接影响。

10,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带,范围约3.91公顷,以南屏山麓净慈寺钟声响彻湖上的审美意境为特点。

㈧ 西湖的特点是什么

西湖以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寺庙古塔、碑刻造像和新建公园绿地组合而成。

有湖不广,平静如镜;山多不高,绵亘蜿蜒;湖山依傍,自然尺度协调,显得妩媚多姿。“三面云山一面城”,是西湖的特点。

西湖园林建设既突出了西湖风景的独特性,又注意了与地方特色相协调的整体性。因此,所有新建和扩建的园林都用大体量的乔灌木丛组成大小不同、疏落有致的空间,重视配置艺术,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花草作为园林的主景;亭、台、廊、榭等建筑物以及掇山、园林理水,只作为景区的点缀。

其体型、姿态、色彩与妩媚、恬淡、宁静的西湖自然景观和宽阔的湖面融成一体,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防止追奇猎古、曲折封闭的气氛,也避免建造林立的大厦和体型庞大的建筑物,取得了明朗、宽广、自然,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效果。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名言吧!

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 就连唐朝大诗人白 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迷人的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啊

库鸿熙隗杨
2019-06-04

西湖以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寺庙古塔、碑刻造像和新建公园绿地组合而成。有湖不广,平静如镜;山多不高,绵亘蜿蜒;湖山依傍,自然尺度协调,显得妩媚多姿。“三面云山一面城”,是西湖的特点。西湖园林建设既突出了西湖风景的独特性,又注意了与地方特色相协调的整体性。因此,所有新建和扩建的园林都用大体量的乔灌木丛组成大小不同、疏落有致的空间,重视配置艺术,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花草作为园林的主景;亭、台、廊、榭等建筑物以及掇山、园林理水,只作为景区的点缀。其体型、姿态、色彩与妩媚、恬淡、宁静的西湖自然景观和宽阔的湖面融成一体,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防止追奇猎古、曲折封闭的气氛,也避免建造林立的大厦和体型庞大的建筑物,取得了明朗、宽广、自然,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效果。
现在的湖区水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周长15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孤山是湖上一个大岛;苏堤、白堤把西湖分割为外湖、里湖、小南湖、岳湖和西里湖五个大小不等的水域;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湖。西湖南、北、西三面峰峦环抱,湖区面积49平方公里。南有吴山、夕照山;北有宝石山、葛岭;西有三台山、丁家山;外围有凤凰山、玉皇山、南高峰、北高峰、天竺山、灵隐山、玉泉山、栖霞岭等。群山中分布着虎跑、龙井、玉泉三个名泉和黄龙洞、烟霞洞、云栖、九溪十八涧等曲径洞壑名胜。
西湖有很多的古迹。东汉的《三老讳字忌日碑》,五代至宋元的飞来峰摩崖石刻,烟霞洞的造像,文庙的石经,东晋时的灵隐古刹,北宋的六和塔、保叔塔、雷峰塔,南宋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清干隆时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清光绪时创立研究金石篆刻的西泠印社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西湖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唐宋杰出诗人白居易、苏轼先后在杭任职时“募民开湖”,兴修水利,并留下许多吟咏西湖的名篇;南宋画家马远、陈清波曾作“西湖十景”的画卷,清康熙帝、干隆帝为十景题字立碑。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秋瑾和现代文豪鲁迅的雕像均屹立在西子湖畔。
西湖的自然景色四时不同。西湖十景,楼、台、亭、榭同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春天,“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春花吐艳,彼伏此起;夏日,“曲院风荷”,荷花映日,湖面新绿一片;秋季,三秋桂子,香飘云外;冬来,“断桥残雪”,银装玉琢,放鹤亭畔,寒梅斗雪。清晨,“葛岭朝瞰”;薄暮,“雷峰夕照”;黄昏,“南屏晚钟”;夜晚,“三潭印月”和“平湖秋月”。“西湖十景”展现了西湖朝暮晴雨春花秋月的自然景色。白居易诗:“湖山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苏轼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篇,就是对西湖风光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