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能给我介绍杭州拱墅区里一条路的由来 什么路都可以
德胜路:绿色欣荣的文化大道●设计理念走“现代派”路线“和体育场路、庆春路这些市中心道路有明显不同,整个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别于它们。”杭州市建委主任杨军说,这一次采集“历史”难度不小。一方面,8条道路大部分不在市中心区域,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设,有些是近年内设计完成的,另外,道路路幅相对较宽,两侧多为新建公建、公寓、农居,历史建筑及相关遗迹较少。因此,这次设计将走“现代派”——多以体现城市发展的现代历史为主。每条道路各有定位包括中国美院、南方院、华东院等四家有名气的设计院,联手为8条道路“打扮”。“德胜路、石祥路、石桥路多为城市入城口以及通过性交通干道,设计突出大气,反映城市欣欣向荣的面貌;而文一文二等5条道路‘书卷气’极重,体现书院文化、湿地水乡特色。”作为设计方代表,南方设计院院长方志达阐述了设计总思路。据了解,教工路的定位为“赋有书院文化的人文街区”;学院路为“休闲恬静的绿色住宅街区”;文一路为“江南水乡特色的绿色人文之街”;文二路为“精致休闲生活之街”;文三路为“人文科技生活之街”;德胜路为“绿色欣荣的文化大道”;石祥路为“城市快速生态走廊”;石桥路是为“人文多样的快速道路”。●设计亮点有了理念,如何呈现这些道路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呢?“我们把历史信息收集起来,按照重要性依次分为重点突出类(有一定规模,内容丰富,可引人参与、观赏的场所)、一般表达类、提示类三个层次,通过纪念性公园、城市家具、雕塑小品、提示牌、大型雕塑等加以表现。”方志达说。从初稿中看,“两口两线”有不少亮点。两口两线(德胜路、石祥路、石桥路)大型城雕放在大井入城口入城口是外地游客对杭州的第一印象。此次整治中,不少道路连接入城口,它们有不少故事可讲。“下沙是怎么来的?东汉时期,钱塘江北虽有大堤,但每当潮汛期,屡筑屡毁,屡毁屡筑,到20世纪60年代,余杭县委组织十多个公社,进行了长达10年的大规模围垦,遏止了洪涝的危险,有了现在的下沙。”设计人员说,为了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计划在下沙入城口(德胜路东入城口,两边紧邻高教园区)设计一组浮雕:恢复现在杂草丛生的水塘,主要以景墙的形式,表现当时人民围垦造地的样子,农耕的状态,体现海塘文化,同时,因为下沙现在有高教园区,要展示校园文化。而石祥路的大井入城口(位于余杭区,连接杭浦高速和杭州绕城高速,是杭州城北最大入城口),计划将城市标志(正在征集中)制作成一个雕塑,结合水系的引入,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入城口景观。此外,在德胜路的沪杭甬高速入城口,结合其目前周边的绿地,设置一个有杭州特色、反映出杭州理想居住环境的城市雕塑。道路交叉口讲述毛主席来杭州的故事1958年,毛主席、周总理来到浙江视察农科院,观看了双轮双铧犁,半个月后,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一系列决定,这包括,从正在农村锻炼的浙江大学部分青年教师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技术力量雄厚的农机系。这段历史故事,会出现在石桥路与德胜高架交叉口。道路交叉口是设计的一个重点。比如,在石桥路与半山路交叉口,将展现引入文天祥抵抗元兵入侵的故事,石桥路与石祥路交叉口引入小品、雕塑等。扩大部分“两纵三横”(教工路、学院路、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文化主题频现街头“天目山路口做成体育文化主题;文二路口附近的小公园打造成越剧文化;而文一路附近银马公寓前绿地将突出一个字:‘蚕’。”更多贴近市民的小公园充满着人文气息,是“两纵三横”的主要特点。教工路上的一处重点设计“越剧文化”,就拿成立于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做文章,将文二路口附近现有小公园进行改造,在沿路一侧设计一处以越剧文化为主题的小广场,广场通过一亭、两门楼、六块反映戏曲人生的花窗景墙烘托出戏曲文化,展示一个古代戏曲演出舞台的样子。文一路口“蚕”文化,则拿当时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蚕学馆为主题,用轻柔的丝绸引出蜿蜒小径,绿树掩映中洁白的蚕茧主题雕塑,表现“开全国蚕桑改良之先声”。主要节点增加更多绿色大量拥有绿色空间设计的休闲空间,是文一、文二、文三路、学院路的最大期待。如,莲花港河节点(文一路与丰潭路交叉口)将借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形象,创造一个以“莲”为主题的文化空间,辅以爱莲亭、莲花座凳、历史景墙等景观元素的设置,为周边居民以及过往行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生活空间。重新设计学院路天目山路口原有绿地,通过增加木栈道、休闲亭、休息座椅等现代园林的造景观方式,营造出一处参与绿色生活的空间。文二路口附近现在是小区人行休闲需要的绿地,计划通过花坛、灌木等几个元素进深营造空间,营造一个古代院落布局。●设计讨论设计好看还要有杭州味在对设计文本的讨论中,杭州市主要领导以及专家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雕塑小品设计得现代和好看没错,但是不要与其他城市雷同,要能代表杭州。比如说体育文化公园,设计一些以前杭州人小时候经常玩的弹洋片、玩弹子的童趣游戏也不错。”杭州市房管局局长杨坚说。杭州市政协原文史委主任王其煌则要求设计单位注重雕塑的风格。“比如在入城口,要让别人一眼就认出杭州来,或许,一句‘钱塘自古繁华’的诗,比一个后现代的雕塑更让人体味到杭州的韵味。”而有杭州“味道”的本土植物,也是专家们强烈要求整治中增加的部分,比如紫薇花、木芙蓉就很热门。此外,为了保持“两口两线”的立面整洁,杭州市计划,在道路沿途100公里内,户外广告原则上一律拆除。雕塑要精致但不能“脆弱”杭州城塑有过不堪回首的一些记忆:菜市桥公园里新添的《买菜》,卖菜小伙正给老太太称大白菜,秤砣被偷了一次又一次;庆春路上打鼓的老爷爷,鼓锤断了一根又一根;城东公园少女曾经被整个端走……这些损害拷问了一些人的素质,但用材、设计上的缺陷,却是管理部门要正视的。“历史遗迹要做到应保尽保,设计整体和谐但又有所区别。特别是,其设计和制作要考虑到永久保存这一点。比如,可以避免一些大量采用玻璃的雕塑,一些细节要想得更加周到,避免出现装了被偷、偷了再装的问题。”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这一次整治特别要考虑到雕塑的安全性,做到件件是精品,件件可流传。
B.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具体位置在哪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位于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号。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
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先后隶属于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和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