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的支柱产业和主要产业是什么.
深圳的支柱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主要产业还有房地产,商贸流通,旅游业,服装玩具。
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辉煌成就的精彩缩影。
2018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42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亿元,增长 3.9%;第二产业增加值9961.95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4237.94亿元,增长6.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8%。在现代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090.59亿元,增长7.1%;先进制造业增加值6564.83亿元,增长12.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131.20亿元,增长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9568元,增长3.2%,按2018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8647美元。
(1)产业方面如何定义深圳扩展阅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在此成立[9]。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
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之一,常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⑵ 深圳主产业或特产是什么
你都知道了,深圳的主要产业就是电子业和自动化设备,只要你想的到的电子产品,深圳都能生产及买到,至于特产,一般说的是农产品,主要是荔枝和龙眼,还有沙井的海产品生蚝(牡蛎,广东人叫生蚝)、生蚝制成的蚝油及蚝罐头,但由于沙井工业发展迅猛,沙井的海边已经不适合养蚝了。
⑶ 深圳主要有哪些产业
通信行业,以深圳的中兴、华为等为代表。
钟表行业, 以深圳飞亚达等为代表
网络 以腾讯为代表
计算机 以长城等为代表
手机 以酷派(宇龙)、华为、中兴等为代表
制药、生物制药 : 健康元、海王、科兴等为代表
电子产品代工: 富士康、比亚迪等为代表
房地产: 以万科、金地、华侨城等为代表
旅游: 华侨城集团
电子产品、部件销售: 深圳华强北
软件产业: 深圳软件园众多企业
等等
⑷ 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是哪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11:27 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陈湘阳
刚刚召开的深圳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提出,深圳将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来发展。文化产业确立为深圳支柱产业,将与深圳高新技术、物流、金融三大产业一起,共同构成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支柱。
⑸ 深圳的产业结构
纵观深圳市20多年来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非农化趋势明显。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由于受城市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限制,以及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所制约,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因而比重逐年降低。开放以前,深圳还是个落后的农业社会,但到1996年,第一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6%,深圳已成为一个完全的工业社会。深圳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1993年以前,第二产业发展速度相对快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稳定,三次产业构成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第二产业的变动上。1993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3年的42.9%上升到近几年已接近50%。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已形成并行发展的格局。按发展趋势估计,第三产业在深圳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第三,不断优化和升级是深圳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趋势。深圳的产业结构以“三来一补”作为起点,经历了蛙跳式的演进,使幼稚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快成长为深圳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强经济与技术的结合,使传统产业逐步引退,高新技术迅速崛起,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经济亮点。近年来,深圳开始致力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建设由数量型、资源消耗型的粗放经营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化经营转变,走技术先进和内涵发展的道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第一产业注重扶持“三高”农业、创汇农业,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第二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第三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市第三产业上规模、上等级。三大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21:42调整到2000年的1.2:50.5:48.3,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四,各个产业产业内部的发展变化也相当明显。农业生产打破“以粮唯一”的单一格局,按贸工农综合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使农村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朝着集约化经营和外向型方向发展。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断向着新型化的方向转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则有不同的支柱产业。特区成立的前10年,“三来一补”的加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八五”时期建筑业成为了第二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从1990年初起步,近10年得到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第一增长点。199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22.9亿元,1998年达655.18亿元,产值年均递增54.2%,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35%。随着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深圳已经形成了计算机及其软件、通讯、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并在周边地区形成了很强的产业配套纵深优势。
⑹ 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的产业发展及产业园定位
辖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主要目标定位为:一是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丰富现代服务业内涵,提升现代服务辐射能力;二是促进电子商务与辖区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融合,提高相关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辖区经济竞争力;三是最终让电子商务成为罗湖的名片。
产业园定位为专业产业园,以促进入园企业“集群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引进“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基础,按“纵、横”两条主线来筛选入园企业。“纵”即打造大电子商务产业链,从平台服务、支付与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服务、诚信评估服务、软件服务、媒体、广告和咨询服务等各个层面来组合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集群。“横”即充分考虑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辐射面,尤其是“B2C”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挑选涉及各个行业或特定领域相对成功的企业。对入园企业的培育,坚持“点、面”结合,既要全面聚集优秀企业,促进集群发展;又要重点培育优势企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⑺ 深圳在中国制造中的地位和意义怎样

深圳完全有可能以“中国硅谷”之姿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有辐射力和“扩散效应”的引擎城市,为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全要素的创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又一个更大版图、更整体规划的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极,又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的,跨行政区域合作的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我们要进一步从制度上解决市场开放度大于社会开放度问题;要进一步从机制上解决人才国际化问题;还要更进一步从观念上明白,并不是任何改变都是改革,更不能以改革的名义回到计划经济的过去。“不忘初心”的根本就在于,真正铭记我们为什么选择了今天的改革开放之道路。
⑻ 深圳市的主要产业是
深圳的产业结构凸显“三个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0.9%;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6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70%以上。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等。
除了四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外,未来产业也是十分重要的领域。未来,深圳的产业结构将更多样化,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共同发展下稳步发展。
⑼ 你对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的了解
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快
新华网广东频道 ( 2005-07-29 10:07:06)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魏晓航
昨天召开的深圳经济工作会议透露,上半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6月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25.18亿元,增长40.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2%。全市专利申请量超过8000件,比上年同期增长7.5%,其中发明专利2891件,大幅增长28.1%。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战略取得突破,精细化工园筹建和招商工作有序推进,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项目获得批准。
物流业持续增长,物流中心地位日益巩固。1-6月,全市货运量3686.8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8%,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200亿吨公里,增长39.5%,增速均比上年同期加快。港口货物吞吐量7338.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44万标箱,增长23.4%。深圳机场货物吞吐量25.2万吨,增长6.4%。
金融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银行业务实现平稳增长,6月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637.28亿元,比年初增长7.5%;贷款余额5415.6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年初增长4.3%,其中,中长期贷款2804亿元,比年初增长20.8%。保险业快速发展,1-6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2.33亿元,增长19.7%,保费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成为发展的新亮点。大剧院改造、中心书城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影视动漫、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节庆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正逐步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