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知道南站到杭州市西湖区保俶路146号怎么坐车或者地铁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 → 318路区间,全程约8.3公里
1、从杭州汽车南站步行约480米,到达婺江路站
2、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5站, 到达武林广场站(也可乘坐地铁1号线)
3、步行约150米,到达武林广场站
4、乘坐318路区间,经过2站, 到达胜利新村站(也可乘坐318路)
5、步行约410米,到达宁波银行(保俶路支...
❷ 保俶路 俶 读什么音
俶
读音:[chù][tì]
部首:亻五笔:WHIC
释义:[chù]:1.开始:~扰。 2.作。 3.整理:~装(整理行装)。 4.善:“令终有~”。 [tì]:同“倜”。
❸ 杭州所有路的名称
部分路名如下:
浦玉路、虎跑路、凤起路、云起路、玉古路、鲲鹏路、保俶路、三角荡路、岳王路、海潮路、望江路、秋涛路、阔石板路、清波路、紫薇路、都锦生路、密渡桥路、古新路、香积寺路、桑植路;
月雅路、隐秀路、竞舟路、听溪路、留和路、龙井路、灵隐路、满觉陇路、浣纱路、白沙泉路……
分类:
一、普通路名:
环城路、解放路、人民路、体育场路、中山路、建国路、绍兴路、延安路、台州路、丽水路、舟山东路、浙大路、大学路、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
二、文艺路名:
武林路、河坊街、西溪路、苏堤、白堤、杨公堤、明月桥路、水漾桥、秋涛路、天水桥、清吟街、采菱路、霞湾巷、十里锒铛、浣纱路、小河直街、玉泉路、梅花碑、半道红、龙井路……
❹ 引 西湖保俶塔的“俶”怎么读
研究西湖保俶塔的“俶”怎么读,似乎有点儿像孔乙己钻研“回”有几种写法。但是,孔乙己如果不是中科举的毒太深,不是迂腐到不知生计,而是只在暇闲的时候,玩弄玩弄古文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孔乙己的爱好,比较男盗女娼,总高贵些吧?虽然他把自己知道“回”有几种写法,拿到小P孩面前去卖弄,算不得“砖家”,可他的心地并不肮脏。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回”有几种写法这类东西,不可一棍子打死,因为它们并不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在特殊情况下,这些牛角尖里的“学问”,还是会有用的。 杭州地名中的“俶”,都是指五代吴越最后一位国王钱俶。钱俶(929-988),父钱元瓘,母吴汉月。948年—978年在位,也就是从19岁到49岁做了30年的国王。他本名钱弘俶,960年北宋建立,为避赵匡胤父赵弘殷的讳改名为钱俶。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钱俶全家去开封,不能再归。988年去世,他的去世是寿终正寝,还是被酒中下毒,是个历史疑案。 对于保俶塔的“俶”,现在杭州的广播电视媒体,讲普通话时都读为chǜ。众多繁杂的权威现代字典、辞书,也都认为保俶塔的“俶”应该读成chǜ。《汉语大字典》虽然认为“俶”意思为善的时候读shū,但是仍然明确指出“保俶塔”的“俶”应该读为chù。 或有人认为钱俶的父亲给他取名“俶”,意思是“善”,所以应该是读为shū。钱俶的父亲给他取名“俶”,意思是什么,家庭私事,证据太难说了,要考证出来,也太玄妙了。说钱俶父亲的意思是“善”,能证据确凿吗?为什么就不能是“始、作、厚”等呢?“始、作、厚”不也都是含义很好的吗?网络文库《中国人名怎么读》第36“钱俶的俶怎么读”,也想当然地说:“弘俶当为弘善之义,俶取善义,有shū、chù两读。”——“弘俶当为弘善之义,”有何证据?“俶取善义,有shū、chù两读”,更是毫无根据。 《宋本广韵》告诉我们,在钱俶那个时代,这“俶”字,字义只是四种:“始也、厚也、作也、动也”,那时的“俶”字已经没有“善”的字义(注1)。所以现在如果有人以为钱俶的父亲给他取名“俶”,意思是“善”,那不过是假想,不可能是历史事实。因此,在钱俶时代,“俶”也就绝不会读成shū。 《宋本广韵》里,“俶”的字音是入声。现在普通话里没有了入声,但是江浙一带方言里有大量的入声字,《宋本广韵》注“俶”字音“昌六切”,改吴语入声读普通话的去声,就是chǜ。 清朝《康熙字典》,注“俶”字音,与《宋本广韵》同,也是“昌六切”,并且指出“音埱”,查“埱”字,音也是chù。 所以,西湖“保俶塔”的“俶”,无疑应该读作chǜ,而且只能读成chǜ。 但是如果把该塔,读成或者写成“保叔塔”,也是正确的,现在杭州本地人的口语,还是大多叫着保叔塔。因为该塔本来就不叫保俶塔,而是叫保叔塔。保俶塔是明朝后期,才由个别文人想出来的。所以如果读写为保叔塔,是一点错误都没有的。 该塔初建于五代后周时期,而不是北宋。历史上有过“保叔”、“宝石”、“宝叔”、“宝所”、“保所”、“保俶”等多种名称,主要是谐音转换而已。“保叔塔”是北宋以来民间约定俗成使用时间最长的名字。“宝石塔”一说,是因宝石山而来,“宝石山”之名也来源于五代吴越王,“宝石塔”因山而名,最合符事理,“宝石塔”与“保叔塔”,在杭州话里,声音非常相近。“保叔塔”所以叫得响,与“宝石塔”声音近似,也有极大的关系。明朝后期个别文人想出保俶塔来,也是因为“俶”与“叔”,字形相近,声音相似。 总之,西湖保俶塔,写成“保俶塔”,“俶”就应该读成chǜ,不能读成shū。读成“保shū塔”,就应该写成保叔塔。可以这么说:保俶塔是塔的今名,保叔塔是塔的古名(注2)。 当然,在正式的场合,我们还是应该避免混乱,使用通行的今名保俶塔。——这小小宝塔的历史掌故,就是这样的复杂,呵呵。 ——————————————注: (1)东汉《说文解字》:“俶,善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诂》《毛传》皆曰:淑,善也。盖假借之字,其正字则俶也。淑者,水之清湛也,自淑行而俶之本义废矣。” 自从“淑”通行后,“俶”的本义“善”就废了,——“自淑行而俶之本义废矣。”。也就是说,自从“淑”字通行,“俶”就失去了“善”这个字义。既然“俶”已经失去了“善”这个字义,又何来读音shū呢?所以,现代大多数字典“俶”字都没有shū音,是完全正确的。 《宋本广韵》表明,“俶”的字义在北宋的时候就已经只是四种:“始也、厚也、作也、动也”,没有了“善也”。没有了“善”义,也就没有了读音shū。可见现代字典再注“俶”意思为“善”时,读shū,就纯属多余了。 (2)“保叔塔”之名始于北宋,“保俶塔”之说始于明末,清朝、民国两种叫法并存,当代才定名为保俶塔。所以说,保叔是古名,保俶是今名。 有外地游人因为杭州民间仍然叫保叔塔,就以为“俶”五代音shū,那完全是误解。——他们错误地以为这塔起初就叫“保俶”,所以就想不通现在本地人为什么还叫“保叔”了。——这塔起初绝不叫“保俶”,想一想吧,古代避讳是个重大问题,国王为了避北宋皇家的讳还要改名,钱俶的臣下又怎么敢用国王的名字去命名一座塔?所以保叔才是古名,所以杭州现在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用着古名。——不过是如此而已。
❺ 杭州保俶路小学和保俶塔实验是同一个学校还是不同的两个学校,还是两个有什么关系,地址在哪里
保俶塔实验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从1年级到9年级的,保俶塔实验是西湖区,当然也是杭州的名校了。有两个校区,松木校区:西湖区天目山路81号;申花校区:西湖区南泉路。
另外保俶塔实验学校还有一个美术特色高中。
保小是保俶塔实验的小学那部分,是同一个学校。
❻ 杭州有一条路、一个塔、一座山 名字有:保淑、宝俶、保俶、宝淑。。。 究竟叫什么路、什么塔、什么山
保俶路、保俶塔、宝石山
❼ 保俶路的介绍
保俶路,南起北山路,北接天目山路,长一千五百五十八米,以路西侧之保俶塔得名。保俶塔原名应天塔,建于吴越时期,《西湖寻梦》载:“太平兴国元年(976),吴越王俶闻唐亡而惧,乃与妻孙氏、子惟浚、孙承祐入朝,恐其被留,许造塔以保之。”此乃更称保俶塔之由来。后几经圮建,又有宝叔塔、宝石塔之名。旧时,登塔观海日为西湖四时幽赏之一。张宁《再游宝石塔》诗云:“负郭岩扉敞石坛,上方门经绕层峦。楼观海日夜光曙,竹引湖风夏亦寒。林外歌声泉出谷,水中人影钓扬竿。
❽ 保俶路属于什么街道
保俶路88号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办事处。
❾ 杭州市保俶路属哪个区
西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