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乙肝检验报告怎么看
乙肝五项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HBsAb)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
通常,我们通过两对半的不同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的现状和转归,指数超标称之为阳性表现。下面是常见两对半组合的简明临床意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3)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后两项转氨酶有升高,这种情况说明肝功能有异常。
楼主不用过于担心,定期检查肝功能,听听医生的意见。
平时要有一个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乙肝防治指南》中指出只要在孩子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着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同时接种一针10μg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虽然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成功率97%以上。
B. 乙肝五项指的是什么
你好,很多人不理解乙肝五项是什么?乙肝五项是建议是否患有乙型肝炎的一种常见方法,乙肝五项的正常指标是什么呢,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
乙肝五项是什么,都有哪些: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2、 抗一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 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国有27.42%的人口有此抗体。
3 、乙肝五项正常指标是什么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 、抗~HBe(乙肝e抗体,HBeAb) 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HBeAg,但可产生抗一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HBV—DNA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
5 、抗一HBc(乙肝核心抗体,HbcAb) 这种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乙肝五项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此提醒大家要加强乙肝方面的知识,我们都知道乙肝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因此了解乙肝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预防乙肝。
------------------------------------------------
C. 乙肝五项指标意思
常用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米尤(音)/毫升]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正常参考值与各检测单位有所不同(因为仪器、试剂不同),超过正常值即为阳性(+),否则为阴性(-)。以下是9种常见模式的临床分析: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者。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
乙肝病毒DNA复制过程,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
D. 深圳市对公务员乙肝DNA的检测标准
【摘要】 目的 分析了解深圳市卫生体检门诊患者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型肝炎的人群预防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对2006年4月~2007年4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门诊采用ELESA初筛后的2 368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进一步进行两对半复查确认和HBV-DNA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 患者首次发现感染的年龄从0~56岁均有,但以15~29岁年龄区间最多(占80%)。患者家庭成员患有乙肝的病毒感染者占18.2%,其中可能通过上下代垂直传播者占48.8% 。乙肝五项检验指标中1、5项阳性者有45.9%的病毒DNA含量高于参考值,而1、4、5项阳性者中则有33.8%高于参考值。有97.8%的感染患者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其余患者未按正规途径和方法接种。 结论 深圳市的乙肝感染率和患者传染性均较高,正规的预防接种是避免乙肝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乙肝病毒 HBV-DNA 预防接种
乙肝在我国是一种流行广、患病率高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尽管我国从1985年就开始了乙肝的疫苗预防,并于1992年开始将乙肝预防纳入儿童基础免疫预防规划,但近年来仍有各个年龄段的新发病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有不少发病。现将2006年4月~2007年4月接诊统计资料完整的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在本中心门诊体检并经复查确诊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共2 368例,年龄10~56岁,男1 164例,女1 204例。80%左右为外来务工人员,少数为常驻人员。1.2 方法 门诊体检人员先采指尖血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公司ELESA法初筛,HBsAg阳性者取静脉血复检确认(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ELESA试剂),病毒DNA载量检测用深圳市匹基公司试剂荧光定量PCR技术,参考值标准<5×102/ml,血中病毒复制量>5×102/ml认为具有传染性,倍数越高传染性越强。2 结果2.1 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职业分布见表1。2.2 首次发现被感染年龄分布,见表2。2.3 家庭肝病史 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明确有家庭或亲友患有乙肝者只有431人占18.2% 。其中夫妻共患者11例,占2.6%。儿、女单方感染18例,占4.2%,父亲有感染67例,占15.5%,母亲感染78例,占18.1%,兄弟姐妹中还有一人以上感染者197例,占45.7%,父母或/和兄弟姐妹同时多人感染者39个家庭,占9%。可能通过上下代传播者共210例占有家庭肝病史人数的48.8%,其中父亲传染给子女或祖父传染父亲再传染子女可能通过父系造成家庭中感染的共计82例,占39% ,母亲传染子女或外祖母传染母亲再传染子女者104例,占49.5% ,父母共患者18例,占8.6%,先由祖母传染父亲再感染女儿或祖父传染父亲再感染女儿的这种交叉感染者6例。知道接触密切的同宿舍同学患有乙肝而被感染者2例。2 368例感染者中明确无家庭成员感染者1 448例,占61%,感染原因不详者489例,占总观察人数的20.6%。2.4 乙肝两对半与HBV-DNA定量检测 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仅HBsAg阳性或HBsAg阳性+HBcAb阳性(1或1、5项阳性283例,其中有61例进行了HBV-DNA定量检测,病毒复制量大于参考值28例,占该组检测人数的45.9%,其中等于或高于105次方具有较强传染性者8例,占该组13.1% 。有3例在1~3 个月后复查HBeAg呈现阳性。
HBsAg阳性+ HBeAb阳性和HBcAb阳性(1、4、5项阳性即所说“小三阳”)1 299例,其中201例检测了病毒DNA,病毒复制量高于参考标准68例,占检测人数的33.8%,其中等于或高于大于105有9人,占4.7% 。有3例原先小三阳,1~3年后复查变为大三阳。表1 乙肝病毒感染者职业分布(略)表2 首次发现感染年龄(略)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HBcAg阳性(大三阳)786例,其中有6人原先为HBeAg阴性。本组786例中90例检测了病毒DNA,89例高于参考值,87例大于或等于105,大多为106~108,少数达109。
按照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DNA检测结果比较,两组DNA复制大于参考值的比率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而e抗原阴性组内的1、5阳性和1、4、5阳性DNA复制量大于参考值的比率虽然1、5阳性组为45.9%1、4、5阳性组的33.8%,与既往统计报道接近[1] ,经χ2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疫苗接种史 在统计的2 368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仅有51例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未按正规疗程接种和检测,其余均未接种过乙肝疫苗。3 讨论
乙肝是一种传染隐潜、治疗困难的疾病,大多数患者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及粘膜传播及性传播[2~3]。我们统计的2 368例中,仅有1例明确是在输血后感染,明确家庭共患者占18.2%,稍低于HPollack等报道的22.5%[4]。可疑夫妻性传染的有11例,可疑上下代之间垂直传播占48.8%,与既往报道基本一致[2],可疑生活接触传播者约占3%,此比例虽不大,但重要性不可忽视。日常生活接触受感染的概率一直存在争议,而且也没有看到确切的数字报道。有些报道甚至否定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可能性,然而调查的一些患者肯定的否认上述四种主要途径传播的可能性。所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
对感染者的首次发现年龄统计发现,确定出生后即感染者占1.43%,1~14岁发现感染者3.75%,15岁以后发现感染者占全部统计对象的94.8%,甚至有不少36岁以后成人感染者,与既往一些报道相似[5]。虽然一部分感染年龄可能早于发现年龄若干年,但成年感染乙肝的几率并不低。因此对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十分必要。从感染者年龄分布看,16~35岁年龄段的人站绝大多数,可能是因来检者多为外来务工者,而且外来务工者年龄大多在17~35岁的年轻人,并非代表整体人群中该年龄组的比例。
乙肝两对半定性阳性和传染性大小之间的关系,过去曾有认为HBsAg或/和HBcAb阳性属于病毒携带者,“没有传染性”,“只要肝功能正常都没有传染性”。从我们的检测和统计情况看,有少数病例血液中病毒复制量相当高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占该组DNA检测者的13.1% 。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组DNA检测,31.8%的病毒复制,4.7%的患者有较强传染性。因此认为不可忽视该组乙肝者的传染性而告知“不会传染”,应该告知其对密切接触者仍有传染的可能性,应做好疫苗的接种预防。有病毒复制的“携带者”如经济许可应该抗病毒治疗。
统计资料显示,许多本感染者是由于侥幸心理和忽视预防的重要性而不幸被感染,本研究显示,97.8%的感染患者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其余患者未按正规途径和方法接种。深圳的外来务工者多数乙肝的相关预防知识,被感染后才知道其危害性。另外,部分家长因为对乙肝的无知,未对子女未做好预防而导致其患病。因此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尤其是边远山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乙肝和乙肝预防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应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乙肝预防知识教育[6],应该将乙肝预防编入中小学健康卫生教育内容,要提高全民卫生防病知识,使人人成为一道屏障,才能在不远的将来使乙肝的发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E. 查乙肝都是有哪几项指标
有时候,可能与乙肝患者有所接触,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有感染乙肝,毕竟乙肝是传染性很强的一种疾病,这时候我们都会想要明确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因此要去医院进行乙肝检查。那么,做什么检查能查出乙肝呢??在此,昆明肝病医院肝病专家进行具体介绍。昆明肝病医院肝病专家李江教授指出,乙肝五项检查,是我国用来判定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一般查乙肝就是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共有五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下面对各项指标的含义进行详细介绍。一、乙肝表面抗原: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但不能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二、乙肝表面抗体: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是中和性抗体标志。三、乙肝e抗原:病毒复制标志,一般此项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四、乙肝e抗体: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五、乙肝核心抗体: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推荐阅读>>>
乙肝五项检查什么样的结果最好?以上就是查乙肝需要检查的指标,希望大家对此都能有所了解,大家在查乙肝时,都能了解所需要检查的项目,根据以上五项指标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F. 乙肝五项的各项指标代表什么意思
解放军463医院专家特此为大家讲解乙肝两对半各项指标的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 :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乙肝病毒感染后即释放到血液中,HBsAg阳性代表机体受到了乙肝病毒感染,但当乙肝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时,HBV DNA可部分或全部整合到肝细胞DNA中,并可继续产生HBsAg,故HBsAg很难清除,即使在肝炎临床治愈后仍可能持续存在,但传染性很低。HBsAb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的保护性抗体,在肝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是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抵抗力的标志。
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Ab) :e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分泌型核壳蛋白。HBeAg和HBeAb是观察病情和疗效的最重要的指标:HBeAg阳性时,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大,通常病情属于乙肝活动期;当免疫系统被激发,乙肝病毒复制减弱并逐渐被清除,HBeAg转阴,并产生HBeAb(即HBeAg-/HBeAb+称为血清转换),此时大多乙肝病毒复制停止,病变活动静息,因此出现血清转换是判断乙肝病情趋向和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核心抗体(HBcAb) :核心抗原是乙肝病毒的结构型核壳蛋白,在血液中一般检测不出,乙肝患者具有抗原性很强,可诱发机体产生核心抗体HBcAb。该抗体含量高代表病毒感染并常伴有肝脏炎症,而HBcAb的降低代表病情趋向好转,低含量HBcAb表示过去感染。
G. 请问什么是乙肝五项指标
你好,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阳性就是有病毒;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否有保护性抗体,阳性就是有保护性抗体;3、乙肝е抗原(HBeAg)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阳性就是传染性大;4、乙肝е抗体(抗-HBe)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阳性就是传染性小;5、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阳性就是感染过。
H. 乙肝五项检查指标有哪些
肝病专家指出, 乙肝五项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e抗原(HBeAg、抗-HBe)、乙肝e抗体(HBeAb)以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这五大项目。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传染性;同时也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阳性时常提示体内已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2.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中和性保护抗体,阳性时提示人体对乙肝病毒有了抵抗力,可以有效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 3.乙型肝炎e抗原:是病毒内核中的结构成分,为乙肝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的标志,阳性时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e抗体: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时提示乙肝病毒停止复制或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变弱。 5.乙肝核心抗体:是曾经感染过或现在正在感染病毒的标志,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