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当年为什么选择开发深圳
扩展阅读
医保福州哪里交 2025-07-20 15:21:40
上海联合交通卡哪里有售 2025-07-20 15:07:37

当年为什么选择开发深圳

发布时间: 2022-08-11 20:45:46

1. 为什么要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国家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实际上现在各个省、各个市都还有自己的开发区之类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特区,只不过没有正式的国家级名义而已。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
1.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2.特区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
4.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2. 为什么要发展深圳

因为深圳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是中央划定的经济特区。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东省省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地处广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
深圳是国务院定位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与北京、上海、广州并称“北上广深”。 全市下辖罗湖区、龙岗区、龙华区、福田区、宝安区、南山区、盐田区、坪山区8个行政区。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深圳市域边界设有中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

3. 开发深圳的目的是什么

打开国门,迎接香港回归

4. 中国开发深圳的目的是什么

那是1979年邓爷爷在广东指定的!主要原因是它临近海交通方便还有就是它临近香港.澳门可以借那的经济发展内地

5. 当年打造深圳的目的是为了收复香港还是以深圳带动珠三角

当然是带动珠三角,深圳的地理位置好,南面是香港,北面是东管,再上面是省城广州,就算不特别去发展四处都发达成市深圳也不会差到那里,不发展反而浪费了个机会

6. 深圳怎么样开发的

深圳是从开放起步的,也是中国改革最先起步的地方。深圳是全国最早的特区之一。深圳所走过的路子是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路子。整个深圳的发展过程,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闯”,一个是“创”。这两个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深圳发展的特色和历程。

所谓“闯”字,就是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按照小平同志当初说的,要杀开一条血路,闯出市场经济的新路。所谓闯出新路,最先利用开放的资源,利用深圳毗邻香港的优越区位优势,从口岸贸易开始,逐步地放大,所以,深圳开放走过了从一般的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到逐步放大到“三来一补”,逐步创新,从外向型经济为主,逐步跨越到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这样的发展过程。

另一个特点就是“创”字。对深圳来讲,就是创业、创新。以创业求发展,以创新促繁荣。深圳在创业创新这个方面进一步地把整个开放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对深圳的调研,可以得知,外向型经济主要是以引进资金技术为主,主要以加工贸易“三来一补”为主,深圳的初期就是这样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更加注重的是内外互动,就是国内资金、国外产业之间、技术间的有效融合,今天的深圳已经开始步入到开放型经济的轨道中了。创新方面,深圳起步于加工贸易,在1991年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确定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锁定这个产业目标以后,几届领导班子始终按照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到今天,整个深圳从原来的以加工贸易为主,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形态,转变成具有创新活力、具有创造活力的重要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

7. 为什么说深圳是一夜崛起的城市从穷到富 当时的深圳是怎么做到的

一夜崛起之城” ——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发展

1980年这里仅是三万多人的边陲小镇,今天她已成为拥有13 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以其罕有的建设速度,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成为中国最令人瞩目的新生城市。�

一、城市发展背景

(一) 创办深圳 经济特区是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的需要�
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探索中国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接,1979年3月原宝安县改为深圳市,7月中央同意广东省在对外经济活 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市划出一块地方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 5月中央41号文明确规定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批准颁布《广东省经济特 区条例》,并批准确定在深圳市总面积2020Km2中划出327.5Km2的地方,作为深圳经济 特区,并对外宣布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二)特有的地理位置是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发展的优越条件�

深圳毗邻香港,是香港发展的直接扩展空间,是引进资金、技术装备和拓展国际市场的最佳受益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和广大内陆腹地与香港经济联系的陆路必经之地,也是内陆——香港——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深圳处在以珠江三角洲和广大内陆腹地作依托、外引内联、与香港互利互补并走向世界的重要位置。 �

(三)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试验地�

深圳是全国的“特区”,得到了全国的关心和支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又是我国进行各项改革的试验地,率先在经济贸易、资金融措、土地政策、人才劳力、城市开发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成为我国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的窗口,发挥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

二、城市发展过程

(一) 城市规划的不断修正,以适应迅猛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二) 改革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1、领导意识转变,处理好计划指导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建立健全城市开发与经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依法控制与管理城市建设。�
2、 规划管理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初期采取“一个公章、一支笔 、一次会议”解决问题,
为基本建设的高速发展创造条件。�
3、采用社会化大生产模式, 按“五统一”(规划、设计、征地、施工、资金)建设要求,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重视基础 设施建设,强调“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到规划一片,建设一片,投产获益一片 。�
4、改革建筑业,开放建筑市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均采用招标投标,实行工程总承包和地盘管理,并成立专门监督机构(质量监督检验站、基建合同予算审计站)。�
5、土地有偿使用、建筑产品商品化及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 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从附表一《深圳经济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统 计表》中可以看出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事实证明,深圳经济特区在 开发建设中目标明确、步骤清晰、规划合理、政策适当,形成了良好的城市发展基础。�

三 、城市发展展望�

作为“试验地”的深圳经济特区,如此高速度的发展本身也带来内部的不平衡,现已出现了交通拥塞,水电供应不足,城市安全设施欠缺,住房紧张,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城市管理与维护跟不上等问题,市政府已取很多措施正着力给予解决。
深圳经济 特区又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开展了新一轮城市开发的研究和准备:�

(一)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抓紧建设港口,扩建机场、口岸,修建城市地铁(第一期)、道
路快速系统、高速公路……高标准的综合交通体系在逐步形成。�

(二)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正在修编,按照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随着宝安、龙岗两区的建立,将促进两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着力做好特区、宝安区、龙岗区“三位一体”的大深圳规划 。�

(三)今后十年的重点发展地区�
1、福田市中心区——处于特区的中心位置,是深圳走向21世纪 ,形成国际性城市的关键地区。总占地面积4.14KM2,规划居住人口约11万人,规划总建设面积1200万M2,目前正在进行详细规划工作。 �
2、 深圳湾 ——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的地区之一。总占地面积10.90KM2,需填海
造地面积6KM2,规划居住人口约15万人,规划总建筑面积800万M2,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填海工程的前期工作。
3、 前海填海区——位于南山半岛西部。总面积约10KM2,可发展与港口相关的仓储、工业、
商贸,以及少量配套的生活服务。目前规划正在进行中。�
结语:�
“ 特区”是中国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产物。是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途径的需要;也是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改革开放政策是“特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动力,并贯穿全过程。�
·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与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是“特区”经济和城市全面发展、协调的保证;�
·对外的特殊政策措施、经济科技合作与对内的体制改革、适时政策调整,是 “特区”经济和城市高速、稳定发展的关键;�
·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是“特区”经济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
·“特区”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对于世界上发展中城市来说,可能并不新鲜也不重要,但对于一个闭关锁国几十年的中国来说,要“摸着石头过河”,确实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试验地”已推广,中国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国际城市发展协会第17次国际会议暨新市镇经验会议(香港)1993年9月30日)

8. 深圳是哪位领导人开发的

深圳是邓小平开发的。

1979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

(8)当年为什么选择开发深圳扩展阅读: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以日新月异的变化书写高歌猛进的城市发展史,而作为我国体制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更是勇立潮头、锐意创新,为全国提供了大量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40年前,蛇口工业区首次打破了工资大锅饭,首次邀请外商投资建厂,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支试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海成为新时代“制度创新策源地”,以平均“三天一制度”的“前海速度”,取得制度创新成果573项。

其中全国首创和率先22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以先行先试带动全局发展,深圳始终站立在改革创新的潮头、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9.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了,为何把深圳建立为经济特区

经济是基础。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经济更重要的了吧?因为经济是基础,它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来源。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只要强大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会很强大。实力也会得到认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了,当年把深圳建立成为经济特区,这是很正确的选择。

把深圳建立成为经济特区,通过历史证明,这是很正确的选择。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越来越发达,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让更多的国家使用到了中国的产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国文化。深圳根据时代的需要,还有天然的地理位置符合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条件。

10. 八十年代人们为什么选择下海深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实质上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
企业厂长负责制(城市)

如:改革后,生活水平与质量大大提高,农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市场上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我们接触了更多的国外的先进科技和文化,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
2.经济特区
特区最初指1979年后被划为改革试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区田的深圳、厦门、珠海、汕头4个城市及海南省。当时国家赋予特区引进项目审批权、人员因公出国出港审批权、外贸出口权、外汇管理权及许多其它经济管理权限,并且在包括税收、外汇管理、银行信贷、劳动用工以及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3.以上两个原因缺一不可,实际上其他特区也很多人下海,只是深圳的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