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合肥多久超越杭州
扩展阅读
杭州哪里可以办加油卡 2025-09-15 03:52:26
北京葫芦丝哪里有卖 2025-09-15 03:48:58
天津在哪里可以做鸭 2025-09-15 03:43:56

合肥多久超越杭州

发布时间: 2022-12-15 07:59:49

Ⅰ 被称为中部深圳的合肥,现在真的可以和南京、武汉、杭州并肩了吗

说到深圳,可以说无人不晓,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殊不知,在很多年前,有许多人不一定了解合肥是一个如何的城市。以前有一个搞笑段子,有些人问,南京市的省会城市是合肥?显而易见它是一个笑话。但也看得出了以前的合肥,有多“小”。而现如今的合肥,则凭着高科技的发展,在“中国芯”生产制造中,造就了令全球艳羡的造就!那么,大家艳羡合肥什么?

合肥是一座很有发展前景的城市,它不仅遭受本省的全力帮扶,也愈发遭受国家的高度重视发展趋势,例如长三角扩充,合肥被精准定位为城市副中心,精准定位与南京市、杭州市平级;此外在2017年合肥获准综合型国家科学研究管理中心,它是继上海市以后的第二个国家科学研究管理中心,一举确立合肥在全国各地的科学研究影响力,因而有着诸多政策支持的合肥,将来发展前景是十分大的。预估2019年合肥GDP提升9000亿价位,2021年有希望冲击性“万亿俱乐部”。

Ⅱ 合肥到杭州多少公里

合肥到杭州400多公里,坐高铁大概2个小时,自驾车的话大概5个小时。

Ⅲ 安徽省会合肥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吗

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 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 社会 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在城市规模、基建、文化、消费等层面,一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其他城市。

一线城市的标准 :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 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

一线城市在生产、服务、金融、创新、流通等全国 社会 活动中起到引领和辐射等主导功能。既可按行政级别划分,也可按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划分,或者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划分。

合肥,作为我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科技 示范城市,国家两大综合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合肥拥有的大科学工程密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而合肥近年来兴起的产业区,多是以高端 科技 成果为依托的转化!让合肥成为华东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2017前三季度,合肥经济的名义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二。最近五年内,合肥将诞生数个“千亿”规模的产业聚集区。这些产业聚集区,都是以高 科技 研发成果转化为依托的。

想要成为一线城市还需要达到一线城市标准的各项指标才行。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十几年来合肥经济强势崛起,其GDP接连超过了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哈尔滨、沈阳等省会城市,但合肥2018年的GDP也只有7822.9亿元,与一线城市相差甚远,目前合肥只算得上是二线城市。

其实,官方从未给城市划分一线、二线、三线,如果去网络:什么是一线城市?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一线城市是指在全国政治、经济等 社会 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 但是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根本就没有出台过官方定义的标准,这都是由民间机构定义的,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也与GDP挂钩,因为北上广深也是我国GDP最高的四座城市。当然也不能仅仅只是看GDP,北上广深的城市资金总量、上市公司数量、产业结构等在全国城市里都是非常出众的。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十几年来合肥经济强势崛起,其GDP接连超过了昆明、南昌、石家庄、长春、哈尔滨、沈阳等省会城市,但合肥2018年的GDP也只有7822.9亿元,与一线城市相差甚远,目前合肥只算得上是二线城市。

近年来还出现了关于“新一线城市”的说法,由第一 财经 评选出来的“2018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除了四个一线城市之外,还有15个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合肥并不在此行列,其实力也还要低于新一线城市一个档次。

就目前而言,全国公认的一线城市只有四个,也就是前面说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其实我认为,既然是民间机构定义的,后来又成为约定俗成的叫法,那么以中国幅之员辽阔,城市众多,未来应该会有别的城市会获得大家公认为一线城市,如果未来中国一线城市真的增加了的话,那么我认为增加的城市大概率出现在以上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而合肥想要成为一线城市,似乎可能性还比较低。

在第一 财经 发布的2019城市分级榜单中,新一线城市十五个,合肥,排在二线城市第三位。这比前两年的位次又提升了。事实上,合肥的排位,一直在上升。

可以说,合肥,未来成为新一线城市,是没有疑问、没有悬念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首先,我们看一下合肥的优势。合肥,是一座科教立市、科教兴市的城市,合肥,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三大存储基地之一,这些都是国字头的桂冠。这和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截然不同。

一个城市,全力押注 科技 ,在 科技 上持之以恒的下本不动摇,这是需要胆魄、需要定力的。因为在 科技 上投入,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和效果,开始是要赔本的,是要潜伏多少年,才能有回报、才能爆发 科技 投入的威力的。所以,急功近利者做不到这一点。

应该说,合肥那么多年在 科技 上默默的投入,潜心静气的筑基,又经过漫长的潜伏期,现在终于到了收获期。而如果 科技 投入一旦进入收获期,那它的经济增长和普通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则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经济是按照倍数发展,那么科教型城市,经过长期投入到了收获期,则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依靠高 科技 立市,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城市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小——比如加工制造业,很可能因为产能环境等等,说关停并转,就关停并转了,关停并转后,城市又要谋求转型了,资源型城市,如果资源枯竭,也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对一个城市来说,这个转型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是巨大的,因为转型,比如转为科教型城市,需要面对大量的基础投入和短期无有回报的现实。

所以说,科教立市,科教兴市的合肥,已经走上了一条不需要经历第二次选择或者转型阵痛的直道,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这应该是其他一些面临转型或者第二次选择的城市所羡慕的地方。

我们来看看,合肥经过多少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在 科技 方面,产生的优势和成果。合肥,是全国三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三大存储基地之一。合肥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有资料显示,在已建和新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8个,上海6个,武汉2个,南京1.5个(其中一个和连云港共建),大科学平台合肥也有7个,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是仅次于首都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现正在进行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合肥超算中心、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项目建设。合肥是全国首座国家 科技 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 科技 城市联盟(WTA)会员城市。合肥又先后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还入选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合肥将与国际标准等高对接,与英国剑桥同一方阵!《自然》杂志刚刚发布“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入选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强。

所以说,合肥成为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是实至名归。而国家科学中心建成,又会有很强的马太效应,会吸引更多高 科技 人才和高 科技 企业入驻,高 科技 人才和企业入驻,又会产生更多的高 科技 ,从而良性循环。

再从区位优势和区域定位上来说,合肥也必将迈入新一线城市。在国家层面规划中,合肥在区域定位中,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区域性特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是长三角核心成员,长江经济带核心成员。正在施工的江淮运河项目,将联通长江、菜子湖、巢湖。合肥,将从巢湖出发,沿着运河,一路向南,走向菜子湖,走向长江,合肥,将和都市圈成员的桐城,真正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真正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沿江城市,"大湖名城,长江明珠"的合肥,将和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一起并列"长江五虎"。

所以说,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科教软实力,还是从区域定位、区域优势上来说,合肥晋升新一线城市,都是并不遥远的梦想!

与权威书籍校验,汉语对"合肥"中"合"的基本释义,合,[ hé ]:1.闭;合拢:~眼。笑得~不上嘴。2.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办。同心~力。3.全:~村。~家团聚。肥,[féi],这个就不要过度解读了吧。

名字起得好,就像其滨湖万达城的董事长王健林说得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用几年挣到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到了以后,下一个目标,再我奔10亿,100亿”。所以一线城市对合肥来说还是指日可期的。

安徽的省会该怎么确定是个千古难题。人望最高的南京不在安徽, 历史 最久的安庆位置太偏,四通八达的合肥底蕴不够,还有一票皖东南的小兄弟芜湖虎视眈眈……,于是,霸都之名又被传开,我信手由缰,秉笔直抒。

处于皖省之中,所谓的大蜀山就一小土丘,滨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就一死水微澜,于是每年蓝藻爆发时期,味飘两岸,着实难堪。

合肥明清出了48个进士,而光安庆市辖的桐城,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进士240人,文化底蕴方面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合肥失分太多,搞不清楚的是,合肥的许多古迹都不是原址重建,而且陈列也是太过现代痕迹,发展 旅游 业,只是个笑话。

JAC巨亏上亿,又赶上 汽车 业大环境不佳,今年的报表又是几何呢?迅飞 科技 名声在外,但今年为什么大裁员呢?房价前些年涨了个全球第一,什么时间又会蓄势待发呢?

作为七千多万的人口大省,合肥最不缺的就是流动人口了,一出合肥南站,等个个把小时的TAXI就是约定俗成的经历,但路上再堵上个把小时也是见多不怪,一路听着的哥对房价的抱怨,外地人对霸都之名一定深有体会了吧?

省会合肥自诩为长三角城市中心城市,至少现在勉为其难,2011年收纳庐江后,离枞阳江岸直线距离也就四十公里了,但引江济巢后,确实与长江联通,那时才会名副其实。至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说,我老百姓见得少,至少没有惠及到我们的成果,所以不能乱说。

合肥我接触到的朋友,工资真心不高,四千左右每月,但物价不低,在滨湖随便一个小饭馆搞桌菜,能划去半个月的工资。但大街上豪车如云,有当地朋友说车主大多拆迁户。

最后说个题外话,合肥女孩子大太阳天和下个小雨都不打个伞,总是行走匆匆,不知道是不是生活节奏太快的缘故呢?

外地人看合肥就如雾里看花,枚撮其概,只能应景答题,不喜勿喷。

国内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间早已形成以北上广深为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都市圈领衔发展的格局。在如今外部环境大不如前,整体经济放缓的趋势下,任何城市想要取得高速增长都是件极为困难的事。也就意味着无法轻易突破或扭转以北上广深为首的这种格局,目前的位次是怎样,大概率在未来一段时期也是怎样。

我觉得还是有点飘了。

首先合肥的经济总量仅为7800个亿,离经济总量最小的广州有1.5万亿的差距,即使停下来给你追,以最近5年合肥平均9.5的增速都需要12年才能达到广州目前的水平。就是在中部六省,前面都横着武汉、长沙和郑州,想要赶上都颇为不易。

其次经济总量并不代表一切,重庆目前和广州的经济总量相差2500个亿,有谁认为目前重庆已接近一线城市的水平了吗?没有人这样认为!

严格说来一线城市只是一种国民认同感,并不是城市规模与实力的差距(虽然实力确实有差距)。这种高度认同感觉缘自于经济刚起步的年代,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通过先发展起来的北上广深找到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各自的财富积累,再不济也通过北上广深回到家乡建起了房子,还完了债务。这种影响全民的认同感才是无法被取代的,即便后来的苏州,杭州或无锡也成了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也无法替代这种时代赋予的高度。

当然了,现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已逐年缩小,所谓一线二线仅从城市面貌或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并无多大区别。部分城市甚至在个别指标上面都已开始超越北上广深了,如地铁里程、工资收入等等。

但北上广深除了上文讲过的强在影响力和认同感之外,更在于其辐射全国的能力,以及自我完善和造血功能,能够向全国输出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科学技术以及管理经验。所有的创新、创意和高新技术基本来自于四大一线。

而安徽作为一个还依赖中央财政补贴的省份,省会城市的自我造血又能强到哪里去?影响力、辐射力又强在哪里?

综合看来,目前各城市离北上广深仍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要走,你在发展的同时,别人也在发展,甚至速度更快。如今城市间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优势产业和人口流入,吸引力远不及一线城市, 强者恒强,合肥离一线城市的距离还太远。

合肥充其量只能是个小家碧玉,永远成不了巾帼英雄。它的经济和领导者的眼光和魄力局限了合肥的壮大。和周边的南京,郑州,武汉,杭州比,合肥是个洼凼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的目标而不是现实。

都已经到未来了,地球已经爆炸了,人类和城市都消失了,还管他合肥有没有达到一线城市干嘛呢???

合肥,在省会城市中,绝对是名不见经传,甚至于默默无闻的存在。而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之初,只不过是个人口规模,仅仅为五万多的小县城,成为省会城市之初,合肥的经济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倒数第一!

直到改革开放之初,合肥的经济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只是排在倒数第六!

提起合肥,诸如“二胖”“吸全省之血,肥一己之城”的说法,反而掩盖了合肥的真面目!可以说,没有哪座省会城市,不仅在自己省内,被普遍吐槽,在省外也是不被看好!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默默无闻,低调到不能再低调的省会城市,愣是从成为省会之初的倒数第一,成长为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十的城市,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第二十六位!

曾经,排在合肥前面的西安、哈尔滨、福州和南昌等城市,对于合肥来说,真可谓可望而不可即——可以说,中国省会城市中,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交通条件,还是人口规模,几乎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基础条件都比合肥好!

回望过去,看现在,就是这样一座基础条件在省会城市中最差的城市,发展成为令人刮目相看I型城市!因此,说合肥是一匹黑马,了解合肥的人,绝对不会有人反对!

今天的合肥,虽然成为长三角I型城市,但是相比于苏州、成都、武汉、南京、杭州、无锡、长沙和郑州,差距还很明显。

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如果说合肥能够成长为未来中国的一线城市,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侧目哂笑——真是痴人说梦!

然而,回望过去,把时间倒退十年,那时,如果有人说,合肥能够超越南昌、福州、西安和哈尔滨,人们的反应肯定也是侧目哂笑!可 历史 就是这样。记得在九二年,本人曾经说过,中国将在三十年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时,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在发高烧说胡话!要知道,九二年,由于我国受到国际制裁,国家经济紧缩,通货膨胀速度几乎让人绝望。而我,当时只不过是个二十岁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伙子!

预判,从来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展望。今天只是二线城市的合肥,未来成长为一线城市,完全有可能,而且,这个成长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只有十五年左右!理由如下:

第一,安徽是个拥有六千多万人口的大省,省内只有合肥具有最强大的人口聚集能力。回望十年来,合肥的人口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在第二位,仅次于重庆。

第二,高铁八纵八横时代,合肥的高铁线路密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高铁线路分布突破“米”字框架,成为“时钟”状分布,让合肥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家级铁路交通枢纽!

第三,中国已经走过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聚集 历史 。未来城市的发展将靠 科技 和以金融为主导的服务业支撑。而以 科技 为主导的金融服务业,最具有生命力!

合肥,作为我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科技 示范城市,国家两大综合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合肥拥有的大科学工程密度,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而合肥近年来兴起的产业区,多是以高端 科技 成果为依托的转化!让合肥成为华东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2017前三季度,合肥经济的名义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二。最近五年内,合肥将诞生数个“千亿”规模的产业聚集区。这些产业聚集区,都是以高 科技 研发成果转化为依托的。

第四,与国家发展定位和安徽省力争把合肥打造成世界级的 科技 创新中心相适应的是,国内多所顶尖或一流的高校,纷纷在合肥设立研究所,成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机构,或设立分校。

国内多家机构,也将合肥列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城市之一,排名多在第五位。

综上所述,未来合肥发展成为一线城市,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痴人说梦!

合肥能不能成长为一线城市,主要看怎么样定义一线城市。

试想,北京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科学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经济中心,深圳是经济中心 科技 中心,合肥如果成长为科学中心 科技 中心,合肥是不是一线城市?

几年前说,人皆讥笑。现在已经比较明朗。合肥目前有三个国家实验室,一个在筹建国家实验室,后面还会争取四个。合肥真的会成长为科学中心 科技 中心。

经济是可以爆发式增长的。一个世界性大公司的投资建厂将新增多大的GDP?最新消息,以色列一个世界前十的芯片代工厂落户合肥。这可是在中国多个牛逼大城市之间竞争的结果。这样的成功案例以后会越来越多。现实就是如此。马太效应。脱颖而出者会集中更多的资源,会迎来高速增长。

合肥,大步走向一线城市。

看到了,就正好分析一下。我又看了下这次疫情的地图,感觉…最厉害的湖北跟安徽西部接壤,包括河南。

然后跨过安徽,安徽东南部的浙江上海最厉害。

为此赞一下安徽管理的不错。

不过,我理解问题的角度通常不太一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说明安徽没什么人去,所以感染的少呢?

不帮吹也没必要黑。仅供安徽朋友思考

Ⅳ 它叫合肥,用14年时间超越了福州西安等34个对手,堪比第二个深圳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分析合肥14年以来走过的历程,是如何一步步超越福州西安等34座城市的,按照合肥目前的增速,1-2年之内便会超越佛山。合肥为何能够成为后起之秀,为何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呢?或许大家可以在这篇文章之中寻找到答案。

合肥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取得了全国瞩目的发展成就,科研中心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线城市、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会址、交通枢纽城市等等称号均落户合肥。实际上,合肥在九十年代还排在全国百名开外,堪称是“最弱的省会城市”,它如今排在全国前二十,中间挥洒了多少汗水,恐怕不为人知。合肥的发展基调在2006年重新确立,变更原来的均衡发展方向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省会城市,自此,合肥开始了它的开挂人生。

2006年,合肥GDP总量为1121.29亿元,排在全国第54的位置,那一年佛山排名全国第11位,东莞排名全国第16位,福州排名全国第30位,西安排名全国第35位,南昌也排在全国第48位。合肥是如此的暗淡无光,此时的福州西安不会想到,十几年后将会被合肥超越,东莞更是不知道自己将会被拉开几条街的距离。也正是这一年,安徽放弃了皖江城市带发展计划,也放弃了全省均衡发展的路线,开始着重发展合肥。

关于合肥成为省会这件事,其实还有一个小故事。建国以后,安徽人民都在讨论要将省会定在哪座城市,当时有两种方案,一是定在合肥,二是定在芜湖。1952年,确立合肥为省会,但讨论的热度依旧很高。直到1958年,教员视察合肥,认为合肥的位置相当不错,居皖之中,便定了下来。事实证明,教员的眼光非常准,处于安徽中心的合肥,如今动车从合肥出发,至省内任一城市均只需要一个小时到达。

2007年,合肥首度超越南昌。合肥以1401.55亿元的总量超越了总量为1389.89亿元的南昌,两座城市在全国的排名分别为47和48。其实差距并不大,但是这一年是分水岭,往后南昌也难以望其项背,合肥的发展速度南昌可望不可即。2008年,合肥超越金华,两座城市的GDP总量分别为1776.86亿元和1704.91亿元,分别排在全国第45和46的位置。2009年,合肥超越了嘉兴、洛阳和包头。此时,还是没有人注意到这座全国排在40位以外的城市。

2010年,合肥超越了临沂、济宁、鄂尔多斯等地市,排名全国第38位。2011年,是合肥的骄傲之年,一举超过了徐州、长春、温州、绍兴、潍坊等五座知名城市,排名全国第32位。此时,福州排名第29位,西安排名第28位,它们已经开始有了压力,同时,也在高速发展之中,它们的名义增速也都超过了13%。2012年,合肥排名第30,福州西安依旧分别排名第29和第28,这三座城市的角逐,也正式在这一年展开。

2017年,合肥GDP总量已经突破7000亿,超越了烟台、石家庄、大连、常州、沈阳等知名城市,排在全国第24的位置。那一年,济南排名第23,压力倍增,只要合肥一脚油门它就会被超越。而西安福州此时排名全国第21和第22,同样也承受了合肥的压迫力。果不其然,2018年,合肥一举超过济南、福州、西安三市,排名全国第21名。这一刻,没有人不知道合肥的逆袭,没有人不知道合肥的高速发展,称之为“逆袭之王”并不为过。2018年,合肥的GDP增量达到1602亿元,而福州的增量为1012.4亿元,西安的增量为1027.52亿元,济南的增量为594.17亿元。合肥的增量当年也排在全国第五的位置,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

合肥高速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下来,不进则退。2019年,合肥依旧排在全国第21的位置,而济南也强势了一把,再度超过合肥,排名全国第20,福州西安基本保持不变。全国前20名的城市中,南通掉了下来,济南挤了上去。2020年,合肥成功挤进了全国前二十名,让出这个位置的城市是东莞。2020年,是一个万亿城市爆发增长年,同时有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六座城市GDP破了万亿。也祝贺福建喜迎万亿双子星城市。

而合肥下一个即将超越的对手便是佛山,佛山2020年GDP总量为10816.47亿元,比合肥大约多800亿,不过佛山的增量较低,以目前合肥的速度,1-2年便极有可能超越佛山。

纵观合肥这14年取得的发展成绩,它是如何做到高速发展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领导层目光长远准确,敢于大胆投资。2008年,300亿财政收入的合肥,拿了100亿投资当时看起来毫无前景的京东方,连地铁也放弃修建。合肥的这一举措,引来了民间的无数嘲讽。但事实证明,合肥的投资目光高到无人理解,目前京东方已是全球显示器龙头企业,给合肥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11年,合肥借钱也要投资内存条长鑫,终于在京东方上架。2015年,合肥投资半导体,不久中兴事件的出现,国家空前重视半导体产业,而其余城市再投资发展已经慢了合肥好几步。此外,2019年,合肥还投资了新能源 汽车 ,比如蔚来。

第二,合肥注重交通建设,能通江达海。地理位置处于安徽中心的合肥,在交通上着天然的优势。2019年,安徽已经是市市通高铁的省份之一,是继福建建成市市通高铁之后的全国第二个省份。合肥的高铁已经构建了“米”字形架构,能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依托高铁建设,省内所有城市以及南京都可以在1小时内到达合肥。此外,合肥能在2小时内抵达杭州、苏州、上海等长三角主要城市。

第三,合肥注重 科技 发展和人才的引进。作为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合肥在 科技 上的发展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合肥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8个之多,为全国之首。据相关数据显示,合肥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领域,排在全球第2;物理学领域排在全球第5;同时,合肥还是全球2020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上的第20名,超越了香港、巴黎、柏林等城市。合肥同时重视人才,凡是来合肥就业的人才均享受住房补贴,可免费租住人才公寓三年,同时享受最高60万的购房补贴。

合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的确是如传奇一般,堪比第二个深圳。未来合肥的上限在哪里,我们不得而知,但合肥的科研产业永不落时,崛起之路无法阻挡。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城市的发展。

Ⅳ 合肥未来十年会怎样,我未来想去合肥发展,会超过成都,郑州,南京,武汉,重庆,长沙,杭州吗

合肥未来十年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啊!地域优势,紧接长三角经济圈;人力成本优势,又是省会中心城市,交通的日益便捷,人员往来更密切,经济,物流都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Ⅵ 安徽发展“最快”的城市,有希望赶超杭州吗

安徽的经济发展一直不算太好,但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中规中矩,人们提到安徽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黄山风景区。如今旅游业在全国发展的如火如荼,安徽省的发展潜力也被激发出来,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要说安徽省内发展最快的城市,那一定是省会合肥了,虽然很多时候知名度不如黄山,但它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


很多人都认为合肥是一座普通的城市,但是来到这里之后便会非常惊喜。这里有鲜花锦簇的公园,也有热闹非常的大排档,还能看到街边打牌下棋的老人,放学回家追逐嬉戏的儿童更是城市中最美的景象。合肥是一座极富生活气息的城市,悠闲自得的生活让人羡慕不已。你们认为合肥未来的发展有望赶超杭州吗?

Ⅶ 合肥市以科技筑城,未来有望比肩杭州、南京吗


总而言之,即使现在合肥或许在长三角这片浩瀚的星夜当中,仅仅只是一座微微发亮的星星,与杭州、南京这些城市的热度还没法比。但相信假以时日,合肥未来绝对会拥有可以比肩杭州、南京的经济实力,合肥也将会成为我国即将崛起的省会城市,它的未来已经被所有人看好,作为网友的你怎么认为呢?你认为合肥在未来能够比肩杭州和南京吗?

Ⅷ 被称为中部深圳的合肥,现在真的可以比肩南京、武汉、杭州了么

如果说最近十年我国哪座城市发展速度最快,那么贵阳、合肥跟昆明等城市肯定榜上有名。2010年到2020年,增速前十的城市分别为 贵阳(284.3%)、合肥(271.8%)、福州(220.8%)、成都(219.1%)、昆明(217.6%)、重庆(215.5%)、厦门(209.9%)、西安(209.1%)、海口(201%)、郑州(197%)。

其中贵阳跟合肥的增速名列第一梯队,虽然合肥的增速略低于贵阳,但是合肥的经济体量同样也远超贵阳,领先第三名的福州就近50%。

合肥这些年的异军突起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尤其是在去年,“风投合肥”的名声刷爆朋友圈,这才让一直低调前行的合肥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


合肥:被称为中部深圳,我凭借的不是发展速度!

深圳是我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从特区建立到超越香港、广州,深圳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如今的深圳GDP虽然距离上海、北京有一段距离,但同样已经远超传统强市南京、武汉等。提起深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发达,那么深圳为什么发达呢?

除了无与伦比的政策支持之外,深圳的产业结构也是深圳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最初的华强北到如今的华为,深圳的对外名片随时随地都在更新换代,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深圳的名片越来越高端,越来越有面儿。

合肥在产业结构上跟深圳极为相似,从2005年开始,合肥就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方针,并且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一直坚持着此方针。在2005年以前,合肥跟郑州一直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对于一个省会城市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友好的调侃。

合肥城市面貌的崛起始于大拆大建跟向南扩展城市空间,三分巢湖之后,合肥第一次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巢湖周边扩展,直到如今,合肥从拥湖城市变成了通江达海的城市。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合肥从建立之初就鲜有重化工企业,为何?因为合肥那时候还是个标准的内陆城市,极度依靠水运跟铁路运输的重化工产业从来都是优先落户沿江城市,如武汉、九江、安庆、南京、宁波等城市,依托长江,这些城市在先天上就领先了一大票城市一截。很多人要问了,既然水路不畅,那么铁路呢?凑巧那时候的合肥被称为“铁路盲肠”,境内铁路少得可怜。


合肥产业的崛起得益于三方面

1:省内兄弟城市的慷慨贡献。

其中以蚌端口跟淮南为典型代表,作为安徽的老牌工业城市,蚌端口跟淮南都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顶峰时期的蚌端口在交通上下辖徐州、合肥、淮安等众多苏皖城市,在工业上也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芜湖、扬州等城市。淮南同样如此,为了建设淮南,上海等发达城市曾经大规模地援建过淮南,直到现在仍然有着相当多的外省知青在淮南落地生根,淮南工业初步建成之后,淮南就成了华东区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城市,仅仅依靠煤炭,淮南就位列过全国前四十的工业重镇。

在安徽整体发展毕竟滞后的年代,企业是最先反应过来开始寻找出路的,蚌端口跟淮南的经济疲软不仅让市内重点企业搬迁至省外,省会合肥也捞着不少。如蚌端口的电子 科技 集团40、41所搬迁至青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研究所搬迁至苏州。

合肥的存在究竟是阻止了省内企业的外迁还是分流了蚌端口、淮南的重点企业,这点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投资入股有潜力的企业,吸引产业链落地合肥。

合肥在京东方转型关键期举步维艰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不仅给钱给地,还给政策,依靠合肥的注资,京东方成功上马第六代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也成了京东方的生死分界线,之后的京东方一路高歌猛进,仅仅在合肥就设立了三天成产线。直到2020年,京东方在合肥的累计投资已超过2000亿。京东方在合肥的落地不仅仅弥补了合肥在显示产业上的短板,更是增强了合肥家电产业的凝聚力。

跟京东方类似的投资案例还有合肥长鑫、蔚来 汽车 等等,这些公司落地合肥之后都得到了巨量的政策支持,努力打造自身产业链的同时更是向着行业龙头的方向在前进。

3:自主培育的高 科技 企业也正在茁壮成长。

在几十年前,合肥敞开怀抱迎来了中科大,合肥不仅立下了“宁愿市政府停电也不能让中科大停电”的誓言之后,几十年后的合肥正在跟中科大一起分享着成功的果实。

科大讯飞就是脱胎于中科大的一所高 科技 公司,依托科大讯飞,合肥成功打造了“中国声谷”,在2020年,中国声谷的营收成功突破千亿,成为合肥重要的产业链之一。

不仅仅有科大讯飞这样已经成长起来的公司,像量子国盾这样有潜力但是仍然弱小的公司在合肥比比皆是,这些公司可能不能为合肥太多的税赋收入,但是他们是合肥的希望。

除了中科大,合肥的另一所高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肥工业大学。

支撑合肥 汽车 产业的不仅只有江淮、安凯、长安等企业,合工大在幕后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作为产业链最长的 汽车 产业,任何一个有基础的城市都不可能放弃这一产业,合肥同样如此。

合工大被称为 汽车 界的“黄埔军校”,不仅仅为全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汽车 行业的人才,更是直接支撑起了合肥 汽车 产业的半壁江山。


那么,既然合肥这么牛,合肥现在就能比肩南京、武汉了么?

2019年,合肥营收最高的企业为886亿,第二名为合肥百大的563亿跟江汽集团的483亿。其中众所周知的京东方营收仅仅位居第18位,其他的蔚来 汽车 、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等企业排名更加靠后。

这直接反应了合肥的高 科技 企业现在是多而不够强、有潜力但是未长成。

在传统产业落后于南京、武汉等城市的情况下,合肥想要追上这些城市与其在传统产业与之竞争,不如另辟赛道,依靠自己的科研创新优势转化成产业的优势。

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合肥可能依靠目前正在辛勤培育的企业进行弯道超车,但是现在的合肥想要超越南京、武汉仍然为 时尚 早。

Ⅸ 合肥10年内能不能阻击杭州

这个我感觉应该是不可能的,相对而言,杭州的经济地位是非常高的,合肥基本上是不可能超过他的,现在能跟他抗衡的,除了北上广这些超一线的城市,基本上没有城市可以跟杭州抗衡

Ⅹ 合肥首次位列省会城市经济十强

据合肥晚报报道,随着各地近期陆续公布经济年报,2020 年省会城市经济十强数据也已揭晓。值得一提的是,依据 2020 年各地经济年报,合肥位列省会城市经济十强。

据各地经济年报数据显示发现,2020 年经济十强省会分别是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和西安。这十城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均超万亿元,其中广州超过 2 万亿元,位列榜首;成都是榜眼,杭州超越武汉位居第三,合肥位居第九。

据了解,步入万亿俱乐部的合肥系首次进入经济十强省会。和合肥一样,济南和西安也是新晋成员。据 2019 年经济十强省会城市排行显示,该年十强中有 7 个超过万亿元,2020 年前十位城市全部超过了万亿元大关。

编辑 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