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凌云台到塔顶需要多久
扩展阅读
上海宏康医院整形如何 2025-07-26 20:57:51
深圳哪里是工业区 2025-07-26 20:48:02

深圳凌云台到塔顶需要多久

发布时间: 2022-08-29 10:24:49

Ⅰ 怎样设计大厦

我想对你说你很有胆量 但就是有些不太现实 我现在就是搞设计工作的 就连一小构件 自己有时还得翻图集和规范 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搞设计的 就算有那本事也得拿到 结构师和相关的资格证书 因为你要对人家的生命安全负责 这东西都是终身负责制 何况是那么高的大厦 那都是通过招投标 设计院通过方案的竞争得来的 设计方面有难度 但也不是不可逾越 关键看个人 你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 那时你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想学不能很盲目 应该 有些针对性 建议你可以向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方面发展 这方面起点都不是很高 祝愿你早日成功

高层建筑的历史
从遥远的古代起,无论中外,都有人企望建造高耸的建筑,但这仅是一种幻想。于是,人们想出了种种替代的办法,例如,建筑物本身无法造得高大,便先堆筑出实心的高台子,然后在台顶造房。距今五、六千年前,中东地区的两河流域出现被称为山岳台的建筑。它们下部是分层堆筑的高台,周边有坡道或阶梯通往上面,在台顶上建造房屋。在中美洲,古代的玛雅人、多尔台克人、阿兹台克人和印加人也有类似的建筑,被称为金字塔式庙宇。它们都是为了宗教性目的而造的。这类建筑有的被称为“通天塔”,通天是建造这类建筑物的人的内心目的。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通常建有很高的钟楼。德国乌尔姆大教堂(14-16世纪)的钟楼高达161米。在那个时代,砖石建筑达到这样的高度是非常不容易的,尽管钟楼内部空间狭小,不能容纳一般的活动,但仍是中世纪建筑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在我们中国,古人也早就想造高楼,也采取在高台上建房子的办法。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竞相建造这样的建筑,所谓“天子有三台”(《五经异义》)。东汉末年,曹操在他的邺城曾建有名的“铜雀三台”。君王之外,有钱人也都偏重高楼。《洛阳伽蓝记》说“清河王怿……第宅丰大,逾于高阳。西北有楼出凌云台,俯临朝市,目极京师,古诗所谓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者也。”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高台建筑。

中国先前建造的最多的高耸的建筑物是佛塔。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它建于公元523年(北魏正光四年),是少见的十二边形的塔,底层直径12.6米,高39.5米。壁体厚5米,中间是一个5米直径的空腔。此后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建造了许多塔,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点缀着中国大地,成为许多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各式各样的塔的优美身影,融入周围的环境,积淀在人民的集体记忆之中,难以忘怀。

绝大多数的塔的内部空间狭窄,不能上人。不过有一个例外,那是山西北部离大同不远的应县的一座木塔。木塔的正式名称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即辽代清宁二年。塔为八角形,从外面看是五层,但内部又有四个暗层,实有九层,塔的总高度为67.3米,最底下一层直径37.27米,最上一层直径还有19米多,木塔外形庞大,内部空间宽阔。内部有楼梯通向各层,人可以上到顶层。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当地政府曾经在塔内召开过会议,这对于珍贵文物建筑当然是不应该的,但由此可知这座木塔与其他佛塔实在不同,它是一座可以容纳人在其中活动的超过六十米高的高层建筑。这里要提请大家注意,这么高大又可以上人的佛塔,除了基座用砖石,塔顶和各层挑檐铺瓦外,其他部分竟全部由木材构成,其余部件也全部用的是木材。而应县木塔竟然以其原有的木料在原址屹立了九百五十年!它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和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应县木塔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然而,惊叹归惊叹,要是以今天的眼光看,上面所举的那些历史上的较高的建筑,毕竟只是当时建筑领域中的特例。第一、少而又少;第二、并非很高;第三、并不真正实用。其所以如此,原因在于19世纪以前,房屋的高度受所用的土、木、砖、石等主要建筑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同时也由于其时社会生产和生活还没有使用高层房屋的实际需要。因而,在用砖石盖房子的地方,建筑物一般不超过五、六层,在用木料造房子的地区,一般多为单层和两层建筑,超过三层的就不多见了。
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 (1890~1900 年) V/ X8W-
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 /MlIY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 建造。 ~Ih@u6QAG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Wv_K ?8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 结构与围护墙分离。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1845年奥迪斯 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4A! }3#6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建造者 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1880 年巴黎建起高312m 的埃菲尔铁塔,1889年工程师埃菲尔在铁塔的斜腿上使用了双轿箱的水力电梯,其中一部能到塔顶。 终于在1885年,真正的高层建筑诞生了--10层高的芝加哥家庭生命保险大楼建成。 从此高层建筑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 。 -I,H1O
二、高层建筑发源地--芝加哥 :?[1kvmL2
1820年芝加哥只是一个遥远的湖边小镇。但在南北战争后城市迅速发展,40年后成为 美国开发西部的前哨和航运与铁路枢纽,铁路延伸1.77万公里,每天进出75趟客运列车。 这时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城市发展恶性膨胀,规划、建筑质量低劣。 4;uoaL*
然而,1871年10月8日夜,芝加哥的城市发展戏剧化地停止了。当晚8时左右,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农家牛篷里,一只母牛踢倒了一盏油灯,牛篷随即起火,在风力作用下,火势不断扩大、漫延,最终越过两道河流,一直烧到芝加哥的市中心。48小时之内,烧毁房屋18000幢,使10万人无家可归,300 人被烧死。大型商业建筑和政府建筑中的所谓防火构造设施成为悲剧性的笑话。火灾中,外露的铸铁被熔化,熔化的铁水使火焰不能到达的地方起火。火灾后芝加哥的建筑防火变得谨慎和严密,重建计划开始考虑使用防火材料和技术,而不是从前的木材和裸露的铸铁。 大火过后,城市重建十分迫切,因而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规模的重建有利于合 理规划,有利于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也有利于电梯的发明与改良。由于城市土地昂贵, 建筑向高空发展比购买更多的土地更为经济。在建筑技术上,由于采用钢框架结构,结构自 重减轻,稳定性提高在筑可以建得更高。电梯广泛使用,使5层以上的建筑成为实用。以上 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促成了高层建筑的诞生和发展。 Su| k%Es
1880年后的十余年间,芝加哥取得高层建筑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美国其它城市由于受1873年起持续多年经济萧条的影响而无重大建设。大量的建筑设计任务吸引了一批有才华的建筑工程师(也是建筑师)聚集到芝加哥,如: ·詹尼 (设计第一栋高层建筑--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楼) ·布思海姆 (设计信托大楼一第一个采用大面积玻璃外墙) ·鲁特 (设计蒙纳诺克大楼--世界最高砖结构建筑) ·沙里文 (高层建筑之父) 在这一批巨将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芝加哥学派"。这时期的建筑有一个革命性的建筑技术:放弃传统的石头承重墙,采用一种轻型的铸铁结构和石头 或陶砖外墙,框架与外墙分离。 ;ssk )
三、第一栋高层建筑 D1G4~1-
1885年建成10层高的家庭生命保险大厦(詹尼设计, 1931年被拆除),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结构上没有承重墙,整个建筑的重量由金属框架支撑,圆形铸铁柱子内填水泥灰,1至6层为锻铁工字梁,其余楼层用钢梁。标准的梁距5英尺,支撑砖拱楼板。砖石外立面,窗间墙和窗下墙为砖石构造,象幕墙一样挂在框架之上。建筑史称它为"钢铁结构进化中决定性的一步". e6G`<J6_n
四、高层建筑形式的探索 Gb3`N3Ae>
尽管当时的建筑技术(结构、设备等)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建筑师们仍在为寻找恰当的高层建筑形式而奋斗。 一方面,工程师在创造性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他们高效地建造桥梁、火车站、展览厅; - y`St>?2
另一方面,建筑师们却束缚在传统风格中不能自拔。他们需要寻找一条道路跳出进退两难的处境,在维护传统价值的同时不得不反映全新的爆炸性的城市环境一一过速发展的芝加哥先驱精神和新的房屋建造方法。 -C$05@s
19世纪末流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风格可作为高层建筑的原型,但随着建筑不断升高,府邸风格已很难实现,因而必须探寻新的设计构图方法。设计者试验在不同楼层坡上各种文艺复兴的风格(如罗马式、古典式、安娜皇后式等)。通常依靠几何处理,把府邸式堆放在建筑顶部,或者拉长府邸的中部,因此得到巨人的秩序(例如罗马式的拱和往式垂直伸长)。 < t/=
芝加哥高层建筑风格的经过三次演变 Y?DaG|C7fU
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强调水平部分,顶部为府邸式。 j;3w@ri
2.扩展府邸式风格或三段式构图,运用柱式隐喻(如基座、往身、柱头),伸长中间部分。 装饰为罗马式或哥特式,如大檐口、半圆拱、薄檐口、砖石结构。 3.商业风格("芝加哥框架"),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 面。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N j.5rSwG
(-)原始高层建筑风格 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厦表现了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建筑的立面没有表现"骨架--外 表"的概念,而是表现传统的承重砖窗间墙--在水平层以含糊的罗马复兴风格来组织。该 建筑的重要特点是为美学而隐藏技术。 原始高层建筑的代表作是理查逊设计的芝加哥马歇尔商场(1885-1987年,1930年被拆毁建停车场),建筑模仿罗马建筑先例,但风格上又类似文艺复兴宫殿。从坚实的基座到顶部的垂直连续窗,比例完美,表现出平衡、统一、简化以及视觉的明晰。圆拱清楚地表现了承重墙的本质、力量和厚重(圆拱形符合砖结构的受力特点),同时引出向上的动势,使建筑显得高耸。 ?uAw`v"X
(二)三段式(扩展宫殿式)高层建筑风格 马歇尔商场的视觉秩序,反映出简洁、朴素的完美构图,不可多也不可少。这一点强烈影响着沙里文.帮助他塑造高层建筑形象。沙里文在他的两个着名作品--马车大厦和信托银行大厦中,通过扩展宫殿式风格来试验他的构成艺术、构造的自然本质和时代精神的理想。 在圣.路易斯马车大厦,沙里文使用成熟的钢结构框架。只有底层的柱距显示结构,上部一半的柱子是假的,这种方法掩盖了钢结构的自然特性。摩天楼的高度由垂直的楼身分割,向上的动感包含在沉重的水平檐日内,细致的装饰使立面产生较有机的质量。 沙里文最伟大的成就可能是布法罗的信托银行大厦。在这里,抽象的构图超过三段式划分。沉重的基座负担起上部的塔身,在各方面预示本来的国际式建筑风格。檐口不但是上升的楼身的结束,而且似乎是垂直元素的自然生长。
北京的高层建筑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控制、发展、再控制的历史过程。1979~1990年,北京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竣工建筑总面积从500万平方米递增至1000万平方米以上,10层以上高层建筑年竣工建筑面积从30万平方米递增至400万平方米以上。1989年12月,北京市政府为保护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发布严格控制高层住宅建设的第42号令,高层住宅建设迅速减少;其他高层建筑由于1990年亚运会闭会后,大型公共建筑兴建较少等原因而下降;但从1993年以来,北京建设出现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紧张,适当提高建筑层数势在必行;1994年1月,市政府批准修改控高令;2003年1月,市政府发布第119号令,废止1989年发布控制高层住宅建设的第42号令。2002年和2003年,年竣工建筑总面积突破3000万平方米,年竣工高层建筑面积突破1300万平方米。1989~1992年的四年中,10层以上高层建筑比重由36.8%降至24.8%;而2000~2003年的四年中,则稳定在41.4%~43.8%。
1989~1991年建成的三座北京最高建筑曾分别采用钢筒中筒结构和钢框架、预制剪力墙结构。1998年建成的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办公楼采用钢框架一支撑结构。1999年建成的国贸二期与10年前建成、平立面相同的国贸一期相比,钢框架外柱柱距由3米扩大到9米,核心筒由钢结构改为现浇型钢混凝土筒。

2000年至今,钢框架——现浇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所发展,如CBD的LG大厦、北京财富中心(核心筒采用爬模施工)、世纪财富中心和北太平庄桥东北侧的城建大厦等;全钢结构也在采用,如中关村金融中心和北京电视中心等。除上述钢结构和钢混结构工程外,北京近年高层写字楼和综合楼的竖向结构选型基本上为现浇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跨度较大的屋盖和梁则较多选用钢结构。胡世德认为,城市需要有不同层数段的建筑,不同功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层数不同。北京今后高层建筑的重点仍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和以商务办公楼、综合楼、旅馆、传媒通信建筑为代表的公共建筑。

Ⅱ 高层建筑历史是怎样的

从遥远的古代起,无论中外,都有人企望建造高耸的建筑,但这仅是一种幻想。于是,人们想出了种种替代的办法,例如,建筑物本身无法造得高大,便先堆筑出实心的高台子,然后在台顶造房。距今五、六千年前,中东地区的两河流域出现被称为山岳台的建筑。它们下部是分层堆筑的高台,周边有坡道或阶梯通往上面,在台顶上建造房屋。在中美洲,古代的玛雅人、多尔台克人、阿兹台克人和印加人也有类似的建筑,被称为金字塔式庙宇。它们都是为了宗教性目的而造的。这类建筑有的被称为“通天塔”,通天是建造这类建筑物的人的内心目的。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通常建有很高的钟楼。德国乌尔姆大教堂(14-16世纪)的钟楼高达161米。在那个时代,砖石建筑达到这样的高度是非常不容易的,尽管钟楼内部空间狭小,不能容纳一般的活动,但仍是中世纪建筑史上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在我们中国,古人也早就想造高楼,也采取在高台上建房子的办法。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竞相建造这样的建筑,所谓“天子有三台”(《五经异义》)。东汉末年,曹操在他的邺城曾建有名的“铜雀三台”。君王之外,有钱人也都偏重高楼。《洛阳伽蓝记》说“清河王怿……第宅丰大,逾于高阳。西北有楼出凌云台,俯临朝市,目极京师,古诗所谓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者也。”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高台建筑。

中国先前建造的最多的高耸的建筑物是佛塔。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它建于公元523年(北魏正光四年),是少见的十二边形的塔,底层直径12.6米,高39.5米。壁体厚5米,中间是一个5米直径的空腔。此后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建造了许多塔,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点缀着中国大地,成为许多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各式各样的塔的优美身影,融入周围的环境,积淀在人民的集体记忆之中,难以忘怀。

绝大多数的塔的内部空间狭窄,不能上人。不过有一个例外,那是山西北部离大同不远的应县的一座木塔。木塔的正式名称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即辽代清宁二年。塔为八角形,从外面看是五层,但内部又有四个暗层,实有九层,塔的总高度为67.3米,最底下一层直径37.27米,最上一层直径还有19米多,木塔外形庞大,内部空间宽阔。内部有楼梯通向各层,人可以上到顶层。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当地政府曾经在塔内召开过会议,这对于珍贵文物建筑当然是不应该的,但由此可知这座木塔与其他佛塔实在不同,它是一座可以容纳人在其中活动的超过六十米高的高层建筑。这里要提请大家注意,这么高大又可以上人的佛塔,除了基座用砖石,塔顶和各层挑檐铺瓦外,其他部分竟全部由木材构成,其余部件也全部用的是木材。而应县木塔竟然以其原有的木料在原址屹立了九百五十年!它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和最高大的木构建筑。应县木塔是世界建筑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然而,惊叹归惊叹,要是以今天的眼光看,上面所举的那些历史上的较高的建筑,毕竟只是当时建筑领域中的特例。第一、少而又少;第二、并非很高;第三、并不真正实用。其所以如此,原因在于19世纪以前,房屋的高度受所用的土、木、砖、石等主要建筑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同时也由于其时社会生产和生活还没有使用高层房屋的实际需要。因而,在用砖石盖房子的地方,建筑物一般不超过五、六层,在用木料造房子的地区,一般多为单层和两层建筑,超过三层的就不多见了。
第一次高层建筑时期 (1890~1900 年) V/ X8W-
一、工业革命后建筑技术成就 /MlIY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这时期,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为了在s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 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另一方面,钢结构的发展和电梯的出现则促成了多层建筑的大量 建造。 ~Ih@u6QAG
19世纪初,英国出现铸铁结构的多层建筑(矿井、码头建筑),但铸铁框架通常是隐藏在砖石表面之后。1840年之后的美国,锻铁梁开始代替脆弱的铸铁梁。熟铁架、铸铁柱和砖石承重墙组成笼子结构,是迈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步。 Wv_K ?8
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具有横向稳定能力的全框架金属结构。幕墙概念产生,房屋支撑 结构与围护墙分离。在建筑安全方面,防火技术与安全疏散逐步提高。六十年代,美国已出现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蒸汽供热系统和蒸汽机通风系统,1920年代出现空调系统。由于乘客电梯的出现,建筑突破5层的高度限制(徒步可行的登高距离)。1845年奥迪斯 在纽约举办安全电梯展览。奥迪斯令人信服地演示他的发明,切断缆绳,电梯箱仍安全地悬挂在半空中。1857年在纽约城百货公司安装了第一台蒸汽驱动安全电梯。18世纪70年代,蒸汽电梯被更快的水力电梯取代。1890年奥迪斯发明了现代电力电梯。 14A! }3#6
1870 年后,高层建筑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被认为是高层建筑的早期版本,因为除了高度和结构外,它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需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建筑采用装饰性的法国双重斜坡屋顶,虽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130英尺,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电梯。可以说它是电梯建筑或原始高层建筑的最早实例。 1871年芝加哥发生火灾,建筑中铁部件的失败教训促成了建筑防火设计的进步。建造者 开始在铁梁和铁柱外面覆盖面砖,并应用空心砖楼板,提高金属骨架的耐火性能。1879年,威廉·詹尼设计第一拉埃特大厦,这个七层货栈是砖墙与混凝土混合结构。1880 年巴黎建起高312m 的埃菲尔铁塔,1889年工程师埃菲尔在铁塔的斜腿上使用了双轿箱的水力电梯,其中一部能到塔顶。 终于在1885年,真正的高层建筑诞生了--10层高的芝加哥家庭生命保险大楼建成。 从此高层建筑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 。 -I,H1O
二、高层建筑发源地--芝加哥 :?[1kvmL2
1820年芝加哥只是一个遥远的湖边小镇。但在南北战争后城市迅速发展,40年后成为 美国开发西部的前哨和航运与铁路枢纽,铁路延伸1.77万公里,每天进出75趟客运列车。 这时期城市人口高速增长,城市发展恶性膨胀,规划、建筑质量低劣。 4;uoaL*
然而,1871年10月8日夜,芝加哥的城市发展戏剧化地停止了。当晚8时左右,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农家牛篷里,一只母牛踢倒了一盏油灯,牛篷随即起火,在风力作用下,火势不断扩大、漫延,最终越过两道河流,一直烧到芝加哥的市中心。48小时之内,烧毁房屋18000幢,使10万人无家可归,300 人被烧死。大型商业建筑和政府建筑中的所谓防火构造设施成为悲剧性的笑话。火灾中,外露的铸铁被熔化,熔化的铁水使火焰不能到达的地方起火。火灾后芝加哥的建筑防火变得谨慎和严密,重建计划开始考虑使用防火材料和技术,而不是从前的木材和裸露的铸铁。 大火过后,城市重建十分迫切,因而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规模的重建有利于合 理规划,有利于发展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也有利于电梯的发明与改良。由于城市土地昂贵, 建筑向高空发展比购买更多的土地更为经济。在建筑技术上,由于采用钢框架结构,结构自 重减轻,稳定性提高在筑可以建得更高。电梯广泛使用,使5层以上的建筑成为实用。以上 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促成了高层建筑的诞生和发展。 Su| k%Es
1880年后的十余年间,芝加哥取得高层建筑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美国其它城市由于受1873年起持续多年经济萧条的影响而无重大建设。大量的建筑设计任务吸引了一批有才华的建筑工程师(也是建筑师)聚集到芝加哥,如: ·詹尼 (设计第一栋高层建筑--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楼) ·布思海姆 (设计信托大楼一第一个采用大面积玻璃外墙) ·鲁特 (设计蒙纳诺克大楼--世界最高砖结构建筑) ·沙里文 (高层建筑之父) 在这一批巨将的不断努力下,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芝加哥学派"。这时期的建筑有一个革命性的建筑技术:放弃传统的石头承重墙,采用一种轻型的铸铁结构和石头 或陶砖外墙,框架与外墙分离。 ;ssk )
三、第一栋高层建筑 D1G4~1-
1885年建成10层高的家庭生命保险大厦(詹尼设计, 1931年被拆除),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栋高层建筑。结构上没有承重墙,整个建筑的重量由金属框架支撑,圆形铸铁柱子内填水泥灰,1至6层为锻铁工字梁,其余楼层用钢梁。标准的梁距5英尺,支撑砖拱楼板。砖石外立面,窗间墙和窗下墙为砖石构造,象幕墙一样挂在框架之上。建筑史称它为"钢铁结构进化中决定性的一步". e6G`<J6_n
四、高层建筑形式的探索 Gb3`N3Ae>
尽管当时的建筑技术(结构、设备等)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建筑师们仍在为寻找恰当的高层建筑形式而奋斗。 一方面,工程师在创造性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他们高效地建造桥梁、火车站、展览厅; - y`St>?2
另一方面,建筑师们却束缚在传统风格中不能自拔。他们需要寻找一条道路跳出进退两难的处境,在维护传统价值的同时不得不反映全新的爆炸性的城市环境一一过速发展的芝加哥先驱精神和新的房屋建造方法。 -C$05@s
19世纪末流行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风格可作为高层建筑的原型,但随着建筑不断升高,府邸风格已很难实现,因而必须探寻新的设计构图方法。设计者试验在不同楼层坡上各种文艺复兴的风格(如罗马式、古典式、安娜皇后式等)。通常依靠几何处理,把府邸式堆放在建筑顶部,或者拉长府邸的中部,因此得到巨人的秩序(例如罗马式的拱和往式垂直伸长)。 < t/=
芝加哥高层建筑风格的经过三次演变 Y?DaG|C7fU
1.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强调水平部分,顶部为府邸式。 j;3w@ri
2.扩展府邸式风格或三段式构图,运用柱式隐喻(如基座、往身、柱头),伸长中间部分。 装饰为罗马式或哥特式,如大檐口、半圆拱、薄檐口、砖石结构。 3.商业风格("芝加哥框架"),不强调立面构图,而是明确地表现支撑结构和自然的表 面。形象特征为:大方窗,无檐口,窗下墙凹部有装饰或无装饰,块状和板状体量。 N j.5rSwG
(-)原始高层建筑风格 家庭生命保险公司大厦表现了原始高层建筑风格,建筑的立面没有表现"骨架--外 表"的概念,而是表现传统的承重砖窗间墙--在水平层以含糊的罗马复兴风格来组织。该 建筑的重要特点是为美学而隐藏技术。 原始高层建筑的代表作是理查逊设计的芝加哥马歇尔商场(1885-1987年,1930年被拆毁建停车场),建筑模仿罗马建筑先例,但风格上又类似文艺复兴宫殿。从坚实的基座到顶部的垂直连续窗,比例完美,表现出平衡、统一、简化以及视觉的明晰。圆拱清楚地表现了承重墙的本质、力量和厚重(圆拱形符合砖结构的受力特点),同时引出向上的动势,使建筑显得高耸。 ?uAw`v"X
(二)三段式(扩展宫殿式)高层建筑风格 马歇尔商场的视觉秩序,反映出简洁、朴素的完美构图,不可多也不可少。这一点强烈影响着沙里文.帮助他塑造高层建筑形象。沙里文在他的两个着名作品--马车大厦和信托银行大厦中,通过扩展宫殿式风格来试验他的构成艺术、构造的自然本质和时代精神的理想。 在圣.路易斯马车大厦,沙里文使用成熟的钢结构框架。只有底层的柱距显示结构,上部一半的柱子是假的,这种方法掩盖了钢结构的自然特性。摩天楼的高度由垂直的楼身分割,向上的动感包含在沉重的水平檐日内,细致的装饰使立面产生较有机的质量。 沙里文最伟大的成就可能是布法罗的信托银行大厦。在这里,抽象的构图超过三段式划分。沉重的基座负担起上部的塔身,在各方面预示本来的国际式建筑风格。檐口不但是上升的楼身的结束,而且似乎是垂直元素的自然生长。
北京的高层建筑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控制、发展、再控制的历史过程。1979~1990年,北京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竣工建筑总面积从500万平方米递增至1000万平方米以上,10层以上高层建筑年竣工建筑面积从30万平方米递增至400万平方米以上。1989年12月,北京市政府为保护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发布严格控制高层住宅建设的第42号令,高层住宅建设迅速减少;其他高层建筑由于1990年亚运会闭会后,大型公共建筑兴建较少等原因而下降;但从1993年以来,北京建设出现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紧张,适当提高建筑层数势在必行;1994年1月,市政府批准修改控高令;2003年1月,市政府发布第119号令,废止1989年发布控制高层住宅建设的第42号令。2002年和2003年,年竣工建筑总面积突破3000万平方米,年竣工高层建筑面积突破1300万平方米。1989~1992年的四年中,10层以上高层建筑比重由36.8%降至24.8%;而2000~2003年的四年中,则稳定在41.4%~43.8%。
1989~1991年建成的三座北京最高建筑曾分别采用钢筒中筒结构和钢框架、预制剪力墙结构。1998年建成的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办公楼采用钢框架一支撑结构。1999年建成的国贸二期与10年前建成、平立面相同的国贸一期相比,钢框架外柱柱距由3米扩大到9米,核心筒由钢结构改为现浇型钢混凝土筒。

2000年至今,钢框架——现浇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所发展,如CBD的LG大厦、北京财富中心(核心筒采用爬模施工)、世纪财富中心和北太平庄桥东北侧的城建大厦等;全钢结构也在采用,如中关村金融中心和北京电视中心等。除上述钢结构和钢混结构工程外,北京近年高层写字楼和综合楼的竖向结构选型基本上为现浇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跨度较大的屋盖和梁则较多选用钢结构。胡世德认为,城市需要有不同层数段的建筑,不同功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层数不同。北京今后高层建筑的重点仍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和以商务办公楼、综合楼、旅馆、传媒通信建筑为代表的公共建筑。

Ⅲ 四川乐山大佛景点介绍

四川乐山大佛景点介绍

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推荐,相信你也一定很感兴趣的呢。四川乐山大佛景点介绍,我们来看看下文。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陈运和《乐山大佛》中诗称“山是一尊佛 参拜,庄严雄伟 佛是一座山 仰视,气势崴嵬”。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着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宇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着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

Ⅳ 西游记主要故事有哪些

1、孙悟空官封弼马温

美猴王战胜了混世魔王,花果山上喜气洋洋,小猴们每日操演武艺,十分快乐。悟空闯入东海龙宫,向龙王索取镇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这棒虽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却大可撑天着地,小可变针,藏入耳内。悟空酒醉睡去,忽见两个阴差前来索命,悟空大闹阎罗殿,命判官取出生死簿,一笔勾去了猴类的生年死月。

龙王、阎王上玉帝处告状,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抚猴王,请他上天作官。悟空欣然前往,在武曲星君的捉弄下,玉帝封他做了弼马温。

当悟空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马夫后,大怒之下回转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称齐天大圣。玉帝不能容忍,叫托塔天王与哪咤率领天兵神将,杀向花果山。

2、受阻狮驼岭

八百里狮驼岭上,有几个魔头为害,一为青狮,二为白象,三为大鹏。孔雀公主对他们所为甚为不满。大鹏却暗恋着孔雀公主。 唐僧师徒行至狮驼岭,公主幻化人形,警告唐僧。

却见唐僧仪容潇洒,芳心为之所动。 悟空变化小妖前去探路,打入了妖怪洞府。悟空与青狮斗法,唐僧却被孔雀公主掠去。

悟空以为师父被妖怪捉去,与青狮、白象苦斗,打破了阴阳宝瓶,钻进了妖怪肚中…… 唐僧被孔雀公主掠入了孔雀台中。公主愿与唐僧结百年之好,唐僧不为所动。

却劝公主珍惜千年修行之身。公主恼怒,将唐僧迷倒,欲强生成婚。却被大鹏一起捉入了狮驼岭。 悟空打败了青狮、白象,驱赶着他们去狮驼岭寻大鹏讨要师父。

悟空等到了狮驼岭,不但没有找到师父,反被大鹏一并捉去。三个魔头欢庆胜利,大鹏逼迫孔雀公主成婚。 悟空为救师父,几番苦斗,还是胜不了大鹏。恼怒之际,去西天找如来讲理,如来亲自将大鹏收走。

3、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悟空,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

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4、三打白骨精

有一个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别变化为村姑、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之心。

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的当,但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金箍棒打死。唐僧却误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决心赶走悟空。悟空热泪盈眶。唐僧想起往日师徒之情,也不免伤心落泪。

5、天竺收玉兔

天竺国布金禅寺中一个不明来历女子的哭声,引起了唐僧师徒的关注。天竺国公主骑象择亲,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国王为公主和唐僧举行盛大婚礼。

悟空救起欲投河自尽的寺中女子,问明女子原是天竺国真公主,一年前被黄风刮走。悟空揭破秘密与假公主打斗。嫦娥下界收服假公主——月宫捣药的玉兔,真公主才得与父母团聚。

Ⅳ 济宁着名景点介绍到底有哪些

在济宁市中,主要的历史文化有着很多不同,而且在济宁市中的很多文化也是主要的发祥地之一,对此济宁着名景点介绍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盘点济宁最着名景点太白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太白湖位于济宁市区南6公里处。199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尼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位于曲阜市、邹城市和泗水县交界处,距曲阜市区仅20公里,距日东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出口仅7公里。尼山是先师孔子的诞生地。尼山拥有多处反映孔子生平的遗迹,其中近千年历史的尼山孔庙和书院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是发现和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区之一。

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现在太白搂仍坐北朝南,面宽7间,东西长80米,南北进深13米,高15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青砖灰瓦,朱栏游廊环绕,占地4000多千方米。二层檐下高悬一楷书匾额,上书“太白搂”三字。四周院内,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砖铺地,花墙环绕,台阶曲折,古朴典雅。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诗酒英豪”四个大字石刻,字体丰硕,道劲豪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镌刻的“三公画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贺知章在右,线条流畅,体态浪漫,风流典雅。登楼晚眺,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济宁市容,尽收眼底。实为人们休闲之佳地。太白楼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Ⅵ 西游记里的经典故事

大闹天宫

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武艺的猴王因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龙王许诺,如果猴王能拿动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给他。但当猴王拔走宝物之后,龙王又反悔,并去天宫告状。
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主张,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将他软禁起来。猴王知道受骗后,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宫分庭抗礼。玉帝发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结果被猴王打得大败而归。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献策,假意封猴王为“齐天大圣”,命他在天宫掌管蟠桃园。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没有请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闹瑶池,打得杯盘狼藉,他独自开怀痛饮,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收罗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玉帝暴怒,倾天宫之兵将,捉拿猴王。交战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老君将他送进炼丹炉,结果不但没有烧死,反使猴王更加神力无比。于是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Ⅶ 祖国风光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东31公里的乐山市郊,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乐山大佛的来历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构造拾趣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相关介绍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乐山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三江汇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着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140米。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景区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着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峻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字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着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地区气候条件
乐山地域处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南低、东北高,高差悬殊,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 ,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 。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1500毫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份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大于或者等于0℃积温为6100-6500℃,大于或者等于10℃积温5269-5662℃,大于或者等于20℃积温2930-3376℃,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1.0-2.7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种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小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的主要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乐山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干旱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均发生困难;受地形影响,乐山是暴雨的多发区,降水强度又大,峨眉山市93年9月29日降水量达525毫米,创全省之最,加之又处于三江汇合处,洪涝影响较大。

【旅游服务】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有高速公路连接成都。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贯通,全长为169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

至乐山交通:
外省来成都的游客可从成都新南门(旅游客运中心)汽车站乘坐直达巴士,全程高速公路,2个多小时可以到达。
自驾车的游客可以从,成都永丰立交桥进入成雅高速公路(成乐在中途分道)。

乐山也通火车和轮船,成昆铁路经过乐山、从昆明方面来的客人,可乘火车,乐山在成昆铁路线上有两个站——乐山站(夹江,可在此观看摩崖石刻——千佛岩)以及峨嵋站。乐山港客轮直发重庆、宜宾等沿江各地。

Ⅷ 西游记的第62回是什么

  1. 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2. 内容简介:

    唐僧师徒四人熄灭了火焰山,又西去不知多久,又到了一个新的国度——祭赛国。只见那宫殿堂皇,可与东土大唐相较,在城中行间,突见一行僧人披枷带锁、被人欺辱,唐僧念同道之谊,让行者前去查看,于是这些僧人将唐僧师徒请到他们寺庙之中,详细告知。
    唐僧听完僧众的哭诉,一时感慨万千,于是欲夜扫金光塔叫悟空陪同,扫至快顶层时三藏因累让悟空扫完余下两层,结果在最后一层行者捉到了两个鱼怪,也从他们口中得知了金光寺被冤的真相,于是师徒四人打算帮寺里僧人扫除冤情。
    次日,四人带着两鱼怪面见皇帝,讲前晚之事严明,皇帝就请师徒帮忙捉妖取回宝物,悟空欣然答应,便带领八戒去往妖怪处,打算夺回国宝。

Ⅸ 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
1996年12月6日,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 ,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确 ”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
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
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
灵宝塔已成为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寺寺门正中悬巨大金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
凌云禅院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 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 沫若堂位于灵宝峰西北一隅,由一中西合壁式的民房修萁而成,青砖灰瓦,朴素雅致。这是为纪念出生于乐山沙湾的郭沫若而建的。门额“沫若堂”三字为楚图南所书,门两侧是着名作家马识途撰写的对联。
堂前约10米的台阶上,屹立着一尊郭沫若全身铜像,高约3米。雕像旁立一支6.5米高的花岗石巨笔,笔杆上镌刻女神、屈原、凤凰涅粱图案。巨笔直指蓝天,象征郭沫若永世不灭的成就。
沫若堂为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所在,陈列着郭沫若生平事迹图片和各种着作版本,以及有关郭沫若的研究成果展览。 乐山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这便是“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 栈道顶端有一长廊式亭阁,栈道第一折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
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约500米,北端与大佛相连,南端与碧津楼相连,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四川突出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
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山对岸的乌尤山,四面环水,孤峰卓立,枝叶茂盛,翠竹阴深。山上的乌尤寺,建于唐代中叶,正殿是大雄殿,结构严谨,灿烂辉煌。佛殿侧是罗汉堂,500余尊泥塑彩饰佛像,神采各异,十分壮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尔雅台在乌尤山西面的悬崖绝壁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 尔雅台原址在现在的旷恰亭处,1921年重建时迁至现址。尔雅台原为三层,整体相连,曲折有趣。解放后维修时拆去第二层,保留了顶层和底层。顶层后又改名为听涛轩,尔雅台仅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