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河治理工程对内湾冲淤主要影响
深圳河治理工程对内湾冲淤主要影响是深圳河河道形态及防洪能力增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通过深圳河治理工程等措施,内湾纳潮量不断降低引起淤积,快速沉积环境有利于红树林幼苗的传播,提供了额外的生长空间,防洪能力增强。深圳河治理工程为深港更为广泛的合作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成为深港合作的成功典范,深圳河的治理不单单具备治污意义,更承载着打捞深圳历史记忆,重建文明生态的重要使命。
⑵ 河流下游为什么要开挖入海河道
因为河流下游多是平原地区,海拔低,当夏季到来时,就会造成严重的涝灾.开挖新的入海河道可以缓解径流量压力.
⑶ 开挖河道的利弊地理角度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利害。
1对隋炀帝的利与害。
A:利,历史上,为了树立李世民的大唐盛世,把杨广贬低了,以抬高李世民的大唐盛世。实际上,杨广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他甚至说是好大喜功的人。
这一点。我们不能因为他好色的本性而忽略。大运河的开凿,我认为基本上对他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个人认为。他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中央集权。如果地方一但有战事。他控制的中央军可以从水路很快的进入到战争区。这一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是很重要的。
B:害,要说对隋炀帝的害。那就是国家的灭亡。他三征高丽,修大运河。掏空了国库,以至于当地方发生叛乱时。中央根本无力平定。并且造成了民怨四起。失去了民心。
2对百娃的利于害。
A:对当时的百娃的利于害
⑴利。无有。当时百姓任何好处。
⑵害。开凿运河的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却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强徵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夥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
B:对后世百姓的利于害。
⑴害:对后世百姓的害。我实在想不出对后世的百姓有什么害。如果非说有的话那就是看有没有破球生态环境,也许是有的。可上千年的历史书上并没有说。那我就当没有啦。哈~~~
⑵利:要说对后世的利,那可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说完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唐盛世的开创。
后人总是把大唐盛世的丰功伟绩归功于李世民头上。而忽略了大运河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杨广的大运河等等措施,李世民哪里那么快的就来个盛世?清朝的皇帝各个勤政,也是到了康熙时代才有了盛世的。李世民就是上帝下凡,也不可能要那么快的时间里整出一个空间绝后的世界中心来。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在历史上,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自北而南穿过的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都是物产富饶、经济发达的地区。沿岸的北京、天津、德川、徐州、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等众多的城市,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运河之滨。大运河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专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又一象征。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运河是利用许多天然河流、湖泊开凿成的人工运河。因其水量的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各段“三起三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制定了改造京杭运河的计划,大运河的主要河段成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
⑷ 挖沙对河道有哪些好处
疏通河道,降低河床,
⑸ 挖河疏浚的挖河的目的
世界大江大河实施挖河疏浚,目的无非有二,一是疏浚河道,增大纵比降和河流的泄沙能力,减轻河道的淤积速率,确保防洪安全;二是挖沙降河,降低河床高程,保持一定水深,便于通航。黄河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来水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和河势的剧烈演变特点,黄河下游不能作为航道使用。因此在黄河实施挖河疏浚目的非常明确,即是在黄河水动力输沙作用日益减弱,河道主槽淤积日益加重的形势下,利用挖河清淤疏浚的方法,借以增加河道的输沙能力,减少河道的淤积,理顺河势;并将挖出的泥沙用于加固堤防,加以配合其他措施,逐步使黄河下游形成相对地下河,改变地上悬河的被动局面。
⑹ 高中地理:河流下游为什么要开挖入海河道
河流上游流速快,水中夹带的沙子不容易沉淀,到下游(特别是入海口)时,流速会非常缓慢,从上游携带来的沙子几乎全部沉降在下游,会不断垫高河床,阻塞河道,所以要定时开挖,清除淤泥。
⑺ 挖河修渠有利于保护地表吗
挖河修渠不利于保护地表。修建水渠在施工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地形地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弃土堆放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或者环境污染,再次水渠建成后取水可能造成河道断流,破坏河道水生态系统。修建水渠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修渠修路的作用
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修建渠道可以解决农田的排涝与灌溉,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修建道路可以解决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运输问题,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便利。农村修渠修路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修渠可以引水使用主要是灌溉以及排洪。
⑻ 筑堤坝 挖河渠 种树 是为了干什么用的
引水防洪,种树是为了保护河渠堤坝稳固不被洪水冲坏。
⑼ 深圳河的治理大事记
深圳河河道狭窄,洪水渲泄不畅,常造成洪水泛滥。治理前深圳市区及沿河低洼地带约有15平方公里的面积经常受淹。查测历史最高洪水位在黄贝岭村为5.86米(1945年),三叉河为5.00米(1959年),湖贝村为5.07米(1959年),深圳北门街为4.51米(1964年),4 .95米(1959年),文锦渡猪仓为3.86米(1959年),深圳新港3.24米(1976)。如果按50年一遇暴雨推求归槽水位,在布吉河笋岗滞洪区发挥滞洪作用,同时错开深圳水库排洪机遇,布吉河口水位仍达4.3米,罗湖桥下游水位6.5米,罗湖桥上游水位7.5米(罗湖桥人行道高程6.4米)。因此,治理深圳河是改善市区防洪排涝条件的迫切要求。
1981年12月,深港双方正式提出治理深圳河问题,并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1985年4月,双方完成深圳河防洪计划报告书,确定了治理深圳河工程的目的、范围、措施及分期实施计划。
1995年5月,深港双方政府签署了《治理深圳河一期工程委托协议书》,第一期工程开工,合同工期为两年,合同造价2.79亿港元,于1997年4月18日提前竣工。
1995年5月25日,深圳河治理工程开工典礼在深圳河畔举行。
1997年5月13日,深圳河治理二期合同A工程正式开工,施工河段全长2.8公里,合同价1.88亿港元。主体工程于1999年2月完成。
1997年11月10日,深圳河治理二期合同B工程开工,施工河段全长4.4公里。合同工期三年,合同价4.58亿港元,于2000年6月完工。
2002年3月,深港双方最终商定将深圳河河口整治纳入治理深圳河工程的总体规划方案,彻底解决深圳河的防洪和底泥淤积问题。2002年4月,经国务院港澳办的批复,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作小组职权范围扩大,除了防洪之外,增加了治污的职责。
2004年4月底,三期工程合同A完工,完成了拓宽罗湖桥河段、拆卸及复建现有罗湖铁路桥和人行老桥等任务。
2006年上半年,三期工程合同B完工,对长约1800米的河段进行河道拓宽、挖深及局部裁弯取直,拆除文锦渡出入境两座桥梁,新建文锦渡双向行车桥及附属设施等。
2006年11月30日,三期工程合同C完工,对文锦渡桥上游到平原河口附近长约1800米的河段进行整治。
2007年4月,作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深圳河三期工程完工庆典在香港举办。
2008年4月,深港双方政府正式启动深圳河第四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2009年6月,深港联合进行的深圳河污染底泥治理策略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拉开了深港双方治理深圳河污染的序幕。
⑽ 河流越直越好吗像人工运河挖的那么直有什么好处
人工运河挖的那么直,一是两点见直线段最短,减少投资,减少过高的迁占费用也是一方面