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资讯 » 深圳市由什么改名来的
扩展阅读
为什么深圳摇号有期限 2025-07-09 23:36:40
杭州长江路23号是哪个区 2025-07-09 23:35:59

深圳市由什么改名来的

发布时间: 2023-01-08 01:19:16

A. 深圳的来历

深圳的历史:

1、“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

于清朝初年建墟。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2、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

3、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

4、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

5、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

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6、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

7、公元1573年

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8、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9、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

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现址仍在南头。

10、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11、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

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称为“深圳生日”。

(1)深圳市由什么改名来的扩展阅读:

深圳的崛起:

在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二。

B. 深圳为什么叫深圳

深圳市成立于1979年,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建立,迄今只有四十余年,如此强劲的经济实力让世界瞩目。深圳无疑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因此就有人认为它就是一座建在农田上的城市,没有什么历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深圳的历史非常久远。
说深圳的历史,就要从宝安区说起。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部,濒临珠江口东岸,自古就是广州通往南洋(含中东、欧洲)的要塞,只不过在古代由于岭南地区开发较晚,一直没有正式的官方建制而已。三国时期,东吴在这里设了一个盐场,取名为东官盐场。公元265年,东吴末帝孙皓在这里设司盐都尉,是县级编制,不过性质属于经济类,严格来说不算是行政单位。公元331年,东晋拆出番禺县设宝安县,治所在今宝安区,这是宝安建制之始。当时的宝安县范围很大,包括如今省级的香港,副省级的深圳,地级的东莞,以及珠江口西岸的地级中山。宝安县所隶属于东官郡,郡治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宝安还有个别称叫东官城,就是因此而来。
因为南方开发较晚,人口不多,隋朝时东官郡撤销,宝安县划入南海郡(治所在广州)。唐朝时,宝安县改名东莞,县衙门也迁到了今东莞的莞城街道。换句话说,就是归东莞管。两宋时期,宝安无建制,不过由于有盐场,重设了东莞(官)盐场,是经济单位,元朝时没什么变化。一直到明朝中期,由于人口增加,海盗经常蹿上岸抢东西,公元1573年,朝廷在宝安重新设县,叫新安县。清朝时,开始出现深圳、盐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1914年,由于和河南省新安县重名,改称宝安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了深圳。深圳特区比较特殊,面积不大,1981年,又重设宝安县,只管深圳特殊区域之外的地方,相当于深圳郊区。随着深圳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只能从宝安划,1992年,撤销宝安县,成立深圳市宝安区。
宝安区面积比较大,后来又划出部分成立龙岗区、光明区、龙华区等区,因此可以说宝安是深圳之母,宝安的历史就是深圳的历史。深圳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深圳河是我国香港与大陆的界河。深圳河历史上称为明溪,自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起,改称为深圳河,作为英国租借香港新界部分99年期限时期的界河。
1931年设立深圳镇,位于现深圳市罗湖区。1979年,在宝安县基础上设深圳市,市府驻深圳镇,深圳镇建制撤销。1980年,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可以看到深圳名称的轨迹:深圳河->深圳镇->深圳市(深圳特区)。可以说深圳得名于深圳河。

C. 深圳前身宝安,历史上属于广州还是惠州,深圳历史属于广州还是惠州

深圳历史属于广州。1953年,深圳属于广东省宝安县管辖。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特区。1979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深圳设龙岗、葵涌、龙华、罗湖、南头、松岗6个管理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辖深圳经济特区外原宝安县区域。1981年3月,深圳升格为副省级市。1982年1月,成立罗湖区,辖经济特区全部范围,盐田区域为罗湖区管辖。

D. 中国深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深圳———

带有移民色彩的“墟”

今天的深圳河蜿蜒穿过繁华市区,“深圳”一名,就来源于它,“圳”是指“田边水沟”,“深圳”就是“深水沟”。

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纂《新安县志》记载,深圳河在历史上不仅深,而且水流急,每逢下雨便涨起大水,居民来往十分困难,常有人“不知深浅,动遭淹溺”。为此,由负责当地治安的官富巡检司长官廖膺宠主持,于康熙二十八年,在深圳河上,建造了一座“惠民桥”,此桥以石头建造,就是今日“人民桥”的前身。

“深圳”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是个小“墟”的名字,也是个哨所的名字,那个时候,仅有10名驻兵。

“墟”,本为乡村定期的贸易集市,交易完成后人们就会散去,不过在清康熙年间,新安县内的“墟”已发展为有固定居民的墟市,它们多形成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深圳墟虽不大,却比较有名。

其实,“深圳”这一名称,除了带有地理的痕迹外,还烙印了移民文化的色彩。它是客家移民南迁,带来的新词汇。

一般而言,移民迁移到新的地方后,常把旧地名搬来使用,借此来表达对根的溯源。通常情况下,移民不是照搬原名,而是使用与原居地相同的地名通名。历史上,岭南地区部分客家人是从闽北、浙南迁来的,这些地区常见的地名通名中,就有坑、潭、洋、坪、圳等。

在浙江也有一个同名的“深圳”,此外还有浙江丽水的愈岸、永康的圳头;江西进贤的温家圳、萍乡的圳口、何家圳;湖南新宁的圳源垌;广东大埔的圳头坑、梅县的高圳等。这些地名出现的年代,都在宋代以后,是南下的北方人带来的古汉语,在南方演变成方言后,产生的方言地名。

E. 深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又为何说宝安是深圳之母

来源于清朝,因为村落边有很深的水沟,而水沟在当时称为圳,所以得名深圳。深圳以前没有这么大范围,只是宝安的一部分,所以才会说宝安是深圳之母。

F. 深圳的来历是什么

深圳名字的由来?

深圳市前身为宝安县。1979年3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因深圳河流经,河沟深浚得名。康熙《宝安县志》卷3:惠民桥“在深圳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更有不知深浅,动遭淹溺,康熙二十八年巡检廖膺宠建造石桥,名曰惠民”。俗称水沟为圳。镇因深圳河为名。

深圳为什么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

1979年一位老人在南方画了一个圈,他就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与缅怀的邓小平主席,他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领导人,曾多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他主导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不可能短时间内茁壮成长起来,并且他的经济特区的确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策略。

1980年正式确立广州、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五处为通商口岸。深圳自立门户,独立成市。

今天的深圳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是千万人羡慕并向往的地方,想了解深圳的文化与美食,就应该亲自去体验一下。

G. 深圳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宝安县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40多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着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着6000多年的人类开发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广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深圳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现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风景名胜:

深南溢彩横贯深圳市区中心地段的深南大道是深圳最繁华的道路。东起沿河路口的三九大酒店,西至南头检查站,为双向8车道,两车道间为宽阔的绿化带,全长17.2千米。

深南大道沿线集中了深圳建筑的精华,集中了深圳最重要的旅游景区和着名的企业,是国内少有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特征的景观街道,其中平安金融国际中心592.5米为深圳最高建筑。

梅沙踏浪大小梅沙海滩位于深圳市大鹏湾畔,大梅沙湾口宽约2000米,小梅沙湾口宽约800米,海沙黄白细腻,平坦柔软,犹如一弯新月镶嵌在苍山碧海之间,人称“东方夏威夷”。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深圳

H. 深圳以前是广东省新安县(今广东省深圳市)

深圳是在原新安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广东省 宝安县,即 深圳。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立县,名为 宝安。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 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万历时置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分 东莞县置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 深圳市及 香港区域。 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 中国清政府与 英国相继签订《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和《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港岛、 九龙和 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 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在南头(址在今 南山区)。 区内还保有 新安故城、 新安八景等历史景点。

I. 深圳名字的由来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二。
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着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现址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称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J. 深圳在什么时候由宝安县改名为深圳市的为什么要该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建市之初辖深圳、南头、松岗、龙华、葵涌、龙岗6个区。1979年10月,设立罗湖区。1980年7月,分罗湖区,成立沙头角区。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辖特区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区内设立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蛇口5个管理区。1990年1月,撤销特区内管理区,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区。1993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1997年10月,从罗湖区分出盐田区。2004年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