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宋原本计划定都南京,为何后来又迁移到了杭州
还有一点。如果“定都”金陵,万一金兵再过长江,赵构要出海避难,就不如在杭州就近下海方便。赵构从金陵入海,需要在陆地长途奔袭数百里才能达到海边。金兵的骑兵无敌天下,自己再拼命跑,能跑到过金朝骑兵?弄不好在路上就被金兵一锅端了。
经济上的原因也有,在宋朝,有吴越国经营在前,杭州的经济要好于金陵。而且,江南经济重镇,如苏州、常州、绍兴、宁波,多集中在杭州周边。“定都”杭州,朝廷的吃喝用度也比较方便。
综合考虑,赵构才把南宋的国都定在杭州,而不是金陵。
❷ 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杭州是哪里
这句诗里的杭州就是指当时的临安,现在的杭州市。北宋末年金军大举入侵中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北宋统治就此宣告结束。北宋灭亡之后不久,免遭被俘的赵构重建大宋国号,史称南宋。赵构于今河南商丘即位,于是顺势便将此处定为都城。但是不久之后因为金军的虎视眈眈以及小人的谗言,赵构决定放弃中原转而逃往南方,后来赵构因看中临安的迷人景致而将都城迁至临安。
其中的杭州就是指鼎盛发展的临安府,而汴州则是已经灭亡了的北宋的都城。林升觉得南宋统治者不以北宋为前车之鉴,只一味沉迷于临安城纸醉金迷的假象之中,所以为此感到非常失望。与此同时,这首诗也表达出来了林升对自己国家未来的担忧。
❸ 南宋统治者为什么“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东方飞龙
葛剑雄总主编《千秋兴亡》系列徐洪兴、姚荣涛着写的《文盛武衰 宋朝历史一瞥》:“两宋都城的繁华,也为当时统治阶级的奢靡享乐创造了条件,南宋诗人林升题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正是对统治者偏安苟且、穷奢极欲的最好揭露:‘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曾瑜《岳飞新传》:“宋高宗为首的统治者为了及时行乐,舒心享受,就必须重建这座城市。重建的结果,则是使千娇百媚的水光山色成为投降与屈辱的象征。南宋诗人林升写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便把杭州作汴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诗人林外《题临安邸》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以上这是教科书式的标准解释。总之新中国的教科书把这首诗定位于讽刺南宋统治者,指责南宋政府醉生梦死、苟且偷生偏安。
上学时老师,我就对老师把“游人”解释成南宋统治阶级有所疑问?怎奈当时年少无知,只能单纯的被动的被欺骗。随着自己知识的不断增长,自己读到真正的关于宋代的原始资料越来越多。我可以断定教科书对《题临安邸》这首诗歌,解释是存在明显的偏差,对这首诗的认识也是非常肤浅的。
教科书的解释存在着几个致命的漏洞,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一、“西湖”
西湖是人民大众游玩的公共场所不是统治阶级专有乐园,更不是宋朝皇宫的后花园。
宋神宗元丰八年(西元1085年)苏东坡被贬到杭州担任一把手(知州)时,杭州还是不是特别发达繁胜,相对宋朝当时许多大城市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地区。
西湖水多葑,自唐到五代,几乎每年都要疏通浚治。宋朝建立以后逐渐废弃不管,所以当时西湖水混浊多淤塞,湖面越来越少所剩无几,面临彻底荒废的境地。苏东坡上任后上书朝廷:“西湖为人之眉目,岂宜废之?”得到朝廷大力支持后开始全面整治西湖。当时杭州及周围地区正大旱,饥疫并作。苏轼请求朝廷减免三之一供米,并易米以救饥者,还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才免除杭州人民饥荒的困苦。因为遭灾用工成本比较低,所以募民20万开始整治西湖老大难问题。
苏东坡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于是贯通两河,并建造水闸,以控制湖水的储蓄与渲泄。从此江潮不再流市区。西湖南北距离有三十里,苏东坡考察了很久决定把挖出湖底大量的葑泥,修建一条沟通南北的长堤,以方便人民通行。然后再长堤上面种植芙蓉与杨柳,从此西湖望之如画图,杭州人民为感谢苏东坡的功绩把长堤称为苏公堤。总之经过苏东坡谋划治理,西湖从此就成为一道醉人的美景。
苏东坡的朋友两浙兵马都监刘景文写诗《西湖泛舟呈东坡》曰:“西湖春意胜当年,公领笙箫泛画船。锦绣一林生水面,衣冠万堵立山前。仁恩在物禽鱼遂,喜气随人草木妍。半醉插花风调别,写真须是李龙眠。”苏东坡时常与友人在西湖游玩聚会,因而被誉为“风流太守”。有人题诗赞他道:“嬉游虽说乐民乐,细想风流实近淫。何事斯民翻羡慕?盖缘恩泽及人深。”苏东坡也写诗道:“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这些无不说明在北宋时期到西湖游玩的人就有众多平民。随着苏东坡“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的流传,西湖开始名扬天下。赢得众多宋人的爱慕,宋人写下了 “若往西湖游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西湖之景天下无,万句千言空满纸。”等等诗句赞美西湖。明末文学家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说:“至北宋,人皆奔走西湖。”西湖美景是苏东坡留给杭州黎庶的遗泽,是属于杭州人民,宋朝民众游玩的水色美景。
❹ 为何宋高宗赵构退守南方,选择了杭州而非南京
南宋没有将自己的政治中心放在南京,而是选择了杭州,这是因为南京太过靠近前线,很容易遭到敌方部队的冲击,虽然有天险可以防守,但是敌军一旦渡江,南京的形势就会和北宋的都城汴梁一样,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
南宋皇帝赵构的逃亡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依靠大船穿梭于江河大海之中,所以南宋王朝对于水有过分的偏爱,杭州地区水系发达,非常适合自己逃跑,可以直接乘舟出海,消失在浩渺烟波之中,让敌人没有办法追击。所以南宋选择了杭州,多半是因为这里水运交通方便,在南宋皇帝眼里,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❺ 南宋为什么定都杭州
杭州易守难攻;杭州比较富庶;杭州远离前线。
一、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定都杭州。
北宋末年,整个朝政已经是乌烟瘴气了,而北宋的大敌金却日益强大。金兵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后,赵构继位但赵构昏庸无能胆小怕事,继位后屡屡向金示弱想以保安全。金本来就是狼子野心,示弱只会加快他们入侵的步伐。于是金军派遣五千精骑攻打北宋,当时北宋号称百万雄师,却被五千精骑兵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甚至到了战事后期,连禁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杭州临近长江,有长江这道天险在,易守难攻,金军无法轻易攻进来。毕竟金军只是骑兵猛,在水上无法发挥骑兵的优势。而且杭州还有个原因,杭州远离前线,从杭州的位置我们就可以看出,杭州是远离北方的,金军撤兵后,假如以后发生战事那也会是在北方与南方交界处。这也是赵构选择杭州的原因之一。可以说定都杭州基本上是为自己生活与安全考虑的。
❻ 宋朝国都为什么迁到杭州
靖康之变,开封陷落,宗室被俘,北宋灭亡。独康王构侥幸逃脱,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南宋开始。金军为灭宋继续南下,南宋君臣先至扬州,再迁杭州,由于惧怕金兵又逃至越州、明州...一路出海。在南宋军民的抵抗下,金军败退,赵构还杭州,定都于此,改名临安府,后与金议和。
南宋朝廷决定定都临安府肯能有以下原因:赵构极其惧怕金人,不敢在相对靠近边境的南京建都,然而比杭州更南面的州县丘陵连绵交通不便,杭州北可进、南可遁、东可入海,无论进攻逃跑都有余地,周围河流湖泊交错密布,不利于金兵铁骑进攻,再加上西湖美景,估计此地最合赵构心意;杭州在五代被吴越国作为国都建设得十分繁荣,并且吴越王宫保留完好,可改建为皇宫大内。
❼ 为什么南宋定都杭州呢
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是由华夏中原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轮回入主,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到两宋和塞北三朝"辽、金、西夏",这种华夏汉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对峙达到最顶端。
由此,宋徽宗靖康二年(1127)发生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对于中原汉文明来说是一场汉文化的灭顶之灾。同年,以赵氏皇室贵族赵构为代表的北宋政权,一路逃到南方临安府定都下来,并创立南宋政权,史上称为"建炎南渡"。
此时,金兵正值士气大振,完颜兀术也志得意满,只想着赶紧把赵构捉到,一举统一南方,所以根本不理会宋高宗赵构的请求。宋高宗赵构无奈之际,先从临安府(杭州)逃到越州(绍兴),再逃到明州(宁波),最后逃到镇海、定海,在台州和温州之间的海上漂浮避难。由此可以看出,临安府(杭州)有着天然的逃跑地理优势,水路太多,赵构就可以依靠金兵是不习水性的弱点暂且保命。
❽ 南宋首都在哪里呢
南宋首都在浙江省杭州市。
对于南宋的都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临安府,也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一带。建炎三年(1129年),赵构把杭州知府衙门升为行宫,以显宁寺为尚书省。七月,赵构升杭州为临安府,更为“定都”进一步打下基础。
金兵撤出江南后,赵构才羞羞答答地回到临安,美其名曰“暂时居住”,此时是绍兴元年(1131年)十一月。赵构派太监杨公弼在杭州开始营建宫殿,这更说明赵构已下定决心“定都”杭州了。
1138年,赵构“定都”临安(杭州),以便逃跑。但嘴上还是喊着要收复失地的,对外宣称杭州只是行在(临时国都),将来一定要打回汴梁。
定都杭州原因:
陆游也是反对定都杭州,支持南京的。他写过有一首七律《登赏心亭(在江苏南京)》,以表其心,诗云:“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至南京)涕已流。”
金陵固然有长江之险,但金兵并非没打过金陵。历代“定都”于金陵者,最后不都被北方王朝过江给灭了。赵构被吓怕了,万一金兵再过长江,要出海避难,就不如在杭州就近下海方便。
❾ 南宋为什么将都城建在杭州
南宋定都临安,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唐宋以来,杭州迅速崛起,一跃而为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这种相当规模的城市体制和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恰恰是作为国都所必需的。
❿ 北宋灭亡后,赵构定都应天府,为何之后又迁都杭州
北宋末年金国大举入侵中原,北宋朝廷抵挡不住被灭,当时康王赵构在外得以存活,后来他在大臣拥护下在应天府称帝,但是后来他又迁都到了杭州。那么为什么赵构要迁都杭州呢?赵构已经被金兵吓破了胆,他只想安稳度过一生,不想收复河山,他不敢离金国太近,杭州水路非常方便,可以在金国攻过来的时候逃走。
一、赵构不想收复河山,只想安稳度过一生,因此选择迁都杭州。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了宋朝都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皇族成员几乎都被掳走当了俘虏,赵构当时在外面,因此幸免于难。赵构非常害怕金兵,他觉得很难收复河山,他只想当皇帝安稳度过一生,杭州远离战场,而且非常繁华,很适合长期居住,所以他选择了迁都杭州。
赵构迁都杭州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没有想过收复河山,只想安稳度日。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