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市苏氏有多少人口
扩展阅读
北京熙和园有哪些景点 2025-05-16 05:25:56

深圳市苏氏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10-23 21:55:23

❶ 苏氏的祖先

摘要 苏姓的始祖可以追踪到远古。颛顼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陆终;陆终传六子,长子樊昆吾,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周武王时起用樊后裔忿生司寇,邑于苏,子孙因以为氏。苏姓为今日中国第41个大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47%,分布奶广,尤以广东为多,约占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20%。海外的苏姓华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北美等地。苏姓在台湾约有30万人,在台湾诸姓氏人口中据第23位。1994年3月18日,代表海外50万苏氏族人的“世界苏氏宗亲总会”在菲律宾马尼拉成立。大会通过的总会会歌,满含血浓于水的为炎黄子孙血脉亲情,其歌词云:“颛顼赫赫我祖先,历史五千年,文化播海天。河南省,固姓县,祖国寻根源。治乱未应闲,开拓遍江南。朝代有更替,血统一脉相沿。勤谨耕读努力懋迁,经营四海边。苏武大名垂宇宙,留胡久不归,大节永不亏。平陵侯,典属国,武功称族徽。唐宋文名重,三苏最光辉。敦睦重伦理,天亲血浓于水。承先启后家风谨守,宇内振德威。”苏姓历史上产生过众多名人,如苏秦、苏武、苏颂、苏东坡父兄(三苏),苏曼殊等。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苏颂,曾官至丞相,苏颂所传芦山堂派在海外影响较大。八九十年代,海外苏姓华人,不忘先祖,回祖国故土寻根归宗。芦山堂派裔孙,专门在福建同安县捐款修建了“苏颂科技馆”,并重修了苏颂故居芦山堂,资助苏颂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出版了苏颂学术研究丛书。苏氏族人十分珍视家族的光荣历史,尤其是香港苏汝谦先生,多年来穿梭往返于东南亚诸国和台湾香港等地,联络苏氏族人,弘扬苏氏家族文化。他为策划、编撰、出版《新编苏氏大族谱》化费了大量心血与巨额资金,在他去世一个月后,1994年8月23日,终于在长春成功地举行了《新编苏氏大族谱》的首发式。

❷ 苏氏在中国内哪里最多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其中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

❸ 百家姓苏姓排名第几有多少人口

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现在苏姓人口不确定。

宋朝,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中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

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

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

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中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苏姓源流: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2、来自外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如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

❹ 苏姓的人口数,是中国第几

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

苏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苏姓家谱特点:

苏姓的家谱与其他姓氏一样,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世系、族规、行状、文献等组成,有的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续后篇等部分。台湾新版的苏氏族谱则分作志、序、传、昭、论、系、说等部分。

谱名:又称家乘、家谱、宗谱、族谱、支谱等,有的冠以地名、堂号、次数。如《苏氏七修族谱》、《醴北苏氏续修族谱》、《苏氏武功五修族谱》等。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苏姓

❺ 百家姓中苏姓排第几位来历是什么

苏姓,中国姓氏。百家姓中排名41

一:“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❻ 苏的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珍北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团、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文成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德化、大田、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莆田、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广州、南海、佛山、阳江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
苏氏宗亲,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广西
北海市、 合浦县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东华乡新田村、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等地也有苏氏。
云南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和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巴县、内江、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长寿、宗庆、广安、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简阳和平镇等等。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乡镇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邵阳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公安、天门有苏氏分布。湖北恩施咸丰亦有苏姓分布。
江西
兴国、宁都、弋阳、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其中兴国县的苏姓分布在端口头乡桐溪村、江背镇华坪村等村落。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另外,在安徽中部地区如巢湖市区北部即巢北地区也有大苏村、小苏村等苏姓村庄存在,其中大苏村则分属苏姓眉山派(有族谱为证)。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相关的地名,如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映。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乡镇。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主要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其中北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朱湾村也有苏姓分布。
宝丰县李庄乡杨庄村有苏姓分布。
陕县的前史村、苏村等有苏姓。
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回族苏姓。商水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苏姓分布。
商水县黄寨镇有前苏堂和后苏堂,均为苏姓。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也有苏姓。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也有苏姓居住。滑县的瓦岗寨乡小范庄村也有苏姓居住,万古镇苏庄有苏姓1000余人。延津的265个姓氏中有苏姓。长垣的东赵堤、邱村等也有苏姓分布。平舆县的双庙、巩义、中牟、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信阳、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详细汉典:苏)
陕西
武功是苏武、苏卓、苏蕙的故乡,该县有苏武墓为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坊村为苏氏祖居地。高陵、延安、扶风、乾州、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
宁夏
在吴忠县、西吉县有回族苏姓。隆德县有汉族苏姓分布。
甘肃
在靖远县,正宁县宫河镇,庄浪县阳川乡、卧龙乡苏家山村,静宁县古城乡、曹务乡等地有大量苏姓分布。
山西
太原市娄烦县西果园村和西街村、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偏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南郭村、杏林、苏庄等均有苏姓分布。相传宋代,眉山东坡幼子苏过后人中的一支从江苏苏州迁徙到山西洪洞,后又迁往晋中平遥县的苏封村,现苏封村苏姓居民两千人。
山东
济南、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济宁、章丘、菏泽、鄄城、邹平、乐陵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都有苏姓分布。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乡镇,涉及的村庄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固营村、店上村等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栾城县苏姓人口相当集中,宋代宰相苏味道后裔分布于此地区,(苏邱村,为原苏味道府邸,墓地所在地),栾城县的北留营村,全村全部为苏姓人口,人口规模3000人以上,为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藁城、辛集、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 阳原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巴彦淖尔有苏姓。
辽宁锦州、抚顺、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苏姓居住。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黑岗子村也分布也分布大量苏姓人士
苏氏在台湾的分布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在乡镇、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青海有苏姓(西宁市苏家河湾村、苏家寨等地区)
“有苏氏”
“有苏氏”在商代仍有活动,其重要人物是苏妲己。《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在《国语》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史记·殷本纪》表述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有苏氏”是商代的重要部族,但与商王室的关系并不融洽;商王室讨伐“有苏氏”,掳得了美丽的妲己,而且殷纣王十分喜爱妲己的美色。
清代的满族人中,以“苏”字为首的名字较多。

❼ 苏氏宗族族长称苏炳添确为苏轼第29代孙!用族谱确认身份是否可靠

我个人觉得,来利用族谱确认身份的话,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呢吧。

❽ 苏姓的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全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从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中分布区。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扬州、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江苏如皋也有大量苏姓分布,其中苏家巷因长寿闻名,干隆帝曾两次赠匾,建百岁坊。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莆田、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德化、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台湾 台湾苏姓40%多祖籍地在泉州。苏姓在泉州近23万人,排序第十,南安第八,台湾苏氏位列第23,犹以南台湾居多。泉州人最早徙居台湾,现有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末、南宋初,见之《德化使星坊南市苏氏族谱》。
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在乡镇、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信宜、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广州、南海、佛山、阳江和茂名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 儋州,文昌等地分布有苏姓。 广西 玉林、浦北、合浦、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博白等地也有苏氏。 贵州云南 兴义市(兴化狮子山)苏氏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保山(汉庄镇幸美村约150户)、楚雄州双柏县大庄镇(苏氏不下于1000户)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青川、巴县、内江、资阳、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长寿、宗庆、广安、渠县、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等等。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乡镇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茶陵、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武冈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有苏氏分布。 江西 上饶市广丰县、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相关的地名,如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映。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乡镇。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南乐县苏姓分布在县城苏岳村为2023人 南张村、苏苑村均有苏姓分布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 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主要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其中北 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朱湾村也有苏姓分布。陕县的前史村、苏村等有苏姓。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大以县城小街苏姓居多。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回族苏姓。商水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苏姓分布。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也有苏姓。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也有苏姓居住。延津的 265个姓氏中有苏姓。长垣的东赵堤、邱村等也有苏姓分布,信阳的城阳城址保护区苏楼村也有相当数量的苏姓分布。巩义、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
清丰的阳邵乡苏堤也有苏姓居住。 陕西 武功是苏武、苏卓、苏蕙的故乡,在该县有苏武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苏坊村为苏氏祖居地。高陵、延安、扶风、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随着时代变迁已有北迁至内蒙地区的汉族苏姓。 宁夏 在吴忠县、西吉县有回族苏姓。隆德县有汉族苏姓分布。 甘肃 在靖远县,正宁县宫河镇,庄浪县阳川乡、永宁乡、良邑乡、通化乡、南坪乡、卧龙乡苏家山村,静宁县古城乡、曹务乡等地有大量苏姓分布。 山西 怀仁的田庄、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南郭村、杏林、苏庄,晋中平遥县的苏封村等均有苏姓分布。 山东 德州、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栖霞、济宁、枣庄、章丘、聊城、菏泽、临沂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阳原县的曲长城、老君营村等都有苏姓分布,苏姓在阳原县原属名门望族,曲长城村部分苏姓向东部搬迁,定居于老君营村。在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乡镇,涉及的村庄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固营村、店上村等地。藁城、辛集、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有苏姓。
辽宁锦州、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苏姓居住。 青海 清同治十二年族谱记载:青海苏氏祖籍南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市)。明洪武中苏友朋子苏平基,苏友宾子苏平业堂兄弟俩受命率兵三百西征而来,平基授丹噶尔游击(今湟源县城)镇守边关,平业把守西川小堡子(今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关卡,兄弟离任后,遂入籍留居西宁,部分兵卒亦随留此地。
考察表明,青海苏氏自平基始祖至今有六百三十余年,繁衍四十余代。据不完全统计,人口约有两千三佰余户,近万余人之多。
青海苏氏当今主要分布在境内西宁市、互助县、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化隆县、门源县、乐都县等。其中互助县分布在丹麻镇、南门峡、五峰乡、威远镇、东沟乡、哈拉直沟乡、东山乡、红崖子沟乡,约2000人。大通县分布在新城乡、清平乡、东峡乡、桦林乡、黄家寨镇、长宁镇、景阳乡,约2000余人。湟中县分布在拦隆口乡、甘河镇、丹麻乡、总寨镇、维新乡,约1700人。湟源县下勃项村约九十余人。化隆县南街村约三百余人。门源县东川乡、西山乡约二百余人。乐都县分布在达拉乡、碾伯镇约460人。西宁市城中、城北、城东、城西均有苏姓族人,其中以城西区苏家河湾村最为集中,约1150人。此外,外迁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阿克苏、石河子等地四百余人,外迁甘肃临夏、靖远县、天祝等地约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