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指南 » 上海的商务区如何做平台
扩展阅读
福州伤势鉴定在哪里 2025-08-30 19:00:22
杭州插画设计价格多少 2025-08-30 18:46:05
上海科技馆都有哪些景物 2025-08-30 18:33:24

上海的商务区如何做平台

发布时间: 2025-08-30 13:26:16

A. 2025年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到2022年,虹桥商务区将集聚一批高能级贸易主体和功能型平台,形成若干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产业经济集群,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虹桥商务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不断提升,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国际大型会展目的地,成为总部企业、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首选地,成为国际商务资源集聚、贸易平台功能凸显、各类总部企业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基本建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这是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昨天正式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 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所披露的内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虹桥商务区的定位和目标,提出了对标国际、面向全球,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际举措和政策支撑。

推进商务区拓展区协调发展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虹桥商务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为《方案》的制定明确了十分清晰的目标定位。为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方案》在虹桥商务区86.6平方公里基础上,将四至范围外、所涉街道(镇)区划范围内的64.8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拓展区,推进虹桥商务区与拓展区共151.4平方公里整体协调发展,进一步实现产业功能统筹、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标准统筹和政策管理统筹。

根据《方案》,本市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虹桥商务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及其项目建设,扩大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规模,加大对虹桥商务区内重点功能打造、人才引进、产城融合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和鼓励建设用地综合化、复合化兼容利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的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商办、会展、物流、研发等用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高质量利用。强化计划总体控制,统筹做好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出让计划、重大投资项目计划等的制定实施,严格执行相关开发标准,强化开发时序控制。加大金融服务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虹桥商务区内创新型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设相关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设施。

形成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

《方案》的亮点还包括: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将在虹桥商务区推出和应用。重点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定位、大数据、航空服务、科技服务、大健康医疗和绿色金融等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开展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建设中高端消费品发布展示中心等,提升国际高端都市商业功能,形成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国际化消费体验中心。在区域内实施“一地一策、一楼一案”聚商,形成高品质商务活动集聚区。

建设一批面向“一带一路”的商品直销平台、国别商品交易中心、专业贸易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培育壮大一批贸易集成商,加快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长三角囯际贸易走廊。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区域,建设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吸引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等,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向亚太总部、全球总部升级。依托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依托进博会平台,开展国别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投资促进活动。引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经贸组织、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等入驻,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

探索研究长三角国际贸易走廊

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商务生态环境。一是加大专业性、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提升面向长三角的海外人才就业服务功能,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和工作居留直通车制度。二是推动一批高水平教育、医疗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落地,优化医师区域注册管理制度,支持设立面向全囯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鼓励外商投资建设文化场馆。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发展商务区。三是建设“智慧虹桥”,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光纤宽带网、无线宽带网、移动物联网深度覆盖,完善商务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平台,形成全区域覆盖、跨区域协调、统一监管的管理指挥平台。

另外,虹桥商务区在着力开发建设和功能打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探索研究建设G50长三角国际贸易走廊,支持推进虹桥-嘉定-昆山-相城等一批功能性科创走廊建设;强化带动引领,支持商务区优势产业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形成产业集群,加强商务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联动,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B. 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定位

上海虹桥商务区依托虹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面向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的汇集地,是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 。
五大优势
一)区位优势 虹桥商务区紧邻江浙两省,处于长三角城市轴的关键节点,与周边主要城市距离均在300公里之内;既为上海连通长三角的桥头堡,是长三角咽喉之所在;又为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门户,是连接世界的桥梁。
二)交通优势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综合交通枢纽,涵盖多种交通方式,轨、路、空三位一体,56种换乘模式的多元化聚集,将人性化换乘的出行方式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一小时长三角都市圈显现同城效应。
三)成本优势
虹桥商务区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极大的方便企业获取信息、调配资源、开拓市场,尤其是企业总部在运营成本上相对较低。
四)后发优势
虹桥商务区广泛吸收国际商务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取百家之长,创虹桥之新,结合自身特色,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厚积薄发,将被打造成一座世界级商务中心。
五)政策优势
虹桥商务区是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重点发展的功能区域,是上海市低碳实践区,也是世界商务区联盟的会员。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已明确将虹桥商务区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 。
六大理念
一)虹桥枢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除水运之外的所有八种交通方式,设计日客流集散量可达110-140万人次,每年超过4亿人集散。要按照交通功能最全、换乘方式最多、可达性最高、换乘距离最短、旅客流量最大的目标,建设成为世界上水平和标准最高的大型交通综合体。
二)贸易虹桥
依托国家会展项目建设和高端会议展览业,以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通过汇集高端贸易人才和关键要素资源,促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平台建设,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落户,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平台和以国际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商务区。
三)智慧虹桥
就是根据未来智慧城市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云计算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商务区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社区管理、企业运营、政府服务、生活配套等领域,努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发挥信息技术对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努力探索创建智慧城市的有益经验。
四)低碳虹桥
支持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等低碳发展,打造能源节约型低碳实践区。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可达80%。核心区所有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超过50%建筑达二星级以上标准,地标建筑达三星级标准,且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总能耗减少65%。
五)商务社区
根据宜人、宜商、宜居的标准,对与商务和生活有关的各类业态进行科学配比,努力实现商务功能和社区功能自然融合,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区、社区与社区、社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营造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365年中无休的商务社区。业态方面重点发展以企业总部、贸易机构、商务办公为代表的主体业态;以会议展览为载体的功能业态和以住宿、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配套业态。
六)城市综合体
商务区强调每一个建筑实体的功能性和标志性,并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居住、文化等公共服务机构;注重公园、 绿化、水系等生态环境和建筑、交通、楼宇等物理形态的和谐统一,营造舒适、宜人、赏心、悦目的整体环境。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利用和高效利用措施,针对机场周边建筑限高的特点,对地下空间统一进行高强度规划、统一实现同质化开发。不仅对街区单体地下空间利用有严格标准,而且各街区间地下空间全部联通,配以地下交通和公共设施,加上空中连廊等地面以上交通体系,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街区网络 。 已通车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徐泾东、虹桥火车站、虹桥1号航站楼、虹桥2号航站楼。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虹桥火车站、虹桥2号航站楼。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金运路、金沙江西路、 建设中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蟠龙路、中国博览会北站、虹桥火车站。 规划中 轨道交通5号线北段或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 (2010年前):沪青平公路、迎宾三路、润虹路、天山西路、北翟路、金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