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是描绘哪个地方的早春美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的是浙江杭州西湖早春美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白话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内容中心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❷ 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树呢
天气网讯,西湖的美景除了湖水与建筑物之外,还有一大观赏点那就是西湖边上的柳树。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柳条随着徐徐清风飞扬,非常有已经,不禁让人想到那句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过,最近有人反映,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问到“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树呢?
杭州西湖柳树被换成月季
西湖柳树
近日,有人发现,杭州西湖断桥到保俶路一段,原来的柳树不见了,变成了月季和蔷薇。本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现在树没了?
从网传视频显示中,西湖一处岸边的垂柳已经不见,原先栽种柳树的位置栽上了正在盛开的月季。视频显示,垂柳被挖掉的位置距西湖断桥仅有几十米,以往的“断桥垂柳”景色已然不在。视频发布者表示:“原来的柳树已不在,换成了月季和蔷薇。”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断桥垂柳”变“断桥月季”了,还是垂柳更有意境。也有网友认为,现在的视野更开阔了,更能把西湖最美的一角和断桥彰显出来。
5月11日,网传杭州西湖断桥附近的柳树被挖掉,换成了月季。杭州西湖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挖掉的柳树是因为有病虫害,还会栽上新树。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具体问题需要咨询业务部门,11日下午相关部门会有一个现场的解释。
关于柳树的诗句:
柳树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佚名《采薇》
2、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
3、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左纬《春晚》
4、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5、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6、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张仲素《春闺思》
7、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常建《春词二首》
8、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佚名《青青河畔草》
9、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李贺《南园十三首》
1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1、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1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14、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15、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李商隐《柳》
16、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秦观《纳凉》
17、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18、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9、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春景》
柳树
20、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21、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22、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张敬忠《边词》
23、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赵孟頫《东城》
2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5、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杨万里《新柳》
26、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佚名《送别诗》
27、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28、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29、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𫛸鴂》
30、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白居易《望驿台》
31、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3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3、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蒋捷《虞美人·梳楼》
34、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秦观《画堂春·春情》
35、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