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双区是什么中心
扩展阅读
杭州东站哪里吃饭 2025-07-19 20:20:51
杭州放疗哪个好 2025-07-19 20:18:37
北京哪个眼科最好 2025-07-19 19:53:55

深圳双区是什么中心

发布时间: 2022-12-27 18:06:32

‘壹’ 广东双区建设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是指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广东正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引领带动全省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贰’ 广东“双区驱动”是什么,它有什么战略意义

“双核驱动”战略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发展战略。

国家已经相继批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对于把广西建成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支撑引领广西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

(2)深圳双区是什么中心扩展阅读:

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深圳继兴办经济特区后,迎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光荣使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

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双区”利好叠加、“双区”驱动,在新的时代,深圳紧紧抓住重大机遇,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努力,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叁’ 双区和两个合作区是哪个

“双区”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个合作区是指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
专家表示,在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建设方面,江门拥有区位、人缘、地利等方面的先天优势。“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人才倍增、港澳融合、侨都赋能”这六大工程,则是因势利导,厚植产业根基、用好侨乡人脉、加强科技及人才赋能,提升江门在大湾区地位和作用的“大手笔”,江门与两个合作区有望从地理位置上的“三角”升级为无缝对接的大湾区“黄金三角”。

‘肆’ 深圳双区是哪双区

深圳双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2、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而且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着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伍’ 深圳“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炉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
2.7万字,详细阐述了深圳今后5年、10年乃至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深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万亿元,居亚洲城市前五。根据深圳的“十三五”发展目标,2020年GDP目标为2.6万亿元,即深圳将超额完成2000多亿元。
而深圳设定的“十四五”主要经济目标为,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内,深圳年均名义GDP增速要达到7.4%左右。
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改革开放再出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正是深圳完成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任务的关键5年,《建议》对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进行了专章部署。
改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以及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
这六大改革方向既与上述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形成呼应,同时,深圳在一些方面提出了更细致的安排,譬如,在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方面,完善非竞争性拨款、竞争性拨款“双轨制”模式,健全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都会涉及改革的内容,但深圳可能改革任务更重,不仅要改革,还要示范。
郭万达同时表示,深圳设立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如何实现?要靠人才、靠创新,而这些有赖于体制机制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人才的潜能。
“过去40年,改革开放推动了深圳的高速发展,未来,改革还有空间,还有红利。”郭万达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化粤港澳高水平互利合作,把“双区”打造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后杨海波向记者表示,深圳要继续践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特别作为回报特别期待。
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对于深圳而言,科技创新无疑将是长期贯穿发展的一条主线,《建议》也多层次、多角度谈及创新目标、路径等。
其中,“十四五”期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5%左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事实上,2020年深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4.93%,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全国重点城市中,这一比例预计仅低于北京和西安。
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构成中,深圳更多体现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特点,龙头企业尤其发挥了带动作用。以华为为例,2019年华为的研发支出高达1317亿元。
但长期以来,深圳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比较突出。
《建议》提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深圳路径”,面向前沿领域共性需求,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合成生物、新型显示、关键新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实施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计划。
郭万达表示,在“卡脖子”问题方面,深圳的企业尤其有着切身感受,并且,深圳发展到当前程度,有的企业率先走入“无人区”,走向原始创新,因此,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方面,深圳可以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关于基础研究,《建议》提出,深圳将以主阵地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加快综合粒子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并且,为了保证经费的投入,深圳将完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持续投入机制,确保每年基础研究资金投入不低于市级科研资金的30%。
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最近在公开场合表示,走向基础研究是深圳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深圳将来会从传统工业化的专利技术迅速走向科学化的过程,在计算技术、AI、材料技术、生命科学等方面获得突破,从产业中心向科学和产业中心过渡,这也将是深圳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
加快建设都市圈
此次的《建议》专门强调了加快建设都市圈,提出将制定实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区、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联动的发展格局。协同东莞、惠州强化临深片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布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经济观察人士看来,深圳强化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的地位,同时保留一定的制造业,莞惠河汕也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形成新的优势。
《建议》还提出,加密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建设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轻轨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促进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对接融合,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交通圈。
从国际上诸多都市圈的经验来看,通过轨道交通,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实现远距离通勤,是疏解中心城市功能的有效方式。
除了轨道交通之外,《建议》还提出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创新城际住房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衔接。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很多深圳人在东莞、惠州等地买房,但这称不上“城际住房合作”,有的人只是买,并不居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有效疏解深圳的住房需求。真正的“城际住房合作”,指的是不同的城市在用地、生态环境、交通、民生服务等方面统一规划,深圳“输出”购房人口,实体经济不会因为高房价受到过大的冲击,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也获得楼市发展空间。
而这必然涉及政府之间的协调,譬如民生服务共建共享,需要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的分摊机制等,李宇嘉认为,这恰恰是深圳“十四五”需要探索和突破的地方。
“在城市发展方面,深圳的先行示范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李宇嘉表示。

‘陆’ 双区建设需要高劳动素养的大学生吗

双区建设需要高劳动素养的大学生。因为塑造“劳动光荣、崇尚技能、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为深圳“双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和创造支撑。双区建设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下,广东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一系列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双区驱动”效应,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柒’ 深圳双区是什么意思

深圳双区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公布以来,深圳市努力搭建平台,支持海外华侨华人抢抓“湾区时代”机遇,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叠加”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市侨务部门重点打造“智荟深圳·海外专才深圳行”品牌活动,连续两年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举办,累计吸引了100多位海外专才携项目来深参加,促成近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项目意向落地深圳。

(7)深圳双区是什么中心扩展阅读

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简称“侨交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公布以来,“侨交会”就积极关注参与。特别是今年“侨交会”期间,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侨商论坛,多层次、多维度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并带领广大侨商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论坛期间还签订了《粤港澳大湾区侨商智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侨界组织“9+2”协作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深圳:发挥“双区叠加”优势 支持大湾区建设

‘捌’ 深圳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

近日,深圳市委大湾区办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提纲挈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内容,并从国家战略、核心引擎、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现阶段的空间布局、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以引导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人口约7000万人,GDP总量超过11万亿人民币。根据《规划纲要》,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去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今年是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所在。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之后,深圳更是紧紧抓住“双区”驱动重大机遇,释放“双区”利好叠加的“化学效应”“乘数效应”,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指引》显示,深圳正加速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深港口岸经济带、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7大重点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等重点领域的布局与发展;在金融、就业、居住、人才引进、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并成立了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及7个专责小组负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今年5月深圳刚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这份重磅文件提出,深圳将在9大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双区”建设。此次《指引》再次强调了社会力量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性,提出:深圳坚持以先行示范、市场主导、国际一流、共建共享为原则导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参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与国际及港澳专业服务合作等九大领域,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双区”建设。

‘玖’ 深圳双区是哪双区

深圳双区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相关简介:

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缩写GBA),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拾’ 深圳双区是哪双区

法律分析:深圳双区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努力搭建平台,支持海外华侨华人抢抓“湾区时代”机遇,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叠加”优势,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