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的院校简介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创建于1984年12月,是国务院首批批准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1995年2月,原国家教委组织全国33所试办的研究生院进行评估,浙江大学等十所研究生院受到表彰,并正式挂牌。
作为全国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办学实力,为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科环境和师资条件。浙江大学是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可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授予学术性学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浙江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7种。全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0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农业部重点学科,50个浙江省一流学科。
浙江大学师资队伍整体实力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年项目)237人、文科资深教授9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首席科学家4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含青年学者)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9人。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各学科申请并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教师共4728人,其中获博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有2749人;申请并获得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共2609人,其中获专业学位博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有730人;副教授获得博士生招生资格有568人。
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0个,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以及省部级实验室102个;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以及省部级平台中心、基地41个;拥有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和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已与多所世界着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校际合作关系。学校十分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仅2018年,全校共选送3312名研究生通过多种渠道公派出国(境),攻读学位、联合培养、短期访问、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以严谨的求是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执着的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成果。从1999年至2018年,浙江大学共授予博士学位22316人,授予硕士学位96974人。共有4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3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校研究生总数3065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928人(其中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2人)、硕士研究生19727人(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81人)。2018年,浙江大学共计招收研究生10593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生2752人;非全日制博士生72人;全日制硕士生6079人;非全日制硕士生1690人。2018年招收多学科交叉培养博士研究生135人。
考研原则:
选择学校与专业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必要性和可能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看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是否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准备考试。
所谓可能性,主要是看通过努力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也不能因此放弃自己渴望的名牌学校、热门专业,关键在于自己能否舍得为考研付出,只要能真正地去努力、准备、坚持不懈,选什么样的学校、专业都一样。
另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切忌犹豫不决和反复改变自己报考学校和专业,这样势必浪费自己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削弱自己对考研的信心。
‘贰’ 哪些大学有研究生院
还是有蛮多的,一般985和211大多数都是有自己的研究生院的。但看教育部备案过的有这些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100087 (北京市)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100872 (北京市)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100084 (北京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 100083 (北京市)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00081 (北京市)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100083 (北京市)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100094 (北京市)
中国协和大学研究生院 100730 (北京市)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100875 (北京市)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300071 (天津市)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 300072 (天津市)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16023 (大连市)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110006 (沈阳市)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130023 (长春市)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200433 (上海市)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200092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200030 (上海市)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0062 (上海市)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210093 (南京市)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 210096 (南京市)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310027 (杭州市)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30026 (合肥市)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361005 (厦门市)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430072 (武汉市)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430074 (武汉市)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100083 (北京市)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410073 (长沙市)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 510275 (广州市)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710049 (西安市)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710072 (西安市)
当然,现在不只有这些的哦。
‘叁’ 浙江考研院校及专业有哪些
浙江考研院校及专业有以下这些:
1、浙江理工大学,位于杭州,纺织工业背景院校,近年来发展迅速,优质专业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2、浙江工业大学,位于杭州,化工起家的院校,优质专业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金融、国际贸易。
3、浙江财经大学,位于杭州,优质专业有: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会计、统计学、应用经济学。
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位于杭州,是浙江省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校。优质专业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网络安全。
5、宁波大学,位于浙江宁波,世界一流学科院校,但是从前不是211大学。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经济发达。优质专业有: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与岩土力学、航海工程与动力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
6、浙江师范大学,位于金华,优质专业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肆’ 浙江有哪些学校可以考研啊
浙江可以考研的学校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
温州大学(Wenzhou University),简称“温大”,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浙江省教育厅和温州市共建的浙江省重点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师资队伍
学校有专任教师1199人(博士708人,占59.05%;高级职称677人,占56.46%)。
建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拥有全职院士、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优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2人(其中全职25人),现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39人(269人次)。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温州大学
‘伍’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的地址是什么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的地址是:杭州市,浙大路38号。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陆’ 杭州有哪些大学可以考研
1、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着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学院(系)。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居全国高校第二;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柒’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地址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地址:中国杭州下城区潮王路18号。
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2020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教师共978人,其中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268人,具有学术型硕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共815人,具有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共797人。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是统筹负责全校各类研究生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工作的管理机构。研究生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稳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