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南京路为什么叫南京路,为什么有那么多条以别的城市为名的路
上海地名命名的历史,可以总结出四条经验:首先,尊重城市的历史,让地名成为时代的纪念;其次,尊重“洋人”的贡献,不完全否定外国人留下的地名;第三,以约定俗成的地名为主,适当使用人名;最后,改革时期需要新地名体现改革精神。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路名需求不断增加,规则只能以大致原则进行,尽量用国内地名命名,且被命名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应大致与这条路在上海的位置相符,同时不影响原有主要道路。这是一种表达全国团结、四海一家的方式,同时也试图减少上海人的本位意识。
在这种原则下,上海市区边缘形成了地区路名集群的现象。例如,西南角出现了“钦州路”、“柳州路”等广西地名,东北角出现了“鞍山路”、“双阳路”等东北地名,正北方则有“呼玛路”、“呼兰路”等黑龙江地名。这一规则在上海沿用已久,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该规律持续起作用,新的命名还需考虑不影响原有路名,因此,有些地区在地图上离得很近,但在上海却相距甚远,出现了多个东北集群等有趣现象。
例如,虹口区的赤峰路、多伦路原本是原上海市区东北角,现在却基本处于应该叫“上海路”或“连云港路”的位置,这种现象非常有趣。这种命名方式虽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削弱了地名应有的地域色彩,使得一些道路失去独特性。
综上所述,上海的地名命名规则体现了尊重历史、融合文化、适应发展等原则,同时也带来了地区路名集群的独特现象,这种现象在地图上和实际位置上都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变化。这些命名规则和现象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揭示了城市发展中地名命名的重要性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