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增速为什么是31
扩展阅读
美术生在广州哪里培训 2025-08-01 17:31:34
广州回荆州坐什么车 2025-08-01 17:11:44

深圳增速为什么是31

发布时间: 2022-09-01 19:22:19

① 深圳2020年GDP是多少

深圳2020年GDP是27670.24亿元。

2021年2月2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2020年深圳经济运行情况。据介绍,2020年,深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经济发展顶压前行,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67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6.6%、上半年的0.1%、前三季度的2.6%,提高到全年的3.1%,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9亿元,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454.01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7190.44亿元,增长3.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1:37.8:62.1。

(1)深圳增速为什么是31扩展阅读:

据了解,2020年,深圳市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因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投资规模较大,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抓手。

根据深圳市发改委此前发布的数据,2020年,深圳380个市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36.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22.7%,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投资任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8.57亿元,同比增长10.6%。工业利润在逆势中较快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同比增长3.1%!2020年深圳GDP达27670.24亿元

② 为什么深圳下半年gdp增速比上半年快

下半年,临近年关,对于过年,中国人肯定自然而然的大消费。还有临近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消费比较大,自然内需也就比较大。

而上半年呢,由于刚过完年,上半年内需就没有下半年那么好。

所以下半年的GDP增速比上半年的要快一些。

③ 深圳特区建立已经30多年时间,深圳曾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享誉世界,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在全

(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GDP与资源、环境、人口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过去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忽略了对资源、环境、人口的重视,现在深圳人重视GDP的新内涵有利于促使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处理好GDP的增长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对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深圳特区社会经济的建设实践为人们追求GDP的新认识提供现实基础,也推动了人们对GDP认识的发展。(6分)
(2)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对深圳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热情支持特区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经济发战可能产生的挫折和考验。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深圳经济发展要注重通过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增强内部动力,同时积极探索外部机遇,坚持内外结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今后要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推动深圳经济科学发展。(8分)

④ 2019年深圳GDP数据造假多报了,居然还把汕尾市部分GDP计入深圳市内

半年深圳GDP是12133.92亿元,前三季度是18689.13亿元,所以2019第三季度是后者减前者,结果为6555.21亿元。

再用同样的方法算出深圳去年第三季度的GDP总量,2018年上半年深圳GDP为11009.38亿元,前三季度为17530.69亿元,因此2018年第三季度是6521.31亿元。

用今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比上去年同期数据就可以得到名义增速,6555.21/ 6521.31 = 1.00519,即名义增速只有0.52%,这是很可怕的,毕竟通胀率也有大约3%,如果考虑物价变化,第三季度深圳经济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负增长状态。

如果不是统计数据在第三季度主动挤水分(如前几年东北的情况一样),那么这样的失速可以说是很严重了。

考虑到人民币过去一年对美元有显着贬值,若以当期汇率计算,去年深圳第三季度GDP总量为950.6亿美元,今年第三季度仅91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5%,比香港还弱(降2.9%)。
二、外向型经济受冲击

深圳经济在今年突然失速,贸易摩擦是一个可能性很大的原因,因为深圳经济的外向型程度非常高,依赖外贸。根据海关数据,深圳在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9983.74亿元,连续二十六年位列中国大陆各城市第一。

在深圳的外贸中,出口又明显强于进口,深圳2018年出口总额高达16270.19亿元,而贸易摩擦对出口的影响大于进口,这就使得更加依赖出口的深圳受到比其他城市更大的影响。新增关税也使得深圳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又多了一个出走的理由:越南和印度可以避开美国的额外关税。

外向型经济的深圳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比中国其他地区会更具活力,但在环境不利时也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三、深圳没有那么强、广州没有那么弱

近几年“深圳超越广州”、“广州掉队一线”的声音非常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今年前三季度,广州GDP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61亿元,增量大于深圳的1158亿元,深圳经济在反超广州后,领先优势被广州缩小了。

广州经济的外向型程度也很高,之所以能够比深圳更加稳定,在于广州有着非常不错的消费市场,2018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56.2亿元,比深圳的6168.8亿多出50%,实际上,深圳的消费规模不仅低于北上广,甚至还不如重庆、武汉和成都。
我们也可以从写字楼行情考察经济状况,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数据,深圳的甲级写字楼在2019年上半年的空置率接近20%,而广州不到5%,香港的空置率最低,只有3%。深圳写字楼市场的寒冬,主要是由互联网金融的退潮以及新增商办供给太多导致的。

大湾区各城市甲级写字楼存量及空置率

广州的优势还在于广阔的腹地和相对较低的生活生产成本,白云、花都、从化、增城、萝岗、番禺这些区加起来比深圳要大得多,但房租却不贵。广州和深圳之间的合作空间大于竞争空间,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也将是一体化的,一荣俱荣,这个情况实际上正在发生:2019年第三季度不仅香港和深圳经济不好看,广州经济的名义增速也不好看。

四、制造业是深圳的基本盘

深圳算得上是这几年来一线城市中的网红城市,从2015年率先启动暴涨的房价,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甚至有人表示香港和广州未来都会是“临深城市”,就连知名经济学者张五常也高喊:深圳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张五常语出惊人

深圳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当然没有。

深圳高大上的金融和IT产业一直被视为这座城市竞争力的代表,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看似是支柱的行业基础并不稳固,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接连爆雷的背景下使得当地写字楼租金大跌,IT行业在互联网寒冬下的免疫力也相当有限。目前,制造业仍然是深圳经济的基本盘,贡献了深圳最多的就业。

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18》提供的数据,在2017年末,深圳共有943.29万人就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者为41.62万人,金融业11.48万人,两者之和为53.1万人,占深圳市总就业比重只有5.6%、

那么制造业是多少呢?377.49万,占深圳市总就业比例超过40%。 换句话说,那些不起眼的厂工厂妹们才是深圳就业的主流人群。

《深圳统计年鉴2018》第62页

占据深圳超四成就业量的制造业职工收入大概是多少呢?下面是一张深圳常见的招工广告牌,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他们的收入情况,底薪大约只有2000多元,大都包吃包住,在底薪的基础上加上绩效奖、全勤奖、夜班补助、周末加班等,月收入上5000算非常不错的水平。

深圳普通制造业工人的收入水平

这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18年深圳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提供的信息相符合,该文件的第6页,写明了2018年深圳居民月薪的中位数是5069元/月。由于40%的制造业就业占比已经接近全市半数就业人口,那么5000出头的中位数数据是可信的。
深圳地铁二号线被称为“富人线”,因为它经过福田中心区、香蜜湖、华侨城、深圳湾、蛇口等豪宅区,很多人对深圳的印象只有富人线周边的辉煌,但没有考察城中村的面貌和关外工厂的变化,富人线周边的摩天大楼和豪宅代表的只是深圳的很小一部分,城中村和厂房才是深圳的基础,真实的深圳,是两个世界的融合。我们更应该对张五常说,在深圳成为“地球的经济中心”之前,还是让所有在深圳工作的人都过得更好一些吧。

深圳南山区不仅有起薪2000多的工厂,也有创下27万/平米单价的豪宅(恒裕滨城二期)

目前深圳的制造业仍然强大,深圳在2018年的工业增加值保持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越来越高的房价将制造业甚至是高新产业挤出了深圳。

以华为为例,华为自2018年起,将大量员工从位于深圳龙岗的总部搬迁至东莞松山湖,因为东莞拥有更大更低成本的土地以及更好的工作环境,如今华为已有上万员工在松山湖工作,其中包括3000多名研发人员,另一方面,华为还以底价从政府部门获得了东莞3万套员工住房,保障了员工安居乐业。

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

华为的实力已经够强了吧,连华为在高成本面前都不得不低头,我们就能推测其他公司的压力有多大了。

松山湖园区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松山湖园区GDP从380亿元增长至630亿元,如此惊人的数据背后,是东莞摘了深圳的桃。这不是因为东莞本领大,而是深圳拱手相让,深圳的高房价高成本成了东莞崛起的最大动力。

五、经济失速的另一面:房价还在创新高

说到深圳,房价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论炒房精神,深圳自称第二,没有别的城市敢说自己是第一,深圳的居民杠杆率也远超其他三个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房价自2017年3月以来有了显着分化,北京和上海在2017年3月见顶之后不断调整,目前整体房价已经比当时低了15%甚至更多,两地现在的楼市仍然非常冷淡,调整没有结束的迹象。

广州由于涨得比较晚,因此到2018年中时房价才见顶下跌,目前也比高点下跌了约10%。

而深圳的房价非常强势,在2015-2016年短期翻倍后,整体房价仍在创出新高,甚至有一些片区相比2017年初整体上涨了50%以上。

2017年以来,深圳房价走势显着强于上海房价(数据来源为中原研究中心)

近年来由于深圳户籍政策宽松,大量内地投机者纷纷通过落户跑到深圳炒房。

目前,深圳接受普高大专以上直接入户,只需去一次户政中心现场办理,其余网上秒批,整个流程下来大约半个月就能入户深圳,本科以上还有1.5万到3万的补贴。没有学历的人可以靠积分入户,积分又可以通过社保年限或指定的技术证书搞定。深圳的入户手续非常简单便捷,可以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原本出于好意的抢人政策,被炒房者利用了起来,或许,抢人的目的本来就是希望多一些人去买房?

我们常说香港的高房价导致香港产业空心化,实际上,深圳房价上涨对于产业的危害会比香港严重得多。毕竟香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自由港、国际化程度远超深圳、金融开放程度极高、拥有可以与纽交所并驾齐驱的港交所、也拥有独立关税区地位,今天香港在金融服务、国际贸易、航运等方面的强大程度是真的可以不要制造业的,在产业空心化议题上,香港空得起,深圳空不起。

和香港比起来,深圳仍然是一个“屌丝城市”,深圳的中位数收入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深圳有超过40%的就业来自于制造业,而高房价正在挤压制造业的空间。

六、深圳需要学习过去的自己

蛇口的开山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1979年初的蛇口,还是一片荒芜的海边滩涂,但仅仅4个月时间,这里就完成了蛇口开放的一期基础工程的勘探设计工作。

深圳最初的定位并不高,一开始是出口特区,后来正式成为经济特区。深圳的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内地劳动力也纷纷赴深圳创业打工,深圳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万增长到1990年的167万。那时的深圳没有高大上的定位,到深圳投资创业的开荒者也没有寄希望于囤积一块土地坐等发财。

当时深圳最流行的两句话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圳的崛起源于实干,而非投机。
希望帮到你,记得点赞!谢谢!

⑤ “深圳速度”放缓了吗

针对这些数据,各路媒体都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其中最令人关注的结论有二:一是“深圳速度”放缓;二是深圳18年出口“老大”位置将不保。“深圳速度”真的放缓了吗?客观地说,前面提到的两大结论都有过硬的依据。“深圳速度”放缓,是因为广东省上半年GDP同比增幅达到12.7%,深圳比全省平均水平都慢,当然是“放缓”了。至于外贸,深圳前五个月的同比增幅低过全省,低过全国,按照深圳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数据测算,一两个月内,就会有城市的进出口总额超过深圳,所以,“老大”位置不保并非没有可能。但是,如果我们对数据的研判分析到此为止,这种判断未免失之简略。快,要问为什么快。慢,也要问为什么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回答,“深圳速度”是不是真的放缓。其实但凡对深圳经济发展持续关注的人士都会发现,“深圳速度”上半年慢,下半年快,这是深圳的一大特色。为什么会有这个特色,牵涉到一些复杂的分析和解释。单从近些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深圳全年的GDP增幅平均比上半年高1.5个百分点,去年甚至高出2.2个百分点。正因为这个原因,深圳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屡屡被拿出来做文章,最严重的情况发生在2008年,当年深圳上半年10.5%的增幅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倒数第二,仅高于上海,引来惊呼一片。可是,随着全年数据出炉,大家发现,深圳依然是深圳。同时,上半年的增长放缓,存在一些程序性原因。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为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预期低了2.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的新建重大项目总投资421亿,但上半年只完成了10亿。之所以完成情况不理想,一是有些项目下半年才进入投资高峰期;二是一些项目正在报批之中。因为是程序性原因,所以,情况较为可控,扭转和弥补都不会难。此外,还有些下降,正是结构调整的表现和结果。深圳虽然做了18年出口“老大”,但是,深圳的外贸依存度过高,一直被认为是经济结构需要“纠偏”的内容。深圳头五个月外贸增长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但上半年GDP增长却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这说明,外贸增长这块短板被其他领域的增长补齐了。比如说,深圳产品的内销市场迅速做大,以前,深圳工业品70%外销,今年已经做到内外销各占一半,这种变化,比单纯的外销增长更有价值。与此同时,深圳的消费增长更是耀眼,从2008年开始,深圳消费增速超过了GDP增速,今年上半年,更是超过GDP增速近5个百分点。这些变化,都比出口增长更有生命力。当然,我们分析了“深圳速度”放缓的原因和实质,不是为了把慢说成快。不管什么样的辩证法,都不能把慢变成快。我们只是希望透过慢的表象,告诉大家一个结论,深圳可以快,深圳应该快。因为眼下深圳的慢,并非是一个衰退期的开始,而是一个调整结构,蓄势待发的起点。从深圳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虽然不如想象的高,但其中并没有遇到难以克服的深层矛盾,一些主动的结构调整正在产生效果,这是深圳可以快的前提。同时,深圳对于未来发展的高速度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在今年的深圳市两会上,市长许勤就曾对2015年GDP达到1.5万亿、GDP年均增速达到13%进行过详细解释,提出了互联网、生物、新能源三大产业产值达到6500亿等一系列目标,这是深圳可以快的底气。当然,可以快不等于真的快。如何做到真的快?这就要求全市上下按照王荣同志提出的未来5年工作的总体原则:“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立足干。”只有立足干,才能把可以快变成真的快。

⑥ 深圳 2021 年末常住人口达 1768.16 万人,增加 4.78 万人,说明了什么

其实这个数据一对比真的是非常明显的,按照往年的增长情况看,深圳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人口增长大户。而最近发布的常住人口数据来看,深圳的增长数据大跌啊,跌得太厉害了,2021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比2020年只增加了4.78万人,如果减掉新生人口,实际就是负增长。你知道跌到什么程度了吗?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同比增加52.98万人。

虽然深圳的人口增速放缓,但潜力依然很大,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线城市进入人口相对平衡发展的一个阶段,人口增速放缓是自然而然的情况,虽说全国总人口快到了负增长的警戒线,但总的来看,珠三角地区总人口还是在缓慢增长,这其实是好事。

整个广东省有着的良好的创新氛围、制造业发达、收入相对较高、落户政策宽松,人口吸引力在全国依然很突出。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正在被修正,人口集聚能力和红利效应突出。

此外,从购房市场看,年轻家庭依然是刚需群体,对于这些群体,其实我国相关部门从今年3月以来就制定了很多个性化政策,全国70多个楼市逐渐松绑,楼市出现了暖风,回暖迹象明显,深圳楼市有了更多的期待,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实说到深圳这个城市,一直在我印象中都是很好的,它一直都是中国最合适的就业城市之一,是很多人可以去奋斗的地方,加油,深圳,请你相信,它一直都是一个好城市。

⑦ 深圳今年的GDP增速

1,深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不足,进度大幅滞后于年度计划,工业投资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投资跟进缓慢;
2,消费出现收缩迹象。
3,瑞信16日下调中国2011年GDP增速至8.7%
4,估计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深圳的GDP年均增速将从13.5%降到10%以下。

⑧ 为什么说深圳是中国的第四大城市

提到深圳,想到的是特区,中国和亚洲的金融、经济和高科技中心!
深圳作为中国的特区,中国大陆最现代化,中产阶级最多,富豪云集,除北京、广州、上海外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内地四大金融中心北京、深圳特区、上海、广州(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包括在内),在英国《银行家》杂志的国际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中,排名最高的北京为21位,深圳是31位,上海是37位,广州是43位。上海、广州的排名低于孟买、墨西哥城。 (香港在这个榜单的排名仅低于伦敦和1纽约,排名全球第3位)

第一:英国<银行家>杂志做的世界金融中心排名结果:
1、伦敦
2、纽约
3、香港
4、法兰克福
5、巴黎
大陆几个城市在这个榜单的排名结果是:
21、北京
32、深圳特区
37、上海
45、广州
这个排名结果很客观,仅供大家参考.千万不要有狭隘主义.
深圳出了银行业的招行银行、保险业的平安保险集团、地产的万科地产、证券的中信证券、高科技的华为通讯、中兴通讯、大族激光、港口的深圳港(全球第2大集装箱港口)、信息行业的腾讯、航空业的深圳航空公司(按公司资产排,除南航、国航、海航、东航外的中国第5),全是中国品牌价值最高的公司
第三:同事们经常去深圳出差,对深圳确实是赞赏有加,不愧为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化的大都市,尤其深圳的CBD,近60多栋50、60层的写字楼,再加上09年准备开建的中国第1高楼,648米的——“中国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这四个城市是中国真正的一线城市,大学生就业可以选择深圳特区\北京\上海\广州.
第四:现在中央批准搞的深港同城化,深港大都市,媲美的是伦敦\纽约,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
第五: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08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是: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台北,东莞,高雄,佛山,天津.
这个排名应该是经济实力的真实反映.各位可以上网查,也有书卖.
第六:深圳是中国的基金\证券\保险\私募\公募\风险投资和财富管理中心,北京是国有四大银行总部中心,上海的外资银行分行相对较多,广州的风险投资在中国首屈一指。深圳特区\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四大金融中心.
第七:,经常去深圳出差,感觉现在的深圳已经和香港同城化了,连接深港的地铁修好后,从深圳市中心到香港的中环只要15分钟,
.第八:《经济观察报》报道: 现在中央在全力推动香港、深圳的融合,建设“港深大都会”,按两个都市现在的金融业、高科技产业、港口物流业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1年前将在经济总量和规模方面全面超越伦敦,成为和纽约区、东京区并列的全球三大都会之一。另外中央的想法是香港、深圳同城化或合并后形成的“港深大都会”面向全球建设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天津(环渤海区)、上海(长三角区)、广州(珠三角区)构建区域经济、金融中心,一个火车头(港深大都会)三驾马车(广州、上海、北京)带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8胡润中国品牌榜
排名 品牌 品牌价值(亿元) 占市值比例 行业 总部

8 招商银行 460 11% 金融 深圳特区
11 平安保险* 330 9% 金融 深圳特区
12 华为通讯* 300 14% 通讯 深圳特区

23 腾讯QQ* 130 18% 互联网 深圳特区

28 万科地产 110 7% 房地产 深圳特区

30 深圳发展银行 98 35% 金融 深圳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