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市有哪些国家吸收外资
扩展阅读
厦门什么车可以载人 2025-05-15 06:46:20
坐地铁进厦门北站如何进 2025-05-15 06:25:34
福州武夷烧鹅在哪里 2025-05-15 06:24:58

深圳市有哪些国家吸收外资

发布时间: 2022-10-29 09:57:52

Ⅰ 深圳1980-2008年的发展历史历程是什么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

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

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Ⅱ 深圳经济特区为什么能成功,是否有可复制的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因原因共同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根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以至于现在深圳发展为一个非常发达的城市,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也极力的支持和关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为祖国的进一步建设做出了相关的一些具体建设性内容。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方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性,全国各地都应该向经济特区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些发展情况和经济要领,让自己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而且对于深圳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30年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深圳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而且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中央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经济特区的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所以现在政府对于经济特区的发展非常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达到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是完全重重正确的重要,做出新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是必须要经过一些具体改革创新的,所以深圳在发展的同时勇于改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现在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应该办得更好,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同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指导方针。

主要原因是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改革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而且积极的进行生产,大力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都是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圳经济特区的不断发展,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进步。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所以要想让中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要更好地让这些经济特区的建设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更好进行更好的诠释。

(2)深圳市有哪些国家吸收外资扩展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阳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

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

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Ⅲ 深圳特区建立之初有哪些特殊政策

经济特区建设在中国是一项全新的事物,在二十多年的建设中,特区建设积累了很多方面的经验,简要地总结如下:
(一) 经济特区是经济改革的试验田。在经济改革之初,中国还是实行的计划经济。要搞市场经济,一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思想还没有转变,也不太接受。“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思维成为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经济特区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实验,一些成功的经验被推广到其他地区,不成功的,则摈弃不用。
我们在经济特区进行了很多改革试点。比如,在特区实行优惠税率,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特区。我们将企业所得税降为15%,这个税率同香港相同,而当时内地企业则是按55%的累进税率纳税;在深圳特区首先试点土地使用权拍卖,使土地使用权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在金融方面的试验更多,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987年在深圳成立,打破了银行国有的传统理论;第一家证券公司也于同年出现在深圳,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2年成立,成为中国两大证交所之一;在外汇严格管制的情况下,深圳也于1985年首先开办了外汇调中心,外汇交易逐渐发展起来。其他如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离岸金融业务等新业务,都是经过深圳的试验,推行到国内其他地区。经济特区作为“改革的试验场”,敢于尝试,敢于承担责任,为中国的经济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功。
(二)经济特区是开放的窗口。所谓“窗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二是向国外展示中国的政策和成果。对中国经济特区的窗口定位,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有一个很准确生动的总结,“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经济特区作为“窗口”的定位,决定了经济特区要走发展外向型经济之路。从金融来看,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在1982年初落户深圳,同年,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民安保险公司在深圳成立;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也在经济特区;随着外资的进入,其良好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带入国内,成为其他银行学习的最便捷的途径。在特区,首先引入了按国际银行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银行监管标准;引进了大量国际管理人才,并同香港金融中心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国内其他省市在特区发展过程中,不断派干部来参观学习,取得了出国考察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这些现在扑克起来很平常的发展,在当时是很重要的突破,它涉及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以及中国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大问题。通过特区的建设与试点,中国认同了市场经济。通过这样的开放试点,也向海内外表明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决心,极大地坚定了外资对中国进行投资的信心。
(三)经济特区的建设要有创新思想。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中,中国主要采纳了平衡发展的思想,既要求部门间的平衡,也要求地区间的平衡。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具有高度不平衡性的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不可能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使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思想逐步被大家所接受。适度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应该优先选择条件好的区位加以开发,从而带动其他区位的发展。在这个理论的支持下,我们结合了双循环理论(国际大循环和国内经济发展循环的结合)、差异协调发展理论(地区间要存在差异,但是差异过大时,需要通过中央政策来统一协调),进行了经济特区的实验。事实证明,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我们的理论也经受住了考验。
中国是一个转轨国家,整个社会的规章制度、法律体系、思维习惯在改革之初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划出一块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让特区的管理者放开手脚,通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创办工厂、创设金融机构,实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政策,这对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济特区功不可没。如果我们的特区管理者依然坚持原有的观念,使用原有的政策去管理特区、建设特区,特区也就不会成功。
引进外资是不是让出了利润也是我们曾经争论的重要问题。外国投资到中国,如果没有市场,没有盈利是不可能的。要引进外资,就要使它通过努力,合法取得利润。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资本短缺、技术短缺而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讲,吸引外资,不但能引进资金技术,增加就业,而且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公共基础建设,提升国民福利,外资因此而获得盈利,是非常合理的。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是对外合作与引进资本的基础。
(四)特区的建设应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及时纠正偏差。特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因此在发展中也有不少教训。比如有的特区建起来后,不是抓住机遇引进资金和技术,建立生产基地,而是脱离自身财力的限制,大搞基础建设;也有特区出现靠“炒”房地产来刺激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泡沫”,最终形成大量的金融机构呆坏帐。这些问题迟缓了一些特区的发展速度,比如海南1992-93年的房地产“泡沫”,吸引了大量的外地资金进入“炒”地产,最后中央及时纠正了这种恶性炒作的行为,使得海南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停滞状态。

Ⅳ 除了日本,还有哪个国家是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

japan是中国目前贸易出口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吸收外资最大的国家,吸收国外技术最多的国家。日本在华企业,直接或间接为中固创造5000多万个工作岗位
USA屈居第二,在华企业直接或间接有2000多万个工作岗位。
亚洲国家还有韩国。马来西亚,台湾没有回国所以也按照外资算入总量。
其次印度

欧洲贸易量最大的是德国,其次是英法,荷兰,芬兰。

大洋洲澳大利亚,因为中国大量进口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所以我们的钱输出大于收入。

Ⅳ 深圳的发展历史

首先说一下,深圳并不是“第一个”经济特区,而是“第一批”经济特区,1979年中央同意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就是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深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领先全国,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创新意识,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过,深圳市并不完美,在很多方面还无法称霸全国,如高等教育方面实力就不强,并没有一所全国知名高校,毕竟大学不仅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总之,深圳市取得了伟大成就,见证了改革开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Ⅵ 深圳有哪些知名外资企业

富士康(台资) 爱默生,新玛德、东芝,爱普生,理光数码,普利司通,富士胶片,三洋电机,佳能,伟创力,艾默生,松下电器.三星,夏普,铃木电梯,LG,三菱电机,爱信精机,泰科电子,西门子,福群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东芝泰格流通信息机器(深圳)有限公司
欧姆龙电子部件(深圳)有限公司
三星视界(深圳)有限公司
百丽投资有限公司
德昌电机厂
百事可乐有限公司
伟创力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汤姆逊多媒体有限公司
捷家宝电器是(深圳)有限公司
旭日国际集团
华盛玩具有限公司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基山国际有限公司
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
国际商业机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IBM深圳分公司
高士线业(深圳)有限公司

Ⅶ 深圳已超越香港,深圳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深圳已超越香港,我认为深圳的成功靠的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还有深圳人民开放,与时共进的思想


如今深圳正在高速发展,在2018年,深圳GDP就已经超越了香港。我国许多大企业总部都设在深圳,引来了许多人才建设深圳。我相信,深圳特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Ⅷ 深圳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中国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很多改革项目需要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验,取得经验之后再进行推广。深圳承担了改革“试验场”这一历史重任,在近20年的改革历程中,既创造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和不足。这些经验、教训对全国来讲,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全国的改革提供了启迪,作出了示范。 25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人口3万人的海边鱼村,但是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800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人口超过700万元的现代化大都市。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深圳速度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写照。到2003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86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88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两项指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排名榜首位。 目前,深圳已在加拿大、巴西、南非、新加坡、和波兰建立了5家海外贸易中心。连续9年出口总额居全国内地大中城市首位。据不完全统计,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落户的已有80多家。沃尔玛、麦当劳、松下等都争相在深圳设立采购中心。 在深圳的发展战略中,“港口经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2003年,全市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达760.68万标箱,一举成为全球第六大集装箱干线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深圳改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敢闯敢试敢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在改革方面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敢闯敢试敢探索的精神,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深圳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充分发扬敢闯精神的一个典型范例。特区创办初期,借鉴香港的经验,在人们还不能接受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也有价格和地租的情况下,大胆提出了国有土地使用费的概念,向外商收取土地使用费。1987年又以公开拍卖、招标和协议出让三种方式,进行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的改革试验。 (二)排除各种干扰,始终不渝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深圳在改革之初,就遇到了选择什么改革目标模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深圳从经济结构以外资和外向型为主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权,一开始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模式。在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深圳虽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困难,但始终坚持了改革的市场取向没有动摇。 (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大胆地、成功地利用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的管理经验。深圳在改革过程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成功地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合理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企业制度改革方面,深圳大胆进行股份制改造,试行员工持股制度,使国有企业初步具备了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建立了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等。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增强了深圳经济体制的活力,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四)把香港作为改革开放的参照系,大胆借鉴香港的先进经验。深圳在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学习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和做法,并大胆吸收和借鉴,从而解决了改革中碰到的许多难题。如引进建筑工程招标、实行土地批租等具体做法,促进了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引进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加强特区的立法,规范了市场行为,改善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等等。 (五)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发展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以稳定保证改革和发展。深圳从解决土地使用、投资体制、企业发展、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入手,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又加快了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深圳较早地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失业保险,实施了“再就业工程”,并实行了常住人口按比例就业制度,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下岗员工的安置问题,保证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利用好中央赋予深圳的改革试验权,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大胆先行先试。深圳在全国率先放开物价,第一次试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试办国内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较早地在企业中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并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国内最早建立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并对金融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等等。由于深圳改革具有超前性,在改革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与国家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相矛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的态度不是回避矛盾,而是积极地作工作,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七)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改革。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圳市委、市政府作为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十分注意尊重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改革经验,将其上升为政府决策进行推广。每当一项改革措施出台时,市政府都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这样,在深圳形成了政府、企业、群众一起改革的合力,上下结合共同推进改革。 (八)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改革,用改革统揽全局;注意搞好改革规划,使改革协调配套,整体推进。深圳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强调“改革是特区的生命线”,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深圳注意做到:制定好改革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注意抓好配套改革;注意抓好试点。深圳的改革实践对我国改革的全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圳的改革探索和成功经验,由局部向全国推广;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圳能够在实践中先行一步,对全国起示范作用;深圳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降低了全国的改革成本;最后,在全国的改革遇到困难时,深圳的改革突破对推动全国的改革起着推动作用

Ⅸ 深圳外资企业

华盛玩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76年,是一家大型股份集团公司,1987年和1996年分别在香港和新加坡公开上市,香港总部位于香港柴湾丰业街五号华盛中心,大陆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深圳龙岗区布吉镇南岭村。 公司以生产和加工毛绒、塑胶、电子等各类玩具和礼品为主,产品畅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客户,如HASBRO、MATTEL、MGA、CREATA、ZAPF等。现华盛集团已在大陆开设了华行、华泰、华都、4K、长荣、华创、华辉等七间分厂,厂房总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公司拥有1500余名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近30000名生产人员,生产规模在世界同行业中名列三甲。

●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月,原名深圳IBM技术产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广东省福田保税区。基于日立和IBM的存储业务战略性整合,公司于2003年6月更名为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五年来,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工和和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业务实现了长足,稳步的增长,并获得多项荣誉。现有员工一千多人,管理技术人员占12%,其中91%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公司主要从事制造,加工和销售信息存储产品,包括计算机硬盘与磁带机的重要部件,巨阻磁阻磁头和磁带磁头,均属于高科技产品,并在信息存储系统及产品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日本理光株式会社于1991年1月在深圳投资兴建的以生产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轻型印刷机及其零部件为主的集计划、设计、生产OA机器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投资总额7000万美元。自1992年3月正式投产以来,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月产量由建厂的3000台增加到现在的3万台,占理光集团复印机产量的40%以上,产品100%外销。理光(深圳)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理光集团在海外集设计、生产及销售一体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基山国际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五年,坐落在美丽的石岩湖渡假村附近的基山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国跨国企业,专业从事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碳粉盒生产的专业厂家。公司管理体制结合中国实际,运用西方先进的管理精华,有西方管理、技术专家直接参与公司运作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个性发挥,公司提倡:认真、仔细、清洁,是我们共同工作的职责,持续改善、满足、超越,是取信客户的根本保证,公司致力于设计、生产一流的产品,成为一家杰出的静电印刷产业公司,并给公司雇员提供一个宽松、愉悦、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

●奥林巴斯(深圳)工业有限公司系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在深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1年12月,专业从事传统相机、数码相机及其它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凭借先进的管理、领先的技术以及一流的设备,公司生产的“奥林巴斯”牌相机在全球及中国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深受客户喜爱。公司位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北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269平方米,环境十分优美,公司注册资本7010万美元,投资总额达21030万美元,现在发展成为年产相机250万台,出口额过3亿美元,拥有员工7000多人的优秀企业,是奥林巴斯亚太区域总部,也是集团内最大的相机生产基地。

●国际商业机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蓝色巨人,呵呵用不着再介绍了。深圳市高新区(科技园)南区科技南一路 黎明网络大厦四楼,邮编:518057,电话:0755-84485000。

●IBM 深圳分公司,深圳深南路东路 333 号 ,帝王大厦信兴广场 34 层,邮编:518008,电话:0755-25023888 传真:0755-82462001/82462002。

●高士线业(深圳)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宝安福永镇塘尾村凤塘大道高士工业园 邮政编码:518000公司网址: http://www.coats.com,百年以来,英国高士集团一直是首屈一指的缝纫线和绣花线供应商,它亦是世界上唯一的环球缝纫线生产商,总部位于英国。在全球拥有四十个生产基地,产品分销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用员工近35000人。同时,高士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拉链制造商。我们设有尖端科技的颜色传讯管理系统及“S”拉链技术,能为客户提供最有利的应用方案及最优良的服务。

英国高士集团于七十年代初开始在中国投资运营,先后在香港、广州、天津、上海、青岛和大连等地建立了工厂。并于2004年11月4日投资成立了中国区目前最大的生产基地——高士线业 & 高士欧的拉链(深圳)有限公司。

●肯发精密仪器(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新加坡独资制造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总投资2800万美元。主要从事计算机精密组件硬盘驱动架、感应线圈组件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组装。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 1996年2月正式成为Seagate认可供应商。 1996年2月开始向泰国Seagate公司供货。 1996年9月成为Micropolis认可供应商。 1996年11月8日一次性通过Lloyds Register公司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 1997年6月被IBM确认为认可供应商,并为其驱动架装配线圈。 1999年4月被深圳市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

●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是世界上5大专业从事不间断电源UPS的制造厂商之一,目前产品行销遍及世界各地。作为最早进入中国UPS市场的知名厂商,山特公司凭借其永不妥协的品质、傲视全球的技术以及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取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部委、军队以及金融。证券、电信、邮政等国家重点系统,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目前,山特中、小型UPS已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0%以上,完全确立了中国UPS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山特公司的产品不仅通过ISO900认证和中国信息产业部优良产品验证,同时还取得了UL、TUV、EN等主要国际标准认证。 山特公司下属机构包括深圳研究开发中心、软件开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全国市场部以及各地8大分公司,分公司由行销部、客户服务部及下属服务站构成。目前,各分公司共下设20余个服务站、200余个通过山特认证的服务网点并授权60余个经销商网点,专业从事山特UPS的销售及维修服务,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公司地址: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72区宝石路8号 TEL:(0755)27572666-3336 黄先生 FAX:(0755)27572730 27572480 http://www.stk..com.cn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