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第三轮土拍有什么趋势
扩展阅读
厦门西站在哪里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铺多少钱 2025-07-05 14:58:01

杭州第三轮土拍有什么趋势

发布时间: 2023-04-05 10:06:25

Ⅰ 土拍新规下项目利润被释放,重点城市进入“拿地摇号”时代

8月6日,深圳成为首个中止第二批集中供地的城市,随后上海、青岛、济南等城市跟进。直至8月18日,杭州和沈阳同日终止和延期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出让的地块后,已有16城推迟和调整了二轮集中土拍出让时间与内容。

第二轮土拍“变局”背后,与近期业内盛传的自然资源部闭门会议中,对集中供地试点城市土地出让政策调整有关。从已完成土拍调整的城市来看,调整内容集中于房企资质审查、资金来源,调整土拍规则及溢价上限。

新的土拍机制已陆续呈现,多个城市的调整,印证了此前自然资源部的相关规定:单宗土地溢价上限不得超过15%;不得通过调高底价、竞配建等方式抬升实际地价;到达上限后通过摇号、一次性报价、竞高标方案等方式决定土地归属。一个大的趋势是,未来重点城市土拍将进入摇号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竞配建的土拍规则被更完善的制度所替代,未来在不竞配建,加上溢价率15%上限约束,房地产企业不断被压缩的项目利润空间也有望回归合理水平,不同城市而言,此前被明显压制的深圳和杭州值得期许。

高比例配建大幅抬升实际地价

随着22个重点城市首轮集中土拍结束,一些变相抬高地价不稳定因素被放大。

据CRIC梳理发现,首轮集中土拍的22城中,大部分城市土地竞拍方式均采取了“限地价+竞配建(自持)”,其中,仅北京、合肥和广州三城对竞配建做了明确的上限要求。对于土拍竞争激烈的城市而言,竞配建比例甚至高达30%,高比例的配建压缩了项目可售住宅面积,也变相太高了土地成交实际地价,房企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杭州、成都等热点二线城市最为典型,已成交地块中大部分项目到了竞配建的要求,配建比例在30%以上的地块不在少数。而杭州首轮集中成交的56宗商品住宅用地中,有41宗地有自持要求,如拱墅祥符单元宅地、临安城东滨湖新区单元地块的自持比例都超过30%以上。

高比例配建或自持地块,其名义地价与实际地价拉开较大差距,项目利润空间遭明显压缩。以杭州拱墅祥符单元宅地为例,该宗地成交楼板价为17816元/平方米,名义地价看似不高,但该项目还有38%的自持要求,实际可售楼板价接近2.9万元/平方米。

CRIC进一步对22城首轮成交名义地价和考虑配建后的实际可售地价比对,发现深圳、成都、合肥、北京、杭州、无锡和厦门这7个城市实际可售楼板价均值均高出名义地价均值10%以上,其中深圳更是以39%的差距位居首位。而大部分城市首轮集中土拍成交均价超过2020年宅地成交价格,部分城市首轮成交实际地价涨幅更高,这明显有悖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要求。

溢价率15%+不设配建,拿地摇号成主流

目前来看,这些中止或暂缓第二轮土地出让的城市中,已有城市明确的新的土拍规则。比如天津计划出让的61宗宅地,除了对竞买企业的开发资质和购地资金来源提出严格审查,同时调整最高溢价率全部控制在15%以内,新增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

济南在严控开发资质、马甲、购房资金的同时,出让方式由“限地价,竞政府储备性公有房”调整为“限地价,抽签确定竞得人”,住宅用地设定最高限价,溢价率不超15%。

从已公布最新土拍规则的城市来看,基本涵盖房地产开发资质、竞买人资金来源必须有自有资金、单宗住宅用地溢价率不得超高15%、在达到地价或溢价率上限时通过竞一次性合理报价、摇号、竞更高更优建筑品质方式确定竞得人等。

预计接下来更多城市将重新调整土地出让方式及土拍细节,设置最高限价以及摇号等将成为重要内容,重点城市将进入“拿地摇号”时代。

整体来看,一旦土拍新规“靴子落地”,溢价率不超过15%和地价上限后采取摇号、一次性报价、竞品质等方式决定土地归属,在房价稳定的前提下,超过一半的城市接下来成交项目的利润空间较首轮都将有所提升,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压力。

接下来,深圳、杭州等热点城市将迎来优质用地的拿地机会,而那些首轮集中拍地中热度较高、竞配建比例较高的城市,单位拿地成本预计较此前可减少两成,二三轮集中拍地时值得重点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土拍规则下,土地市场或将长期出现低中签率与流拍并存的冷热不均现象,这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像长沙、郑州这类城市,在确定供地结构和出让条件设置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防止出现大规模流拍的现象。

Ⅱ 杭州土拍市场持续火爆,地市好转能否拉动楼市繁荣

Ⅲ 楼市“因城施策”继续深化:限制性政策正逐步弱化

限购、限贷、限价等各项限制性政策,正在逐渐弱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9月15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方公众号发文称,缩小住房限购政策的范围,除市南区早做拍、市北区(原四方区域除外)外,不再实行限购政策。同时,二孩、三孩家庭可增购1套住房,外地居民居住满半年限购1套;二手住房不再限购。

同日,济南日报发布消息称,济南继续对二环以内的历下区、市中区实施限购。这也意味着,济南市的其他区域不再纳入限购范围。

在此之前,宁波、苏州两地也分别对胡带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释放。

为稳定楼市,近期,各地因城施策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今年9月以来,已有多个热点城市对现有的调控政策进行优化,内容涉及二孩三孩家庭允许购买多套住房、放松公积金政策、发放购房补贴等,不少城市还直接放松限购政策。此外,部分城市还传出扩大新房备案价格浮动比例的陆羡消息,说明对于价格的限制性政策也在弱化。

这些调整的背后,是监管层对“用好政策工具箱”的鼓励,以及各地对市场信心不足的担忧。

经过年内三次降息,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成本已处于低位。如今,随着各项限制性政策的进一步弱化,房地产市场的信心能否恢复?

“稳楼市”图谱

在此轮因城施策的调整中,除宁波、苏州、青岛、济南等二线城市外,一些三线城市也有相关的动作出台。

9月上旬,湖南常德、湖北襄阳分别对公积金贷款政策进行优化,包括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放宽借款申请人家庭还贷能力测算标准等。徐州则于9月13日发文,提高三孩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此外,浙江省兰溪市、江苏省泰州市、湖南省浏阳市也于本月出台政策,以发放购房补贴、允许二孩和三孩家庭购买多套住房等措施,来吸引购房者。

区县一级的政府部门也表现出了紧迫感。9月13日,河北省邯郸市下属的磁县和成安县发布《关于支持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对楼市政策进行优化,并将任务细化到各职能部门。此前,安徽省淮南市高新区管委会也发文,在区域内实行购房补贴。

楼市政策的优化,覆盖了不同能级的城市,体现出对因城施策的深化已经是普遍现象。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棚改货币化退潮后,三四线楼市需求不足,近年来增长乏力。相比需求潜力更大的一二线城市,其现状更加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城市已经不是首次对政策进行调整。出于稳定市场预期的目的,今年以来,不少城市已多次对政策进行优化。

以青岛为例,今年6月3日,青岛就对中心城区房产政策进行了调整,将黄岛区、城阳区(含高新区)、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调出限购区域。5月和8月,青岛还两次调整了公积金政策。

中指研究院指出,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250个省市优化调整楼市政策超700次。其中,4月-6月曾是政策密集出台期;7月-8月,各地因城施策有所放缓;9月以来,这种节奏进一步加快。

来自监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是近期因城施策得以深化的主要原因。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8月末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表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近年来,中央监管部门在楼市调控中更强调“压实地方责任”,但同时也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调整权限。因此,近期很多城市都出台了稳楼市政策,且并未遭遇“一日游”的窘境。

他指出,按照现有的政策方向,楼市政策继续优化是未来的大趋势,主要表现为限购、限贷、限价等各项限制性政策的弱化。但在重点一二线城市,寄望于这些政策彻底取消并不现实。

稳定预期 强化信心

市场方面,对于稳定预期、强化信心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2022年,楼市开局略显低迷,但相较于往年,整体交易数据并不差。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虽然低于去年同期,但仍高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同期水平。进入第二季度,部分城市疫情反弹压力较大,在严格的防控措施下,房地产交易一度受阻。4月和5月,商品房交易规模连续创下近五年的同期新低。

在此期间,各级监管部门推出多项稳楼市措施。5月中旬,监管部门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在5年期LPR基础上下调20个基点,随后又宣布降息。6月,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在纳入国家统计局的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创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

但6月下旬,部分项目出现停工停贷现象,并出现蔓延,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影响。进入7月,随着传统淡季到来,房地产交易规模明显下滑,楼市复苏的势头被阻断。8月,央行再度降息,但市场交易仍然没有真正的起色。

进入传统的“金九银十”,市场仍然表现不佳。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今年中秋假期期间,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成交规模较去年中秋假期降幅超三成。该机构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情绪仍较为低迷,需要时间修复。

今年8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看,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筑底的态势已经延续至今。

此轮的政策深化,能否起到强化信心的目的?

严跃进认为,一方面要看政策的力度,以及叠加效应能否实现,政策力度大、针对性强的城市,效果更容易体现;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所在城市的基本面,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的一二线城市更容易回温。

北京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就整体市场而言,信心的恢复恐怕需要较长时间。因为相比于对需求端的“减负”,对供给端的限制性条款仍然较多。且鉴于企业运作的复杂性和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特征,企业信心的恢复恐怕需要更长的周期。

但他同时认为,在各地强力的“保交付”措施下,短期来看,市场的恐慌情绪有望缓解,预期也将逐步恢复。

目前来看,一些积极的信号已经出现。9月15日,2022年杭州第三轮集中土拍落幕,19宗地块全部成功出让,总成交金额430.6亿元,成交楼面均价20741元/平方米,平均溢价率5.13%。中指研究院指出,此轮土拍中,各项指标表现良好,房企的参与度也较高,既体现出杭州楼市的韧性,也能给其他城市带来一定的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正在进行的重点城市2022年第三轮土拍,有望成为市场变化的“晴雨表”。此轮政策的效果,将在土拍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Ⅳ 2022年杭州第三次土拍时间

2022年10月21日。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杭州市官方关于第三次集中土拍公告里的公示,可知杭州市将迎来第三次土地出让,起拍时间为2022年10月21日。

Ⅳ 729约谈后,第三城将加码调控,剑指土拍!

国内楼市发生了四件大事!

1、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银川将在下周正式发布楼市调控文件,相比以往,此次新政更加侧重对土地端的把控。

2、青岛发布公告,青岛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再次挂牌出让,将于9月8日-10日进行拍卖。此次青岛第二批次集中供地再次挂牌出让,供应规模减少,控溢价、禁马甲、竞品质等新规落地,并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曾经红极一时的凤凰山集聚区以及东湖新城,目前都仅有两个项目(地块)。凤凰山集聚区为中南恒通和平君启以及合景珑樾东方两家楼盘。东湖新城板块为东湖上璟以及美的2021-2号地块。

所以,这两个板块很有可能成为徐州第二轮集中供地的重点区域。而北区这一次很有可能成为集中供地的冷门。

龟山苏宁广场周边有7个项目(地块),客运北站周边有6个项目(地块),预计都不会成为下一批集中供地的重点对象。

三、结语

随着多个城市开始加码楼市调控,徐州是否会加入这一轮的“调控大军”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便是加入,预计也将会以一个非常谨慎的姿态,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调控手段。毕竟当下的调控主基调还是以“稳”为主。

Ⅵ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你有买房的打算吗

2022年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其实对于需要买房的刚需人来说,不管是高价,还会低价,到了需要的时候不管时机你都得买,只不过你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遇到了好政策,实属运气,其实2022年就是一个买房好时机。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对2022楼市重磅定调,主要为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的精确性和协调性。

第二,就是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保障住房的刚需,同时满足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努力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稳是重点,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因债务违约所引发的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而且新年开始,也有一些政策,楼市政策、信贷环境无一释放出松动的信号,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降首付、降利率。

跌是很难再跌的了,这种平稳不涨,有政策的的时候不就是入手的好时机吗?

2022年首套买房新政策:

贷款买房首付规定: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契税规定: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当然刚需的时候,不管是农村自建房房,还是城市里买房,不管是高价还是低价,该建还得建,该买还是得买。

网络-房地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