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市萧山区19年gdp多少
扩展阅读
广州三角梅多少钱 2025-07-05 12:00:09

杭州市萧山区19年gdp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1-22 06:16:55

⑴ 浙江省各县市人均GDP排行(最新资料)

2009年浙江省各县市人均GDP排行
市县 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GDP(元)
绍兴县 655.26 91491
嵊泗县 57.39 71911
义乌市 519.53 71457
慈溪市 626.24 60610
余姚市 500.69 60031
嘉善县 226.36 59182
玉环县 243.32 58938
平湖市 283.72 58529
海宁市 375.26 57471
海盐县 210.23 56826
富阳市 356.4 55251
岱山县 102.35 53394
桐乡市 340.27 50800
诸暨市 527.51 49509
上虞市 368 47568
德清县 202.4 47328
永康市 257.36 45438
临安市 236.49 44945
象山县 237.11 44230
新昌县 187.06 42925
桐庐县 171.56 42902
温岭市 498.73 42260
奉化市 196.83 40847
长兴县 242.32 39132
宁海县 235.55 39075
安吉县 159.52 34978
乐清市 418.6 34397
瑞安市 383.24 32441
建德市 165.86 32312
嵊州市 231.18 31499
武义县 103.25 30775
东阳市 248.84 30555
浦江县 109.64 28200
洞头县 33.34 26277
云和县 27.71 24669
龙游县 97.88 24283
临海市 275.62 23953
江山市 140.91 23817
淳安县 103.32 22858
兰溪市 147.76 22444
遂昌县 47.86 20735
三门县 86.63 20413
平阳县 171.91 20000
缙云县 89.08 19842
磐安县 40.65 19408
永嘉县 179.71 19356
常山县 62.96 19164
青田县 94.17 19022
龙泉市 51.03 17855
天台县 101.96 17827
苍南县 219.26 17256
仙居县 82.95 16927
开化县 59.1 16874
松阳县 38.9 16462
景宁县 23.13 13659
庆元县 25.95 12860
泰顺县 34 9554
文成县 33.59 9009

⑵ 杭州gdp是

16106亿元(2020年度)

根据杭州市政府统计公布数据,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16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为-4.8%、1.5%和3.2%,全年增长3.9%,经济运行呈稳步回升态势。

具体区、县(市)来看,余杭区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位居第一,萧山区、滨江区排名第二和第三,GDP总量分别为1828.47亿元、1745.74亿元。西湖区GDP总量突破1500亿元,上城区、下城区GDP总量超千亿,江干区突破千亿。

(2)杭州市萧山区19年gdp多少扩展阅读

杭州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

杭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1+13”政策,其中“1”为市级层面制定的《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若干意见》,“13”为13个市直属单位研究出台的13项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总部激励、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投融资、生态环保、产业和投资引导等。

杭州还推出了吸引浙商的举措

1、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

2、强化要素保障,着力破解土地、资金、能耗等瓶颈制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为优势企业和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3、优化服务环境,围绕浙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使广大浙商安心创业、舒心生活。

4、强化亲情感召,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浓厚氛围,让回乡浙商有更强的归属感。

参考资料来源

杭州市政府-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

杭州网-2020年杭州人均收入61879元GDP增速3.9%

人民网-刘广为:浙商缘何偏爱杭州

⑶ 萧山区和钱江区哪个好

萧山区好。目前,拱墅区以5亿的优势领先了萧山,两者的经济规模非常接近。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萧山的产业优势更为明显一些。我们预计,未来的萧山还有较大的机会重返杭州县市区四强。至于拱墅、西湖等区域,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并不大。同期,钱塘区的GDP为277亿元,暂时排在了杭州各县市区第七位。一季度,杭州还有三个县市的GDP不足百亿,那就是建德、桐庐和淳安。这三个区域的地形,基本被山地丘壑所覆盖,生态资源丰富,并不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

⑷ 萧山的地位是什么

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萧山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近几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首位,连续五年在全国发达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列第七位。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人均达到74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83.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和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1000元,农村居民纯收入超过10500元,分别增长12.5%和11.5%。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5:65:30。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7亿元,增长8%,在稳定粮食总量的基础上,蔬菜、花木等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5.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销售值达157.1亿元,外向型农业位列全省首位;现有境外农副产品基地213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工业利润124.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21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去年达到209亿,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被评为“2006年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城市十强。发展平台不断拓展。一是开发建设了“一港四区”。“一港”,就是围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建设,打造空港经济圈。“四区”,就是规划和建设包括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江东工业区)、省级的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湘湖旅游度假区等四个国家和省级的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70平方公里。二是启动建设“一中心五基地”,成立了国际创业中心和信息软件、汽车电子、数控装备、精密模具和生物工程等五大产业基地。三是整合提升了镇街功能区块,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趋势,对镇街工业功能区进行全面的整合提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块状经济。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城市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48.1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2.5%。过江隧道、钱江九桥、地铁交通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区域统一供水,城区绿地率34.1%,绿化覆盖率33.5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荣获中国首家园林绿化新兴产业基地。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所辖22个镇创建成省级教育强镇,科技综合实力连续五年列全省第一,通过了首批省体育强区验收,成功创建成为首批“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首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县(区)和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被授予全省首批平安县区;信访工作被浙江省推荐为受全国表彰的先进集体。

生活品质显着提高。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88.66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3平方米和71.8平方米。汽车保有量达到11.72万台。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25.64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加率达到96.8%;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全面推进,新型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和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文化:萧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的“ 跨湖桥文化”有80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天,在萧山形成了三种民众文化心态。其一是“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有一种不安现状、不甘落后的生存文化。其二是宽容失败,自立自强,有一种不计较、不依赖的人文文化。其三是敢于竞争,锲而不舍,彰显出萧山人“喜奔竞、善商贸”的创业文化。行动的基础是观念,观念的基础是文化,决定一个地方能不能发展、怎么发展,最根本的东西、最决定的因素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这一点,和发达地区相比,萧山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优势。其实萧山发展进步的现象,既是一种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萧山文化值得很好研究、很好挖掘、很好发扬光大。
政治:适应杭州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布局,顺应由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转变的要求,萧山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全市领头雁、全省排头兵、全国先行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提出了“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些战略目标、战略布局的定位都是十分准确的,它有力地推动了萧山更好更快发展。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萧山,萧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一港四区”为主平台,转变增长方式,提升经济质量,加快经济强区建设;按照“新域优化功能,组团加快发展,沿江定点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现代城区建设;挖掘钱塘江、湘湖、跨湖桥、围垦和越文化的内涵,加快文化名区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环境立区建设;合理调节社会利益,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加快幸福之区建设。这些战略举措,效果非常明显。战略目标的定位、战略重点的确定、战略措施的选择符合实际,这也是萧山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
历史:萧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在这里吃苦耐劳、勤奋敬业、磨砺心智、以成大业,具有历史,形成传统,人们以吃苦为乐,以勤劳为荣。萧山围垦,地处举世闻名的钱塘江涌潮地段,上乘洪水,下接强潮,施工不易,保堤亦艰。建国初期,就拉开了序幕,历经几十年,靠着肩挑手提,造田50余万亩,围垦面积之广袤、工程之艰巨、气势之恢宏、效益之显着,都令人瞩目。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历时几十年,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围垦精神,影响了萧山的几代人,成为萧山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计划经济时代,这里的农民就以辛苦劳作而着名,不辞千辛万苦,长途贩运,培育了最基本的市场经济观念,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比较起来,这种最初培育起来的市场经济意识,这种艰辛创业所带来的喜悦与冲动,在普遍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显得珍贵。可以说,这种历史沉积奠定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基础。
有点儿长啊

⑸ 萧山的GDP在全国排名第几杭州呢

萧山区属于发达地区,人均GDP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萧山区的经济总量历年位居浙江省90余个县(市、区)首位。萧山是杭州的明珠。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名”、“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等称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县(市)。近几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级前位。2000年和2001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萧山分别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绒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名镇等称号。2007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0.1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4.4%、64.88%和30.7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829元,增长19.53%,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932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11.5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88亿元,分别增长33.0%和34.9%(原口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均保持全省县(市、区)级首位。
农业基础日益稳固:
全区平原约909平方公里、山地约259平方公里。2006年农业总产值54.70亿元,比上年增长8.21%。粮食复种面积50046公顷,总产量27.51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水产、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生猪饲养量为144.68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达43232吨,比上年增长11.9%。蔬菜种植面积31677公顷,年产量1206577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929公顷。
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民的一大创举,自1965年以来,先后围涂30次,至2000年底,围垦造地面积达52.62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
工业是萧山经济的支柱,截止2006年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销售产值24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49.33亿元,增长25.7%,销售产值2213.14亿元,增长25.9%。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5%,其中工业利润总额124.22亿元,增长33.0%;全员劳动生产率87070元/人,比上年提高11373元/人。
技术创新工作继续深化。全区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5家,累计企业技术中心16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杭州市级54家。技术创新项目38个,其中省级以上11个。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30只,其中国家级4只。
规模以上企业优势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34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产销超10亿元企业22家,超5亿元企业增至59家,超1亿元企业增至379家。新增2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2家。另有22家企业准备上市。
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年末累计拥有名牌产品161只,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14只,增加4只,省级名牌产品54只;市级名牌产品66只。全区累计拥有着名商标162件,其中:国家级商标5件;省级着名商标66件;市级着名商标91件。
建筑业发展较快。年末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34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实现增加值26.12亿元,增长2.0%。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15.8万平方米,增长7.5%。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科技综合实力连续5年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2006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强区评审。年末拥有各类技术人员51802人,比上年增加3878人,高、中、初三级职称人员构成为1:7.4:19.5;全年实施科技项目252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级22项;全年申请专利1106件、授权专利715件;全年获各类科技进步奖73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7项;累计建有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24家,其中国家级41家、省级50家、市级3家。

⑹ 萧山的GDP在全国排名第几杭州呢

萧山是全国百强县第二.
第一名是昆山.
GDP排多少就不知道了.
杭州的GDP排名是前5位.

⑺ 人均GDP东莞和江阴高还是杭州萧山区高

2008年排名江阴市是第一,第二第三是昆山和张家港。东莞的话应该在前几把!

每年的都不一样!你自己去查下吧!应该会查到的!

⑻ 济宁市2018GDP4900亿,而杭州市萧山区才2100亿,但是为什么萧山区要比济宁繁华的多啊!

GDP是生产总值,不能直接来衡量是否繁荣。
济宁市人口800多万,生产了4900亿。
萧山区人口150多万,生产了2100亿。
人均萧山高了济宁两倍还多,说明这个区域发展更加先进,生产力更强,居民消费水平更高。

⑼ 中国最多赘婿的地方是杭州萧山,萧山赘婿之风因何而来

中国赘婿哪家强,浙江杭州找萧山!

“改变人生的两个路口,一个是参加高考,另一个是去萧山入赘。”

现在的赘婿和古时候的赘婿差别自然是非常大的,古时候的赘婿往往是一些家庭条件不好,为了能够养活自己以及家人,不得不选择入赘到有钱人家去作赘婿,以此来维持生计,或者是给自己找一些机会,而且古时候的赘婿在家庭里边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地位可言。

而现在的赘婿就不一样了,入赘到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很可能就意味着将要继承这户人家的万贯家产,所以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赘婿相对来说更自由,而且条件更好一点。

⑽ 谁能介绍下萧山~

萧山,钱塘江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萧山地处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杭州的南大门,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117.66万。萧山于公元2年建县,1988年撤县建市,2001年成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的一个行政新区。拥有排名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上海港、宁波港仅为180公里、150公里。境内铁路和公路交通路网稠密,公路密度达140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形成了区内40分钟交通圈和20分钟上高速的便捷交通网。目前,机场二期、江东大桥、过江隧道、地铁等正在启动和建设,实现了与杭州的“无缝对接”,努力成为杭州的“浦东新区”。

萧山经济强盛、文化繁荣、社会和谐。2001年以来,综合实力已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县(市、区)第7位,浙江省第1位。多次荣获“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区等称号,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

萧山,浙江文明之源头

萧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跨湖桥文化遗址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比河姆渡文化还早1000多年,浙江文明史因此前移1000年,萧山也因此成为浙江文明发祥地。

源远流长的湘湖,成名早于西湖,傍水依山,襟江带湖,以风景秀丽而着称。毗邻湘湖的越王城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千古流传。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民族英雄葛云飞、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着名画家任伯年、近代政治家汤寿潜等历史名人的文韬武略,为萧山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华章。

作为浙江文明发祥地,萧山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映成辉,经济强区与文化强区相得益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并蒂开花,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秉承历史文脉,萧山人形成了独有的创业文化,造就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从当年的“围垦精神”,到“历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抢上头班车、抢抓潮头鱼、抢开逆风船、抢进快车道”的“四抢精神”、“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的“四敢精神”,萧山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具有“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本质内涵。如今,萧山人民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萧山精神,演变为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引领新发展的生动实践,正成为推进建设富裕和谐现代化萧山的强大动力。

萧山,浙江经济之首富

近年来,萧山生产总值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5年,萧山实现生产总值588.05亿元,同比增长17.3%,人均GDP超过了60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4.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95亿元,分别增长20.1%和20.4%,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列全省首位。

萧山投资环境优越,已连续两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评为“极力推荐投资城市(城区)”第1名,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包括美国GE、日本雅马哈、瑞典爱立信等知名跨国公司在内的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外商投资落户。2005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5.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进出口值达51亿美元。

工业是萧山经济蓬勃发展的主引擎。轻纺产业发展势不可挡,有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之誉;羽绒企业原产毛年产量占世界同行业的2/3,有世界羽绒之都之称;机械产业的代表企业万向集团,其汽车零配件成为美国通用、福特的专用品;化工产业的佼佼者传化集团,发展势头迅猛,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花王强强联合;挟中国钢结构之乡的声誉,萧山人建造了中国钢结构第一楼武汉证券大厦……工业产业升级快速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区已有14个中国名牌,在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的2005年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萧山有12家集团入围。
萧山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有27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都市型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花卉、畜牧、水产、蔬菜、茶果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享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美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市场成交额达301.4亿元,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区、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亿元市场进展顺利。块状经济继续壮大,全区22个镇全部入围全国千强镇,其中5个镇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

当前,萧山正全力打造汽车电子、数控装备、信息软件、生物技术、精密模具五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东、临江两个省级开发区,成为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基地。规划面积达22.74平方公里的钱江世纪城,将努力打造成杭州的江南CBD。

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498元和18884元,分别增长10.1%和13.2%。全区117万人口共有55万人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安全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已实现了基本全覆盖,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每年筹资5000余万元为全区7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发放了70元/月�6�1人的生活补助金,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6.84%,基本普及了15年教育,努力做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萧山,浙江休闲之胜地

今年4月,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在萧山开幕,萧山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一湖(湘湖)三园(杭州休闲博览园、杭州世纪风情园、东方文化园)”作为历时半年的休博会的主要场馆,成为萧山休闲旅游的新名片。历史悠久的湘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秀丽的“湘湖八景”,让人留连忘返。“一湖三园”开园以来,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44.5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09亿元。在此带动下,今年1—8月,全区实现旅游收入53.66亿元,增幅达27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7亿元,增长21.4%,萧山经济已由工业“一枝独秀”逐渐转变为二、三产业的“双轮驱动”。今年,萧山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华东地区十大旅游休闲风情城市”。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萧山是钱江观潮的首选之地,自古蔚为天下奇观,被誉为世界第一涌潮。千百年来,钱江潮以吞云卷月的雄姿和气壮山河的魅力,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也造就了萧山开放大气的胸怀和气度。10月8日至10日,萧山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暨第四届中国伞节。

“休闲,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休闲热潮的兴起是萧山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萧山人民富裕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萧山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开始升级换代,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方兴未艾。投资上百亿元,以旅游十家四星级以上宾馆和十大休闲娱乐景点建设为重点的旅游“双十”工程建设正在热火朝天进行。杭州生态园、山里人家、云石度假区、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浙江花木城等一批自然生态旅游区逐渐兴起。星级宾馆酒店鳞次栉比,拥有多家四星级以上涉外宾馆,浙江第一高楼开元名都大酒店傲立城中央。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萧山杜家杨梅节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一批批具有一流设备的文化、体育设施遍布城乡。楼房变高了,道路变宽了,街景变美了,老有所依了,居民素质日益提高,萧山向全世界展示了休闲都市畅想。

目前,萧山正处于推进经济、城市、社会战略转型和提升的重要发展时期,萧山将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谐发展,大力实施融入大杭州战略、产业大跨越战略、城乡大统筹战略、建设大文化战略、环境大提升战略,勇于紧中求活、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强中求先,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引领新发展,不断巩固和强化杭州领头雁、浙江排头兵、中国先行者的地位,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的新萧山。

荣誉萧山

全国十大财神县(市)

全国明星县(市)

中国纺织生产基地

中国花木之乡

中国羽绒之都

中国花边之都

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

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国家卫生城市

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

浙江省首批文明城区(2006全国强镇发展论坛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