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我国比较有名的国画大师有谁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着名学者、书画家、诗人,1938年生,江苏南通人,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旦宅,教授。浙江温州人。建国后,在上海市大中国图书局、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绘画。1985年后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擅长中国古典着作人物画。所绘《红楼梦十二金钗》邮票,曾获1981年全国邮票最佳奖。1985年获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荣誉奖。作品有《刘旦宅聊斋百图》、《石头记人物画册》等。
陈佩秋1922年12月生,女,河南南阳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画 。作品有《天目山杜鹃》;《水佩风裳》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红满枝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
刘文西, 1933年生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水竹村,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历届全国美展评委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 原西安美院院长
黄胄,着名中国画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国画大师李可染影集(13张)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 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 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周思聪、卢沉合作《周恩来和清洁工》
中国着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着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上海松江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后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1942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从事美术普及工作,1952年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是一位成就斐然、中外盛誉的艺术家。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着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浙江潇山人。是诗、书、画、印四绝的着名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格调隽逸,在现代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书法拙中寓巧,草书和隶篆最为人称道。
钱瘦铁(1897——1967)名崖,一署崖,以字行,一字叔崖,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等,曾被誉为“江南三铁”(吴昌硕称“苔铁”、王冠山称“冰铁”)之一。生于清光绪 二十三年(1897年),无锡县鸿声里人。早年家境清寒,14岁入苏州汉贞 阁碑帖铺当学徒,得识郑文焯、吴昌硕、俞语霜等名家,向他们学习书 法、篆刻和绘画。郑曾为其书斋署名“瘦铁宦”,故自号瘦铁。19岁自 苏至沪鬻艺谋生,是吴昌硕主持的“题襟馆”书画会会员。当时他的篆 刻已为人称誉。 民国11年(1922年)3月,应日本名画家桥本关雪之邀赴日本,在京都 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览,备受赞赏。日本篆刻家耄宿长尾甲为他在日本 出版的《瘦铁印存》题诗云:“六书缪篆费经营,金薤琳琅布字精。腕底 籀斯奔赴处,操刀戛戛自然成。”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斋号“就新居”、“晚晴轩”等,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国画,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画家冯超然;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47年举办个人画展;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画师,1957年错划成右派,“文革”中遭迫害;197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画院院长等职;
李苦禅(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杰,号励公,山东高唐人。自幼家贫,在民间绘画艺人影响下学画。1919年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期间,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其“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苦样)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国画教员,1930年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期辞职寓居北京。因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任该院国画系教授。擅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鱼、鸡、鹰等为题材,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长屏巨幅更为世人所瞩目。
潘天寿(1898-1971),浙江宁海县人,现代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傅抱石(1904~1965),汉族,江西省新余县人。我国着名画家,国画大师。“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石鲁(1919-1982),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名冯亚衡。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
叶浅予 (1907.3.31 -1995)浙江桐庐人,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 叶浅予奠基人。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着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 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前四个是现在还在世的非常有实力的书画家,后面的都是解放后曾经叱咤画坛的一代宗师,或者是业界公认的大画家。我还有历朝历代的书画家的资料和高清大图,如有需要可以加我QQ645479773。大家共同学习。
2. 秦怡逝世都有哪些明星发文哀悼
百岁“人民艺术家”秦怡在沪辞世,都有哪些圈内明星发文悼念?我国再度损害一位人民艺术家,“人民艺术家”头衔的秦怡教师悲剧在华东医院病故,寿终一百岁,圈内明星星出文哀悼。在她不幸逝世以后,诸多明星陆续出文哀悼,有冯远征、蒋欣、孙茜、龚琳娜等明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哀悼,愿秦怡一路走好。
在她不幸逝世以后,诸多明星陆续出文哀悼,有冯远征、蒋欣、孙茜、龚琳娜等明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哀悼,愿秦怡一路走好。秦怡教师不仅仅是在演艺界作出了突出的奉献,健在时还志向于公益事业的发展趋势,在86岁情况下,她为地震灾区捐献了一生存款,令人敬佩,愿秦老师一路走好,哀悼!
3. 国画大师陆俨少生平简介
一 我小名骥,学名陆同祖,又名砥,字俨少,后以字行,改字宛若。一九○九年阴历五月九日生。原住江苏省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开一爿米店,他是我袓父少樵公的长子。少樵公出身贫苦,稍长学了生意,后来在南翔镇南市梢借了一间门面,两只栲栳,摆了米摊头,开始经营米业。生意日就兴旺,遂自己造了房子,扩大门面,挂起陆信昌牌号,成为一间象样的米店。我袓父活了四十多岁就死了,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父亲居长。这样,家庭的一副担子,都压在父亲身上。
据说我父亲读书很聪明,本来想考秀才,从科举猎取功名。他弃读经商,一些老辈都为他惋惜。他虽然做了生意人,但是他的文学修养,胜过一般读书人,也写得一手工整小楷书,我有一个哥哥是异母所生,我母亲朱璇是继室,她是长女。我外祖父家在南翔西北乡斜泾村,这地方土肥水清,竹树茂盛,是一个有百来人家的大村子。外祖父的上几代单传,田地不少,有一座雕花的大厅,外面砖刻的墙门,还有旱船、书房等憩息场所。但到了我外祖父的一代,子孙多了,各立门户,把一整套的房屋破坏了。我小时还看到庭前高大的桂花树和玉兰树,后来房份多了,竟把玉兰、桂花砍掉了,在庭内造起灶间,把一座很雅致的旱船,搞得不象样子。花墙下面,造起鸡埘;大厅隔壁,喂起猪羊,非复旧时场面。
我母亲三十岁出嫁,做的一手好针线,我少时还看到在夏秋之际拿到太阳下晒的刺绣生活,虽然是些小玩意,然而精致极了,我母亲共生六胎,五男一女,前面几个都是男孩,生下就夭殇。我的上面,是个女孩,阴历五月初九生,不到一年,也就暴病死去。接着我生,不前不后,恰巧也是五月初九日,我父母认为她是投错了女胎,所以女转男身,去了又回来。虽也知道这是一种迷信说法,但时刻想念我这个死去的姊姊,慰情于无,就李代桃僵,把我作女孩子打扮。在前清末年,男女都留长发,而我留发梳头,乃是女孩子式样,穿的也是女孩子的衣服,有次要我穿耳孔戴环,我怕痛逃走,号哭不肯,因之没有穿成,此外只是差一点没有缠足而已。取小名曰“姬”,字俨妙,号“宛若”。我曾记十几岁时有次夏夜乘凉,我父亲提起“宛若”两字,说是出于《史记·封禅书》中,是个女神的名字,而在当时,用以为号,义涉双关,确切允当,言下很是得意。可知家里人简直把我作女儿看待,我听其摆布,在幼小的心灵上,不免有些别扭。直到五岁上下,快要上学读书了,才改换男装,其时一条辫子已有一尺多长了,只因从小留辫,日子久了,习以为常,故也不觉累赘,一朝剪去,反觉异样,而脑后轻便凉快,感到十分舒适,加之还我本来面目,自谓得到一次解放。至是把“姬”字改为“骥”字,俨妙的“妙”字省去“女”旁,一班比我年小的,就叫我“骥哥”从此忘却了这一段有乖情性的经历我禀性内向,临事迟疑,不善交接人物,无丈夫趠历奋发之志,而写字作画,下笔委婉,少慓悍刚毅之气,不知是否和少时这段经历有关。
我小时欢喜跟随母亲到外婆家去,我外祖父有三个儿子 ,第二个儿子名朱炯千,年轻时考中头名秀才,光复前后在上海育才中学任教,不幸三十六岁死了,遗有一女,六岁,名朱燕因。我那时八岁,表兄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十二岁时由外祖父作主订了婚。我岳母蒋梅芬,是我的二舅母。她青年守寡,为人沉静善良,从无疾言厉色,待人极好,善于持家,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不慢,但完成得总比人家快。种上十几亩地,喂鸡喂鸭,也喂了猪,生活得很好。
我和朱燕因订婚之后,年事稍长,囿于封建礼法、乡间风气,两人相见,脉脉无言,她见到我总是回避,知道我暑假会到母舅家来,她也到自己的母舅家去,这样我也不好意思常到母舅家去。记得我老师冯超然先生有次问起我的婚姻事情,知道我已订婚而两不接触,他说婚前的时期拉得长,两人相亲相爱,甜蜜无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象我这样,是太可惜了。现在回想起来,一点也不错。
我的岳家,几辈都是长寿,我母亲的祖母,活到九十多岁,我外祖父活到七十九岁,他的哥哥也是八十多岁,其他旁支,也多七八十老人,聚族而居,融融洽洽。我岳母时常送来乡间土产,腌鸡腌肉,甜瓜芦粟,以及各色的饼饵等等。我每读归有光《先妣事略》,说他的外家吴家桥情状,和岁致饼饵等等,联想到我的岳母,以及斜泾村诸老人情状,如在目前,不胜眷恋。我母亲也是一位节俭勤劳的好当家,待人和睦,手脚不停,周围的人都说她好。我小时就是在这两位贤母照护下长大成人的,现今她们都早已不在人世,我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回想往事,每唏嘘不自禁。
二 我老家在南翔镇南市梢,再南不到一里路,就是沪宁铁路。我小时常到铁路旁去玩,把铜币放在铁轨上轧成饼饼;清明时节,在铁路旁废地上放风筝、拔茅针,在茅草丛中捉刺猬。再南一里多路,就是黄家花园,我看着园主黄伯惠把花园建造起来,我认识看花园的工人,常常可以进去玩,拔一些小树苗,拿到家里来种。我家旁边有一方桑园地,桑树十分高大,我常到桑树上摘桑椹。桑园下面,不加整治,以致杂草丛生。夏天,我到树上捉知了,在草丛里捉纺织娘。我家门前,有条市河,我在水桥上捉小鱼,这种小鱼,不过针样大小,捉回来养在陶盆内玩。我家里没有种花的花盆,就在家中砖铺的庭院内,垒石移土,在不到两平方米的范围里,种了不少花花草草。我把养鱼的陶盆放在花树不面,俯身看鱼儿游来游去,小中见大,情趣无穷。在庭院中间,放上一只缸,种上荷花,捉了蝌蝌放在里面,让它自由游动,也每每看上一个长时间,不知疲倦。
我在小时尚未读书识字,就喜欢东涂西抹,画些人呀,狗呀,没有范本,就拿香烟画片照着画,七岁,进嘉定第四国民小学一年级读书。这所学校在家后几十米的士地庙内,只有一个班级。老师是我的大母舅,名朱闻香,他在前清时是县学生员,没有考上秀才。小时患过中耳炎,以致耳聋重听,但教书认真不苟。我读上书,接近了笔和砚,看到教科书上的拄插图,很感兴趣,就照着用毛笔画起来。在我的上代以及亲戚朋友中间,没有一个会画画的,南翔镇是个小地方,也没有一个象样的画家,所以我画画完全是自发的。我小时不算笨,记的有一堂填空课,要把“无”、“不”两字造成句子,我填上“树上无花,不能结果”,博得老师的称赞。我身体一向不好,据闻我母亲在怀孕时身体患病,所以我生下来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服了些补品,也不见好。尤其肺弱,时常感冒,
十一岁我小学毕业,到镇上嘉定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有次心算比赛,我得了第一,我自已也没料到。听说我父亲心算很好,他去买物,买了一大堆,营业员尚未结帐,他已把总数心算出来了,难道这也有一点遗传基因吗?但在这方面,我没有发展,只有画画,一直爱好不变。我母亲的祖父,爱好书画,家里也有些收藏。我母亲擅长刺绣,在这方面,或者在我母系上有些遗传基因。
我十二岁转到南翔大寺前翔公小学读书,离家一里多路,是可以走读的。但父亲叫我寄宿在学校内,让我锻炼锻炼,准备毕业后送我到上海去读书。我星期六晚上回家,星期一早上去学校。路过仙经堂,隔壁有一老画家叫沈书林,他的画室就靠街道,窗上镶块大玻璃,我不敢进去,隔着玻璃看他画画。其实他的画是极庸俗的,但我看得津津有味。我在这方面一点知识也没有,也不知道画分山水、人物、花卉。
十三岁时,我家邻居糟坊里的小老板送给我一部《芥子园画谱》,我如获至宝,大开眼界。这部《芥子园画谱》也不是木刻水印的原版,仅仅是巢子馀临摹的石印本,但我觉得好极了,遂如饥如渴地临学。从中知道了一些画法以及传统源流,此外我一无所知,也没有机会接触一些有关画学的书本,实在可怜得很。
我十四岁高小毕业,到上海澄衷中学读书,学校里成立了一些书法、绘画、金石等课外组织。那时中学图画课,一般都教西洋画,惟独澄衷中学教的是中国画,由一位名叫高晓山的老先生来担任。记得有次示范,画一块切下的猪肉,有精有肥,他用笔蘸饱了水,笔头上蘸点红色,卧笔下去,一笔分出肉皮、肥肉、精肉,我觉得新鲜,也从而悟到用水、用色、用墨的道理。学校的图书馆里,有一部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只供在馆内翻阅,不能出借,我就带了笔砚,在图书馆内临摹,从而知道中国画传统的源流派别,及其笔墨运用。这些画是无法得见真迹的,但这种用珂罗版缩小印刷的画片,虽然有些模糊,但终究可以见到一些精神面貌。所以我说近几十年山水画水平回升,胜过前一个时期,珂罗版的问世,是有功劳的。当然有的人临摹珂罗版,不得其法,搞得奄奄无生气,所谓珂版(谐音科班)出身者,自当别论。这部《中国名画集》选得比较精,伪品不多,使我知道那些流派、名家的面目,比之只看文字记载,摸不到头脑有用得多。这部《中国名画集》有三十多册,价值几十元,我买不起,时常到图书馆去借阅借临。我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画传统认识有粗粗的轮廓,这部书是有启蒙作用的。学画之外,我也兼学刻印。图书馆里有一部《十钟山房印举》,不是原拓本,是商务印书馆翻印本,也要二十元一部,我也买不起。其实和我同寝室的同学吴一峰也刻印章,他也买不起这部书,就用拷贝纸复在上面用朱色依样摹画下来,我也学他摹画,积成一厚叠。没有石章,星期天到城隍庙小世界不面摊头上买回一角或几分钱一枚的石章学刻,从虹口唐山路到南市城隍庙,来回一二十里,徒步往来,要走整整一个下午,回到校门附近,四个铜板吃碗小馄饨。我别无嗜好,只此自得其乐。我的篆刻主要学秦汉印,也学一此清代诸家,兴趣很浓。至于书法,早上四时起床,磨墨练字,初学龙门石刻中的《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后来也写过《张猛龙碑》、《朱君山墓志》等。在一次书法评选中,得过好评。在寝室里没有台子,我就把一只老式大皮箱搁在方凳上当作台子,坐在床沿上临写。
过了一年,和我一样爱好美术的同学吴一峰,还有一位贾镇廷,都转到上海美专去读书,我很羡慕,也想去,但父亲不答允。他说即使要学画,也应该多读些书,读书太少,不宜过早学画,这样我就继续在澄衷中学读书。这所学校的校长曹慕管主张读经复古,为了办学宗旨和《新青年》杂志主编杨贤江打笔墨官司,杨认为这样会让学生中“国故毒”。曹校长不予理睬,每年指定学生自学一部古书。我记得学过《论语》和《汉书•艺文志》等。学期终了,举行国文会考,请校外名人阅巻,名列前茅者有奖。有一次是请浙东名士冯君木来出题阅卷,我考得不错,奖到一部《畏庐文集》和《畏庐文集续集》。
4. 陆俨少的生平经历
一九〇九年(一岁)
六月六日(阴历五月九日)生于江苏省(今为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继承祖业开设米店,母亲朱璇。小名“姬”字,“俨妙”,号“宛若”。
一九一四年(六岁)
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为常用。未识字即喜画画。
一九一五年(七岁)
取学名为同祖,入嘉定县第四国民小学读书。
一九二〇年(十二岁)
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未半年入翔公小学读书。与表妹朱燕因订婚。
一九二一年(十三岁)
得石印本《芥子园画传》遂如饥如渴地临学。
一九二二年(十四岁)
高小毕业,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课余参加绘画、书法、篆刻等课外组织。由高晓山老师教习中国画。同时研习古典文学。
一九二四年(十六岁)
学《论语》、《汉书·艺文志》,考试得奖品《畏庐文集》、《畏庐文集续集》。
一九二六年(十八岁)
中学毕业,进入无锡美专,专习中国画,未半年即缀学,与苏州王同愈订忘年交。
一九二七年(十九岁)
由王同愈介绍,拜上海冯超然先生为师。冯师第一句告诫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临戴醇士手卷。
一九二八年(二十岁)
临王东庄册页,冯师大加赞赏,谓可乱真。
一九二九年(二十一岁)
与朱燕因结婚。每半个月去上海冯师处请益。
一九三〇年(二十二岁)
在家自修。读书、写字、画画三者齐进。
一九三一年(二十三岁)
常与燕因同至岳母家住。
一九三二年(二十四岁)
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义愤填膺,吟诗泄愤,但毕竟书生无补。随父母暂避上海租界,路上感受风寒,咳嗽不止,种下气喘病根。
一九三三年(二十六岁)
父亲卒。
一九三四年(二十六岁)
经友人金守言介绍,得母亲同意,在浙江武康上柏山买地经营农场。此时苏州费新我也来买地,隔涧为邻。游天目山、黄山。经徐州、曲阜、济南以至北平,住一个月。历览长城、故宫等。再去大同访云冈石窟,上妙峰山览太行山色,经天津、烟台而归。
一九三五年(二十七岁)
去南京参观第二届全国美展,饱览故宫藏品。始作《梅花图》。发枝取陈老莲,圈花取石涛,自创面目。书法初学魏碑,继临《兰亭》、宋四家,后学杨凝式。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
上柏山中新居落成。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岁)
奉老母率妻子入上柏山中,植梨千树、竹万竿,有学陶渊明之志,《七七事变》为避兵祸,率全家于宜昌僦屋而居,不十日再西行。
一九三八年(三十岁)
至重庆。初就任第二十兵工厂秘书室,后至营缮科,最后去所属农场任事务员之职。作画至百件,在重庆两路口举行个展。认识沈钧儒、陈树人、陈之佛、常任侠、黄君璧、丰子恺等。去成都举行画展。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岁)
游青城山、峨眉山等地。认识了彭袭明、王星北、朱光潜、马一浮。得朱光潜好评。
一九四○年(三十二岁)
为兵工厂撰书迁建落成碑记。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岁)
游马家店,白云在山、青林红树,宛然黄子久《秋山图》,大呼我师乎。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岁)
书法变异,成为似隶非隶,不同于金冬心漆书。山东王献唐先生极称之。然冯超然先生斥为天书不好认为。后厌之。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岁)
画《瑞雪启春图》为母亲七十寿。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岁)
王同愈卒,年八十七岁。画《洛神图》、《蜀中留痕册》赠程景溪。
一九四五年(三十七岁)
抗战胜利,东归无日。
一九四六年(三十八岁)
二月全家搭乘木筏自重庆出发经历三峡,冲冒险水,出入盗匪窟穴,历时一月余。于木筏上终日看山观水,并记在心,日后闻名于世的峡江险水皆出于此。
一九四七年(三十九岁)
秋天,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
一九四八年(四十岁)
在南翔东市创办圭白农场。
一九四九年(四十一岁)
游新昌大佛寺,观天台梁飞瀑。嘉定解放。
一九五〇年(四十二岁)
画《杜陵诗意画卷》后附五律六首,得冯老师赞赏。母卒。
一九五一年(四十二岁)
迁往上海,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岁)
进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画《牛虻》连环画。参加新国画研究会。
一九五三年(四十五岁)
上海举办解放后第一次大型展览。作品《雪山勘探》得好评,被美协收购并出版。
一九五四年(四十六岁)
在华东美协会晤黄宾虹。宋文治来学习中国画。冯超然卒,终年七十三岁。
一九五五年(四十七岁)
率宋文治去拜吴湖帆为师。
一九五六年(四十八岁)
安徽省文化局来上海物色国画家去合肥工作,遂约了孔小瑜、徐子鹤、宋文治同行。画《杜陵诗意册》二十开赠姚耕云。
一九五七年(四十九岁)
从安徽回上海。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去浙东四明山下生活。画《江路乘筏图卷》。当选为上海市南市区人民代表。
一九五八年(五十岁)
去闽西写生,画革命历史画。反右开始,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一九五九年(五十一岁)
每天到画院劳动改造。于余暇画成《山水画课徒画稿》二百幅。画《杜陵入蜀诗册八开》赠谢稚柳。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岁)
国庆摘去右派帽子。为吴湖帆画《清萝吟巢图》青绿山水册页。
一九六二年(五十四岁)
受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邀请,赴杭州任教大学四年级山水课。画《人物图》两帧,开始画《杜甫诗意画册》一百幅。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岁)
肺有病。老友任书博送进口药抵白粉服后即愈,画《感惠册》报之。
一九六四年(五十六岁)
参加画院组织的皖南写生。见山丛林边缘,日光斜射,显出一道白光,遂由此创为留白之法。
一九六五年(五十七岁)
高教部规定,取消兼课制度回上海在青年宫等辅导国画山水。画《峡江险水图卷》、《创新册》。
一九六六年(五十八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未受冲击,画《毛主席诗意画》二十四幅。
一九六七年(五十九岁)
因出身问题,开始被批斗。
一九六八年(六十岁)
至文化大革命后期,均被批斗,受画院造反派斥打。
一九七五年(六十七岁)
摘掉地主帽子。去新安江淳安等地写生,回来后创留白法。
一九七六年(六十八岁)
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画《秋日云开图》。
一九七七年(六十九岁)
去井冈山写生认识电影演员赵丹,画《井冈山五哨口图》。
一九七八年(七十岁)
画院宣布一九五八年是错划右派。画成《名山图》十六幅。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岁)
撤消地主分子的决定。为周恩来故居画四尺整纸《梅花》,参加上海书法访日代表团至东京、大阪。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雁荡山》、《梅花》大幅。为上海虹桥机场画大幅《大好河山》图。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导师。
一九八〇年(七十二岁)
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在上海画院举办展览,并携至杭州展出,九月赴北京住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山水画刍议》出版。
一九八一年(七十三岁)
五月去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陆俨少画集》、《中国名山胜景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九月去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并任院委。
一九八二年(七十四岁)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金山宾馆作大幅《雁荡泉石图》,为和平饭店作《南雁荡》、《迎客松》,为人民大会堂作《雁荡泉石图》,画丈六《三峡》、丈二《南北雁荡》大画。
一九八三年(七十五岁)
为中南海会议厅画《层峦叠翠》图,高三米长九米半大来画。画《高江急峡图》、《雪中西湖图》。
一九八四年(七十六岁)
将代表作品十四幅捐献上海博物馆。被任命为浙江画院院长。参加在西德举行之五人画展。画《峡坼云霾图》、《谷虚云气图》、《杜陵诗意图》。
一九八五年(七十七岁)
选书《重建黄鹤楼记》刻碑树立楼前。《山水画课徒稿》出版。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
《陆俨少自叙》、《怎样画云》、《怎样画水》出版。
一九八七年(七十九岁)
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画《云山赴集图卷》,其中人物有一百二十二人。为其画人物最多的一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俨少画集》。
一九八八年(八十岁)
画水墨抽象册页八十幅以贺八十岁寿诞。六月率妻燕因、子亨、亶、学生沈明权等回故乡嘉定古漪园举行八十大庆并开个展。
一九八九年(八十一岁)
离杭州去深圳定居,临行借西泠书画院举办告别展。任西泠印社顾问。在怀柔县进行创作,补足因文化大革命所流失的《杜甫诗意图》一百幅。十一月赴深圳,病,住医院。有“南陆北李”之称的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卒。
一九九〇年(八十二岁)
去南海游西樵山,题游龙入怀四个大字,刻于石壁上。
一九九一年(八十三岁)
元旦在深圳中国画廊举办回顾展。展画一百二十幅,盛况空前。故乡嘉定筹建陆俨少艺术展。
一九九二年(八十四岁)
回上海,住延安饭店,病住院。
一九九三年(八十五岁)
病住院。重阳节卒,时年八十五岁。 陆先生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家,同时兼擅梅花、竹石,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
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着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先生历任第六届、七届人大代表、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同时还是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他提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的独到见解,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
5. 闸北区的中小学详细地址是什么
1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 公办 康乐路199号 2 闸北区福建北路小学 公办 浙江北路109弄100号
3 闸北区宝山路小学 公办 宝山路251号 4 闸北区蕃瓜弄小学 公办 天目中路749弄55号 5 闸北区乌镇路小学 公办 乌镇路123号 6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 公办 永兴路211号 8 闸北区中山北路小学 公办 芷江西路249号 9 闸北区永兴路第二小学 公办 永兴路621号 10 闸北区中兴路小学 公办 中兴路1347号 南起交通路 11 闸北区育婴堂路小学 公办 共和新路703弄5号 12 闸北区实验小学 公办 大宁路670号 13 闸北区第二中心小学 公办 原平路56号 14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 公办 北宝兴路900号 15 闸北区和田路小学 公办 和田路434号 16 闸北区大宁路小学 公办 大宁路181弄15号 17 闸北区洛川东路小学 公办 普善路818号 18 闸北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 19 闸北区彭浦新村第四小学 公办 闻喜路971弄1号 20 闸北区彭浦新村第五小学 公办 平顺路175号 21 闸北区临汾路小学 公办 临汾路1105弄19号 22 闸北区幸福小学 公办 场中路2992号 23 闸北区万荣小学 公办 灵石路737弄17号 24 闸北区保德路小学 公办 保德路661弄1号 25 闸北区阳曲路小学 公办 阳曲路280弄38号 26 闸北区科技学校 公办 阳曲路350弄1号 27 闸北区三泉路小学 公办 三泉路821弄25号 28 闸北区景凤路小学 公办 景凤路521弄1号 29 闸北区永和小学 公办 高平路895号 30 闸北区共康小学 公办 长临路共康四村98号 31 上海市塘沽学校 公办 海宁路685号 32 上海市恒丰中学 公办 长安路295号 33 上海市三泉学校 公办 临汾路1515弄35号甲 34 上海市华灵学校 公办 沪太路1170弄27号 35 闸北区启慧学校 公办 保德路1316弄109号 36 上海市第一聋校 公办 景凤路300号 37 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 民办 共和新路4555弄19号 38 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 民办 延长中路800弄88号 39 上海市民办童园(实验)小学 民办 共和新路1725弄35号 40 上海市民办童的梦实验小学 民办 阳泉路629号
学 校 地 址 校 长 室 校 长 邮政编码
市北中学 永兴路365号 56636054 沈黎明 200071
新中高级中学 原平路555号 56511505 陈裕全 200436
风华中学 共和新路1700弄49号 56037657 冯容士 200072
六十中学 青云路323号 56638952 何曾豪 200071
彭浦中学 三泉路604号 56400325 冯永熙 200435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 中山北路600号 66600060 王金宝 200070
回民中学 沪太路1000号 56940604 乐霆 200065
田家炳中学 景凤路185号 36120889 尹丽君 200435
久隆模范中学 岭南路115号 56910260 顾筱璞 200435
向东中学 蒙古路48号 63815226 洪光荣 200070
共和中学 恒丰路461号 63548592 陈振林 200070
塘沽学校 塘沽路730号 63240933 李曙煌 200085
朝阳学校 芷江中路345弄11号56631418 龚文冲 200071
华灵学校 沪太路1170弄27号36050284 朱树凯 200072
三泉学校 临汾路1515弄35号56417605 陶长发 200435
恒丰学校 长安路295号 63808948 曹治安 200070
市北初级中学 西藏北路803号 56987118 徐阿根 200070
风华初级中学 共和新路2800号 56654558 孙惠明 200072
彭浦初级中学 彭浦新村150号 36120119 杨永福 200435
和田中学 共和新路1873弄7号 56380654 陆玲娣 200072
山西中学 高平路968号 56504456 奚 敏 200436
实验中学 中兴路1779号 56972244 何 矩 200070
北站中学 海宁路830号 63564893 张云霞 200071
闸北二中 天目中路100号 63244456 黄水才 200071
闸北五中 虬江路723号 66600428 宣寿林 200071
闸北八中 场中路2950弄80号 66240568 刘京海 200070
青云中学 青云路437号 56900651 朱明生 200071
十七中学 止园路389号 56629567 刘卫星 200071
古田中学 柳营路465号 66600431 范申华 200072
彭浦三中 平顺路373弄5号甲 36120073 关俊林 200435
彭浦四中 闻喜路1000弄32号 66690985 王孝章 200435
彭浦五中 闻喜路360号 56792566 黄泉弟 200435
岭南中学 阳曲路421号 56818635 王文斌 200435
保德中学 平顺路874号 56885958 范<峰 200435
共康中学 长临路248号 66690051 边根华 200435
大哥,请采纳,我好不容易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