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医“火神派”名家医案欣赏
火神名家吴佩衡【引火下行】医案欣赏
牙龈出血——潜阳封髓丹加味
王某,男32岁。龈缝出血已久,牙床破烂,龈肉御唯萎缩,齿摇松动,且痛而痒,屡服滋阴降火之品罔。吴氏诊之,脉息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滑,不思不饮。此系脾肾镇粗培气虚,无力统摄血液以归其经。齿为骨之余属肾,肾气虚则齿枯而动摇。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脾气虚而不能生养肌肉,则龈肉破烂而蒌缩。气者,阳也,血者,阴也。阳气虚则阴不能潜藏而上浮,阴血失守而妄行于血脉之外。法当扶阳以镇阴,固气以摄血,俾阴阳调和则血自归而不外溢矣。拟方潜阳封髓丹加黑姜、肉桂治之:
附子60克砂仁20克炮姜26克肉桂10克焦黄柏6克炙甘草10克龟甲13克。服1剂稍效,3剂血全止,4剂后痛痒若失。连服10剂,牙肉已长满,诸痊全瘳。
原按:附子、肉桂温补下焦命门真火,扶少火而生气,砂仁纳气归肾,龟甲、黄柏敛阴以潜阳,姜、炙甘草温中益脾,伏火互根,并能引血归经,故此方能治之而愈。余遇此等症,屡治屡效,如见脉数饮冷,阴虚有热者,又须禁服也。
评析: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封髓丹二方合成。其中,潜阳丹为郑氏自制的扶阳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砂仁30克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郑氏解曰:潜阳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封髓丹方原出于元代《御药院方》,功能降心火,益肾水。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甘草9克。本方虽非郑钦安自拟,但郑氏非常推崇之,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尝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滑精诸症,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予治此于二证,每以砂仁30克,黄柏15克炙甘草12克肉桂、吴茱萸各9克治之、一二剂即止,甚者,加姜、附6—9克,屡屡获效。头痛偏左偏右者,予以封髓丹加吴茱萸、肉桂、屡治屡效。
郑氏解释说: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三才之义已具,况砂仁之辛温能纳五脏之气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凳培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之固,故日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仔细揣摩,而始知其制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也。真龙即真火,或上或下,皆能令人病。在上则有牙痛、喘促、耳面肿痛诸症。在下则有遗尿、淋浊、带诸症。学者苟能识得这一点真阳出没,以此方治之,真在百发百中之妙。对封髓丹一方赏爱之情跃然纸上。吴佩衡等常将此方与潜阳丹合而用之,名之为潜阳封髓丹。
② 有经验的老中医请进
肝肾亏虚,还需要继续调理,使之分泌达到平衡。
③ 请问谁知道一个叫“卢重汉”的中医急用,谢谢!
卢崇汉
目前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卢崇汉副教授人称中医“火神派”第三代传人,师从其祖父卢铸之和伯父卢永定。卢铸之为火神祖师郑钦安的入室弟子。与寿全先生一样,卢崇汉临症善用姜附桂等温热性药物。主要着作有《扶阳讲记》。临症除善用伤寒四逆法外,亦多用桂枝汤变法,每多效验。以前卢老师常在青羊宫那里门诊部的,每天路过那里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御拦排队等候看病。据说挂号费都要几百块的,贵~
什么是火神派呢? 古代中国,中医学术繁荣昌盛,派别众多,恰似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武林门派。中医“火神派”在目前也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流派,她为中医在目前恶劣生存环境下的振兴摇旗呐喊,激励和鼓舞了一大批传统文化和中医爱好者。可以说,她为中医的在新环境下的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医“火神派”创始于清朝末年。其祖师郑钦安,名寿全,清道光四年(1824)出生于蜀南邛州东路白马庙(今四川省邛崃县前进乡虎墩村白马庙)。16岁时,随父由邛崃迁居成都,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芷唐(四川省双流县人)。遵其教导,郑钦安熟读深思《内经》雀悔、《周易》、《伤寒》诸书。穷究20余年,探索三书的精髓。道光二十八年(1848),顷拆正他24岁时,乃悬壶于成都。其主要医书有清同治八年(1869)刊行的《医理真传》四卷、同治十三年(1874)刊行的《医法圆通》四卷、光绪二十年(1894)的《伤寒恒论》十卷。郑钦安因临症治病善用《伤寒论》四逆汤辈补命门衰火,用姜、桂、附等大辛大热药味逐阴翳浊寒,用量大而准,治愈不少群医束手之大症、急症,时人颂称“郑火神”。
http://ke..com/view/2396633.html?wtp=tt
④ 中医火神派黄小龙是哪一派
所谓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着称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诸多火神派医家和传人被冠以“某火神”或“某附子”雅号。广义上说,一个医家如果重视阳气,擅用附子,就可以称之为“火神派”。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能称其为火神派。
可以用两句通俗的话来概括火神派的特点:万物生长靠太阳,百药之长属附子。前一句是说推重阳气,后一句则讲擅用附子,两者不可分割。
有学者将该派称为“温阳派”或“扶阳派”,自有一定道理。而从学术个性化角度看,火神派之称谓则更通俗,它见之于文献并且流传于群众之中,因此火神派之称谓更显特色。这就如同李东垣学派可以称作“脾胃派”,也可以称作“补土派”,但后者更通俗,更具特色。同样,将郑钦安学派称作“火神派”,显然更通俗,更具特色,自然也流传更广,在民间尤其如此。
火神派诞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因此有学者称之为“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百余年来,传其学者代有其人,着名的有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唐步祺、卢崇汉等,他们均被称为“某火神”或“某附子”,于今在医林中依然独树一帜,发挥着重要影响贺祥毕,推崇、传承其学可称方兴未艾。
火神派完全符合构建一个医学流派的主要条件,即有一个颇具影响的“首领”郑钦安,有两部传世之作《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它有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以吴佩衡、唐步祺、卢铸之等为代表的若干传人延续至今。它还创制了代表本派学术特点的几首名方,如潜阳丹、补坎益离丹等,而其用药特色之鲜明更是超乎寻常。
这些都表禅芹明火神派是一个特色突出而经世致用的医学流派,与其他医派相比可以说毫无逊色。它是继伤寒派、金元四大家、温补派、温病派之后的第八个医学流派。作为建议,它有理由补宴仔充到高等院校《中医各家学说》教材中去,体现这一中医发掘、研究的新成果。神派独特的学术价值,必将逐渐彰显出来,历史将证明这一点。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3年召开的全国三届扶阳论坛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归纳一下,火神派的学术思想概括为如下4点:
(1)以阴阳为纲,判分万病,“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是其最基本的学术观点。郑钦安提出的阴阳辨诀、“用药真机”,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是其理论核心;临床擅用附子,对姜附等药物的应用独树一帜。
(3)对阴证的认识十分全面,对阴火(包括各种血证)的辨识尤其深刻,独具慧眼,此为其学术思想最精华的部分。
(4)阴盛阳衰的病势观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前提。
这些学术观点前后呼应,一以贯之,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术体系,即火神派学术思想的主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