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什么意思
为何说“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哪里,这句诗有何含义?
经常阅读古代书籍以及诗词爱好者,应该听过这句诗“山外青山楼外楼”,并在再听到这句诗之后,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出“强中自有强中手”,其实这两句并无关联,山外青山楼外楼,后面并不是接强中自有强中手,只是因为,这句诗非常契合“人外有人”的道理,并且,楼和手,韵母相同,念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总有人习惯将这两句放在一起。
其实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题目叫做《题临安邸》,全诗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从这首诗的表面意思来看,是一首赞誉杭州风景的诗作,第一句,是写西湖之畔,青山掩映,层峦叠嶂,豪华雅致的酒楼,也是鳞次栉比,放眼望去,一片秀丽繁华的景象。
第二句,则是一句反问:西湖的笙歌艳舞,管弦声乐,何时才能消散停止?此问陡然发出,似乎令人疑惑,接下来三、四句又回归平淡,说西湖的暖风,熏的游人,十分陶醉,大家都沉浸其中,享受美好,将杭州当做汴州。
众所周知,杭州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的江南城市,中国素来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那么汴州是什么地方,能够与杭州相较?
汴州就是汴京,是河南开封市,曾为北宋的都城,林升作这首诗时,靖康之耻已经发生,康王赵构和北宋遗民全部都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以临安,也就是杭州为都城。知道这两个城市的政治意义,那么这首诗的深层含义,我们也懂了。
众所周知,南宋时期,岳飞等人极力抗金,但是赵构、秦桧等君臣力主求和,宁愿偏居一隅,也不敢和金朝开战,在杭州夜夜笙歌,不顾国仇家恨。因此作者看着繁华的杭州,听着那些靡靡之音,非常难受,因此“歌舞几时休”这一问,蕴含了他对昏庸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而三、四句,看清平淡,却蕴含了林升一种哀叹,商女不知亡国恨,南宋的臣民似乎也忘记了亡国恨,只顾享受眼前的景物,把杭州当做了汴州,把临安当成了北宋的都城,那些统治者以歌舞酒色来麻痹自己。因此,这首诗,表面看来是赞叹杭州的繁华景象,实则是讽刺繁华背后的黑暗,以及执政者的腐朽麻木,以后游览西湖,用错就非常尴尬了,能够将讽刺诗写的如此不露痕迹,实在高明。
㈡ 汴字怎么读
“汴”字:
拼音读音:biàn[四声]
日语罗马音:ㄅㄧㄢˋ
郑码:VSID,U:6C74,GBK:E3EA
四角号码:3013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C74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数:7笔
笔顺:点点提点横竖点
笔顺编号:4414124
字义:
1、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别称。
2、古汉语中还可译作:高兴,快乐。如在:《喜雨亭记》中。
3、相反的水流。
(2)直把杭州当汴州的汴怎么读扩展阅读:
“汴”字的来源:
1、古水名 [Bian River]古称卞水,指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索河。隋开通济渠,中间自今荥阳至开封的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
2、古州名 [Bian prefecture]。北周改梁州置。治所在浚仪(今开封市)。五代梁建都于此,升为开封府。五代·晋、汉、周以及北宋也以为都。常称汴梁,又称汴京。
“汴”字组词可以组为:汴梁,汴京,也是来源于此。
㈢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是哪里
汴州是指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出自《题临安邸》原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3)直把杭州当汴州的汴怎么读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
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㈣ 汴怎么读
汴:biàn
声母b,介母i,韵母an,声调4
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7画
五笔IYHY,仓颉EYY,郑码VSID
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别称。
(4)直把杭州当汴州的汴怎么读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汴京[biàn jīng]
五代梁、晋、汉、周以及北宋的都城。
2、汴梁[biàn liáng]
河南开封的古称。开封在战国时为魏都,称大梁。
3、汴宫[biàn gōng]
指北宋的宫殿。
4、汴城村[biàn chéng cūn]
汴城是湛河区所辖村子的名字,在沙河岸边,白龟山水库顺河坝下游。
5、汴京大学[biàn jīng dà xué]
出现在小说《此间的少年》里虚拟的大学,按照江南的大学教育背景来说,汴京大学是北京大学的意思。
㈤ 题临安邸的汴念什么
《题临安邸》的汴念【biàn】。
《题临安邸》“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中的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㈥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什么州的拼音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nuǎn fēng xūn dé yóu rén zuì,zhí bǎ há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
意思是: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出自《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注释
⑴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⑵西湖:杭州的着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㈦ 汴怎么读的意思,汴怎么读的读音
汴字的读音:[ biàn ]
部首:氵 笔画:7 五行:水 五笔:IYHY
基本解释: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别称。
汴的笔画顺序如下:
(7)直把杭州当汴州的汴怎么读扩展阅读:
汴,古水名 [Bian River]古称卞水,指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索河。隋开通济渠,中间自今荥阳至开封的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
古州名 [Bian prefecture]。北周改梁州置。治所在浚仪(今开封市)。五代梁建都于此,升为开封府。五代·晋、汉、周以及北宋也以为都。常称汴梁,又称汴京。今为开封市的简称。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老太监认得他是 汴京 樊楼 下住的 宋五嫂 ,善煮鱼羹。” 清 丘逢甲 《牡丹诗》之十一:“ 汴京 纳土说 钱王 ,陌上看花兴未忘。”
㈧ 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拼音
直把杭州作汴州
zhí bǎ há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
㈨ 题临安邸拼音
题临安邸的拼音:
[tí lín ān dǐ]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拓展资料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