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医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2000年医药工业(英文表述:Medical Instry)完成总产值2332亿元,年均增长17.5%,高于九五计划15%的目标。实现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年均增长15.5%。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完成1509亿元,比1995年增加705亿元,年均增长13.4%。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达6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8亿美元,年均增长4.8%,医药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医药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70亿元,比1995年增加155亿元,年均增长18.6%,实现利润143.8亿元,比1995年增加了94.3亿元,年均增长24.5%,均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18%的目标。医药商业实现利润7.6亿元,比1995年增长4亿元,年均增长16.1%。医药行业实现了效益增长快于总量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
2009年第三终端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14亿元,同比增长26.7%。
2010年8月医药行业收入及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速为25.69%、34.71%。 2.医药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行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过度分散的局面,提高了生产集中度。医药行业已有25家企业进入国家520家大型企业的行列。医药工业销售额前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35.7%,比八五末的19.7%提高了16个百分点,一批优势名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青霉素、维生素C、合成维生素E、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大吨位产品的生产企业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片剂、粉针剂、水针剂、输液、胶囊5大类制剂前50家的生产集中度分别达到44.3%、97.6%、66.5%、58.9%和56.2%。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国有经济从55%下降到36.1%。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医药商业打破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产权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组建了一批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经营方式开始转变,总代理、总经销,集中配货,连锁经营等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尤其是连锁经营在九五期间有较大的发展,全国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近200家医药连锁企业,连锁经营的药店超过5000个。一批企业积极进行了医药电子商务的探索与试点。
西部地区的医药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四川己成为我国中药生产大省,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内蒙、广西等省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民族药生产基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化了地区经济结构。 3.科教兴药取得一定成绩。
医药行业贯彻科教兴药方针,加大了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1999年新产品产值率达15.8%。九五期间,我国医药企业与科研单位共获得各类新药证书5043个,涉及2112个品种,其中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08个。
临床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的β内酰胺类系列产品在抗生素类化学原料药中的比重由八五末的15.3%提高到1999年末的20.3%;一些紧缺的医药专用关键中间体如6-氨基青霉烷酸(6-APA)、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异植物醇、三甲基氢醌等基本实现了替代进口。天然维生素E,罗红霉素、阿齐霉素等重要产品实现了产业化,控释、缓释、透皮等新剂型有较大发展。
高效分离与纯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微囊化及靶向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在医药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青霉素产率已由八五末的0.7-0.8吨/年?立方米发酵容积提高到的1.0-1.1吨,维生素C的总收率由八五末的48%提高到60%左右;地塞米松生产采用生物脱氢新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有批量出口。
中药新产品开发加快,尤其是在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消化系统、肝炎等疾病方面的新品种有所突破。中药杏灵颗粒、丹参滴丸已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预审,并进入临床试验,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又迈出了一步。藏药等民族药物也从少数民族地区走向了全国。
制药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九五期间,有一大批先进、适用的设备如双环流气升式发酵反应器、动态提取设备、微孔滤膜过滤器等实现了产业化,并广泛应用到制药工业生产中。一批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到2000年底,有780多个制药企业(车间、剂型)通过了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质量有所提高。
医疗器械中的一些高、精、尖产品如磁共振、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装置)、彩色B超等实现了产业化,中低能直线加速器等基本实现国产化,旋转式伽玛刀、数字减影成像系统、激光手术器、纤维光纤内窥镜等能批量生产,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全中文直接数字化X线医学影像系统在我国研制成功并投入了临床应用,大功率二氧化碳心脏激光治疗仪研制成功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医疗器械产品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零部件的配套采购已开始实现国际化,有近10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 4.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绩。
医药行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也是利用外资比较成功的行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建厂。医药商业的中外合资试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这些三资企业的建立,不仅引进了资金,还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理念,对国内企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⑵ 中国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前二十个医药企业
1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5,296,848
2 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236,520
3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04,152
4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478,056
5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1,262,819
6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215,543
7 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08,161
8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90,348
9 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 712,413
10 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552,030
11 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 489,205
12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77,515
13 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 439,927
14 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408,221
15 乐仁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01,000
16 中信医药实业有限公司 374,659
17 河北东盛英华集团 364,803
18 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 364,676
19 天津医药集团太平医药有限公司 348,928
20 天津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有限公司 334,619
21 江苏亚邦医药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310,680
22 新疆新特药民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97,806
23 辽宁东北制药集团公司供销公司 296,255
24 深圳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3,849
25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284,707
26 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74,300
27 湖南省长沙双鹤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264,503
28 山西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61,315
29 四川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60,560
30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57,281
31 浙江省医药工业有限公司 243,927
32 江苏省苏州礼安医药有限公司 232,205
33 济南中信医药有限公司 210,039
34 江西汇仁集团医药科研营销有限公司 190,481
35 福建鹭燕(集团)公司 180,801
36 北京市京新龙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178,816
37 山东瑞康药品配送有限公司 177,838
38 江苏省南京华东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76,556
39 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173,683
40 上海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 172,650
41 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68,300
42 山东临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67,000
43 国药控股湖北新龙有限公司 159,989
44 上海新先锋华康医药有限公司 157,980
45 陕西华远医药商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0,000
46 广西柳州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47,496
47 北京天星普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41,634
48 深圳中联广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0,756
49 浙江省台州医药有限公司 139,653
50 北京双鹤药业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137,478
51 福建惠好药业有限公司 134,786
52 湖南省全洲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33,543
53 江苏常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3,377
54 湖南博瑞新特药有限公司 132,000
55 北京金象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31,841
56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 130,195
57 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28,246
58 福建省厦门医药采购供应站 125,921
59 北京普仁鸿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125,000
60 河北邢台市万邦医药有限公司 124,000
61 浙江省温州市生物药械供应有限公司 121,652
62 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有限公司 121,515
63 上海康健进出口有限公司 119,840
64 无锡山禾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118,524
65 湖南双舟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18,115
66 浙江嘉信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15,000
67 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 113,981
68 浙江温岭医药药材有限公司 113,303
69 河南省医药有限公司 113,000
70 安徽省阜阳市康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13,000
71 北京京卫国康医药有限公司 109,774
72 河南省爱生医药有限公司 108,000
73 嘉事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6,174
74 海南泰凌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02,055
75 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 101,845
76 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006
77 辽宁省沈阳维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0,000
78 安徽省阜阳医药采供站有限责任公司 968,56
79 浙江省宁波海尔施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93,845
8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药业有限公司 93,257
81 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 91,085
82 江苏华晓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88,005
83 天津合作领先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87,639
84 浙江省衢州医药有限公司 86,174
85 云南东骏药业有限公司 85,712
86 北京华立永正医药有限公司 84,325
87 浙江省杭州凯仑医药有限公司 83,979
88 辽宁省康莱药业有限公司 81,795
89 上海虹桥药业有限公司 81,488
90 辽宁省医药实业有限公司 80,503
91 江苏省医药公司 80,168
92 重庆科渝药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80,040
93 青岛百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80,000
94 河南省康信医药有限公司 79,709
95 上海申威医药有限公司 79,166
96 上海复星药业有限公司 78,868
97 云南医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7,933
98 福建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7,869
99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商业公司 74,819
100 山东康诺盛世医药有限公司 74,125
⑶ 等着救命呢,长春哪有卖十滴水口服液的
长春市宽城区胜利大街498号
一楼进去右手边 北方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