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为什么建立一国两制深圳试验区
扩展阅读
上海哪里生孩子便宜 2024-05-04 04:57:59
上海节日礼盒哪里有 2024-05-04 04:44:53
福州哪里收茅台价格高 2024-05-04 03:57:47

为什么建立一国两制深圳试验区

发布时间: 2022-11-29 04:21:35

㈠ 那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提出的过程

看看能不能帮你。
1.“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①1979元旦,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一的呼吁。②同月,邓小平访美期间的讲话提出尊重台湾的现行制度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10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构想法律化。
2.“一国两制”理论的实践:港澳回归。

㈡ 社会主义我国要建设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哪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深圳。
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着的全球标杆城市。
当前,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着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㈢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要用政治学语言回答啊!火急)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国两制”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和台湾与大陆统一后都将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台湾、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港、澳、台人口少,面积小,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下所设立的台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一国两制”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第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㈣ 综改试验区的设立主要目标是什么

1、总体目标

根据中央对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特区的要求来分析,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目标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包含诸多目标的多元系统组合,主要由战略目标、基本目标和结构目标组成。

战略目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目标是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目标——一是改革在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先行试点并取得突破,对积极稳妥地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全局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在全国形成一批新的区域创新增长极,带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结构目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结构目标可以概括为:在试验区内谋求建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健全化、社会和谐化、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发展模式。

2、区域发展目标

通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形成四个方面的新区域:

第一、形成全国的经济增长极或者是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力量;

第二、形成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国际产业调整和要素重组相衔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地;

第三、形成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区域,要有效整合资源,建立新的比较优势,改变过去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的体制;

第四、形成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的特殊功能区,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新的经验和示范。

(4)为什么建立一国两制深圳试验区扩展阅读

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成效明显:

3月30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今年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将全面再深化再提效。在上海、深圳、沈阳等第一批综改试验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基础上,浙江杭州、湖北武汉、陕西西安、青岛等第二批综改试验区将尽快制定方案并启动实施,积极打造综改试验升级版。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将结合区域发展定位,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混改上市等改革将迎深层次突破。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上海、深圳、沈阳三地在完善体制、优化结构、激发活力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㈤ 深圳为什么被称为体制改革试验场

为什么深圳称为改革试验场?
办特区、建城市,在深圳做的每一件事情、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和旧体制发生激烈的冲突,不突破旧体制的包围,就无法推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每一次碰撞,实际上就是对旧体制的一次突围,对新体制的一个探索。

• 深圳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组织地对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在全国第一次提出,举办民间科技企业不仅资金可以入股,而且商标、专利、技术等可以以无形资产入股办企业,这项规定使深圳诞生了像华为这样世界级的大公司,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体制机制的基础。

• 1987 年 12 月 1 日,深圳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4 个多月后,全国人大修宪,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 当时深圳证交所上市公司中,深圳国有企业占有很大比例。在民营高科技企业领域,全力推动技术、管理、专利等生产要素入股,成就了华为、中兴一批深圳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在一批中小国有企业,大力推广经营者和员工持股,出台了《深圳市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试点暂行决定》,从而为金地、华强等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产权改革提供了依据。21 世纪初,深圳根据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布局调整的要求,根据深圳的实际,对竞争性领域处于劣势的工业、流通、商贸、建筑等领域的国有企业,以经营者员工持股的方式进行产权改革,实行改制退出,对国有企业员工转化身份,进行经济补偿,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布局调整任务,使大部分国有企业和员工走向市场。

• 90 年代初,深圳就进行了第一次农村城市化的改革,将特区内原来的农村基层组织纳入城市行政管理体系,将村办企业改造成股份合作公司,将几万农民一次性转为城市居民,并撤销了宝安县,成立宝安、龙岗两个区。第一次农村城市化改革为促进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几十年来,深圳在制定和实施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时,基本上没有发生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的无谓争论,从而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历史紧迫感和务实精神,造就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取得了深圳质量和深圳效益的辉煌成功。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凡是政府直接投资或直接主导的竞争性领域的大规模建设项目,包括电子信息、汽车以及其他高科技项目,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在 21 世纪初期,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的导向,提出了发展重化工产业、汽车产业,建立化工产业基地等规划和政策,基本都没有达到制定的目标。相比之下,深圳发展过程中凡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一些产业,包括信息通信产业、互联网产业等高科技产业,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最终成为支撑深圳经济发展的顶梁柱。随着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的充分发挥,深圳产业结构自身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政府用不着花气力用行政手段督促企业去产能、去库存、 去杠杆等。
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领域的这些重要改革有些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改革持续多年而长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有些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出现过反复和重大失误,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有些改革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没有启动,如分配制度改革;有些改革受现有既得利益群体的影响,长期难以有明显进展,如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等等。

应该承认,社会领域的改革涉及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和现有利益格局的调整,难度大、见效慢,但是长期以来,政府的职能转变、执政理念未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而及时的调整。深圳政府职能转变已经讲了多年,但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以 GDP 为中心的传统执政理念,政府领导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是确保经济增长,扩大投资规模,追求城市形象和追求政府政绩;政府部门仍然迷恋于行政审批权力,自我设立了分钱分资源的各类大量审批项目,而市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公共服务问题、公平正义问题、分配共享问题等本来应该由政府做的事,却没有得到认真解决。因此,如果政府的执政理念、职能转变没有解决,民生社会领域的改革很难有所突破, 公平共享、共同富裕的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心就很难真正落实。
由于受执政理念、发展模式、既得利益群众的阻挠以及政府机关官僚主义的影响,深圳户籍制度改革长期难以推动,更谈不上有突破性进展。到 2015 年深圳户籍人口仅占常住人口 31% ,占实际管理人口的 17.7% ,在深圳有 800 万左右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他们在深圳有稳定和相对稳定的工作和住所,是深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繁荣稳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圳经济增长和建设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然而这 800 万非户籍常住人口,与深圳户籍人口相比,在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公平社会保障,不能够公平地享受政府应当提供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他们基本上被隔离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安全网之外。他们几乎被排斥在参政议政、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基层管理之外,无权参加基层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和被选举,没有资格参加政府公务员招收的考试,甚至没有资格成为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中有正式编制的员工,只能成为“同工不同酬”的编外人员;他们不仅不能成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的主人,实际上成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体系中被管理甚至被管制的主要对象。

㈥ 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

首先,应该从国际定位上去看。

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是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了。这几个湾区的形成,都是因为该区域聚集了该国重要的经济力量,而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国内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除了上海和北京,可以说是国内60%的一线城市,可见在经济力量上具有对标国际的潜力和实力。

其次,从国家层面上看,大有北雄安,南湾区之势,也是仅有的两个千年大计,一定是会出现跨越这个时代的城市规划格局,城市群体合作和统筹规划将会越来越明显,包括各种飞地经济,可能在大湾区得到普遍性的合作发展。就像当年的各种经济开发区一样。

其三,从地域的层面看,深圳将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随着深圳2017年GDP总量超过香港和广州,深圳一跃成为中国南部经济总量的龙头,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科技湾区,这也正是深圳的优势和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其四,从大湾区边缘城市来看,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得到全新发展机会。深圳东进惠及惠州,中深通道打通珠江入海口东西两岸,东莞承接了深圳大量外迁的科技创新企业,江门从珠三角边缘城市瞬间融入大湾区经济圈,肇庆也更加快速的融入广佛肇经济体。这些都是城市的机会,也是这些城市的民众的全新机会,比如深汕合作区纳入深圳之后,原汕尾四个镇的居民就将纳入深圳户籍,当地的公务员也按照深圳标准享受政府福利。

其五,从各个区域的融合发展看,惠州,东莞临深区域将迎来创新发展。目前正在研究在深圳的周边区域,也就是惠州和东莞的临深区域,将建立试验区,目的是为了缓解深圳的土地紧张问题,毕竟接下来深圳要供应170万套住房,其中有60%为保障房和人才房,按照保障房的常规建设标准,这60%很大的可能性是在深圳的外围以及临深周边。

通过以上五点,我们可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是中国,一带一路,华南以及湾区内各个城市的融合发展,将会在这里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合作和共享共融,假以时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成为全球湾区的佼佼者。

㈦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一国两制有何不同

都一样,因为有了一国两制方针,才有了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出现,什么叫经济特区呢?中国内部属于社会主义,而港澳则属于资本主义。不过,大陆给港澳的期限是五十年,所以,到了2047年(香港)2049年(澳门)将被大陆收回控制主权。那时,就不再会有特别行政区这个称号了。一国两制,50年不变,是当年邓公提出来的伟大政策。

㈧ 综改试验区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新模式和新道路,通过选择一批有特点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应对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选择,它的提出必将对未来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能够合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联动性和配套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以试点地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共性难题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8)为什么建立一国两制深圳试验区扩展阅读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划分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中国的“新特区”。

国务院已经先后批准了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这些试验区从主题上分可以分为:开发开放的,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的、厦门市的、义乌市的,还有统筹城乡的,包括重庆、成都,还有‘两型’社会建设的,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还有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包括沈阳经济区,还有农业现代化的,包括黑龙江省的两大平原,还有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包括山西省。

㈨ 为什么会有“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这样的言论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嫉妒。

说到深圳,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嫉妒感,因为深圳发展的确实太快太突出,太优秀,你用了短短的40年时间,就成为了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远远超过了很多城市几百年取得的成绩,你让其他城市情何以堪?

而深圳在最近两年甚至连续超过了广州香港的GDP,这更让深圳成为了大家嫉妒的对象,因为深圳确实表现太突出,目前很多地方表现都位居全国第一。

我们来简单列举一下,深圳目前都有哪些全国第一。

1、城市经济竞争力全球第五,中国第一


下图是2019年均衡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分配表。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获得资金最少的是财政收入连年居首的广东省,约83亿元。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均未获得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

我们再来看一看,深圳的企业结构。

如果深圳真的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那应该有很多央企国企才对,但截至2018年9月,全市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到298.14万家,占比97.65%,其中民营企业数量185.9万家,占全市企业数量的96.3%,相当于目前深圳的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占比只有3.7%,这个跟很多地方国企占比很大比例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另外,2018年1月-10月,深圳民营企业上缴税收3570亿元,占全市企业上缴税收的67%。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深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央企或者国企,从中可以看出,深圳的发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㈩ 深圳等经济特区实行什么制度

根据我国宪法,深圳等经济特区,实施与其他普通行政区域一样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制度。
我国目前只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经济特区只是在经济上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的经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