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邮票在中国的发展史。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
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首团灶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
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
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
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端口书信馆邮票。
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着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着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
4.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
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
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者扮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
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或册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
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
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
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
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
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
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
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
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着作。
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
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
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
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
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
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
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
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
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着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
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http://jx.xinjiyuan.net/linxiang/jyhd.htm
B.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中国第一张邮票-------大龙邮票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通信手段是邮驿。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王朝在宁夏境内设置邮驿机,
任命传邮驿臣,开驿道、建驿站、备车马,借以传递公文。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开办“大清邮政”。但是邮驿大多是为官府服务。民间只好使用托人带信。
在明朝永乐年间,中国出现了“民信局”,专门经营民间私人邮件。
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后,英国率先在香港殖民地设立邮局,然后列强纷纷效仿:德国,日本,法国,俄国等。这些邮局现在我们称之为“客邮”。
在客邮存在的同时,各地还出现了“书信馆”。以1863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最早。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拿培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端口邮票”。
1876年,请政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 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设国家邮政,摆橡搏脱了中国邮政完全受外国人统治的局面。改用银元为单位。由于新票还未印出,所以就用小龙票加盖银元单位,后用新印的万寿票加盖银元单位。但是还是不够用,于是就用一种大清朝的红色印花税票加盖银元单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套邮梁敏祥票出现了很多珍贵的邮票。
1897年8月16日,新设计的邮票终于出来了,这就是蟠龙邮票。图案有蟠龙,鲤鱼,飞燕。
C. 谁知道邮票的历史
邮票的祖先——黑便士
邮票家族的祖先是谁,在哪年什么样背景下而诞生的。这个词题,现在有一 些刚刚踏入集邮大门的集邮者,他们还没有了解清楚这个问题。早在邮票出世以 前,人们就有信件往来。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使得人们的书信往来日益频繁。那时候还没有邮票,邮寄信件的费用是由收信件 的人来付,寄信人反而不用花钱。说起邮票的诞生,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广泛 地流传着:一百多年前,英国一个小姑娘收到一封来信,她接到信后只往信封上 看一眼,就交给邮递员氢信退回去。她说:“我没有钱收信。”邮递员和她争执 起来。这时有个叫罗兰。希尔的英国贵族散步走了过来,看到这种情况,问明争 执原因,他掏出钱为小姑娘交了邮费。小姑娘很感激他,并向他说了实话。
她说,这是她远方亲人的来信,因为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交邮费。她们事 先约好,如果他的身体健康,就在信封上画上一个圆圈,她收信时看到信封上的 圆圈:就知道她身体安好,可以不必付钱取信了。这位英国贵族明白了小姑娘拒 绝收信的理由,觉察到邮政管理上有漏洞,认为邮政制度需要改革。 1837 年, 罗兰。希尔印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可行性》。书中 提出了改变收费办法,降低邮费、统一邮费等系列改革建设。他建议印制统一的 邮票,由寄信人付钱购买贴在信封上寄出,收信人不必再支付邮费。
他的建议得到广大群众和工商界的支持,一些顽固守旧的人却加以阻绕。
但是,改革是不可阻挡的,两年后英国政府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进行 邮政改革。罗兰。希尔为设计邮票图案忙碌着。他举办邮票设计公开竞赛,参加 竞选的邮票国案很多,最后选用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像,两边有简单的图案作 装饰。
这种邮票于1840年5 月6 日正式发行,在这一年中,重印了十一次,印了6800 万枚。这种邮票是黑色的。按照罗兰。希尔的建议,不管一封信寄往多远的地方, 邮费一律定为一便士(便士是英国货币的名称),所以这样邮票就有了“黑便士” 的别称。“黑便士”票幅很小,没有齿孔,使用时要用剪刀一枚一枚地前开, 稍不注意就把邮票剪坏了。后来英国一些小商店为了赚钱,就买进整张邮票剪开, 然后再一枚一枚地出售。可渣祥早见,最初的邮票是不完善的。但是,罗兰。希尔这个 卓有成效的改革,导致了邮政事业的巨大转度,它简化了邮如雀件收费的繁琐的手续, 加快邮件传递速度。从“黑便士”出现到今天,人类用邮票已有一百五十多来的 历史了。在这一百多年中,各国宴哪发行了数10万种邮票,“黑便士”——邮票的祖 先,它一到世,为人类的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的领域,集邮活动很快地出了。人们 忘记不了罗兰。
希尔的功勋,为了纪念他,许多国家都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
TOP
邮票名称的来历
最早,邮票一词是从英文POSTAGE.STAMP.直译来的,意思就是“邮资凭证“.1840年,英国最早发行的邮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继而各国仿效,纷纷发行图大多是君王将头像的邮票,流传到我国后便叫“人头“.1879年上海<<申报>>上就曾刊登一则广告:收买信封老人头:部局书信馆人头每百个价二角;海关人头 每百个价二角;东洋人头每百个价三角..... 六年后,<申报>上刊出又一则告:“收买信面旧人头” 1878年,,清光绪四年发行中国第一套以“云龙”为主图 的邮票,接着发行小龙.蟠龙邮票.我国早期的邮票上多带有“龙“的图案,民间俗 称为“龙头“.直至民国期间,人们还这样习惯地称呼 1880年,上海清心书 馆编 印的<<>花图新报>曾刊登一篇<各国信馆之印图>的文章,称邮票为“邮钞” 这一时期,在邮局往来的正式公文中,常称邮票为“图记纸”清国家邮政 公布的邮政章程中规定“邮政局制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称邮票为“信票”,表示该票是寄信专用的,因上面有图案,又称为“信资图记” 在我国台湾省 ,邮票曾被称为“士担纸“,即英文STAMP的音译.1888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 ,在其颁布的<台湾邮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 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 用的称“商票",但这里所说的邮票与现在的意义不同. 在我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1899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 ,“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1912年,我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
TOP
中国第一枚邮票的故事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 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 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 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着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 110 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 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 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 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 大龙邮票纪念专集> ,还摄制了< 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 电视专题片
TOP
世界各国最早发行的邮票
邮票的发明,大大简化了繁琐的邮政费手续,加快了信件传递速度,使邮政收入逐年增加。于是各国纷纷效仿。
法国10世纪末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殖民中家之一,自1849年开始发行邮票,主图大部分是选用希腊神话或罗马神话中的神像,都是着名的雕塑或绘画作品。法国邮票的设计水平和印刷质量一向居于世界前列。比利时王国1849年发行第一批普通邮票,票面末印国号,只印法文邮政标记,主图是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像,国王胸前佩戴一枚大奖章,通称“大奖章邮票”,是比利时王国早期邮票中的珍品。西班牙历史悠久,1850年开始发行邮票,票面主图是女王伊萨贝娜二世像及西班牙微志等。奥地利和瑞士同年发行邮票。奥地利邮票主图是皇冠和双头鹰微志,票面印有奥。匈两国名称,邮票适用于奥,匈两国。1851年丹麦发行邮票。荷兰王国最早于1852年发行邮票,票面末印国名,只印“邮政”字样,主图是国王威廉三世像。卢森堡是年也发行邮票时,就印有“瑞典”国名,早期的邮票主图多为微志。雄狮纹章。数目字。三顶王冠和国王奥斯卡二世像。挪威于同年也发行邮票,翌年,芬兰发行邮票。1860年波兰。马耳他发和邮票。19世纪中叶,意大利这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同861 年撒丁王国改称意大利王国后统一发行邮票 . 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于1861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标记印“希腊邮票”主图是希腊神话中的信使之神赫尔梅斯侧面像。匈牙利,圣马力诺1871年,冰岛于1873 年保加利亚于1879年,摩纳哥于1885年相继发行邮票。素有“邮票王国”之称的列支敦士登1912年发行邮票。巴尔干半岛之国阿尔巴尼亚1913年始发行邮票。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发行邮票发来,以其票幅较大,印制精美为世人称道。前苏联邮票设计水平和印刷质量
在世界各国邮票中均属上乘。1923年最早发行的普票10枚,主图是工人像4 枚,农民和士兵像各3 枚,票面印“CCCP”标记。
比起欧洲来,亚洲国家发行邮票较晚。阿富汗于1871年开始发行邮票,当时国名是“喀布尔王国”。同年日本以行“切手”(即邮票)。中国于1878年正式发行“大龙”邮票,朝鲜于1884年建立近代邮政并发行朝鲜第一套邮票,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境内的6 个协约邦于1884 年使用加盖邮票印度共和国邮票则于1950年发行。尼泊尔于1881年开始发行本国邮票,泰国(原称暹罗)于1883 年开始发行邮票,票面标记为暹罗文,末印国号,只印邮政或邮票字样,主图是拉玛五世国王像。土耳其的邮票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于1886年发行的邮票。伊朗史称波斯,波斯帝国于1870年开始发行邮票票面无国号,只印面值和狮子微志, 1864年发行的“荷属印度”邮票是印尼最早的邮票菲律宾1889年印制邮票,票面图案即现在菲律宾国旗上的微志,马来西亚1990年首行统一邮票香港邮局自1862 年起发行7 分一96分面值不等的邮票,一套7 枚,澳门1884年宣布设立澳门邮政司,同年正式发行邮票,到20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挣脱殖民枷锁,纷纷宣布独立,开始发行本国邮票。
非洲大陆备受殖民统治者的奴役,在古奥斯曼帝国和英,法,葡萄牙,德意志,西班牙等殖民者的统治下,非洲各国都曾使用或发行殖民国邮票,近代纷宣布独立,开始发行本国邮票。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在,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第二个(1843年)发行邮票的国家,美国于1847年统一发行邮票之前,1845一1846年曾经有10个州的12年城市以行邮票或使用过邮资已付戳记。英属圭亚那于1850年,加拿大,特立尼达于 1851年巴巴多斯于1852年,智利于1853年,古巴于1855年,阿根廷与墨西哥于1856 年,秘鲁共和国于1857年哥伦比亚,巴哈马于1859年开始发行邮票,牙买加,圣卢西亚于1860年开始发行邮票,同年开曼群岛使用牙买加邮票。
1861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格林纳达岛国发行邮票。安提瓜与尼加拉瓜于1862 年,玻利维亚和哥斯达黎加共和国于1863年开始发行邮票,厄瓜多爾尔尔,洪都拉斯于1865年,萨尔瓦多于1867年,巴拉圭共和国于1870年危地马拉于1871年,多米尼加于1874年,蒙特塞拉特于1876年巴拿马。马尔维纳斯于1878年开始发行邮票, 1880年多巴哥开始发行邮票。多山之国海地自1881年起发行邮票,法属圭亚和马提尼夏天古岛于1886年开始发行邮票,美洲各国早斯邮票图案多为微志,国王像及邮政标记类的文字。
大洋洲的新西兰自1855年起发行邮票,票面印有“新西兰”标记,主图是维多利亚女王青年时正面像,汤加是南太平洋一个历史悠久王国,于1886年开始发行邮票,主图是王朝第一位国王侧面像,澳大利亚于1913年统一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主图是澳洲地图和一头袋鼠。许多岛国被殖民者占领后,使用占领国邮票,直独立后才发行自已国家的邮票。
南极洲由于地理。气候条件恶劣,无人居住,从18世纪末,英国开始南极探险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对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为供南极考察站使用,曾加盖和发行了“英属南极领地”邮票。“澳属南极领地”邮票。法属南方及南极领地邮票和新西兰站用“罗斯属地邮票等。”1959年< 南极条约> 规定1961一1991年冻结一切领土主权和领土要求1983年以马来西亚为首的一些国家在联合国提出并通过“南极这人类共同财富”的提案。
瑞典的黄色3基林错色票,成交价100余万美刀。大概是10多年前的成交价了。买家是保密的,谁也不知道。
D. 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的历史背景
上海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简称卢工邮市)是原卢湾区总工会和卢湾区工人体育场于一九八三年创办的,上海卢工集邮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卢工邮市)是上海卢湾区总工会于一九八三年创办的,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600号的工人体育场内。上世纪中后期,卢工抓住机遇,投资改建,变地摊交易为正规的邮币卡交换市场工邮币卡市场由室内邮市、邮币卡长廊、交易广场新世纪厅和收藏角等部分组成,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包房、交易席位近千只,可容纳万人入市,全日制开放,是一个以邮票、钱币、磁卡交易为主的大型文化收藏市场,与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并称全国两大邮币卡市场。 卢工邮市由新大楼、室内邮市A区B区共三个区域组成。新大楼于2009年年底竣工,投资4400万元,总面积约6600平方米。新落成的上海卢工邮市已形成较大的完整经营规模,较为先进的设备装置、较为完善的物业级综合管理,新大楼分二层经营,地下一层设有独立停车场和仓库,建成一片绿地和体育广场。电话、网络、有线等现代化通信设施齐全,银行、邮政在此均设有窗口。邮市配置了最先进的遥控监视器、110联网的防盗报警系统和警犬防范系统。 卢工邮市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邮币卡市场,其邮、币、卡成交价格已成为国内邮币卡市场的“晴雨表”。
卢工邮市崇尚文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国际、国内集邮组织、邮电部和国家邮政局等主要领导多次前来视察和参观,此地也曾留下程十发、陈逸飞等艺术家的墨迹。创办了第一邮币网月刊、第一邮币网开展了经营者沙龙、邮展、学术研讨等活动,创立了“邮市以邮文化为基础,邮文化以邮市为依托”的卢工工作特色,多年成功地承办了上海集邮节卢工分会场,集邮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繁荣了市场。 卢工邮市加强管理力量投入,上困饥运海市邮政管理局专门在卢工邮市召开了现场会,介绍了卢工邮市严格管理的经验,卢工邮市先后取得了工商、税务、治安、公安特种行业等多种法定许可证,并取得银行颁发的金银币和流通纪念币交换许可证。市场还配置了先进的遥控监视器和110联网防盗报警装置,并租用警犬加强夜间安防。依法执行管理,认真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坚决查处售假、强买、强卖等违规经营行为,确保了市场的信誉和地位,对于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市场会同公安、工商予以坚决打击。是国内公认的安全市场。 卢工邮市率先成立了个协分会,每月举办一次邮商沙龙会议,推出了评比星级文明户活动,现已有商家第一邮币网等5位邮商荣赝五星级光荣称号,并荣获上海市先进个体劳动者。
卢工邮市是上海市文明市场,历年来以诚信经营着称于国内同类市场。市场内设有固定的专门消费者投诉站;是上海率先实行先行赔偿制度的邮币卡市场。多年来卢工邮市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配合公安、工商部门对不法经营者的处罚。从卢工建市以来卢工邮币卡市场顾客投诉满意率百分百。为进一步强化管理,维护和保持卢工邮市良好的社会信誉,卢工邮市制订以下措施:通过广播、培训班等形式向经营者大力宣传新修订的《集邮市场管理办法》 以诚信经汪梁营为市场宗旨强化经营者管理,市场实行实名制登记,经营者向邮市管理部门签定新的诚信承诺合同书。 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要求经营者建立进货、售货台帐,从源头上杜绝肢态假冒商品流入市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集邮市场管理办法》25条9个方面加强检查,监督和杜绝经营者违规行为的发生。
E. 上海浦东邮票交易市场在那里
上海邮市
上海卢工邮市全称为上海市卢湾区工人体育场邮票市场,位于卢湾区局门路600号。
卢工邮市原在重庆路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内,面积仅2000平方米,每周开放两个半天。
1996年利用 1万平方米的废弃体育场改建为室内邮票交易市场,一跃成为上海最大的邮
票市场。每逢星期六、日,两元一张的门票要售出1万张左右,多时1.5万张以上。卢工
邮市以邮票、钱币、磁卡交易为主,成交量比较大。卢工邮市的兴旺也带动了周边地区
商业的繁荣,附近大小旅馆爆满,饮食业红火。连浦东新区的一个旅行社也到此设点,
每天光卖飞机票就有百张之多。据卢工邮市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有关部门还准备继续扩
大邮市规模,把旧的游泳馆也开放作室内邮市。
曾被称为国内四大邮市之一的上海太原路邮票市场,今年 2月告别已有14年历史的
露天市场,乔迁附近大木桥路88号的云洲商厦。太原路邮票市场是80年代初上海南京东
路、思南路、人民广场、中山公园等处的自发邮市先后被取缔后,从1983年起在太原路
口的街心花园里自发形成的。徐汇区政府十分重视集邮爱好者的呼声,因势利导,于
1988年10月正式辟为邮票市场,向社会开放。邮票市场管理部门把邮市发展立足点放在
为集邮爱好者服务上,使太原路邮市的名伍睁孙声远播四方。新落成的太原路(云洲)邮票市
场占据了云洲商厦的二层,营业面积约3000平方米。市场配有中央空调及通讯设施,为
邮、币、卡收藏交易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
邮市进商厦并非只有太原路云洲商厦,位于上海火车站黄金地段的上海不夜城商厦
也将第4层和第5层的营业场地辟为邮市。邮市既有独立的店铺、商社,也有柜台集中的
大厅,还有零散的摊位,适合各种档次的经营者。其规模不亚于云洲商厦,而气派更堂
皇些。
位于公平路88号的提篮桥邮币卡市场 3月28日正式开业,这是上海东北部目前最大
的室内邮市。位于旧校场路159号的上海老城隍庙邮币卡交易市场于3月30日正式挂牌,
该市场营业腔链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首批设置摊位 400余个。由上海浦东经济开发总公司
筹建的浦东邮品交易市场,不久将在张早戚杨路商业中心开市......
F. 请问上海工部局书信馆邮票的历史是怎样的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定不平等判派慧条约掘答,开放了通商口岸。外国势力在个通商口岸先后开办了各自为政的“书信馆”,并发行邮票,人们通称为“商端口邮票”。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建羡毕立“上海工部局书信馆”,1865年开始发行邮票,详细情况请浏览以下网站:http://www.ccssc.cn/stamps/xb/shanghai.htm
这些邮票的情况比较复杂,邮票的价格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楚,只能笼统地说一句:价格不菲!
G. 邮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盛行的
邮筒和邮票的由来 邮筒的由来 相传在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所率船队在海上遇险。除他本人乘坐的船得以幸免外,其余船只全部沉入大海,船员也下落不明。迪亚士返航前,令部下给可能生还的同胞写了一封信,放在一只靴子里,挂在距遇险地不远的一个海岛的树枝上。一年后,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旅颤谈途径此地,意外收到了邮筒里的那封信。为纪念遇难同胞,他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教堂附近兴起了一个村镇,靴子邮筒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此后,利用邮筒投寄信件这一方法被人们确定下来,并相沿至今。 邮票的发明 从前,人们寄信是不花钱的,而是由收信人付钱。19世纪中期的一天,英国人罗兰 希尔看见拆碰邮递员和一个姑娘在争吵,原来姑娘家穷,付不起昂贵的邮费拒绝收信。希尔想要是有一种便宜凭证由寄信人买来,贴在信上,不就不要收信人付钱了吗? 1840年5月1日,英国政府采纳了希尔的建议,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从此邮票就成为邮信的凭证,并且还成为人们的一种收藏品洞岁。
H. 邮票市场的邮票市场的发展
1997年集邮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政企不分的中国集邮总公司给分纳世滑离出去成为邮坛最大的官商企业。邮政部门也从本行业几百万职工利益出发摆出一副与证券业主要是与股票行当竞争的架势在发行邮票与开发返毕邮品方面增套增量增面值每套新邮“一拖十”同步推出原地封片、极限封片、金银册、手绘封等高达数千元的系列产品他们对于邮市的兴旺是又喜又怕。
一股邮联手炒做是97行情的主要原因
</strong>97大潮时违规与股市大鳄联手邮币卡一起动作动用媒体、枪手十八般武艺全套上阵。自年邮市高潮被封闭月坛邮市、增大发行量等措施熄灭之后年的按年号排序的“编年票”洞腊因为发行量过大大量打折连一贯看好的小型张也不能幸免“穿着棉袄逛邮市”成为流行语形象地表明了邮市的极度低迷。从年下半年起原邮电部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盖销和销毁部分垃圾邮票宣布“增套减量”政策年发行印量少的“世乒赛”、“桂花无齿”、“龙门加字”三种小型张尤其是桂花无齿小型张印量只有万枚问世即被炒高数倍售价元最高时达到上千元是近年来升值最快的票品之一。年集邮收入达到创纪录的亿元比年增长集邮已成为邮政部门的一项重要收入。年新邮预订呈现前所未有的热火形势要求加入集邮协会的人成倍增加。面对即将回归的香港会员们购买和预订香港邮票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在种种利好消息的激励下许多投资者看到了希望纷纷涌入邮市参入新邮炒作。
96年10月中国证券管理部门发现沪深股市行情有疯行之险连发数道规范市场的“金牌”沪深两市盘整。股市迷邮市兴一些精明者很快就从股市抽出资金转投邮市。“文票”中的“毛主席最新指示”一套5枚面值两元市价为21500元整部文票市价55万元整盒“T44齐白石”小型张上海市价73000元“T131三国(一)”小型张达13000元。1997新春伊始JT8591年的低档小型张和异军突起的92—94小型张红红火火。编号票、“文革票”、老纪特票和纪念邮资片都成了抢手货。由于“增套减量”、“销毁盖销”以及炒家介入等诸多原因邮价暴涨中近期票品甚至长期低于面值的“垃圾小型张”也都大幅攀高升势极猛瞬息万变影响波及海外。在新加坡中国邮票市价也日新月异大幅上扬。
在上海牛票面世场面火爆各邮局门口凌晨就人声鼎沸热情的邮迷冒着严寒连夜排队。牛票十分紧俏1997年第一个周日上午整张32套面值64元成交价110元下午维持100元购买仍很活跃价格坚挺。封片中节前紧俏的品种、港澳题材及低价位品种行情出现较大幅度上场如梅兰芳特种明信片由节前的28元上升到节后的45元。97邮市特点JP中期片突升短腿型张出尽风头。其中的早期片在JP价格大涨的“示范”作用下均大步抬高价格后期片也不甘寂寞争先上扬基本上消灭了4元以下的JP品种。到了3月邮币卡开始“发烧”。月初—枚测试卡“中国地图”市价为700元“梅兰芳”卡市价为4500元猪卡达市价1250元“茶文化”卡为550无豆腐节为310元“国庆”卡为1900元“长城”卡为1600元。在卡市的鼓舞下纪念币市场长达数月的盘局被打破以珍稀动物、“希望工程”和人物系列币为首币市走出凌厉的扬升行情。3月4日“希望工程”价位从22元涨至25元6日涨至28元。其它被市场看好的人物纪念币如毛泽东、宋庆龄、朱德等及珍稀动物系列币也走出强劲的上升行情。
二邮品发行量激起邮市大波
</strong>年月日《中国集邮报》登出年邮品发行量由于总印数大幅度减少邮市立即激起大波澜几乎所有的邮品都上了一个台阶。如王昭君M从元升到元避暑山庄M由元升到元三峡M由元上到元太湖M从元跳到元。年的四个小型张。按量从少到多排依次是“千手观音”万枚宝鼎万邮政百年万浦东万。邮市上千手观音M上扬得最快不到一个月就与浦东M并驾到元浦东M的印数最多与原先的传闻“不是印数少而是印不出来只好逐步投放”一致。邮票的量耐人寻味。除单枚票外一般套票只在万套左右只比小型张的平均印量多出万考虑到近年的集邮潮流是集版票每版按平均套计万套不过多万版来万集邮者个人才摊到一版。从这个角度看绩优'版票应有上涨空间。新邮生逢其时在<集邮>杂志炒邮“合情、合理、合法”一文的感召下在大幅减少的总印数面前不少行家鼓励此时不进货建仓更待何时
另一引人注目的是“三伟人”TP片TP周恩来故里的印数为万套相当于TP的万套TP朱德故里的印数为万套TP毛泽东故里印数为万套比起TP梅兰芳的万套来印数是令人吃惊地少。由此回想一下最近TP上扬的劲头这些印数只相当于桂花无齿型张的“三伟人”TP片炒作的题材和上涨空间是多么厚实月邮市上“三伟人”片的价格迅即上扬三成每套达元左右。梅兰芳片从元上升到元。3月下旬邮票市场小型张开始走出盘局不为人注目的“太湖”小型张由于受到即将在广州举办的邮展将发行“太湖”加字小型张的刺激价位直线上扬到26.5元。“武陵源”小型张也随之走出强劲的上升行情价位达155元左右。“长江三峡”、“王昭君”等小型张上升至26元左右。YP、TP、JP等品种也异彩纷呈。“潘天寿”邮票在发行首日价格即升至30元/套整张(32套)叫到95O元整整高出面值5倍创下了我国自1979年集邮活动恢复以来单套票(无小型张)价格首日发行升幅之最。
全国各地的集邮市场无一例外都处于火爆局面。上海市“卢工”市场由于入市人多每天不得不惜助交通警!察。出售入场券的窗口前几乎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后来入场券的售价上调了一倍但等待入市的人并未减少。1997年初的上海邮市一直处于亢奋之中上海的不夜城、云洲商厦等邮市也远比1991年高潮时更为“疯狂”。
综观1997年初的邮币卡市场所有捷足先登者都如心地善良的阿里巴巴对着装满金银财宝的山洞只是叫了声“芝麻芝麻开门吧”就有取之不尽的财宝。邮票一天一个价小型张在邮市中大出风头沉默了多年的小本票开始“价值回归”发行量与小型张相比可谓少而又少的纪念邮资明信片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家喻户晓的T46金猴票借助市场热浪从1996年底的1200元上升到1997年3月的1700元97年高潮时达到2000多元。“炒家”不断创造“杰作”哄抬滥炒使邮币卡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出现了畸形的价值走势。1996年的邮票年册在短短一两个月内翻了四倍纪念币大全套由全册2000元左右炒至4000元左右磁卡都炒过了几倍、十几倍。所有已发行的30个品种价格全线大幅飙升。超过千元的品种已过半数其中“梅兰芳”卡价格竟突破万元大关“试机卡”也接近万元猪卡身价已达2000元。97年高潮过后主要是邮票的发行量增加少则一两千万套多则三五千万套使得本来就不成熟的市场被巨大的发行量打了一闷棍一路跌入低谷走来。2001年拉起的展短行情同样借助于邮政部门的销毁邮票、减量、短腿票等救市利好政策。
I. 上海市民排队抢购狗票,集邮是怎么形成风潮的
集邮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信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集邮是如何形成风潮的。
集邮是一项以主要收集邮票等弊段橡邮资票品为目的活动,集邮活动起初源于一位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约翰·格雷博士,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想必并不陌生,而这位约翰·格雷博士在该邮票发行的第一时间,便购买了这枚邮票并留存下来,集邮活动由此而诞生。
集邮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让我们一起加入集邮的行列吧!
J. 中国第一张邮票是在那一年出现的
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端口邮票”。
1876年,请政改亮颤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核败,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
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端口邮票”。
1876年,请政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
1865年键庆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端口邮票”。
1876年,请政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1865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图案是龙,称为“上海工部大龙”。这虽是中国最早的邮票,但是它不是清政府发行的,因此不能算正式邮票。发行邮票的书信馆有:上海,镇江,芜湖,重庆,福州......,等很多。 书信馆发行的邮票,称为“商端口邮票”。
1876年,请政府同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同意英国人正式开办邮政业。1878年初,成立海关邮政局,由英国人赫德负责,德国人德崔林兼办邮务。1878年,海关邮政局发行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第一套正式邮票。由中国人设计。面值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一分银是一两银子的百分之一。铜板雕刻,发行过三期。
第一期,发行于1878年7月。用半透明白纸。相邻两票距离是2,5毫米,称为“薄纸大龙”。
第二期,发行于1882年,纸质与一期相同,但是两票间间距扩大为4,5毫米。称为“宽边大龙”
第三期,发行于1883年,纸质比前两期厚,由于印版腐蚀,邮票清晰度不如前两期。称为“厚纸 大龙”。
1878--1896是海关邮政时期,共发行了大龙,小龙,万寿,三大种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