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沪江大学是现在的哪个大学
扩展阅读
深圳东莞控股怎么样 2025-05-16 02:53:29
在上海工作如何坚持下来 2025-05-16 02:52:49
上海专业咨询服务是什么 2025-05-16 02:51:06

上海沪江大学是现在的哪个大学

发布时间: 2023-05-30 08:34:18

Ⅰ 上海理工大学怎么样

上海理工大学怎么样介绍如下:

学校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20世纪50年代初,原沪江大学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分别改建为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两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Ⅱ 沪江大学的介绍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校址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鼎盛时期以文理商着称于世,是世余颂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毁悄。沪江大学创办于1906年,原名上海浸会大搜郑学,最初的校长为美国人柏高德博士。另设浸会神学院,由美国人万应远博士任院长。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国化”的整顿和改革,使沪江在当时私立大学中以学风纯朴闻名,较少教会气,更多中国化着名。1952年秋季,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科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经历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沪江精神至今依然常青于黄浦江畔。

Ⅲ 徐志摩平生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个人年表
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并在校刊《友声》上发表文章,介绍自然科学知识,提倡用小说改良社会。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学习银行学。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和胡适、闻一多等人创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杂志。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山东女子学院东),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家世身世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激蚂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毕拆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求学历程
小时在家塾读书,十一岁时,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从而打下了古文根柢,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一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明数埋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的爱国热情,离开北大,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他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是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 剑桥大学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着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同时,他诗兴大发,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婚姻感情
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8月14日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订婚仪式,是年10月3日两人举办婚礼,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然而,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书。
与林徽因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一个军官)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与徐志摩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
坠机遇难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该飞机是张学良的专机,志摩免费乘坐),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Ⅳ 沪都大学是不存在的吗沪都大学也就是指上海理工大学吗

没有沪都大学这所学校,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是沪江大学。

Ⅳ 1912年美国教会在中国开设12所私立大学指哪十二所

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十二所大学:

01.上海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
圣约翰大学-St. 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
震旦大学-Universitè Auror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法租界吕班路

02.苏州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美国卫理公会-苏州天赐庄

03.南京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美国卫理公会、长老会、基督会等-鼓楼
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等-宁海路

04.杭州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美南长老会、美缓源北长老会-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

05.北京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卫理公会、美国公理会等-海淀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美国本笃会(天主教)-定阜大街

06.广州
广州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河南康乐村

07.长沙
湘雅医学桐哪瞎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美国雅礼会-麻园岭

08.武昌
华中大学-Central China University-美国圣公会、雅礼会、复初会,英国循道会、伦敦会-昙华林

09.济南
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 、英国浸礼会等-南关

10.福州
福建协和局空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归正会,英国圣公会-鼓山麓闽江畔魁岐村
华南女子大学-Hwa Nan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

11.成都
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五教会-华西坝

12.天津
天津工商学院(预科学校)-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天津英租界马场道

Ⅵ 沪江大学的翰墨犹存念故人

——记“沪江大学”校名题写者郑章御码成先生
我校军工路校门南侧立柱上刻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沪江大学”。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从什么字贴上摘取的吗?或者是现今哪位名家的手迹? 说来话长。沪江大学的前身浸会大学及附中于1909年2月10日在军工路校址正式开学。当年,招收大学一年级新生7人,附中新生49人,教师一共7人。到1913年,大学有了首届毕业生,一共2名,其中一位便是题写“沪江大学”四字的郑章成先生。

郑先生于1913年毕业后,赴美在雅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返国后,任母校生物学教授兼系主任,期间配拆稿,他聘请了许多知名教授,培养出了大批生物科学高级人材,学生赞扬他的创业精神,尊称他为“系主人”。他讲生物学,自编了四册讲义,但从不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自学预习。他开《文献讨论课》也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观察力。沪江大学非生物系的学生也有众多选听他的课程。 “9·18事变”后一次大会上,郑先生慷慨激昂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一个中国人,值此国难当头,我有责任上前线抗战。可是,我年老体弱,得不到上前线的机会,我愿送我儿子上前线!”讲到这里,郑先生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语不成声。1937年抗战爆发后,军工路沪江大学校址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兵营,校本部迁到城中区商学院,与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组成教会联合大学继续开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沦陷,教会联合大学解散,学校易名为“沪江书院”,由郑章成先生主持教务。抗战胜利后,沪江大学复学,郑先生任理学院院长。他培养的学生培孝,有的成了中科院院士,不少当了教授,真是桃李满天下。许多沪江校友重访母校故地,一见“沪江大学”那四个熟悉的大字,许多在母校生活的情景便一下涌上心头,从心底泛起对郑章成老师的崇敬、怀念之情。

Ⅶ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建筑群--思孟堂属于哪里


思孟堂建于1920年,为哥特复兴风格,底部的大门是尖券的造型,屋顶枯迟巨大的三角山墙勾勒闹败激出尖挺向上的感觉,如同教堂钟楼的尖顶一般。建筑外墙用红砖砌筑,墙面开矩形平窗,窗套为白色仿石砌筑。屋顶为双面坡,覆盖红瓦。液袜
军工路516号沪江大学旧址
建筑最初为中学下院,后来改为大学的学生宿舍。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二行政办公楼。
1920年,中学下院(思孟堂MelroseHall)告成。建筑费4.91万美元,为美国人士所捐助。供中学一、二年级课室及寝室之用。

Ⅷ 上海机械学院上海机械学院是211吗

1、上海机械学院的历史沿革2、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3、上海机械工程学院是几本4、上海理工怎么样5、上海大学的优势专业是什么?

上海机械学院的历史沿革

1951年2月上海机械学院,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上海机械学院,校务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文科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校址移归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1972年,上海工学院(后并入上海大学 )和当时的上海机械学院合并,组建成新上海机械学院,主校区设在靠近上海市中心的闸北区上海工学院(今上海大学延长校区)。

1979年,上海机械学院一分为二,延长校区部分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1994年,并入上海大学)。军工路校址再次移归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本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是上海理工大学在全国基本上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通常认为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本大学。

学校介绍:

上海理工滑首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上海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沪港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信漏数员,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发展历程:

学校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20世纪50年代初,原沪江大学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分别改建为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两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学校辖15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

上海机械工程学院是几本

三本。经上海教育部信息了解,上海机械工程学院是一所普通的公办三本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程学科为主体,与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二级学院。

上海理工怎么样

院校专业: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搜租、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 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 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巍巍学府,沧桑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在融合传承创新中凝练形成“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下设 17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现有 60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19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和51个省部级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4个省部级平台。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和管理科学高原学科,并持续支持各支撑学科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 “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学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始终坚持协同发展的办学战略。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共建 “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共建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商飞、华为、上海电气、光明食品(集团)、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科院上海分院、核八所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3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贯彻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力争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大学,进而建设成为特色显着的一流理工科大学。

其他信息:

小伙伴们知道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学院吗,知道这个学校怎么样吗,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这个学校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学院 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SBC)是上海理工大学下属的非独立性质学院,也是目前国内领先的成体系、成规模、集约化引进海外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大学学院。学院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主要实施本科层次学历、学位教育和境外学士学位教育,也是目前国内少数采用“1对N”模式的中外合作大学学院。 1.国际化的教育教学环境 来自英国9所着名大学的外籍专家教授组成一流的师资队伍,采用全英文教学。一流的硬件设施,通过互联网科技实现中英国际学院与9所英国大学本土校区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出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上海校区也能共享谢菲尔德、利兹等大学的电子图书馆等,帮助学生掌握利用世界最前沿、最为先进的学习资源。众多的海外学生以及国外大学交换生项目营造出了多元的文化氛围。 2.开设专业 中英国际学院开设的是4年制的本科课程,第一年按商科、工科方向的大类招生。在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学习兴趣,选择包括财会与金融,会展管理,电子电器工程及机械与制造工程等具体的专业方向。 此外,学院还开设有1+3,2+2等非国内学历的高等教育课程,即学生在国内完成一年或两年课程后,直接前往英国完成本科学习,由英国大学直接授予学位。可选择的专业涵盖了理工科与商科(文科)几十个专业,如: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工程,多媒体技术与游戏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智能科学与机器人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现代物流管理,国际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国际金融与投资等等。 3.灵活性的海外学习计划 中英国际学院1对9所英国大学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同时也为其学习路线的提供广泛的选择。中英国际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专业及家庭经济背景的不同,可灵活选择从3个月到3年不等的海外学习阶段,前往英国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举例来讲,即使是选择4年在中英国际学院完成学业的学生也会在最后一年前往相应的英国大学完成为期3个月的学习,获取海外学习与生活的体验。 学生毕业后还可直接申请英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继续深造。 4.招生计划与入学考试 中英国际学院今年面向全国招生,共招收240名本科学生,所有专业文理兼收。 招生录取要求 申请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自主招生项目的考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方可获得正式录取资格: 上海及浙江省(市)区域的考生1)须完成高中教育,且高考成绩达到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对当地的录取分数线(该录取分数线将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官网公布)。2)须参加学院自主招生入学考试并达到相应要求:a.入学考试成绩在56分(或雅思成绩5.0分、托福网考成绩62分)及以上。b.入学考试成绩在50-55分(或雅思成绩4.5分)的考生,须参加四周暑期英语强化班课程(出勤率达到100%)。 除上海及浙江省(市)区域的考生1)须完成高中教育,且高考成绩达到高考所在地当年文/理科本科分数线(以各地省(市)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本科分数线为准)。2)须参加学院自主招生入学考试并达到相应要求:a.入学考试成绩在56分(或雅思成绩5.0分、托福网考成绩62分)及以上。b.入学考试成绩在50-55分(或雅思成绩4.5分)的考生,须参加四周暑期英语强化班课程(出勤率达到100%)。 英方合作大学 谢菲尔德大学 利兹大学 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 布拉德福德大学 利兹贝克特大学 曼彻斯特城市大学 索尔福德大学

上海大学的优势专业是什么?

上海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的优势专业有:冶金钢铁、机械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优势学科4个、上海市特色学科5个。(8)上海沪江大学是现在的哪个大学扩展阅读

上海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上海机械学院,也是上海市属唯一一所“211”院校。现任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上海机械学院,党委书记是于信汇教授、执行校长是周哲玮教授。该校长期被公认为“东方的斯坦福”(Stanford in the East)上海机械学院,显示出其广厚的实力与飞快的发展。

学校校区有:

校本部(宝山校区):上大路99号。

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

延长校区: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149号。

院系与师资

上海大学现有23个学院、1个直属系土木工程系,有68个本科专业、13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7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1个MBA授权点和1个法律硕士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 19个自增列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有专任教师、科研人员近3000人,其中教授410余人,副教授870余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6名。

校园建设

上海大学通过“ 211工程”和新校区建设,办学条件有上海机械学院了很大改善。现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57万册,期刊4000余种,包括外文期刊700余种,还有几十种网络和光盘数据库。

校园通信光缆联接三个校区以及所有大楼,建成了较完整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容量大、设施先进。学校还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历史沿革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创立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时任校长是华东分院院长--周仁,各系系主任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兼任。

1959年,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创立。

1960年,上海工业大学前身上海工学院创立。

1972年,上海工学院和中国机械部所属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合并。

1979年,上海工学院从上海机械学院分离,改名为上海工业大学。

1981年,上海第二科技学校改名为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

1983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下设文学院、国际商学院、美术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院的前身分别是复旦大学分校、合并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分校与上海机械学院分校、上海美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后的华东师范大学分校和上海科技大学分校、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

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原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新上海大学。

2005年,原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部分脱离上海大学成立上海政法学院,独立招生。

2006年,上海大学与法国等西欧国家合作开设中欧工程学院,在新生中择优转入该学院学习。

2007年,原理工基础强化班独立成为上海大学自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