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有几个区几个县
截止到2021年5月14日杭州有8个区5个县。
杭州市区下辖8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高新)区、萧山区和余杭区。
杭州市下辖5个县: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和淳安县。
杭州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风景名胜: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亿立方米。
钱江观潮的时间按农历计算,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势最大,在此前后则递减。每天有两次涌潮,其具体时间会有规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势最为壮观,前往观潮的人也最多。历史上俗称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则称为“观潮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杭州
‘贰’ 庄子老家
庄子故里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有庄子胡同(长约50米左右),庄子井(位于庄子胡同北),村后有庄子碑。庄子墓位于青莲寺村南五公里处(此处属于民权县储庙乡)。庄子故里不是国家旅游景点,那里和普通乡村无什么区别,并且无什么乡俗,交通也极为不好(鄙视一下)!再说一下,商丘市坐落于河南省与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省的地理交接处,而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东、北1公里左右属于山东省......
‘叁’ 庄子的故里是哪里
庄子的故里在山东冠县。
庄子故里应在河南商丘。
既然安徽蒙城县有庄子祠,庄子故里就该在此。
‘肆’ 庄子到底是哪里人
李白是我国文坛上彪炳千秋的大诗人,是一位传奇人物。史称他相貌特异,又精通月氏语,其先世曾流寓西域,他是汉人还是胡人?他的家世又如何呢?都成了后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根据李白自述及其好友们的述说,李白是唐玄宗的族祖,出身显赫。在《赠张相镐》一诗中,李白自述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祜九世孙。蝉联世为显着。”从“先为汉边将”分析,李白应是“飞将军”李广的第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系的后裔。从“凉武昭王祜九世孙”分析,肯定李白是唐玄宗的族祖。既然李白是李广、李祜之后,有人推断,他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侄孙。他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
那么,唐玄宗在天宝元年曾下过诏书,准许李的子孙登记上皇族的户口,为什么李白一家却没有去登记呢?后来,李白进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为什么也没有提到此事?即使到了晚年,他的处境很艰难,求人推荐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没有向人提起过这一段家事?结论只能是,李白的先人李陵及李世民的兄弟,都曾因罪遭贬谪,尤其是可能牵涉到“玄武门之变”这场“宗室恩怨”中来,因此,李白生前不敢将此事写成文字,而只在死后让别人公诸于世。他是有难言之隐啊!
再从李白之父李客的经历和处境,也可以对李白和身世之谜进行破解。李阳冰在《草堂集序》里还写道:“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其父)神龙之始,逃归于蜀。”李白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也说:“绝嗣之家,难求谱牒,……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其父)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李客为什么要“逃归于蜀”或“潜还广汉”呢?如果因为国破家亡,流落异域,那么早就该返还原籍了。如果是因为触犯刑律,流放边疆,那么时隔百余年,也无须“潜还”广汉。总之,促使李客“逃归”、“潜还”的真正原因不知为何?
有人进一步分析,认为李客的“逃”、“潜”很可能与他的“任侠”、“避仇”有关。即李客或许是一位扶危济困或替人伸冤雪恨的侠客,由于触犯了当权者,不得不避居穷乡僻壤,隐姓埋名,以终其一生。
如果上述推断得以成立,那么李白家世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就可以有了些眉目了。他本人对自己家世的闪烁其词及他的亲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使用一些托词和曲笔,也就有了答案了。
与此相反,有人考证,李白不是他自己所说的出身,而是西域胡人。他们认为,李白先人所窜谪的碎叶、条支,在隋末时,并未隶属于中央政权的势力范围,当时也不可能成为窜谪罪人之地,因而李白不是汉人而是胡人。又分析李白之父李客的名字,认为他本不姓李,而是潜还蜀中后改的。其名为客,也是因为西域人的名字与华夏不通,所以称为“胡客”,因此以“客”为名。另外、蜀中地区在隋朝是与西域胡人贸易往来的区域,“李客”或许是“商客”,他入蜀后因为富有渐成豪族。还有,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相貌具有胡人的特征,又精通月支语,懂得少数民族的礼节。说李白是胡人也似有些道理。
但许多人对此予以驳斥。他们指出:
古时凡由汉民族居住区域移往外域,便称为“窜谪”,李白先世移居西域并非因罪窜谪,且从时间上看,也不一定在隋末。
其父名客,也可指外地去蜀的汉人,如果没确凿的证据说“李客”不姓李,不一定就是胡人,而且去蜀前一度改了姓,仍“有可能就是李姓胡客”的话,就不能肯定李白的先人是胡人。
李白之所以不得入宗正寺属籍,造成终身蹭蹬,很可能是其先世与李唐宗室有纠葛,直至唐玄宗时这种旧隙仍未消除,通月氏语和懂夷礼并不难,即使是汉族人,如果他的家世与西域有关联,完全可以学到。
李白虽貌似胡人,但汉族人中相貌具有胡人特征的也不少见,以此说李白是胡人,令人难以信服。
还有人提出第三种看法,认为李白先世既不是汉人也不是胡人而是汉胡两族的混血儿。他们查证古籍,认为李白不是李祜之后,而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嫡孙李陵的后代,是地道的汉之后裔。认为早在汉武帝时,李陵败降匈奴,他在中原的妻儿老小统统被杀,后娶胡女为妻,其子孙随胡人俗,改姓拓跋氏。到了隋朝末年,李陵的后裔蒙难又被流放到西域。李白的先世就属于这一支。这样看来,李白带有胡人的血统就不奇怪了。
上述有关李白身世的说法,都因相关的文字记载隐约其词,很难圆满,这个谜也许真的非常难解呢。
‘伍’ 庄子简介,庄子是哪里人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庄生晓梦迷蝴蝶”是庄子的经典语句,当然人们都叫他为庄子,却不知道庄子原名叫什么,以下是我整理的庄子简介,庄子是哪里人,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庄子
姓名:庄氏,名周,字子休或字沐
生卒:约前369年—前286年
朝代:战国中期哲学家
籍贯: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简评: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生平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山东东明县人,另说今安徽蒙城人)地人,曾任漆园吏。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着书《庄子》为南华经。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庄子是蒙人。蒙又称萧蒙或小蒙,据考证在宋国国都商丘附近,所以庄子是宋国人。对于庄子作蒙漆园吏,一般认为是管理蒙地的漆园,也有认为漆园是邑名。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也有认为庄子活得更长的,《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
庄子属道家,从《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着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着。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着,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除了《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着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以此称之。庄子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生着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着书于越国杭州。《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思想渊源
世以“老庄”并称,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当然庄子的思想是承继老子的。相同点主要在“道法自然”的观点中,庄子说“天有大美而不言……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还有就是无为、反对战争等观点。在养生观点上,虽然老庄都谈养生,但庄子更为重视,《让王》中有“两臂重于天下”。
但老庄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老子的学说,除了强调自然的一面以外,还有讲权术的一面。老子说“柔弱胜刚强”,《老子》中也处处强调这一点。所以后来法家的韩非也援引《老子》。而庄子抛弃了老子思想中讲权术的一面。章太炎的《论诸子学》中有“其术似与老子相同,其心乃于老子绝异。故《天下篇》历叙诸家,己与关尹、老聃裂分为二。其褒之以‘至极’,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说,为己所取法也。其裂分为二者,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也。”
政治主张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则反对推崇圣贤。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庄子说“圣人生而大盗起”。庄子认为圣人的主义学说不过是“窃国大盗”的工具罢了。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田成子,篡夺了齐国的政权。“田成子一旦杀其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一守其盗贼之身。”对于圣人,庄子借用盗跖之口批评“黄帝尚不能全德……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说孔子是“鲁之巧伪人”。庄子还说“凶德有五,中德为首”,所谓“中德”就是有心为德,有心为德就要虚伪,“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会导致天下大乱。庄子还对圣人学说的积极性产生了怀疑,认为圣人可以使一人变好,也可使三人变坏。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对治国,庄子反对儒家的以礼法治国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国。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法违背人性,使百姓“失其朴”。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是以知治国。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在《庄子》中描写过他心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处世哲学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如“游于羿之彀中”,处处充满危险。羿指君主,彀指君主的刑罚和统治手段。对于君主的残暴,庄子是一再强调的,“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所以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也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欲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一般人很虚伪,“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他批评儒家“以仁义撄人之心”,这样会导致“天下脊脊大乱”。而君主的专制统治和对知识的爱好,只会使人心更加败坏,“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
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一曰立场,站在环中。二曰方法,信奉无为。三曰理想,追慕泽稚。四曰修养,紧守心斋。”所谓环中,就是不持有任何立场。《内篇·齐物论》中有“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杂篇·则阳》中有“得其环中以随成”。无为在《庄子》中经常出现,庄子认为无论治国还是做人,都要无为。但无为颇难解释,流沙河认为是“伪”或是“人为”的意思。“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是追求自由。“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这种本于自然的人性论与伦理观,为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可能性。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着痕迹。
在庄子哲学中,“道”是宇宙的本体,是一个无限的概念。由“道”而产生了天地万物,“道”本身是万物之源。“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人如果得“道”,即获得了无限和自由。
庄子“道通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进(TeilharddeChardin)的哲学思想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这种看法比起牛顿把宇宙看成像弹球撞击那样的机械论思想,显然是更近于二十世纪的科学。
庄子的精神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庄子对道家的贡献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着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庄子对文学的贡献
庄周一生着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名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蝴蝶,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拓展:庄子名言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2、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14、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5、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2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21、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2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2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26、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2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2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2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3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3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3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35、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36、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37、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38、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39、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40、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41、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42、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4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44、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46、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4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4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5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尽行也。
‘陆’ 庄周位于我国哪个省
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
庄周,地处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城南郊,东西南三面环城,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办事处辖11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人口4.7万。庄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出历代杰出人物。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庄子就诞生在这里,被后世称为道教之主,庄周办事处由此得名。这里历代是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
PS:如果你说的是周庄古镇的话,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属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柒’ 庄子故里在哪
【庄子故里】
庄子名周,是先秦道家学派主要创立者之一,着有《庄子》一书。道教兴起后,庄周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被尊为《南华真经》。他的哲学思想,以“清静无为”为主,鄙视富贵利禄,否认鬼神存在,认为一切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因素。他的文章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幽默气氛,是先秦诸子哲理政论中文学艺术因素最为浓郁的篇章,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历史上记载庄子的故里极为简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仅说:“蒙人也。”并未指明何国何处之蒙。蒙地在战国时曾有三处,庄子故里究竟在哪一处,歧说不一,至今争论末息。
一说安徽蒙城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威王闻庄周贤,派使者持重金去请他,并许以为相,庄周不为所动,笑辞楚使,终身不仕。张守节《史记正义》也曰:“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据《水经注·淮水篇》记载,“濮水即沙水之兼称”,而当年沙水即流经今安徽涡阳、蒙城一带。北宋元丰元年(1078),曾建庄子祠午安徽之蒙城县,苏轼为之作《庄子祠记》,当时王安石《蒙城清燕堂》诗,有“民有庄周后世风”句。既然安徽蒙城县有庄子祠,庄子故里就该在此。
一说河南商丘。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云:庄周,“宋之蒙人也”。宋国为殷商后裔,其地位于今河南东部,以及接近河南的山东、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商丘曾是宋国都城。《史记·宋微子世家》言:“杀滑公于蒙泽。”《集解》注引贾逵语曰:“蒙泽,宋泽名也。”又引杜预的话说:“宋地梁国有蒙县。”原来,这个“梁国”不是指魏国,而是指宋国的某地,它内有一县,叫做蒙县。郦道元《水经注》于汲水系蒙县下曰:“即庄周之本邑也。 (庄周)为蒙漆园吏,郭景纯(郭璞)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没,杜门于此邑。”饭水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商丘之北。可见,庄子故里应在河南商丘。
‘捌’ 杭州有哪几个区 杭州基本资料介绍
1、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2、杭州市区10个区分别是为拱墅、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区、富阳区。下属县市为淳安县、桐庐县、建德市。
3、萧山区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州湾南岸、钱塘江南岸,地处中国县域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南翼,东邻绍兴市柯桥区,南接诸暨市,西连富阳区,西北临钱塘江,与杭州主城区一江之隔,北频杭州湾,与海宁市隔江相望,陆域总面积1417.83平方千米。
4、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首位,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强县(市,区)”,多次蝉联“中国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
‘玖’ 庄子的故乡到底在什么地方啊
庄子出生于宋国蒙。关于蒙的现代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东明说等。
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其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9)庄子是位于杭州市哪个县区扩展阅读:
庄子轶事典故
1、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
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2、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学生想用很多好东西给他做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
学生说:“我恐怕乌鸦老鹰的吃您的遗体。”
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多么偏心啊。”
‘拾’ 庄子家乡是哪里
2种说法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中文名: 庄周
别名: 庄子,南华真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
出生日期: 约前369年
逝世日期: 前286年
职业: 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信仰: 天道自然
主要成就: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及发扬者
“庄子哲学”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