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诸暨越剧的演员有哪些
亲是说,诸暨的越剧名人?还是诸暨越剧团的演员呢?
一、诸暨越剧团主要演员
楼明迪:当家花旦,宗袁派,国家一级演员。
何惠丽:陆派小生。
张华丽:老生演员
徐琼:优秀青年演员,袁派花旦
黄红燕:优秀青年演员,王派花旦
蔡铁萍:优秀青年演员,徐派小生
二、诸暨出来的越剧名人
吴小楼:“越剧十姐妹”之一(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也是越剧“四大老生之一”。代表性名段有《情探·状元公不要太书呆》选段。
金艳芳:是越剧界的“硬里子”演员,誉称为越剧的“芙蓉草”。正旦、老旦、彩旦均能出色当行。代表性名段有《珍珠塔·夸富》选段。
杨小青:国家一级导演。是越剧界乃至戏曲界都相当有名气的导演。所导演的戏让许许多多戏曲演员荣获梅花奖、文华奖等国家级大奖。
钱惠丽:最优秀的徐派传人之一。原诸暨市越剧团演员,后调至上海越剧院红楼团。现为上海越剧院副院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第六档明届主席团成员。2000年,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郑国凤:最优秀的徐派传人之一。原无锡市越剧团演员,后调至上海行塌告越剧院红楼团。现为杭州越剧院当家小生。
赵海英:着名吕派花旦。原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演衫桥员。2002年,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何炯华:着名王派花旦。原福建省厦门市越剧团当家花旦,现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
周伟君:着名徐派小生。原诸暨市越剧团演员。现任职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周柳萍:着名吕派花旦。原诸暨市越剧团演员。现为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绍兴艺术学校副校长、绍兴市青年艺术团团长。
金梦超: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演员。曾在第一届“越女争锋”电视挑战赛上荣获银奖
汪舟格:浙江越剧团,优秀男小生,宗尹派。
⑵ 国民党将军蒋鼎文的故乡是诸暨什么乡
蒋鼎文(1895年1月15日-1974年1月2日),字铭三,浙江诸暨浬浦乡(今浬浦镇)盘山村人行御。国民党高级将领,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 "围剿" ,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档册岩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姿毕
⑶ 徐大可是诸暨哪里人
徐大可昌散是诸暨市区的人。
徐大可,男,汉族,1971年11月生,浙江诸暨人。
诸暨好玩的地方有西施故里、诸暨五泄、汤江岩、诸暨米果果小镇、裕昌号民间艺术馆等。
1、西施故里:
位于市中心,景区内除了西施殿,还有中国历代名媛馆、范蠡祠、民俗馆、郑氏宗祠、购物一条街等依浣纱江逶迤排开。西施殿美仑美奂的西施殿坐落乱迟在苎箩山麓,浣纱江畔。殿内耸立绝代佳人西施塑像,周围有池、郑旦纪念亭、先贤阁等景点。
2、诸暨五泄:
在诸暨市西30公里群山之中。所谓“泄”,就是瀑布之意。瀑从五泄山巅的崇崖峻壁间飞流而下,折为五级,总称“五泄溪”。五泄景区主要由五泄湖、桃源、东源和西源峡哗迅李谷等四个景区组成。溪两岸异峰怪石,争奇竞秀,有“72峰,36洞,25崖”,得崖壑飞瀑之胜。
⑷ 枫桥三贤的故事有哪些
元末至清初三百年间,诸暨这块古越大地,孕育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名士,诸暨人尊称他们为“三贤”,他们是诸暨的骄傲。“三贤”都是诸暨枫桥人,三人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
中文名
枫桥三贤
相关人物
王冕、杨维桢、陈洪绶
出生地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
所属朝代
元代、明代
涉及领域
书画、文学
简介
即“诸暨三贤”,是指王冕、杨维桢、陈洪绶这三位在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中享段御信有崇高地位的艺术大家。由于这三位都是浙江诸暨枫桥人,所以又叫“枫桥三贤”。
枫桥三贤造像
王冕
王冕(1287-1359),元代着名画家、诗人,字符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人。出身农家,自幼放牛,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山,以卖画为生。
王冕以画梅着称,尤工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握轮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诸暨人。泰定四拆嫌年(公元1327年)进士。授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推官,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杨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召不赴,后隐居江湖,在松江筑园圃蓬台。门上写着榜文:“客至不下楼,恕老懒;见客不答礼,恕老病;客问事不对,恕老默;发言无所避,恕老迂;饮酒不辍车,恕老狂。”于是江南一带,才俊之士造门拜访者络绎不绝,每日客满。他又周游山水,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
⑸ 抗战时期着名的国民党军官有哪些
以下是牺牲的将军:1.张自忠 陆军二级上将,5战区右翼兵团指挥兼33集团军司令。行伍出身。
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1891年生,字荩忱。
1940.5.16 枣宜会战中牺牲于湖北南瓜店。
2.李家钰 陆军二级上将,36集团军司令。南京军官预备学校,四川陆军军官学堂3期
四川蒲江人,1890年生,字其相。
1944.5.21 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陕西陕县秦家坡。
3.郝梦龄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9军军长。保定6期
山东无棣人 ,1898年生。
1937.10.16 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忻口南怀化。
4.陈安宝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9军军长。湖北陆军预备学堂,保定3期
浙江黄岩横街乡马院村人,1891年生,字善夫。
1939.5.6南昌会战牺牲于江西南昌去龙里张丰路。
5.唐惟源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3军军长。云南讲武堂
云南江川人,1884年生,字佛川。
1941.5.12中条山会战自戕于山西县山山顶。
6.吴克仁 陆军中将,67军军长。保定军校.
1894年生,字静山
1937.11.8淞沪会战牺牲于上海松江。
7.冯安邦 陆军中将,42军军长。行伍出身。
山东无棣人,字化民,1884年生.
1938.11.3牺牲于湖北襄阳(按二级上将阵亡抚恤)。
8.武士敏 陆军中将,98军军长。行伍出身。中央军校高教班,韶关讲武堂.
河北柴安怀沟堡人,1892年生,字勉之。
1941.9.29牺牲于山西沁水马头山。
9.王甲本 陆军中将,79军军长。云南讲武堂14(15?)期。
云南富源人,1901年生,字立基。
1944.9.9豫桂湘会战中牺牲于湖南山口铺。
10.王铭章 陆军中将追晋二饥拍级上将,41军副军长兼122师师长。四川陆军军官学校3期
四川新都县泰兴场人,1893年生,字之钟。
1938.3.17鲁南会战中牺牲于山东滕县西门。
11.郑作民 陆军中将,2军副军长兼9师师长。黄埔1期。
湖南新阳人,1902年生。
1940.2.3昆仑关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昆仑关。
12.佟麟阁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9军副军长。行伍出身。陆军巡阅使高级教导团.
河北高阳边家坞村人,1892年生,原名凌阁,字捷三。
1937.7.28南苑之战中牺牲于北平南苑大红门
13.饶国华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1军145师师长。行伍出身。合川军官传习所
四川资阳东乡张家坝人,1894年生,字弼臣。
1937.11.30广德之战中自戕于安徽广德十字铺。
14.赵登禹 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29军132师师长。行伍出身。
山东荷泽赵楼村人,1898年生,字舜诚。
1937.7.28南苑之战中牺牲于北平南苑。
15.方叔洪 陆军中将,51军114师师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山东历城人,1906年生。
1938.6牺牲于山东冯家场
16.钟毅 陆军中将,84军173师师长。韶关讲武堂,陆大特2期。
广西扶南县长沙村人,1901年生,字天任。
1940.5.9枣宜会战中自戕于河南苍台。
17.戴安澜 陆军中将,5军200师师长。黄埔3期。
安徽无为县仁皋乡风和村人,1904年生,幼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
1942.5.26缅甸之战中牺牲于缅甸朗科密林。
18.刘家骐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9军54师师长。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校。
湖北武昌人,1894年生,字铮磊,又字锡侯。
1937.10.16忻口之战中牺牲于山西忻口南怀化。盯掘
19.李必蕃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2军23师师长。保定1期。
湖南嘉禾人,字子琪。
1938.5.14徐州会战中牺牲于山东菏泽城南王庄。
20.王竣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80军新27师师长。黄埔3期。
陕西蒲城县东乡绕堡人,凯肢核1898(1902?)年生,原名王俊,字杰三。
1941.5.9(7?)中条山会战中牺牲于山西中条山台岩。
21.寸性奇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3军12师师长。云南讲武堂。
云南腾冲人,1895年生,字念洁。
1941.5.13中条山会战自戕于山西县山以北毛家沟。
22.石作衡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9军70师师长。北方军校
山西浑源县泉头村人,1905年生,别号子玉。
1941.9 牺牲于山西绛县沟东凹。
23.朱世勤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山东11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暂30师师长。
山东单县人,1904年生,字俭堂。
1942.5.4牺牲于山东单县王寨。
24.彭士量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3军暂5师师长。黄埔4期,陆大11期。
湖南浏阳人,1905年生,号秋湖。
1943.11.15常德会战中牺牲于湖南石门新关以南岩门口。
25.许国璋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44军150师师长。行伍出身。
四川成都人,1897年生,字宪廷。
1943.11.22常德会战中自戕于湖南桃源县陬市沅江南岸。
26.孙明瑾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0军预10师师长。黄埔6期,陆大14期。
江苏宿迁人,1905年生,号玉轩。
1943.12.1常德会战中牺牲于湖南常德太平桥。
27.阚维雍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31军131师师长。广西陆军讲武堂。
广西柳州人,1900年生,号伯涵。
1944.10.9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
28.朱耀华 陆军少将,8军18师师长。
1937.10.26淞沪会战中自戕于大场。
29.王凤山 陆军少将,34军暂45师师长。山西太原军官学校1期。
山西五台人,1904年生,字鸣歧。
1939.5.18(1942.6.28?)牺牲于山西万泉县张翁村。
30.吕公良 陆军少将,暂15军新29师师长。
1944.5.1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河南许昌。
31.洪行 陆军少将,6军新39师师长。
1944.6.10滇西反攻中出车祸牺牲于云南龙陵。
32.刘桂五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骑6师师长。行伍出身。
辽宁凌南县八家子村人,1903年生。
1938.3.27牺牲于绥远黄油干子。
33.卢广伟 陆军少将,骑8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东北讲武堂5期。
辽宁凤城县人,1903年生,字济吾。
1944牺牲于安徽颍上。
34.夏国璋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48军174师副师长。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保定9期。
广西容县沙田村人,1894年生,字超然。
1937.11.21淞沪会战中牺牲于江苏吴兴。
35.赖传湘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0军190师副师长。黄埔4期,高教班4期.
江西南康人,1903年生。字镇之.
1941.9.24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梁家?。
36.齐学启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6军新38师副师长。美国西点军校。
湖南宁乡县杨林乡链罗村人,1900年生,字敦镛,别号梦赉。
1945.3.7(5.9?)被日军杀害于缅甸。
37.罗策群 陆军少将,66军159师副师长
1937.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紫金山
38.周元 陆军少将,48军171(173?)师副师长。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教班毕业。
云南人(广西明江人?)。字凯之
1938.5.23(9?)徐州会战中牺牲于安徽蒙城。
39.林英灿 陆军少将,152师副师长。保定6期。
湖北武冈人,1898年生,字子文。
1939.1牺牲于广东清远龙山市。
40.梁希贤 陆军少将,80军新27师副师长。黄埔5期。
陕西同官县人,1898年生,字哲生。
1941.6中条山会战中投黄河。
41.郭子斌 陆军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5.4牺牲于单县王寨。
42.胡义宾 陆军少将,5军96师副师长。黄埔3期。
江西兴国县人,1906年生,字履冰。
1942缅甸之战中牺牲于缅甸埋通。
43.王剑岳 陆军少将,57军8师副师长。黄埔5期。
湖南澧县人,原名王师。
1944.6.10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河南虢灵毕家寨。
44.余子伟 陆军少将,62军151师副师长。
1944.8.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湖南衡阳雨母山。
45.胡厚基 陆军少将,7军170师副师长。
1944.11.1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两路口猴儿隘。
46.李翰卿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4军57师步兵指挥官,福建随营军校。
河南范县人,1895年生,字墨林。
1941.9.25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浏阳春华山。
47.陈绍堂 陆军少将,36集团军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陕西陕县秦家坡。
48.姜玉贞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9军196旅旅长。
山西陆军第一混成旅干部学校,中央军校高教班。
山东荷泽人,1894年生,字连璧。
1937.10.10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原平县西南。
49.郑廷珍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独立5旅旅长。行伍出身。
河南柘城县北郑楼村人,1893年生。
1937.10.16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忻口南怀化。
50.秦霖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48军171师511旅旅长。
广西讲武堂毕业、黄埔军校6分校高教班毕业。
广西桂林丁字村人,1899年生,字松涛,原名同观。
1937.10.25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湾宅。
51.庞汉祯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军170师510旅旅长。
广西陆军讲武堂(南宁讲武堂2期??),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
广西靖西县果乐乡人,1899年生,字胤宗。
1937.10.23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陈家行。
52.高致嵩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72军88师264旅旅长。黄埔3期。
广西岭(岑?)溪县谢乡谢村人,1899年生,别号子晋。
1937.12.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53.赵锡章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9军70师215旅旅长。清河陆军预备学校,保定9期。
河北河间三十里堡人,1901年生,字荣三。
1938.2.21牺牲于山西隰县川口镇杨村堡。
54.黄梅兴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88师264旅旅长。黄埔1期。
广东平远(梅县?)人,1903(4?)年生。
1937.8.13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虹口钱塘。
55.蔡炳炎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18军67师110旅旅长。黄埔1(4?)期,陆大特别班。
安徽合肥人,1900年生,字挚(洁?)宜。
1937.8.26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陆家庄。
56梁镜斋 陆军少将,34军69师203旅旅长。清河陆军预备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5(13?)期。
河北蠡县人,1897年生,字鉴堂。
1937.9.28(29?)大同会战中牺牲于山西雁门关茹越口。
57.宫惠民 陆军少将,4军90师207旅旅长。黄埔4期,陆大。
广东曲江县马坝圩人,1906年生,字剑豪。
1937.10.28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嘉定清水显。
58.刘启文 陆军少将,67军108师?旅旅长。
1937.11.8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石湖荡。
59.吴继光 陆军少将,74军58师174旅旅长。黄埔2期。
江苏盱眙人,1903年生。
1937.11.9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白鹤港。
60.易安华 陆军少将,71军87师259旅旅长。黄埔3期,南京中央军官学校。
江西宜春西乡泽溪人,1899年生,字福如,号济沈。
1937.12.10南京保卫战牺牲于南京中华门。
61.朱赤 陆军少将,72军88师262旅旅长。黄埔3期。
江西修水县人,1904年生,号新民。
1937.12.12南京保卫战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62.徐积璋 陆军少将,19军70师205旅旅长。西北军官学校(北方陆军军校?),陆大。
山西襄陵(汾?)县人,1905年生。字耀堂
1938.2(12.4?)牺牲于山西闻喜县将门台。
63.扈先梅 陆军少将,51军114师341旅旅长。东北讲武堂。
河南安阳人,1896年生,字仲卿。
1938.4台儿庄会战中牺牲于山东台儿庄。
64.马威龙 陆军少将,27军46师?旅旅长。
1938.5豫东会战中牺牲于河南兰封。
65.陈德馨 陆军少将,55军?旅旅长。
1938.8武汉会战中牺牲于湖北东界岭。
66.马秉忠 陆军少将,骑兵?旅旅长。
青海人。
1939.8.9牺牲于河南淮阳。
67.杨杰 陆军少将,1军1师1旅副旅长。黄埔4期。
河北容城人,1895年生,字子英。
1937.10.11淞沪会战中牺牲于上海西塘桥。
68.尉迟凤岗 陆军少将,3军7师21旅副旅长兼41团团长。步兵专门学校。
山西朔县人,1903年生,字敏鸣。
1937.11平汉路作战中牺牲于河北保定董村。
69.李兰池 陆军少将,57军112师?旅副旅长。东北讲武堂7期。
辽宁锦西县人,1898年生,字锦卿。
1937.12.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70.吕旃蒙 陆军少将,31军参谋长。黄埔5期,陆大13期。
湖南人。
1944.11.1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两路口猴儿隘。
71.陈济垣 陆军中将,桂林城防参谋长。南京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
广西岑溪人,1890(3?)年生。号昆山
1944.11.13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广西桂林两路口猴儿隘。(自戕?)
72.司徒非 陆军少将,66军160师参谋长。保定军校。
广东平远县人。
1937.12.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江苏句容。
73.姚中英 陆军少将,83军156师参谋长。黄埔2期,陆大8期。
广西平远县人,1896年生,字若珠。
1937.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太平门。
74.邹慕陶 陆军少将,41军122师参谋长。
1938.3.17鲁南会战中牺牲于山东滕县西门。
75.赵渭滨 陆军少将,41军124师参谋长。
1938.3.17鲁南会战中牺牲于山东滕县西门。
76.黄启东 陆军少将,12军23师参谋长。保定军校1期
湖南平江人,1891年生,字霞鹤。
1938.5.14徐州会战中自戕于山东荷泽。
77.陈文杞 陆军少将,80军新27师参谋长。黄埔5期。
福建莆田县人,1904年生。
1941.5.7中条山会战中牺牲于山西岩砦。
78.张少舫 陆军少将,51军113师参谋长。
1943.2.21牺牲于山东张家溜西南城顶山。
79.江春炎 陆军少将,51军114师参谋长。
1943.7.4牺牲于山东邹县。
80.王禹九 陆军少将,79军参谋处长。浙江干部学校,中央军校高教班。
浙江黄岩县人。
1939.3.27南昌会战中牺牲于江西虬岭。
81.张庆澎 陆军少将,苏鲁战区高参。
1942.8牺牲在山东唐王山。
82.陈范 陆军少将,远征军司令部。
1944.1.31牺牲。
83.张剑虹 陆军少将,5军军部。
1944.1.31牺牲。
84.周鼎铭 陆军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5.21 豫湘桂会战中牺牲于陕西陕县秦家坡
85.柴意新 陆军少将,74军57师169团团长。
1943.12.4常德会战中牺牲于湖南常德府坪街春申墓。
86.王润波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25师75旅149团团长。黄埔3期。
四川开县人,1905年生,字启大。
1933.3.9长城抗战中牺牲于河北古北口。
87.张树桢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72师208旅416团团长。行伍出身。
河北人,1898年生。
1937.8.22平绥路之战中牺牲于河北怀来镇边城850高地。
88.刘眉生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14军85师253旅510团团长。黄埔5期,步兵专门学校校官研究班。
贵州遵义人,1904年生,字天嘏。
1937.10.8忻口战役中牺牲于山西洪山。
89.毛岱钧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70军预备9师35团团长。中央军校长沙分校,中央军校高级班5期。
湖南湘潭人,1902年生,号重威。
1938.8武汉会战中牺牲于江西庐山。
90.杨家骝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18军60师360团团长。黄埔5期。
贵州荔波县人,1905年生,字季良。
1938.10武汉会战中中毒气牺牲于江西麒麟峰。
91.刘世焱 陆军上校追晋少将,暂8师?团长(新3军新12师?团长),黄埔2期。
1941.9.27第2次长沙会战中牺牲于湖南长沙。
92.谢晋元 陆军中校追晋少将,88师262旅524团团附。黄埔4期。
广东蕉岭县同福乡尖坑屯人,1905年生,字中民。
1941.4.24上海胶州路孤军营被汉奸所害。
93.李国良 陆军中将,军训部辎重兵监兼后方勤务运输处处长、天水行营军训处处长。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1896年生,湖南长沙人,字兆彬。
1939.3.7牺牲于陕西西安。
94.周复 陆军中将,苏鲁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战地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
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山东政府委员。 黄埔3期。
江西临川人,1901年生,字旭人。
1943.2.21牺牲于山东张家溜西南城顶山。
95.肖山令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宪兵副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保定3期。
湖南益阳县方山村人,1892年生,字铁侬。
1937.12.12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于南京仪凤门外江边。
96.蒋志英 陆军少将,台州守备指挥部指挥。中央军校潮州分校1期。
浙江诸暨县人,字伯清。
1941.4.19牺牲于浙江台州。
97.刘震东 陆军中将,第5战区第2路游击司令。行伍出身。
山东沂水县人,1893年生,字义(羲?)洲。
1938.2.23鲁南会战中牺牲于山东莒县。
98.唐聚五 陆军中将,东北游击总司令。东北讲武堂6期
吉林双城县人,1891(8?)年生,原名福隆,字甲洲。
1939.5.18牺牲于河北迁安平台山。
99.马玉仁 陆军少将追晋中将,苏鲁战区第1路游击司令。
江苏盐城人,1875年生,字伯良。
1940.1.3牺牲于江苏阜宁县郊。
100.范廷兰 陆军少将,第1战区游击4总队总队长。行伍出身。
河南温县人。
1938.3牺牲于河南修武五里源。
101.付忠贵 陆军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牺牲于山东。
102.雷忠 陆军少将,皖北军事联络委员兼游击副总指挥。黄埔6期。
湖南嘉禾县人,1901年生,字霆均。
1938.10牺牲于安徽霍丘。
103.韩炳宸 陆军少将,山东第13行政区保安副司令。
1939.1.9牺牲于山东莱阳。
104.高道先 陆军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牺牲于山东。
105.范筑先 陆军?将,山东第6行政区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
北洋陆军第4镇随营学校,北洋陆军讲武堂。
山东馆陶县(今属河北)南彦寺村人,1881年生,字竹仙,原名金标。
1938.11.15牺牲于山东聊城。
106.梅一平 海军少将,海军守备队司令。
1938.9牺牲于湖北田家镇要塞。
107.高志航 空军上校追晋少将,驱逐司令兼4大队大队长。东北陆军军官学校,
法国莫拉诺高等航空学校,伊斯特陆军航空战斗学校。
辽宁人,1907年生,字子恒,原名高铭久。
1937.11牺牲于河南周家口机场。
补充:
108.税梯青 少将 41军124师副师长
1938.3.17 鲁南会战牺牲于山东滕县
109.邓佐虞 少将 32军139师师参谋长
1938.5 徐州会战牺牲于安徽萧县.
110.张镜亮 少将 新3军?师2(?)旅旅长
1938.11 武汉会战放弃岳阳后自戕.
111.陈钟书 少将 60军183师542旅旅长。
(1891?1938)云南安宁人,字树藩。云南讲武堂毕业。
1938年4月24日于台儿庄邢家楼阵亡。追赠中将军衔。
112.章亮基 中将 9战区军法执行总监,1941年被飞机炸死
113.李石安 少将 3军12师政治部主任
1941.5 中条山会战中被日军俘虏,杀害。
114.曾宪邦 上校追晋少将 14军83师249旅498团团长 黄埔4期
1937.7.13 宛平辽冀山
1903-1937 湖南桃江人
115.张文衷 少将 13军4师12旅旅长 黄埔3期
1937. 南口
1900-1937 安徽巢县人
⑹ 中国抗日英雄有哪些人
中国抗日英雄有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王朴、张嘎、海娃、雨来、张自忠、谢荣策、周银海、马秀英等。
(6)杭州讲武堂有哪些诸暨人扩展阅读:
一、董存瑞简介:
王二小,中国少年抗日英雄,生于1929年1月22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和谈用刺刀刺死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⑺ 陈宦幕僚之特点及其影响
陈宦幕僚之特点及其影响
陈宦幕僚的成份复杂,新旧杂糅、进步势力与落后势力并存,余圆具有异质性;陈宦的幕僚具有浓郁的地缘与业缘色彩。体现了其地城主义与任人唯索的用人特点。幕僚团队的异质性导致陈宦内部四分五裂,内耗和不稳定,无法形成坚强的战斗力;浓郁的地缘与业缘色彩及其用人的地城主义、任人唯索而不是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导致四川失势者对他恨之入骨,从而使陈宦在四川的权力基础很不牢固,最终不得不败退四川。
[关键词]陈宦;幕僚;特点
春秋战国以来,幕僚问题一直是中国的一种典型而有特殊意义的政治现象,尤其是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之时。太平天国之后的近代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或者军政集团,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幕僚群体,目前学术界着重研究近代四大幕僚群体——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人的幕僚以及其他着名人物的幕僚,如刘建强的《曾国藩幕府》,梁勤的《曾国藩幕府》,朱安东的《曾国藩幕府研究》,欧阳跃峰的《人才荟萃——李鸿章幕府》,牛秋实的《李鸿章幕府》,黎仁凯的《张之洞幕府》,张学继的《袁世凯幕府》,阎团结的《试论冯玉祥幕僚的特点》。这些着述为研究陈宦的幕府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借鉴思路,也成为本文的写作起点和基础。本文针对陈宦主政四川期间的幕僚群体的两个特点及其影响进行一些探讨,以推进对陈宦和近代幕僚群体的研究。而值得指出的是,陈宦1915年2月20日被袁世凯内定为四川军政负责人后,他就开始组织自己的幕僚团队——建立会办行营的五大处:参谋处、军务处、秘书处、军需处、副官处,其聚集的有名字记载的幕僚就有50人之多,到1916年7月他被各方政治势力赶出四川之后,其近百人的幕僚团队解体了,所以本文选取1915年2月——1916年7月这段时间来研究陈宦幕僚团队的特点及其影响。
首先,陈宦幕僚的成份复杂,新旧杂糅、进步势力与落后势力并存,具有异质性。
从职业与出身看,陈宦的幕僚中既有从各种新式学堂毕业的人员,甚至留学归国人员,又有取得一定科举功名的人员。从各种新式学堂毕业的人员有:张联菜(1880—1966),字馥卿,山东淄博人,先后就读于北洋武备学堂(1903—1905)、北洋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炮兵科(1906—1908)。胡鄂公(1884—1951),字新三,湖判毁岩北江陵人,先后就读于郝穴预备中学堂(1906—1908)、北京江汉学堂(湖北旅京中学堂)(1908—1909)、保定高等农林学堂林业科(1909—1911)。邓汉祥(1888—1979),字鸣阶,贵州盘县人,先后就读于掘御昆明高等师范学堂(1905—1906)、贵州陆军武备学堂(1906—1909)、湖北陆军中学(1909—1911)。季自求(1887—1944),字天复,江苏南通人,曾经先后就读于南通中学堂(1902—1903)、江南将备学堂(1903—1906)。李炳之(1882—1968),字彪臣,河北正定人,先后就读于北洋保定武备学堂(1903—1905)、北洋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雷飙(1873——?),字时若,湖南邵阳人,曾经就读于湖北武备学堂(1903—1905。8)。刘郁芬(1880—1943),字兰江,河北清苑人,先后就读于直隶省陆军小学、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孔繁锦(1881—1951),安徽合肥人,毕业于清末陆军讲武堂。其他如王彭年、张庆云、刘延杰、赵锡龄等人均接受过新式学堂教育。留学归国人员有:刘一清(?一?)。字杏村,湖北武昌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1906。7—1908。5)。熊祥生(1880—1942),字吉安,湖北孝感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炮兵科(1906。7—1908。5)。王炳坤(1876—1926),字寿干,安徽肥东人,曾经在日本留学了五年(1904—1909)。刘虎臣,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06—1908)。取得一定科举功名的人有:骆成骧(1865—1926),字公辅,四川资中人,1893年中举、1895年中第一名进士(状元),陈宦的老师——他曾经担任过陈宦母校京师大学堂第一提调。他还是陈宦在四川期间的幕后高级政治参谋,曾经在日本考察过两年 *** (1906—1908)。何积祜,湖南道县人,清末举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曾祖父何凌汉为探花,其祖父何绍基为进士(1836)、翰林编修,书画家,学者,其叔祖父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均为书画篆刻家。邓文瑗,蓝天蔚岳父,举人,河北着名书法家,尤其擅长于钟鼎文。楼蔷庵,浙江诸暨人,书法家。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湖南沅陵人,1902年举人,曾经担任过广西宜山县、富川县知事,广东阳江厅同知,云南都督府副秘书长。张之江(1882—1966。5),字子姜,河北盐山县人,1899年考取了秀才。
从政治立场看,陈宦的幕僚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派:“帝制派”(旧派、北派)和“反帝制派”(新派、南派),两派围绕支持袁世凯还是支持护国军这个政治立场问题进行了剧烈的斗争。“帝制派”(旧派、北派)以张联菜为首,包括冯仲书、李炳之、熊祥生、刘虎臣、张庆云等人,大部分是北方的北洋派。“反帝制派”(新派、南派)以刘一清为首包括胡鄂公、邓汉祥、雷飙、王彭年、冯玉祥等人,大部分有过反清革命历史。曾任陈宦成武将军公署军务处参谋的张之江回忆说:“陈的左右分新旧两派,旧系以参谋长张联菜为首,是倾向拥袁世凯的;新系以总参议刘一清为首,是同情护国军的。”曾任陈宦成武将军公署军需处参谋的王彭年在1960年7月回忆道:“及筹安会起……凡筹安会傀儡场合,皆不令我参加。我等积极密谋,如何反袁,一时帝制派,反帝制派形成两大壁垒,暗斗颇剧。”1916年4月20日晚,“反帝制派”“ *** 于邓汉祥宅,讨论进止”。“反帝制派”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反袁,如屡次向陈宦分析时局、以轻重利害向他进言,最终促成陈宦决策宣布四川独立并和袁世凯断绝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四川独立反袁统一战线;担任反袁联络官,东进南下秘密联合其他反袁政治势力,为四川独立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张联菜为首的“帝制派”除了游说陈宦拥护袁世凯之外,还狂热地与护国军激战于泸州、綦江,如熊祥生和李炳之就与蔡锷部激战于泸州,导致护国军收复的泸州得而复失,损失惨重。刘虎臣与戴勘激战于綦江,曹锟说他“率领全团分赴合川、垫江防剿土匪,匝月以来,勤劳卓着”。熊祥生还在1916年3月27日致电袁世凯反对袁世凯退皇帝位:“忽奉撤消帝制之电,全体官兵同深愤懑……早歼巨憨,仰慰圣怀。我军休养数日,锐气全复,骤闻帝制撤消之命,官兵心无凭依,颇滋疑虑。乞诸公竭力耸动,勿轻听人言,遽变大计。务恳收回成命,以给人民之望,而系天下之重……副司令熊祥生叩。”李炳之在1916年5月10日得到陈宦在5月3日致电北京劝袁世凯退位的电文之后,马上发表《拥护中央决不听鼓(蛊)惑电》表示效忠袁世凯:“陆军部段总长,参谋部王总长钧鉴,借用唐次长定密。顷阅陈将军通电,恳求主座(即袁世凯一引者)退位,殊深骇异。吾辈始终以拥护中央为心,断不听信鼓惑谣言,现职旅第一团驻扎在重庆,其第二团之两营虽驻成都,军心可靠,请勿为念。惟此后本旅一切行动……仍恳钧座指示方针,俾资循率。毋任叩祷。李炳之叩。”尽管如此,“帝制派”还是没有阻挡住四川独立反袁的步伐。
陈宦幕僚成份复杂,新旧杂糅、进步与落后并存,具有异质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民国初期的社会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期社会,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仍然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但是政治层面与器物层面上出现了西方近代化因素。比如军队开始利用西洋、东洋的操典、器械。第二,这和陈宦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有关,久经官场的陈宦为了减少政治风险、左右逢源、进退有据,特意在幕僚中既安排拥袁的“帝制派”,又安插同情蔡锷的“反帝制派”。正如刘一清所说:“其他调用人员,亦夹杂有不少民党分子,如修承浩、雷飙等系蔡锷所荐。陈处处含有两套手法,能说他无所容心,是偶然巧合吗?”第三,这和陈宦的经历、背景、嗜好、情趣、价值取向有关。陈宦接受过几十年的儒家经典教育,并且考取过秀才、廪生、拨贡,但他又曾经就读于新式学堂,如湖北武备学堂、京师大学堂,而且追随锡良推行新政达8年之久,1911年初曾经到德国考察军事。可见,他本身就是一个新旧杂糅的人物。
其次,陈宦的幕僚具有浓郁的地缘与业缘色彩,体现了其地域主义与任人唯亲的用人特点。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团队具有浓郁的血缘、地缘、业缘色彩,陈宦的幕僚也具有浓郁的地缘、业缘色彩。
血缘关系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是一种最悠久、最亲密和影响最深远的人际关系,政治人物往往把血缘中的忠诚、团结带人政治领域,用人首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员。但是血缘关系有限,况且因为地缘和血缘具有密切的联系——正如费孝通指出:“在稳定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与地缘的因素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所以政治精英选拔人才之时,也会考虑地缘关系。同省的人相对于他省的人更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长期生活于同一环境的人,其大致相近的语言、风俗习惯,使彼此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他们的情感容易沟通,有较强的乡土认同感。在中国的地缘关系中,省界观念最为强烈。戴季陶指出:“某省者,某省人之某省也。此省界存在于国民心脑中,实一牢不可破之怪物也。中国之国民,其爱省之心实较爱国为切……然知中国人省界之深也。试以政治之分野观察之,某省而忽出一显吏,则其相援引者,必以半以上为同省之人。太平天国战后,曾国藩执政。湘人掌权,于是国内湘人同时为督抚者十五人,其它之幕僚属员无论矣。此一事也,湘人至今以为美谈而自负焉,省界现象也。合肥李氏执政中枢,而皖人附骥登龙者复盛焉。即日之政界,其若干省有执权者居枢要,则若干省之人皆得簧缘以进,而其它省无执政者之若干省,则群嫉而忌之焉。此亦有省界之现象也。”
陈宦的幕僚团队也有这种省界现象,其幕僚中两湖同乡很多,如刘一清、胡鄂公、熊祥生、王彭年、王芗臣、马贶生、修承浩、雷飙、何积祜、王奎楼等人。
陈宦幕僚群体的业缘色彩也很浓。所谓业缘,“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师生、上下级、同学、同事、结义兄弟、有共同兴趣爱好者等一种较为广泛的关系。这种业缘关系,虽然有亲疏之分,但情感融洽,志趣相投的,也可以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甚至可以与血缘、地缘关系相提并论”。陈宦幕府中很多人与他具有业缘关系:刘一清是他的老部下,陈宦为新军第二十镇的统制时,他是其正参谋,陈宦为黎元洪幕僚时,刘一清是其同事,陈宦为参谋本部次长时,刘一清为参谋本部的第一局局长。张联桑、李炳之、季自求、伍祥祯、冯玉祥、刘郁芬、张之江、邓汉祥、王彭年、孔繁锦均为其老部下。胡鄂公是其在黎元洪幕府中的同事。何积祜、楼蔷庵、邓文瑗是其诗文唱和之友。
陈宦幕僚的这两个特点给他的政治命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幕僚团队的异质性导致陈宦内部四分五裂,内耗、不稳定,无法形成坚强的战斗力。浓郁的地缘与业缘色彩,体现了其用人的地域主义与任人唯亲而非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导致四川失势者对他怀有很深的怨恨,从而使陈宦在四川的权力基础很不牢固,最终不得不败离四川、淡出政坛。
总之,陈宦入川之后,其用人的地域主义、任人唯亲色彩是很浓的。他曾经说:“用人一层,亟须分别汰补,实行振刷。”陈宦因此“把原来的厅道局官员撤换了一大半,在各方面安插自己带入四川的文武闲职人员”。季自求劝说陈宦不要独立时就说:“川人浮动成性,就安陆入川过程,川人失势者方修怨于四方上下,今与中央脱离关系,斯川人动作有辞,纸虎戳穿,益难统治。”这些因素都是陈宦在护国运动结束之后,不得不败离四川,从此淡出政坛的重要原因。与陈宦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代的张作霖在护国运动结束后仍然牢牢地掌握奉天的政权,且用3年时间统一了东三省(1916—1919),用7年时间杀人中原(1919—1926),掌握了中央政权,这其中就和两人的幕僚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⑻ 你好: 我也是宣姓诸暨人,生活在杭州,一直在找宣氏祠堂,哪位热心人知道请留言。谢谢!
我爷爷就是从诸暨一个基本都姓宣的小村里读书出来后居杭州 我小时候还随同他回去过 翻了七御姿野座山也有了根本就没册吵有路也亏他才认得 村里都没有年轻人了都是老人 给我印象很深 他说他们家的祠堂里有家镇喊谱 现在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搜姓宣的人基本全部都分布在浙江或上海 难道只有这一支家族存下来了? 我爷爷跟我讲那个宣氏居住的地方可能是用诸暨方言讲的 我听不大懂 发音是“旧一平”
⑼ 浙江省诸暨籍外地县级以上的领导
近代:民国时期,诸暨出了130多名国民党将军,占中国的百分之一点五,占浙江的16%。黄埔一期,600人,浙江占25人----其中诸暨人就有11人。
现代:
张仕波:中将 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驻香港部队司令员,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
吕新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璜山吕村人
陈智敏: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委员兼国家网信办副主任
蒋巨峰:四川省省长,现任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浬浦盘山村人
吕祖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浙江省省长---次坞大桥人
何东昌: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原教育部部长
胡祖才: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
黄奇帆:重庆市市长
陈金彪: 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孙永波: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 ---璜山高大村人
周国富:浙江省政协第九、十届委员会主席 原省委副书记
黄旭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俞国行:浙江省人大主任 原公安厅长
陈敏尔: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委副书记
杨基常: 广西省委副书记
葛慧君: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
陈龙: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潘家玮: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
俞仲达: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
钱巨炎:浙江省财政厅厅长
楼国华:浙江省林业厅厅长
杨建新:浙江省文化厅厅长
郭剑彪:浙江省交通厅厅长
徐焕明:浙核蚂江省商务厅副厅长
赵国明: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
邱飞章: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
周源祥:浙江公安厅110指挥中心主任兼航空警务队政委
金洪根:商务部驻缅甸大使馆商务参赞
张仲灿: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副校长
楼志浪:浙江省防范办主任 原金华公安局长
寿永年: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
陈石春:温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
殷乐人:温州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陈兴超:中共江西省鹰潭市委书记
魏伟: 中共绍兴市委秘书长、绍兴市委常委
袁宝成:广东省东莞市市长
何国梁:绍兴市人大副主任
张伟波: 绍兴市政协副主席
徐明光: 绍兴市副市长
丁晓燕: 绍兴市副市长
楼建明:新昌县委副书记 县长
徐文光:杭州富阳市委书记 –已提名为杭州市副市长
戚哮虎局锋:杭州桐庐县委书记 --已提名为杭州市副市长
王敏奇:湖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何伟仕:绍兴公安局副局长
陈旭东:上海海关副关长
寿永年:宁波鄞州区委书记
许捷:温州外事办主任
朱云鹏: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
徐自强:中将 北京军区副政委
葛焕彪: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政委
寿晓松: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桐氏晌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