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长沙上海城属于哪个区
扩展阅读
北京地铁路线有多少公里 2025-07-30 17:29:20
深圳哪里有龙猫卖 2025-07-30 17:07:31

长沙上海城属于哪个区

发布时间: 2025-07-30 04:14:17

① 上海城(三期)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楼盘名称:长沙上海城(三期)

城市:长沙

楼盘位置:上海城位于雨花区韶山南路633号(林学院对面)

开发商:长沙纵横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产权年限:70年

建筑类型:小高层,板塔结合,

公交线路:上海城有7、103、107、123、152、502、602、801、802路公交车到达。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47767.94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45%,共0栋楼,停车位

周边配套:中小学:韶圭小学、三湘小区小学、长沙市21中、43中、井湾子中学
综合商场:井湾子市场、红星大市场、国际汽车城、华银旺和超市
银行: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光大
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中建五局中心医院
其他:省政府新址、青少年活动中心、红星农博会展中心、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点击查看更多房产信息

② 长沙上海城小区住改商拆了多堵墙 居民心慌慌


冷不丁,你的邻屋突然变成餐馆、会所、茶楼……试问遇到这种情况,你心情会是怎样?昨日,采访中就遇到两个这样的案例,上海城、景湾小区的业主被突然“变身”的邻居搅得心烦意乱。目前,“住改商”引发的邻里矛盾也频频发生,管理“住改商”,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值得多方思考。

推开27栋1单元二楼过道的安全门,取代住户房门的是一堆刚拆除的墙砖。房内钢筋电线裸露在墙外,水泥、石灰等装修材料堆满一地。昨天,雨花区上海城有业主反映,27栋有业主欲把两套房子打通改成营业门面。想到房屋结构被改变,住房变商用,该单元120多户居民很担忧。本报记者张树波 实习生何朋 刘士豪 长沙报道

业主 “住改商”我们不同意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上海城小区。27栋业主饶爹爹带记者来到二楼,有一套房房门紧锁,门上贴着“开工大吉”的字样,另两套房门被拆除放在一边,几位装修工人正清理拆除的墙砖,房间一角堆满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房间内大部分墙体已被拆除,门口有钢筋裸露。不经提醒,真没看出之前是两套房。

“墙被拆得乱七八糟,出了问题怎么办?”饶爹爹说,听说二楼要建美容美体会所,他专门过来看了下。原先房间内的墙已被拆除,还说要在楼板上砌墙隔房间,“楼板只有8公分厚,哪承受得住?”

住在二楼的业主游女士更是气愤,二楼本来四套房,除了她家,另外三套房被“打包”,变身美容美体会所。“‘住改商’至少要征得业主同意。”游女士说,每天敲敲打打还以为是在装修房子呢,不经意一看,两套房的内墙都被拆掉了,像要合成一间。游女士问施工方,才晓得要改成美容美体会所,要不还真被蒙在鼓里,“住改商,我们不同意。”

假如真改成了会所,安全问题谁负责?“我就住在隔壁,每天会吵死去。”游女士抱怨。

装修公司 没有破坏承重墙

房屋结构被改变,预制板上再砌墙,岂不是有安全隐患?27栋一单元业主议论纷纷。现场装饰公司一位设计师说,装修前,他们根据开发商提供的房屋原始结构图,进行设计,装修过程中没破坏承重墙,拆除的都是后来砌上的墙,“安全绝对没问题。”

原先墙体被拆除后,会按设计重新砌墙。对于居民担心新墙会压坏楼板的问题,现场一负责施工的负责人解释,他们使用轻质砖隔墙,尽可能减少楼板的受重,居民大可放心。墙体上裸露的钢筋并非承重墙体内的,“这是拉结筋,用来连接接缝的。”该负责人称,装修的本是两套房,他们将按需要把墙打掉后,连成一体。他们只负责装修,作何用途无权过问。

物业 事先并不知情,已责令停工

就此事,上海城物业管理方——长沙九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胡经理介绍,不久前,27栋一位业主向物业公司提交了一份户型平面图办理装修手续,正装修的三套房是同一位业主所有。“我们只知是业主装修,不知道是改成商用。”胡经理说,有业主投诉,他们才知道。住宅房屋改做商用,首先要征求周围业主的同意。物业公司已责令装修业主停工。“业主已答应停工。”胡经理说,业主已同意下午将装修材料运走。同时,胡经理承诺,架空层墙体出现的裂缝,会马上找施工人员前来处理。架空层裂缝是否和二楼装修有关,装修过程是否破坏了房屋结构,需要相关部门来检测才能下定论。

[解读]

“住改商”,同楼业主可一票否决

对于小区内住宅性质的变化,根据,《物权法》第77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应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还应当经过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利害关系人的最小范围,即整栋楼的业主。这将使得“住改商”难度加大,只要有1名利害关系人向法院主张不同意,就可以“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