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河流分布特点
杭州河流主要有钱塘江、东苕溪和京杭大运河,钱塘江由西向东流,其他河流如京杭大运河多流向钱塘江,分布在钱塘江周围。
Ⅱ 京杭大运河是指哪几条河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举扒物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2)杭州有哪些运河扩展阅读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此乎的鲁、苏、浙三正液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泗阳、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
Ⅲ 京杭大运河全程分为几段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地理位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共计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运漏
(1)通惠河;
(2)北运河;
(3)南运河;
(4)鲁运河;
(5)中运河;
(6)里运河;
(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旁余烂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毁乱,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Ⅳ 京杭大运河分几段各段的分界限和运河的流向是什么
京杭大运河全程分为七段,具体流向如下:
1、通惠河,天津以北到北京段,流向是北向南;
2、北运河;流向是南向北;
3、南运河;流向是南向北;
4、鲁运河;流向是南向北;
5、中运河;流向是北向南;
6、里运河;流向是北向南;
7、江南运河。流向是北向南。
(4)杭州有哪些运河扩展阅读
流域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经济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在兖州、济宁、滕州、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泗阳、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
Ⅳ 杭州有哪些河流
有钱塘江、富春江、京杭大运河、西湖、中东河、上塘河、徐杭塘河等河流。
其中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徐杭塘河,上塘河是杭州四大河流。
被污染的是京杭大运河。
Ⅵ 杭州之水(二) 之江河
文|苏吉儿
杭州也是水乡。到杭州一定要观水,来西湖一定要赏荷。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杭州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水是杭州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基础。杭州人多少年来为保护和治理杭州的水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水也是杭州的灵魂,自古以来杭州被誉为江南水乡。众多的河流、湖泊、泉水等构成了杭州完整的水系,使杭州充满了灵气,为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杭州的水是多姿多彩的。杭州有大江大湖的豪爽气魄,也有小桥流水的田园之美;它有江南水乡的恬静,也有霜林野水的幽娴;有激流、瀑布的惊险震撼,也有深潭、山泉的古幽之情;有排山倒海之势的钱江潮,也有潺潺流淌的小溪水。
几千年来,多少风流人物和杭州的水结下不解之缘,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诗画和宝贵的文化遗迹。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杭州人在亲近水的同时,又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
杭州有江河湖海溪,也有说成有六河一江二湖一湿地。一江指钱塘江,河主要指京杭大运河,二湖:西湖、湘湖;海是指杭州东面的东海,一湿地:西溪湿地。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和西南东北走向的钱塘江是贯穿杭州水上航道的主动脉,那些纵横交错的上千条城市内河道不过是连接这些湖泊、湿地和穿插于街巷的绳索而已。
一、杭州的江
杭州的江主要指钱塘江。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流经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河流全长688千米,流域面积5.56万平方千米,河口潮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巨大。
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束放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状,江口逐渐展宽。主要支流有乌溪江、婺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等。
新安江与兰江是钱塘江的源头,在上海市南汇区和宁波市、舟山市嵊泗县之间注入东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称为“之江”或“罗刹江”。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
钱塘江具体指浙江下游的杭州段才称钱塘江。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上游常山港发源于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莲花尖,汇江山港后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注入东海。主要支流有金华江(婺港)、新安江、桐溪、浦阳江等。
干流各段随地异名.干流自衢江区以上称常山港,衢江区至兰溪间称衢江(信安江),兰溪至建德县梅城称兰江,梅城至桐庐间称桐江,桐庐至萧山区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
曹娥江旧时也是钱塘江支流,后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脱离钱塘江而独流入海。钱塘江口平面呈喇叭形,在海宁市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潮头陡立,形成雄伟壮丽的“钱塘潮”,吸引大批游人,最大潮差达8.93米。
在钱塘江下游杭州市西湖区六和塔附近,建有着名的钱塘江大桥。它是我国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施工,于1935年4月动工,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它与六和塔一起组成杭州地标性景点之一。
杭州城内西南东北走向的钱塘江观潮是闻名遐迩的一个盛事,每到汛期时节,钱塘江的潮涌涛声则是很多游人想亲身体验的一个去处,潮起潮落浪花朵朵,虽然汹涌澎湃的大潮也有潜在的危险,但仍然吸引众多中外好事的游客,颇为美丽壮观。
二、杭州的河
杭州的河除了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除此之外还有余杭塘河、上塘河、中河、胜利河、贴沙河,俗称六河。事实上在杭州辖区内,有上万条大大小小的河道纵横交错,形成蜘蛛网似地连接着江河湖海溪,成了这些主要水道的联系纽带。上塘河、胜利河、余杭塘河是杭州的水上黄金旅游线。
1.大运河。古运河杭州主城区段,具体是从三堡船闸(钱塘江入口)到武林门到石祥路(进入城区入口)段。在古运河城区段沿岸风景无数,甚是壮观,概括为“一馆两场三园,两带六端口十五桥”。
大运河是我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完全具备申报世界遗产的基本要素。运河杭州段沿岸汇聚了丰富多彩的茶艺文化、饮食文化、桑蚕丝绸文化、地方戏曲、民间曲艺;还有古典园林、藏书楼阁、桥梁古塔,形成了运河沿线着名的“湖墅八景”等人文景观,所有这些,既是运河文化丰富内涵,也是运河申遗的宝贵资源。
大运河是杭州的骄傲,是杭州的象征,借助这一品牌,为杭州再添一项世界级旅游产品,使大运河于杭州就如同塞纳河于巴黎、泰晤士河于伦敦、黄浦江于上海、秦淮河于南京一样,能让人们通过品味运河,来认识城市、感悟城市。
2.余杭塘河。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是从运河一直通到余杭,因此得名。它西起余杭县余杭镇,东至卖鱼桥入京杭运河,它是古运河的延伸段,民间俗称它为“运河尾巴”(公元618年建成),流经仓前、长桥、女儿桥、保安桥至杭州观音桥注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一条重要分支,也是运河航运系统中最重要的货运通道之一,全长20公里。其中五常口至余杭镇的12.4公里为余杭辖区,目前是实行货船禁航的航段。很多货船会在余杭塘河装卸货,余杭塘河两边,也集聚了不少小的驳船码头、仓库,装卸砖石、面粉、粮食等,形成极具特色的水上人家、运河人家等运河历史文化景观。
3.上塘河。上塘河自杭州市区艮山门起至海宁市盐官镇注入钱塘江,全长48公里。从江干区丁桥镇赤岸流入临平区星桥,贯串临平镇进入海宁市。在临平区境内流程11.4公里。上塘河原是秦始皇开掘的古陵水道的一段,后为西湖的泄水道,西湖、城河之水合流经上塘河灌溉沿河农田。上塘河历来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在元末明初张士诚开浚新开河以前,上塘河是连接大运河进入杭州的唯一通道,南来北往的船舶如过江之鲫,临平自然就成了杭州城北的一个热闹繁荣的市镇、商端口。上塘河沿线皋亭段至半山村段分布着古农居,白墙黑瓦的农居房错落有致。
4.中河。流经城市中央的中河,从武林水门到凤山水门,这条十余里长的城内运河曾经是这个城市的动脉,如今成了接纳雨水和污水的长水池。在人工砌成的宽八到十米的岸间,中河水水流平和稳健。这条河上至今尚有四十余座桥,包括石拱桥和公路桥,有些地方桥与桥之间相距不过百米。有始建于宋朝的老南星桥、六部桥、回回新桥、柴垛桥等,有明代始建的化仙桥、海月桥等,有清代时建的新横河桥,民国时出现的复兴桥,建国后新建的一些钢筋混凝土桥。宋、明始建的古老拱桥早就崩塌,只留下桥的名字。中河上如今被市文保处真正确认为有文物价值的古桥有6座,文保专家通过对拱券和边墙这些构成桥梁主要结构的部分进行鉴定,这6座有文献记载的古桥大多是清朝时的遗存。水澄石梁桥、化仙拱桥、海月拱桥、洋泮拱桥、老南星拱桥、六部拱桥,这些桥梁见证了千年的风情,看尽了人世的离合。
5.胜利河
胜利河因胜利河美食街而出名,河道上三座廊桥浮出水面,沿线的环楼为点睛之笔。
美食街实际位置在古水街上,这条550米长、13米宽的街,一边与上塘路相接,另一边连接霞湾路,一直延伸至卖鱼桥一带的德胜巷。胜利河与运河、红建河交汇处的环楼,造型设计颇为独特,堪称胜利河沿线的一大亮点。其它景点鳞次栉比,可以亲身出游体验一下临河为依托的商业街的特色。
6、贴沙河
贴沙河作为杭州城内的前年古河、护城河,开凿于公元861年,主要用以宣泄钱塘江潮水,护卫杭城。古时候因泥沙聚集于河滩上,曾与相邻几条河流统称沙河,俗称“贴沙河”。贴沙河河道现在位于市区。现在的河道南起侯潮门板桥,北至艮山闸,全长6257米。现在的贴沙河河水清澈、驳砍整齐、两岸更是呈现一片绿地如茵,自营红实,花坛藤架,兀石雕塑的美景,是杭州市民又一游乐休闲的好地方。
在杭州的河流大大小小火粗计12000多条河流,星罗密布,纵横交错,犹如蜘蛛网似的联络着杭州的大街小巷,在河道沿岸景观无数,也是商业文化艺术中心等聚集地,如果能有时间在杭州小住时日,慢慢举步游遍杭州城内,细细品味小河弯弯绿荫遍地的雅静,那是一件终生难忘的生活片断。
这次我们游玩的江河只有新安江和富春江,完全不在杭州城内,从杭州乘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到了千岛湖景区,游览了新安江的美景,群山环绕,碧水蓝天,空气新鲜,天地间万籁俱寂,远远地能够聆听群山中间空洞鸟鸣的回声,乘坐在观光船上,身处群山环抱里,醉翁无酒却俨然醉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让我们能够醉在其中,此乃人间幸事矣。
(续)
Ⅶ 杭州哪有运河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
隋朝时分雹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随着统治中心的东移和北移,在元朝时期,大运河由孙仿杭州直通北京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源凯枣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历史
京杭人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申报世界遗产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数字京航大运河
为了更好保护京杭大运河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将“开凿”“数字京航大运河”
2007年5月初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提出,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数字京杭大运河专项。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专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住处采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
《规划》介绍,这一系统能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字、图片、地图、遥感图像等非空间数据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双向查询、检索并对图象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制图,形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实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京杭大运河治理目标
近年来,太湖流域内年用水总量29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本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2亿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万人口年创造近万亿元GDP,用水量竟是实际资源量的两倍。由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和流域人口数量不相协调,流域水体污染十分严重,使太湖流域面临水质型缺水的严峻形势。根据1998~2000年三年间连续水质监测评价表明,尽管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力度,但太湖水体水质总体上尚未得到明显好转,湖泊富营养化在整体上也未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总磷、总氮、化学耗氧量均远未达到规划治理目标;河网的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还有恶化的趋势,太湖流域水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
另一方面,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后,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船舶运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船舶的噪音和废气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船舶航行发生的多起涉桥事故,对拱辰桥等重点保护文物也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货运船舶的参差不齐的外观形象,也与目前的景观河道很不协调,并且已经发生了多起船舶碰撞、损坏景观设施的事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如果运河杭州到塘栖段停止货运船舶航行,改为完全的旅游河道,旅游经济产生的效益和沿岸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因此,开辟钱塘江水系富春江与太湖水系东苕溪的航道,沟通钱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优质水源,自然流经东苕溪,冲排太湖水系的劣质水,为杭嘉湖地区及上海提供优质水源,改善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在逐步对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后,使京杭运河及其叉河成为杭州、嘉兴等城市的优质自来水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质不受船舶污染、以及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轻轨控制船舶航行,从而实现低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节约型航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航运。
2006年05月25日,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春秋至清时期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
·改建运河护岸,图 2008-3-26
·单霁翔:"牵头城市,扬州当之无愧"图 2008-3-26
·书画院运河采风 表现“古运新风” 2008-3-3
·《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08-3-3
·古老京杭大运河成为暴雪中北煤南运“生命线” 2008-2-2
·公路运输瘫痪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保障春节物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