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哪个人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
扩展阅读
厦门猪脚面线哪里好吃 2025-07-30 02:34:29
厦门方特哪里好玩 2025-07-30 02:10:05

哪个人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 2022-10-20 01:38:15

❶ 先考大学再发展兴趣的名人事迹

马化腾:放弃天文梦选择计算机

马化腾在家人的翼护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进入大学后,马化腾的天文理想并未实现,在得知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后,他在大学的申请表上改填了计算机专业,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2019年4月,马化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

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

深圳大学在国内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但是身处深圳特区,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深圳大学受到改革开放思想影响,学校里实用主义思潮也是比较浓厚的。可以看出,受深圳大学学校风气的影响,马化腾的实用主义理念在毕业之前已有了苗头。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也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马化腾表示自己学习编程的方法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

在大学里面,马化腾也并不是核心,技术也不是最强的一个,然而马化腾会找到比较互补的一些伙伴做成一些事情。马化腾看问题比较中立,但他会尊重比他强的人的意见。马化腾在产品应该往哪个地方去做这个方面想法会多一点。

❷ 马云创业成功的故事简短

马云的成功历程:1995年3月,马云辞去大学老师这一金饭碗,凑足钱开始创业。同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一共只有三名员工,分别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马云的这个创业开局需要很大勇气,一方面借钱白手起家,另一方面还辞去了金饭碗,别说在那个穷苦年代,就算现在也很少有人敢这样做。  1995年5月,海博公司旗下业务中国黄页正式上线,主营业务是给企业提供网页信息展示服务,类似于现在的企业官网。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距离中国能上网还有3个月时间。由此可见,马云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有关信息,抢占了商业先机。其实,不管是创业找项目,还是经营公司,都要紧盯各种最前沿信息,因为信息里里面隐藏着商机、趋势、市场等各种有价值的东西。  接下来几个月,海博公司发展得还算不错,直至1996年3月份,杭州电信公司也开始提供与中国黄页一样的服务,这使得海博公司面临较为强劲的竞争。在这种不利情况下,马云经过慎重思考,决定与杭州电信合并,合并后马云占新公司30%的股份。商业运作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竞争不过对手的时候,没必要非要搞得鱼死网破,把对手变成自己人,不失为明智之举。  1997年,中国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邀请马云到北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这是马云人生中面临的又一个关键抉择。他最终选择放弃中国黄页,并把所持有的股份贱卖给公司,拿着十几万块钱,离开杭州来到北京。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马云团队开发出了多个大型网站,包括中国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等等。  然而,潜水终究是容不下蛟龙的,1999年3月份,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四年的马云又发现了新的、更大的机会,于是他果断辞去公职,带着自己的团队离开北京回到杭州。在杭州,马云带着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团队成员开启新一轮创业,即开发阿里巴巴网站。至此,“阿里巴巴”这个成就马云辉煌人生的事业才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马云成功的原因从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过程来看,他并不是一下子就想到要创立阿里巴巴批发网站,在此之前,他先后经历好几次曲折的创业过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这一行干得久了,马云的格局变得越来越大,新的机会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出现,而他又善于把握机会,进行一次又一次关键抉择,这是他成长的过程,也是他变得越来越强大的过程。这一切显然不是靠运气,都是不停脚踏实地努力的结果。

❸ 马云曾经三次高考,数学成绩分别是多少

马云三次数学高考成绩分别是1分、19分和79分。

马云参加过3次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他第一次数学只考了1分,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踩着三轮车帮人送书;第二次数学19分,总分差140分,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他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这次数学79分,终于考上大学。

(3)哪个人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扩展阅读:

马云给高考生的信:

我想你这几天一定很难过,我理解!因为我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尤其是第二次高考失利。记得当年的浙大考夜,我和几个同样没能考上大学的同学,躺在老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惆怅……

怕被人看不起,怕家人责怪,怕自己再也抬不起头来,怕自己没有前途……

人生无常,今天的成功不一定是将来的成功。你今天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你未来没有机会。有些人天生就会阅读和参加考试!我们不能参加考试,我们在数数和背诵方面可能不如别人,但我们并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差。也许我们不是为考试而生,但是我们会努力学习,努力学习!

在成功之前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测试。我们的幸运不在考试中,我们的幸运一定在别的地方!我们只是还没找到而已。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相信在我的生活中总会有机会等着我!有些机会是别人的,嫉妒是没有用的。读书是人生命中注定的,读书不擅长,考试不擅长的人也不一定没有运气,只要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努力做到最好!

当然,大学很重要。坚持使用它进行更多的测试!进入一所着名的大学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进入一所大学是很有用的。如果你连一所普通的大学都进不去,那你就有自己的问题了。不要放弃。再试一次。

如果你考上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如果你进不进大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吧!你一定有机会。

❹ 杭州师范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或者有影响力的人物

马云王、王伟勇、李培明等着名企业家、教育学家等。

曾有经亨颐、鲁迅、刘大白、夏丐尊、陈望道、马叙伦、叶圣陶、李叔同、朱自清、沈钧儒、单不庵等大师在杭州师范大学任教过。

培养出丰子恺、柔石、潘天寿、陈建功、冯雪峰、刘质平、曹聚仁、魏金枝、施存统、宣中华等一大批的杰出人材。

沈钧儒:着名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律师,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首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副主席,第二、三届中央主席。

勤慎诚恕·博雅精进:

“博雅精进”四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慎诚恕”的必要补充。“博”字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要求,也是杭州“大气开放”精神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雅”字体现了江南的人文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域的人文特质,同时又与杭州“精致和谐”精神相一致。

“精”字是在“博”的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行为上和学术上。“进”字涵盖了早期校长经亨颐在五四时期提出的“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诉求。

❺ 马云读哪个大学

马云曾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学科建设情况。

杭州师范大学有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9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个;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18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省新型高校智库2个。

以上内容参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校简介

❻ 杭州师范大学难考吗

杭师大在校生一名~,总的来说,个人觉得杭州师范大学不太难考。

  • 地区:各地区招收每年情况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数线更低,其余地区相差不大,但至少要在本省的本科一批次以上,且超过一定分数。

我是2021年从福建省考入杭州师范大学的,就读生物科学专业,当时是全省排名一万九千多,超过本省本一线41分,超过专业招收最低分5分,所以只要认真读,比较与211和985考取杭州师范大学是不难的。

❼ 24岁城管协管员考上厦大研究生,有梦想的人有多了不起

有梦想且能坚持不懈为之努力的人非常了不起,能让心中所想成为现实,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梦想和持之以恒的行动,他才能成就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❽ 小学教育考研哪个院校好考上

一、杭州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杭州市,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城市的好处就不必细说,22届杭州师范招生人数暴涨到74人,全国名列前三,小学教育专业绝大部分院校都是允许跨考的,这也是小学教育火热的原因之一,但杭师大小教是限制专业的,能限制相当一部分考生报考。

更关键的是,杭师大于22届考研时更改了专业课二参考书,所以二战三战的学生的优势就没有那么大了。

现在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是因为往届生占了将近一半,所以虽然杭师大每年报的人不少,竞争确实不小,但对于23届考研来说绝对一个不错的机会!

❾ 没通过高考的名人有哪些

1、马云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

2、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曾在1978年和1979年两次参加高考,都名落孙山。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终于,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3、郭晓冬

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郭晓冬笑称自己是“着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前,他曾经当了三四年的“北漂”,当过雕刻工人,养过虾,当过邮递员、歌手、主持人……本来过着与娱乐圈不搭边的生活,可是机遇巧合被朋友拉去一同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结果一试就给刷了下来了。

此后的郭晓冬继续“北漂”,时隔一年后他决定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于是第二次考试郭晓冬顺利过关,正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表演系本科生。多年以后,电影《暖》的导演霍建起评价说:你当演员简直就是奇迹。

4、宋丹丹

宋丹丹说她高考那年19岁,但却遭遇初恋。那时候刚恢复高考没两年,许多已经不是学生的青年走回中学校门,和我们这些应届生一起复习高考。现在回想起来,我是第一眼就爱上他了,因为他长得比我们班任何一个同学都高大一圈儿。从那一眼开始,我的学习一落千丈,从班里的前5名,一直到高考落榜。

5、林青霞

高考落榜,自己努力踏入娱乐圈终成巨星。林青霞十七岁那年,就读台北县私立金陵女中。高中三年级,同学们都在准备大专联考。台湾就那几所大学,人人都想挤进大学之门,功课不如理想的我,常感焦虑和迷惘,不知何去何从。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林青霞注定要走上电影这条路。最后真的高考落榜,不过林青霞没有气馁,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踏入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