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开始融入世界,近代,哪一条约之后,请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和条约影响。
1840鸦片战争后,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五个通商口岸为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南京条约》第二条: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条约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从此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南京条约使爱国进步人士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社会矛盾日渐激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Ⅱ 上海屈辱历史开始签订于哪个条约
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不敌、被迫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同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Ⅲ 上海被迫开端口是哪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一鸦战争结束后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学背的最熟了。 广、厦、福、宁、上五个城市被迫开放。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海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Ⅳ 上海现在还有租界吗
没有。
1943年1月,美、英两国审时度势,废除了历史上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战时陪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改订了新的条约,放弃了治外法权和在华的一切租界。
至此从法理上存在了百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宣告结束。实际上,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上海租界才真正由中国政府收回。
Ⅳ 上海的侵战争被迫签订什么条约
上海的侵战争被迫签订的是《南京条约》
(Treaty of NanJing)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Ⅵ 中美在上海签订什么条约有何重要意义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 2 月 28 日中美双方签订了《联合公报》。 双方声明:①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②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③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④任何一方不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和谅解。台湾问题:中国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反对 “ 两个中国 ” 。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Ⅶ 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条约有些什么
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2.天津条约——清咸丰八年(1858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瑷珲条约——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4.北京条约——1860年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5.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6.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Ⅷ 中国近代史上哪部条约将上海开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1.割让香港2.赔偿巨款(2100万银元)3.开放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参考资料历史课本初二第一册第一课 南京条约》细节
中国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由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政府全权公使H.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为:①中国割让香港。②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驻领事,通称五口通商。④废除“公行”制度,英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进行贸易。⑤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1843 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0月8日, 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被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该条约中,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同时还制订了海关税则。《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于1844年分别强迫清政府订立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Ⅸ 上海曾经是那几个国家的殖民地
上海没有当过任何国家的殖民地,只是在清末时期,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成了很多国家的租界。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租界去的建筑富有欧洲特色。比较知名的建筑有:
1、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公共租界北浙江路(今闸北浙江北路191号)。
2、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法租界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20号)。
3、上海孙中山故居,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
4、中共一大旧址,法租界望至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5、1924年毛泽东寓所旧址,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今威海路583弄)。
6、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公共租界麦特赫司脱路张家花园(今泰兴路郑家巷91号)。
7、上海鲁迅故居,公共租界日本区施高塔路(现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9号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经济最繁荣、法律最完善、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当时的上海仅次于纽约,伦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今北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两区南部沿江地带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对应公共租界中区、西区、北区与东区。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主要位于上海市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和徐汇区两区内,东部狭长地带则伸入今黄浦区。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9)上海还有签过什么条约吗扩展阅读:
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会战中,日军将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作为进攻中国军队的基地,并以海军陆战队代替租界巡捕,公共租界在事实上被分割成两部分,苏州河以北地区成为日军控制的势力范围。人称“上海日租界”。
北区和东区的日占区遭到中国多个军团的猛烈进攻,70%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公共租界的主体部分中区、西区及西部越界筑路区域分别由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军队防守,继续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达四年之久。1940年,由于欧洲战事爆发,驻沪英军撤退。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的中区、西区和法租界,英国和美国控制上海公共租界、法国控制法租界的时代宣告结束。
1943年,日本人支持的汪精卫政权经过对日交涉,收回所有租界。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希政府宣布,同意放弃在华租界。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法租界,改称第八区。8月1日,汪精卫政权收回上海公共租界。
Ⅹ 割让上海是什么条约
上海没有割让过,只是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842年 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
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