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杭州知识 » 杭州原来叫什么
扩展阅读
厦门西站在哪里 2025-07-05 15:58:00
北京到佳木斯卧铺多少钱 2025-07-05 14:58:01

杭州原来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6-10 04:52:47

① 杭州古代都叫过什么名字,分别是什么时候

1、钱塘

秦时即设置钱唐县,唐朝因避国讳改为钱唐,钱塘县这一称谓一直保留至民国初年。

2、武林

古代杭州的别称,最早记载于汉代,因武林山得名;一般认为,当时的武林山即今天的西湖西面群山的统称。宋周密着有《武林旧事》。

3、余杭

因隋朝公元589年设杭州时(杭州最初建州,之前一直是县建制,亦是杭州之名之始),最早州治(州政府所在地)在余杭(今余杭区余杭镇),公元590才迁至钱唐县,所以亦把余杭作为杭州别称。如白居易《冷泉亭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4、临安

南宋高宗避祸江南,升杭州为临安府,为南宋首都。是杭州比较有名的一个古称,注意和今天的浙江省临安市是不同的概念。当时的临安府就在今天的杭州市。

5、钱江、仁和

隋至五代时,随杭州城市扩大,成立了钱江县,北宋时,改钱江县为仁和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② 杭州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杭州在古代被称为余杭、钱唐、临安、杭州、西都、满城。

1、周朝之时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称为禹余杭。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2、秦时称为钱塘。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3、西汉时曾将钱塘改为泉亭县,到东汉时又复为钱唐县。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吴国的吴兴郡。

5、隋朝时废郡为州,杭州这个称呼第一出现。

6、唐时先为杭州郡,后又改为余杭郡,因避国号讳,故改“钱唐”为“钱塘”。

7、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国都,当时称为西府或西都。

8、宋时称为临安府。

经过北宋150多年的发展, 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

9、元时“天城”一次出现。

10、清代时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带建造“旗营”,俗称“满城”。

(2)杭州原来叫什么扩展阅读

杭州近代发展

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国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业也困难重重,西湖的不少景点,大多残破不堪,有的已经废圮。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获得新生。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

先是将原有的八区改名为上城区、中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艮山区、拱墅区、笕桥区;其后,艮山区并入下城区,笕桥区并入江干区,中城区大部分并入上城区,小部分并入下城区。

1958年4月杭县撤销作为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1961年3月余杭县并入杭州钱塘联社,成立新的余杭县。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 *** 正式签发《浙江省人民 *** 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2号)精神,撤销县级临安市,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以原临安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安区的行政区域,临安区人民 *** 驻锦城街道衣锦街398号。

③ 杭州为什么古称为临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杭州的临安城明朝是宋高宗提名的,赵构临时安置之城的意思,而杭州城在古代的称呼有临安,钱塘,临江郡,余杭等等。

杭州从古至今都是一座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城市,几千年来,杭州西湖、灵隐寺、千岛湖、大明山等诸多风景名胜之地,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游客。更有诸多着名的文人墨客来此写诗作赋,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现今的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更是其政治科教文化中心,科技发达,物产丰美,令人神往。

“杭”在古代行被认为是大船的意思,而杭州的第一个名字余杭便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时期,由此看来杭州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圣地,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诗人、作家、小说家以及歌手、导演等,他们的诸多着名的作品灵感均来自于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④ 杭州古代叫什么地名

杭州古代地名叫临安、钱塘、余杭、临江郡,具体如下。

1、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五代时期吴越国(907~978年)的西府。

2、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塘。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3、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

4、三国、两晋、杭州属吴郡,归古扬州。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桐庐,属吴州。

杭州风景名胜:

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两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湘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庐瑶琳森林公园。

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

⑤ 杭州古代叫什么

杭州:

周朝之时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称为禹杭。

秦时称为钱塘。

西汉时曾将钱塘改为泉亭县,到东汉时又复为钱唐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吴国的吴兴郡。

隋朝时废郡为州,杭州这个称呼第一出现。

唐时先为杭州郡,后又改为余杭郡,因避国号讳,故改“钱唐”为“钱塘”。

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国都,当时称为西府或西都。

(5)杭州原来叫什么扩展阅读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2018年1月,杭州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

⑥ 浙江杭州古时候叫什么

杭州在古代被称为钱唐、泉亭、临江、西府、临安。

1、钱唐: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置钱唐县,是杭州地建县之始。

2、泉亭:西汉末王莽时改钱唐县为泉亭县,东汉建武初复旧名。

3、临江:南朝梁太清三年,侯景升钱唐县为临江郡,因濒临钱唐江而名。

4、杭州:隋开皇九年,废钱唐郡置杭州。因杭州得名于余杭,隋大业三年和唐天宝元年曾两度改杭州为余杭郡,在一定历史阶段常以余杭指代杭州。

5、西府:五代时钱镠以杭州为都城,称西府,也称西都。以与行都越州称东府、东都相对应。

6、临安: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闻杭州辖县有临安,以为吉兆,遂升杭州为临安府。

(6)杭州原来叫什么扩展阅读

关于杭州的历史人文

天地玄黄,巨变沧桑,亿万年前,地壳剧烈运动形成低洼泻湖,也就是现在的西湖,东汉官员在这里修建海塘。北宋时期西湖之名得到官方确认,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担任知州,开始了疏浚湖水的任务,并有创造力的将芳草淤泥广泛利用,铸成一道横贯北南的大长堤。

那里有六奥九亭,桃树柳树芙蓉遍地都是,浩大的西湖工程,因为九亭而变得层次多样,美不胜收。这一汪碧水,给杭州注入了灵魂,一座城因湖而胜。

杭州萧山的跨湖桥遗址,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产生了成熟的定居农耕文明,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船在这发现。距今大约5000年前,这里出现了中华文明曙光之一——良渚文化,历经文化的壮大发展,最终成就了杭州的繁华。

杭州之名始于隋朝,伴随大运河开凿,杭州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集聚点,互通有无。多元碰撞使城市气象为之一振,被称为东南第一洲。

南宋之时定都杭州,商贸往来频繁,杭州街头可以听到各地方的方言,据史记载,南宋初时的外来居民已经超过了当地人口,南北的文化,继承和发扬直到今天。到南宋的后期,杭州人口已达124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一流城市,而当时西方最繁盛的城市是威尼斯,人口只有10万。

明清时期,干隆皇帝在下江南时,有人创造了《干隆南巡图》,1792年英国使团路过杭州时,在小记中这样描述道,杭州是一个联系南北各省的大商业中心,城内商店和货站许多规模之大大于伦敦,南宋诗人范成大曾赞美过杭州。意大利人曾将杭州称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华李富贵的天城。


⑦ 古代的杭州叫什么名字

问题一:杭州古代叫什么 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 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 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 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 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时,西湖已有 “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随后有 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 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 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 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书・ 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 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城的范围也 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 (627-64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长庆 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 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 五代时,不 *** 戈,其人民幸福富......>>

问题二:杭州古代名字 余杭、钱塘、杭州、临安。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今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到了南宋时,开始了杭州的鼎盛时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为临安府,治所在钱塘。

问题三:古代的杭州叫什么? 杭州:临安
扬州:扬州
洛阳:洛阳

问题四:古时候的杭州叫什么啊 南宋都城临安

问题五:杭州以前叫什么名字 大禹治水经过杭州,大家就称此地为禹航,后变为余杭,后又成杭州。余杭还在,不过是杭州的一个区。
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梗重修六井。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问题六:在古时浙江叫什么州? 春秋:越国、吴国
战国:越国、楚国
秦:会稽郡(浙北)、闽中郡(浙南)
汉:扬州之吴郡、会稽郡
吴:扬州之吴郡、会稽郡、临海郡
晋:扬州之吴郡、东阳郡、会稽郡、临海郡
南朝:扬州之吴郡、东阳郡、会稽郡、临海郡、永嘉郡
隋:余杭郡、吴郡、遂安郡、会稽郡、永嘉郡、东阳郡
唐:江南东道
五代:吴越国
北宋:两浙路
南宋:两浙西路(杭州、湖州、嘉兴一带)、两浙东路(绍兴、宁波、温州、金华一带)
元:江浙行省
明:浙江布政使司
清:浙江省

问题七:过去杭州叫什么名字 “杭州”的来历: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赴诸侯大会,在此“舍杭(杭,方舟)登陆”,因称“禹杭”,后来演变成“余杭”,隋代开始正式出现“杭州”这个地名。杭州又名钱塘。相传古代海潮侵袭,有当地豪门募钱筑堤,名“钱唐”,唐代为了避国讳改为“钱塘”。

问题八:杭州历史上还有过哪些名称 余杭、钱唐、吴兴、临江、西府、西都、临安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是指杭州,
杭州的历史大致如下:
(1)从“余杭”到“钱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越,后属吴,越灭吴后,复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业三年(607年),改置为余杭郡。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年)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年)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长庆二年(822年),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

问题九:杭州的古地名有哪些???? 钱塘 临安 汴州
宋时有“临安”一称,明时称为“仁和”。
钱唐-秦置钱唐县,是杭州地建县之始。钱唐系越浯地名,其义今不详。
泉亭-西汉末王莽时改钱唐县为泉亭县,东汉建武初复旧名。
临江-南朝梁太清三年(549),侯景“以钱唐为临江郡”。因濒临钱唐江而名。
杭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五》:“杭州在余杭县,盖因其县以立名”。因杭州得名于余杭,隋大业三年(607)和唐天宝元年(742)曾两度改杭州为余杭郡,在一定历史阶段常以余杭指代杭州。
钱塘-唐武德四年(621),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以后历代因之,钱塘成为杭州别称之一。
西府-五代时钱B以杭州为都城,称西府,也称西都。以与行都越州称东府、东都相对应。
钱江-五代梁龙德二年(922),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因县境临钱塘江而名。
仁和-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改钱江县为仁和县。系取仁爱和平之义。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引宋赵葵《行营杂录》云:“初陈桥兵变,太祖整军从仁和门入。高宗南渡幸杭,见邑名仁和,甚喜曰:‘此故都城门也’,遂决迁都之意”。
临安-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闻杭州辖县有临安,以为吉兆,遂升杭州为临安府。
武林-亦作虎林,原是山、水名,后演变成杭州的别称。《梦粱录》卷七:“杭城号武林,又曰钱塘。”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清丁丙《武林坊巷志》等,均以武林指代杭州。
杭州之名的由来
因上古时代大禹治水乘船途经于此,称禹航,即余杭,之后余杭设立州治,改称杭州。以后,杭州成为专名,沿用至今。隋开皇九年(589),废钱唐郡置杭州。《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五》:“杭州在余杭县,盖因其县以立名”。因杭州得名于余杭,隋大业三年(607)和唐天宝元年(742)曾两度改杭州为余杭郡,在一定历史阶段常以余杭指代杭州。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古称钱唐。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⑧ 杭州在南宋以前叫什么呢

既然要知道南宋以前叫什么名字,那么南宋时期名字是临安,也就是南宋的都城!不过它还有几个曾用名,扬州、余杭、钱塘等等!当然也处于不同朝代!

临安

宋代北方政权南移后,公元1129年,朝廷下令将杭州郡升为临安府,并且成为了南宋政权的都城。南宋多次对外贸易都从临安为起点,临安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南宋海外贸易收入。泉州与杭州成为南宋两大通商口岸,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如今的杭州更加发达与便利,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激荡着这座千年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